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4节

  臧霸控制的土地其实并不多,主要是靠着东海郡一带,只有郡治开阳和阳都两县。

  这两县虽然没有经历太多战火,况且开阳地处河湾地带,土地肥沃,上田众多。可即便如此,两县产粮至多也在七百五十万石。三十税一,臧霸也只能收到二十五万石的田税。

  臧霸手里有数千人,算上孙观、孙康、吴敦、尹礼、昌,拢共大概也就七、八千人,养兵总要消耗十六万石,手头活泛的也就不到十万石。

  哪怕算上前些年的存粮,以及民间的一些商业流通的粮食,绝对不会超过十五万石。

  现在的粮价是二百五十钱一石,十五万石差不多就是三百八十万钱。”

  说到这里,刘封停顿了下来,看向刘备。

  陈登有些好奇,不知道刘封报出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刘备主动和陈登解释了起来,把刘封所献上的假途灭虢,釜底抽薪的计策告诉了对方。

  陈登听着听着,频频转头,目视刘封。

  加更来了!

第57章 元龙荐长文

  这两条计策不论哪一条都相当不错,组合在一起,更是威力无穷。

  陈登是越听越心惊,即便是他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多就是严令不许出售粮食,并且武力驱赶收粮队伍。

  可即便是这一招,也是饮鸩止渴,等于牺牲将来的发展代价来苟且一时。

  把商队赶走容易,想要把他们请回来却是难上加难了。

  没了商队输送物资,先不说地方发展和商税了,就是本地士民所需要的各种物资也会渐渐短缺,时间一长,必定怨声载道。

  对此,臧霸是完全没有应对办法的。

  况且,即便是饮鸩止渴,也得臧霸先看破局势。

  陈登料想,臧霸虽有智谋,可刘封这一套计策下来,他十有八九是看不穿的。

  臧霸的智谋虽然看不穿,但多半会感觉不妥,这样一来,他估计还要苦恼上好一阵。

  直到大祸临头,才能反应过来,也属实是够惨的。

  陈登在观察刘封,刘封其实也在观察陈登。

  因为他想要趁着这个机会,试探一波陈登的态度。

  终于,在刘封将全部计划说完之后,刘备询问起了陈登意见:“元龙,你看此策可行否?”

  陈登斩钉截铁道:“此策大善!恳请州伯速行此计,快则三月,慢则半年,定能将臧霸降服,将琅琊收归州府所有。”

  刘备顿时大喜,他对陈登是深信不疑的,既然连陈登都觉得这计策可行,那刘备就再无后顾之忧了。

  就在刘备、陈登君臣相得的时候,刘封不识趣地开口打扰道:“父亲,功曹,臧霸不识天数,不从州府,一介豪强竟有割据地方的心思,合当败亡。只是在铲除臧霸之后,孩儿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想要呈给父亲和功曹参考一二。”

  刘备、陈登都被刘封的话所吸引,静心倾听。

  刘封将自己的计划小心翼翼地托出:“先前跟父亲提过,在铲除臧霸之后,可顺势前往莒县,逼降萧建,收回琅琊全境。

  只是琅琊郡地势险要,又多匪患,北部更常年受到黄巾余孽袭扰。

  故此,孩儿想是否将琅琊郡一分为三?

  南部以郡治开阳为郡治,依旧为琅琊郡,辖制开阳、临沂、即丘、缯国、四县。

  西北边则以东莞为郡治,分东莞、东安、阳都、姑幕四县为东莞郡。

  东北边则以莒县为郡治,分莒县、诸县、东武、海曲、琅琊五县为莒城郡。”

  其实刘封这一套分而化之的办法,是源自于曹操。

  而曹操这么干的时候,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是年,曹操官职是司空,并非大将军,也不是将来的魏王。

  按理来说,他此事能改动郡国,刘备没理由不能。

  无非是一个真上表朝廷,一个自表罢了。

  这并不是什么涉及到朝廷底线的事情,也不是会激起本地士族豪强强烈反对的事情,因此只要陈登带头表示支持,而刘备也确实拿下臧霸、萧建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不难办到。

  陈登思索了片刻,他的想法也正如刘封所推测的那样,觉得这并非是底线问题,而且还凭空多给徐州造出了两个郡守职务,他倒是有些倾向于赞同。

  “使君,公子的建议虽然有些突兀,却并非不能考虑。琅琊郡内确实问题很多,久不服州府号令,若是将其分而治之,未必不是一条好计策。”

  听见陈登赞同,刘备心思活络了起来。

  他也没先说答应不答应,反而问陈登道:“如此划分,那这多出来的两郡太守,元龙你可有推荐?”

  刘封心中咯噔一下,这老爹咋回事,你好歹让我先把话说完吧。

  要是在这里让陈元龙把果子全吃了,那我吃啥?

  更别说刚才想好的试探了。

  刘封先前就已经想好了,想要推荐陈群担任东莞或莒城太守,论资历的话,担任过豫州别驾的陈长文是够格的了。

  况且这两个郡国都是从琅琊郡内分出来的,也就辖制四到五县,可谓是恰到好处。

  同时,也可以试探一下陈登为首的徐州本地士族,对于豫州士族进入徐州担任官职的态度如何。

  刘封可是很清楚,陈登对陈群,以及陈群背后的陈家是非常欣赏的。

  如果连如此欣赏的态度都免不了激烈抵制的话,那么引入豫州士人的计划就会很麻烦。

  这将会大大影响和改变刘封后续的一系列规划。

  陈登何等人精,看见刘封脸上一闪而过的焦急,就察觉到了刘封的部分意图。

  他笑吟吟地开口道:“此州府重事,下曹本不应多嘴。只是蒙使君垂顾,登敢不肺腑直言?”

  刘封心中暗叫糟糕,却也无法可想。

  要是这时候贸然插话,既失了礼数,也把小心思暴露的太过彻底了,倘若引起了刘备和陈登的反感,那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不如索性耐下性子,先听听陈元龙怎么说,看看有无挽回的余地。

  即便最后满盘皆输,也算吃个教训,总好过赔的更多。

  刘封心里暗自盘算着,却看见陈登冲着自己微微一笑,开口道:“莒城郡唯有北面有些黄巾,东面靠海,西南皆是我州地,因此,只需要派一治理干臣,左右不过两三年,必能还主公一个富庶之地。

  遍数州中俊彦,依登之见,陈群陈长文可担此重任。”

  刘封吃了一惊,没想到陈登竟然会主动推荐陈群,这真是出人意料。

  刘封固然没想到,刘备也没想到陈登这一出。

  其实刘备刚才听到刘封的话后,第一个反应也是想为陈群争取一个郡守的空缺。

  昔日在豫州时,陈群曾经力劝自己不要来徐州接任,可自己却没有听他的建议,心里本就愧疚。

  再加上陈群在所谏不从之后,也没有撂挑子跑路,而是勤勤恳恳的跟着刘备从家乡来了徐州,地位还从别驾变成了一个普通从事。

  倒不是刘备亏待陈群,以刘备的为人,来了徐州之后就想把空缺的治中交给陈群,可没想到后者却言辞推拒,并建议刘备从徐州本地的士人中挑选。

第58章 毛遂自荐

  此外,陈群还亲自推举了张昭、诸葛玄、王融等人。

  在刘封的力荐之下,刘备派人前往征辟张昭,欲任其为治中从事,只是第一次征辟刚被张昭婉拒,刘备业已派出第二批使者,前往广陵征辟张昭为治中从事。

  从这些举动上来看,陈群还是很为刘备考虑的。

  虽然在豫州时候,刘备没能听从他的建言,可他依旧跟随刘备来到徐州,之后也依然尽心竭力的想要帮助刘备站稳脚跟,而不是发牢骚说些汝不从我言,必悔之晚矣的话。

  这里就必须艾特一下某位特别喜欢耍脾气,秀优越的袁绍谋主。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丰、某授先生了。

  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陈群以及陈家对刘备的看好和欣赏,另一方面也是陈群本性宽厚,忠心。

  陈群本来在历史上的名声是很好的,尤其是他的儿子陈泰位列曹魏尚书,一门多侯,却先为洛水之盟感到羞耻愤怒,自请出外。

  在曹髦遇刺后,又不惧生死,坚持要司马昭斩杀贾充为曹髦偿命。

  那可是司马氏气焰最嚣张,下手最狠辣的时间段。

  陈泰敢这么仗义执言,完全是提着脑袋在说话,夸奖一句忠臣是不为过的。

  刘备眼神里满是欣喜,虽然不知道陈登为什么要推荐陈群,可这推荐却是推进了刘备的心坎里。

  有些欢喜,又有些担心的刘备以退为进道:“长文乃是出身豫州……。”

  “这岂不是更好?”

  陈登笑着打断了刘备的话:“我朝可是有着三互法,长文无论是才干还是出身,再适合不过。”

  三互法简单的说,就是为了避免地方士族豪强互相勾结,做大,甚至最终割据一方,因此当地的主官必须要其他地方调来,而不能是本地的籍贯。

  官员越大,三互法越严厉。

  比如县令的话,只要不是本县籍贯,哪怕是邻县,勉强也能糊弄过去。

  可郡守的话,必须要出身其他郡才行。

  到了州府一级,最严格的时候,必须严苛执行非本州人士担任刺史。

  陈群出身豫州,在徐州连刘备的州牧都能当,自然是非常合适。

  刘备看了眼刘封,后者小幅度的点了下脑袋,便决定道:“好,就以长文任莒城郡郡守。”

  随后,刘备得陇望蜀的继续问道:“元龙,那东莞郡郡守,你可有贤才举荐?”

  陈登慷慨激昂道:“东莞郡北面青州,西依兖州,两面皆有强大诸侯,非良将名士不能经营。

  此一任,须为州伯北拒袁绍,西抗曹操,还要经营郡内,安抚百姓,鼓励桑农。

  此郡郡守,实坐于火炉之上,登不才,愿毛遂自荐,为使君熄此熔炉!”

  陈登的请命可谓是荡气回肠,意气风发,这一番豪言壮语,让刘备和刘封两人同时血气上涌,只觉热血沸腾。

  “好!”

  刘备大声赞赏,起身走到陈登跟前跪坐下来,握住对方的手道:“元龙英姿焕发,敢为人先,为我分忧解难,备何其有幸,竟能得元龙辅佐。”

  这可不是玩虚的了,刘封知道自己老爹这番话一定出自肺腑,恨不能把心掏出来给陈登看。

  就是刘封自己在一旁也被感动了,这人与人之间,确实是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

  这可能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性吧。

  刘备和陈登就属于相性优秀的等级,而同样,曹操对陈登的相性恐怕连及格都不到。

  历史上,曹操能够容忍臧霸割据青、徐二州,却容不下陈登在广陵郡两败孙策。

  如果曹操心胸能够再大一些,给陈登更多的信任,何至于后来悲呼悔恨不早用陈登的计策,以使孙氏在江东坐大。

  甚至连整个淮泗一带的百姓,都深受曹操之苦。

  因为没有了陈登,曹操惧怕孙氏再度北上,沿着广陵郡一路打穿整个青、徐、兖、豫,于是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拆迁大队。

  曹操将整个广陵郡的人口都给搬空了,留下了整整横竖几百里的无人区,否则孙大帝何至于要和合肥死磕,早就掉头去广陵了。

首节上一节34/1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