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大明:我用一百条命成圣 第42节

  “这些不毛之地短期来说,并不能够直接给咱带来好处。”

  本来赵征也没想过现在的皇帝朱重八,就能明白这些地方的宝贵之处。

  所以他又指向了正东面。

  “那陛下请看正东。”

  “正东面,我国大军可从陆上和海上,双路进攻朝鲜。”

  “朝鲜这个地方就不得了了,如果我们将朝鲜打下。”

  “陛下请看!到时候,这一大片的海洋,我们就只需要在这个口子这里,布下我王朝的舰船。”

  “那么这一片海洋里的所有宝藏,都将是我们王朝的口袋之物。”

  “且我王朝的造船厂也可以建立在这一带的沿岸,辐射而下,倭岛,不过手到擒来。”

  日月王朝此时,京城定在南方,可称为南京。

  北方有北平城,皇帝朱重八也早有迁都之意,可称北京。

  而西方呢,巴蜀之地早在日月王朝的掌控当中。

  巴蜀之地的钓鱼城附近范围,又自古为华夏大地混乱之时,蜀王独立称帝之地。

  可称为西京。

  南京,北京,西京都有了。

  “我们华夏之地,还应该有自己的东京!”

  “南北西三京,风景各有不同。”

  “那么东京也不例外。”

  “倭岛之地,正正合适。”

  朱重八不知道为什么赵征对东京就这么执着,在他看来,那里不过就是蛮荒之地,最多盛产白银罢了。

  不过为日月王朝再增添一个东京这个说法,他还是很喜欢的。

  “那还有南方呢?”

  “南方如果打下来了,又会有什么好处?”

  虽然对向东方扩张,已经有了意动。

  但朱重八还想听一听赵征说说,如果把南方打下了,会有什么好处。

  “南方的话,好处更多,甚至一时之间说不完。”

  “但阻碍,也更大。”

  赵征耐心的先为皇帝朱重八,科普了一个知识:

  “陛下有没有发现,以京城画一条直线,距离这条直线越近,那么百姓们的生活,就会过得越舒坦。”

  “往上,也就是往北,气温就会太冷,地势多以平原为主,又多起沙尘。”

  “往下,也就是往南,气温就会太热,除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附近的平原外,地势多以丘陵为主。”

  前世,赵征的这个理论,基本所有经历过义务制教育的同学都会知道。

  这一条线,就是神奇的北纬三十度回归线。

  在这一条线附近,最适合人类居住,最古老的几大文明也是在这一条线附近诞生的。

  但朱重八不知道啊。

  经过赵征这么一提醒,他再自己仔细一琢磨,发现好像真是这么回事儿。

  “哈哈哈!”

  “合该我日月王朝为天朝上国,得老天爷垂爱,占了这么一个好处。”

  赵征的一番科普,让朱重八又多了一个证明自己伟大的理由。

  可把他高兴坏了。

  “爱卿继续说吧!”

  “往南边开拓的好处和阻碍,分别是什么。”

  于是赵征指着舆图,继续说。

  “那陛下请看舆图!”

  “这里是彩云之南,气候宜居,要往南进发,这里可作为我们向南开拓的整军地。”

  “但我国朝的大军是要往南继续开进,所以整军地再好也没有用。”

  “因为再往南,就离微臣刚刚画下的这条线太远了。”

  “定免不了地势崎岖,山林瘴气。”

  “加上天气炎热,我军将士肯定不太能适应。”

  “所以仅仅就是地势和气候的问题,就可能会让我国朝的大军损兵折将,战斗力大大下降。”

  “而这只是开始!”

  “陛下当年也是统帅,肯定比微臣更懂得,如果进了这些地方,那么军队的后勤补给和情报传递会变得有多困难。”

  朱重八点了点头,看向了那舆图上,标志着的,南方的无数大山。

  他也明白,赵征其实还有话没说完。

  那就是有这些天险在,这大军派过去了。

  到时候占下了地盘,到底还是不是日月王朝的大军,可就说不准了。

  “也就是说往南开拓,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敌人,而是老天?”

  但赵征没有明说。

  朱重八也没有点破。

  这本就是由他这个皇帝,自己考虑的事情。

  赵征点头。

  “因为再往南,陛下也是知道情况的。”

  “那里不过是由一群土著成立的越棒国,仅仅一万大军就可使其灭国。”

  “在陛下开国时,他们还派来了使者上供,您还封了他们为不征之国呢。”

  在开始时,听了赵征对南方那么的看好,好处多的无法言说。

  什么不征之国。

  早已经被朱重八抛到了脑后。

  “咱假比,如果咱们愿意承受这些风险,能得的好处是什么呢?”

第44章 一年三熟的诱惑力

  “好处?”

  赵征没有直接回答皇帝朱重八的问题,而是指向了其挂在书房的那两串稻秧。

  皇帝朱重八转头看去,瞬间明白了。

  “你是说,那里适合种地?”

  只是一刹那,皇帝朱重八的呼吸都变得急促了。

  没有人比华夏之地上的人民,对土地,对能够种出大量粮食的土地更渴望。

  “是的陛下。”

  “其实这从微臣画出来的这一条线,也能够看出来端倪。”

  “我日月王朝的南方,是不是多鱼米之乡?”

  “所以可见,气候温热,虽然会让百姓生活的不舒服,但是粮食却生长的很舒服。”

  “粮食是喜热的,或者说花草树木其实都是喜热的。”

  “或者更准确一点,只要是花草树木,都渴望阳光。”

  “而越往南方,日照时间就会更加的充足。”

  “翻过崇山峻岭,如果我们占领了越棒国的土地,那里的土地不需要再设置暖棚,即可让稻米一年三熟,甚至四熟。”

  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人,比华夏之地的人民更渴望能种出大量粮食的土地。

  那么此时此刻在这片华夏之地上,也没有人比朱重八这个皇帝,对这种土地,更加渴望。

  因为他时刻担负着天下百姓的生计问题。

  在坐上皇帝这个位置前,他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在眼前饿死。

  为了活命,为了讨那么一口饭吃。

  为了有那么一点儿钱,能够将双亲稍微体面的埋葬。

  他还将自己卖给了当地的地主。

  然后又被地主给卖给了寺庙。

  寺庙待不下去过后,寺庙也断粮了过后。

  他又做了一乞丐。

  到了而立之年,他甚至连乞丐也做不下去了。

  这才参加了义军,反抗暴元。

  这中间,但凡能有个活命的机会。

  他都不可能坐上这个皇位。

  因为自古以来,华夏之地的百姓,一直都是能活则活,十分能够吃苦。

  再者,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

  但凡能够吃个一分饱,能够活下去。

  谁又会拿起刀枪,去搏那一个渺茫的未来呢?

  毕竟拿起刀枪,可就彻底成了反民了,那可是时刻就会掉脑袋的活。

  “打南方!”

  所以朱重八没有任何犹豫,他就决定了。

  向南方开拓!

  土地!他要能够一年三熟的土地。

  谁也挡不住!

  “那微臣有一个办法,能够为陛下攻打越棒国,提提速!”

首节上一节42/3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