我父刘玄德 第85节

  刘备本来就对刘晔有了很强的期待感,现在又面临徐问罪,自然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刘晔的身上。

  所谓将有所求,必先礼下于人。

  再加上刘备平日求贤若渴的本心,这番举动,就算是表演,那也是本色出演,否则,又如何能骗得过刘晔的眼睛。

  “蒙使君征辟,晔只恨不能肋生双翼,好早日至使君面前谢恩。”

  刘晔这番话自然是鬼话,可他总不能如实交代,我其实是看不上你的,连的使节都打算送给袁术当免灾符,要不是鲁肃写信来劝我,袁术那边又没动静,我都懒得过来一次。

  站在一旁的黄立只觉得脑门上有无数个问号,记得前汉淮南王刘安修道有成,鸡犬升天。

  莫非这淮南真留下了什么肋生双翼的法术,需要捆了使节做法?可也没见你捆了我之后,就飞过来的啊。

  刘晔此时哪里还顾得上一旁的黄立心中作何感想。

  此刻,他心中却是对刘备大为改观,只觉得子敬所言非虚,刘备如此能得人,将来必定未可限量。

  尤其是刘晔心里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让他激动的有些颤栗。

  若眼前的刘备真能如那人所做的一般,这大汉难道还有救?

  刘晔突然挣开刘备的双手,在一众人惊讶的眼神中转身去拾刘备飞出去的右履。

  待他取回来后,双手托着右履对刘备道:“使君求贤之心,晔已然尽知。晔虽不才,愿为使君殚精竭虑,以报使君恩重。只是恳请使君,爱惜身体,不可自轻。”

  刘备双目一红,从刘晔的手中取过鞋履,弯腰穿上后,又抓住刘晔的手道:“子扬之言,乃是爱我重我,备定当谨记。”

  君臣一番相得,自然眼中容不下旁人。

  好在刘备还没彻底忘记黄立,转头安抚了一句,放了他一周假期,便让他下去休息了。

  而刘晔却被刘备握着手不肯松开,亲自迎入府中。

  黄立呆立府外,叹息一声,原本他以为是自己气量宏大,不计前嫌。

  可现在看来,他得祈祷刘晔气量够大了,看这一路上他毫无怨怼的份上,刘晔应该不至于说自己坏话吧?

  也不知那一盒黄黄消气丸自己还留不留得住。

  患得患失之间,黄立也只能先离开了州府,自回家去休息,刚才刘备可是放了他一周的休沐了。

  刘晔被刘备迎入府中,同时还传令近侍,今晚要设宴款待刘晔。

  饶是以刘晔的城府,都有些受宠若惊了。

  刘备、刘晔和糜竺三人回到正堂。

  刘备却是突然唉声叹气起来。

  刘晔好奇问道:“使君缘何叹气?”

  刘备抬起头,看看刘晔,面露犹豫之色。

  刘晔心中有所恍然,询问道:“使君可是有事要问询?使君可随意问询,晔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刘备却是摇了摇头,开口道:“非是备有事相问,而是适才遇见了一件疑难之事,正与别驾在此商议,只是探讨良久,我二人束手无策。”

  “素知子扬机敏多智,有心求教,却无颜面。须知子扬你乃是长途远来,还未作歇息,备就……”

  “明公何出此言。”

  刘晔起身拜道:“明公若不以晔愚钝,可否试问之?”

  “子扬何出此言。”

  刘备立刻顺驴下坡,将徐的问题托盘而出。

  刘晔听了之后,心中窃喜,没想到刘备竟然真的如此重视自己,就连州郡之争都不避讳,这次过来当真是来对了。

  静下心后,刘晔沉思起来。

  片刻之后,竟已有了主意。

  刘晔故作犹豫道:“明公,晔不才,思得一计,不过此计有些诈术,不知是否可用。”

  听闻刘晔已然有了对策,刘备和糜竺眼中都露出了惊讶和震惊之色。

  这才多久功夫,一炷香都不到吧。

  这计策无须上乘,但凡可堪一用,这刘子扬便是可用之才了。

  刘备欣喜之下,恳请刘晔详细叙述。

  刘晔自然无有不从,将计策托盘而出:“明公,晔对孟玉公闻名已久,此人乃是淮泗名士,久历州郡,忠于朝廷,对违法乱纪的袁术很是痛恨。其在汝南太守任上,屡次拒绝袁术,限制其门生故吏,使得袁术不能把持汝南。”

  “陶公与袁术分道扬镳之时,孟玉公更是直接起兵,将袁术派来的官吏直接逐出了汝南郡。而孟玉公最后为朝廷所罢免,离开汝南,也是拜袁术勾结李、郭汜所赐。”

  “可见,孟玉公对袁术可谓是深恶痛绝。”

  “既如此,为何不以袁术为敌,说动孟玉公呢?”

  刘备和糜竺有些明白过来,刘晔的意思是,使臧霸里通袁术。

  刘备有些犹豫,这计策确实不错,只是有些不足之处。

  “子扬,此计虽好,可却无实证,若是孟玉公质问起来,该如何回答?”

  刘晔解释道:“明公无须担心,只以袁术身边有明公耳目即可,更可告知孟玉公,袁公路欲以琅琊太守表臧霸,以东海相国表昌,泰山贼人人郡守,以换取臧霸等人助他入徐州。”

  “袁公路欲明年入徐,先取广陵。若是明公出兵抵御,臧霸则在明公背后突袭,里外夹击,倾我明公,覆我徐州!”

  刘备面色虽然不变,可心中却是骇然。

  刘子扬与先前刘封所说一模一样,都看到了臧霸的泰山贼对刘备的巨大威胁。

  刘封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说动刘备先对臧霸动手的。

  现在听刘子扬这么一分析,刘备愈发觉得臧霸的危险。

  虽然现在是刘子扬想出来应付徐的计策,可焉知袁术那边没有能人献上这毒计呢?

  刘备只觉得后背发凉,后怕不已。

  刘晔却是朝着刘备礼拜道:“明公能整顿军力,筹措粮秣,先击臧霸,想必也是出自这番考量吧?在晔看来,此真乃是明智之举。”

  糜竺在一旁听的入神,也频频点头,觉得这计策非常不错,最后还出口进谏道:“子扬此计甚妙,明公可速从之。”

  刘备缓了过来,点头赞同:“善,就用子扬此计了。”

  随即冲着刘晔感激道:“幸得子扬,否则难对徐公问罪啊。”

  刘晔见自己的计策被刘备采纳了,心里也十分高兴,谦逊道:“晔此计不过是自己乃是淮扬人,对孟玉公了解的多了一些,且有构陷之嫌,诚不足也。”

  刘备笑道:“子扬过谦也。”

  “对了,子扬一路劳累,可需要休息?”

  刘备先是关心了一句,随后又表态道:“若是子扬不累,当可与我一同拜会徐公。”

  刘晔现在看刘备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只觉得刘备的确唯才是举,礼重贤士。既关心了自己的身体,又考虑到对自己的信重,可谓是体贴入微。

  “晔愿随明公一见孟玉公。”

  “善。”

  果然,当天中午,徐的车架就回到了郯城。

  而徐回来之后就直奔州府,求见刘备。

  刘备不敢怠慢,立刻带着糜竺和刘晔亲自出府相迎。

  徐毕竟还是尊重刘备的,并未见面发难,而是遵循礼节先行拜谢刘备,然后被迎入了正堂。

  徐先是汇报了这次行县的成果,在东海以东的五个县的成果,共废黩二十七名大小官吏,其中二十二人下狱问罪。

  刘备放松了下来,表明态度,夸赞徐处置得当,有理有据。

  这时,徐正襟危坐,话锋一转道:“行县国内,心中实挂念方伯。”

  刘备闻言,展露微笑,想要表达感激之情。

  却听徐继续说道:“听闻方伯有屯田之志,欣喜若狂,正因方伯此志乃万民所仰,救民于水火。只是有一事不明,还请方伯为我解惑。”

  果然来了。

  刘备心中暗道,脸上也是正色以待:“徐国相请说。”

  徐道:“自从兴平年以来,徐州屡遭兵灾,尤以前岁、去岁两年为最,彭城化为白地,东海一片焦土。既如此,以为当务之急,乃是休养生息。”

  “可听说方伯突然用兵琅琊,还在此春荒之际,不知是何缘故?”

  刘备看了一眼徐,只见他神情刚毅,目光如炬,丝毫没有退缩之意,想来是一定要刘备给个解释了。

  刘备心中直叫侥幸,幸好刘子扬碰巧赶上了,否则今天这场面,必将不欢而散。

  现在就希望刘子扬的办法管用了。

  刘备认真的解释起来:“孟玉公有所不知,我此次发兵北上,正是为了孟玉公之家乡。”

  徐闻言,顿时有些疑惑:“我之家乡?此事与海西又有何瓜葛?”

  刘备解释道:“备下面所说,乃是州中机密,孟玉公切不可泄露半分。”

  徐听闻此言,不但没有倚老卖老,而是脸色一正,恭敬行礼道:“请明公放心,必谨守机密。”

第113章 臧霸归心

  刘备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备在袁术身边有一旧友,素来看不惯袁公路残杀名士,搜刮地方,屠戮百姓,洗劫富户的行径,苦劝而不得下,有意出走。”

  “近日,他从袁术处得知,我州臧霸竟与其勾结,约定来年兴兵犯我州境,里应外合,颠覆我州,好让袁公路入主徐州。”

  听到这里,徐勃然色变,他也是历任两千石的人,怎么会不知道袁术想要入徐,首当其冲的就是他的家乡广陵郡了。

  再加上臧霸若是真的勾结上袁术了,那方伯的处境确实非常危险。

  如不现在动手,先把内忧给解决了,等到明年袁术起兵北上广陵,背后有臧霸的方伯不论是否南下迎敌,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去,则腹背受敌,老巢被掏。

  不去,则袁术可轻而易举占领广陵,继续北上下邳、东海,最终联合臧霸将方伯困死在郯城。

  若此事当真,那方伯此举就远非穷兵黩武,而实是无可奈何之举了。

  “此事当真?”

  徐其实此时已经相信了大半了,毕竟他有这个眼光,能看的出来袁术对徐州的野心,更能看的出袁术早有北上入徐的能力。

  要不是去年曹操二次征伐徐州,被曹操打出心理阴影的袁术早就先一步进攻广陵了。

  事实上袁术连表奏吴景为广陵太守的奏折都准备好了,可等到曹操发兵东海后,袁公路就把奏折烧了,当作无事发生了。

  他是真的被曹操打怕了。

  和曹操这个大魔王一比,江东那些小弟弟们真是太可爱了。

  “定然是真!乃是此人不忍徐州再遭兵火之灾,又念旧情而担心备之安危,特遣心腹千里迢迢,传信示警于备。备深信之,断不可疑。”

  刘备回答的斩钉截铁,宝贝儿子早给自己分析过了,他自然是相信儿子的,因此底气也是十足,没有半点心虚。

  徐沉默片刻,选择了相信刘备,俯身致歉:“愚钝,不解明公之意,仓促冒犯,还请明公恕罪。”

  刘备顿时大喜,赶忙上前亲手将其搀起:“徐公何出此言,备接任州牧,诚惶诚恐,深惧自己才干不足,不能安定一州百姓。正需要像您这样德高望重之长者从旁拾遗补缺。”

首节上一节85/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