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72节

  赵云拿起一根长长的棍子,依次在沙盘上指点:

  “荆襄之战,汉中攻守,湘水破吴,合肥之围,以及夷陵相拒。”

  “此次推演,诸位俱为同僚,可以根据手上描述的情况自由推演,如果觉得能通过,便可以由本将军考核。”

  赵云笑眯眯的,但这个笑容怎么看都不怀好意:

  “例如荆襄此战,推演一次之后易边推演,两次俱过方算合格。”

  但让赵云失望的是,在场诸将并没有热血上头来直接挑战他的。

  今年新投的武将都想看看老将们怎么处理,但如关平、陈式、傅肜等将,素来谨慎。

  激将没有效果,赵云兴趣缺缺道:

  “此地机密,法不容情,还请诸位在外不言此间之事,在外不画此间之图,手上册录不私携而出。”

  “否则等被执于主公面前,悔之晚矣。”

  武将们肃然称喏。

  看着厅内众将们面面相觑,赵云干脆自己出去溜达溜达,也好给这群武将们一交流的空间。

  直至现在公安县也并不大,虽然此前雷绪带来了五万人口,但随着江陵城的接手,以及临沮、当阳、旌阳三城驻兵,且关将军与孙乾大修江陵城,想讨生活的百姓与四郡相邻来的流民俱都选择去往这些新城。

  还留在公安县的百姓,生活与以前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初来此地时主公采军师建议,命士卒开荒地,授百姓,百姓莫不感激。

  有光幕之启发后,军师领农事,授育种选种耕种之法,授曲犁襄助农事,授沤肥之法。

  军师的和蒋琬的辛劳,使得如今公安县粮产多三成半,荆州四郡推广较慢,但收成统计也已经多了一成半。

  粮足但赋减,仅十税四,公安县对于这位刘荆州也愈发感恩戴德。

  刘备倒是没觉得有什么,毕竟此前荆州四郡乃十税六七,百姓困苦之下粮赋根本缴不足。

  今年粮食增产,十税其四收上来的十分容易,百姓安乐而府库充足,都挺好。

  且后续处理粮食有费用低廉的水力坊,家家户户空闲的劳力或入纸坊铁作坊,或去帮铸新城,都能拿到额外的一笔钱。

  与去岁凋敝的公安县不同,如今城内直道上布社、纸社、铁社都有开设,屠狗宰猪的押马也有了三四家。

  就连往往过年时才会售卖的胶牙饧在此时就有货郎叫卖。

  此外还有个名为墨饼的新东西,那个正在叫卖的货郎称一斤作价仅木炭四成,但烧起来比木炭更久。

  这东西赵云当然知晓,事实上公安县所有最新东西都会先给他那已经装备了跨蹑的两百亲兵试用。

  之前的石炭粉就很受亲兵好评,这个墨饼也是同样。

  看着百姓驻足不前担心被骗,赵云挤过去将钱拍在货郎手里:

  “县府后街有一户门前挂有赵字旗,送三十斤过去。”

  “赵将军!”“子龙将军!”

  百姓大多都识得赵云,仪表出众,且此前那诸葛军师来帮农事时,也总随行左右,平易近人,干活时候也出力颇多。

  赵云笑笑摆摆手便走,百姓们也懂得其意思,这墨饼是个靠谱之物!

  等赵云折返,沙盘厅的一干将军们也果然熟络了起来,双方也不客气,一方武将们群策群力,一方赵云一人气定神闲。

  一个时辰后,随着赵云以残兵诱出江陵守军,本部骑兵与援军齐出切断后路,江陵的城防也彻底告破。

  伸了个懒腰,赵云摇摇头告诫道:“汝等有空应渡江水去江陵看看水师如何操练。”

  不去管军官们如何窃窃私语商议,赵云抬头看着已经有点发黑的天色,忽地想起来北方。

  此时,常山真定应当已经雪落满地了吧?

  此前赵云并不怎么想起来故乡,但看了后世光幕故乡为他修的祠庙和牌坊,以及主公这里新投的那个甘瑰宁死也要回巴郡临江。

  回故乡看看这个念头就忽然在赵云的心底落地生根。

  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得返?

  应该快了吧,最近主公和军师虽然没说,但屯留物资,募兵练兵,大造水师,已经让赵云嗅到了熟悉的味道。

  今岁的正旦相较于去年,虽然君臣俱忙碌,但刘备舒心了不少,至少不用去孙权那里委屈说项。

  宴席上刘备的有孙甘二位夫人协同,看着从张飞处归来的刘封规规矩矩给身体好转的甘夫人问好。

  阿斗依偎在孙夫人怀里不吵不闹,刘备油然而生满足感:文武相和,后宅相谐,子孙循礼,汉室有望。

  正旦积压的公务反而导致众人愈发繁忙,尤其两位军师。

  孔明既要核算清点物资,同时还要准备新一年能推广到四郡的耕种沤肥计划。

  庞统则打算参考公安去年的收成和粮赋情况,制定对四郡最合理的赋税政策。

  甚至还有如被派去武陵修水利授农桑的马良,直到一月将尽才风尘仆仆的赶回。

  到了光幕约定时间前后,众人也终于得以喘口气。

  刘备还在捏着名单举棋不定,庞统已经在翘首以盼了:

  孔明,汝佐世之才,让吾一观!

上架感谢

  跟编辑再三确定,明天!21号!周五!中午十二点上架。

  真心感谢诸位的支持。

  首先是要感谢我老婆,三月份时候动的写小说念头,当时固执的写了三个都市的开篇都被毙,然后被老婆一脚踹到了历史坑里。

  其次最感谢的是诸位书友,说实话一开始的念头就是既然内投过稿那混个全勤岂不是美滋滋?不敢想能有诸位这么多支持。

  以及要感谢捞我的时光编辑,一开始投的那个开篇惨不忍睹,时光编辑觉得有挖一挖的潜力,给了指导,让我又写了开篇,从而成了一个签约作者。

  这本书一开始构思是在5月二十几号,到现在上架也刚好两个月。

  两个月期间也感谢网上认识的匪盗和北海流浪猫两位作者,给了我很多帮助。

  我呢,是老书虫新作者,二月份时候还在狐尾书评区当坐忘道流窜作案呢,没成想半年不到也开始动笔了,都是读者过来的,直入主题。

  关于上架爆更:

  明天中午十二点,会有一个2K章节,求个首订。

  然后保底一万,多的就写多少发多少。

  关于上架之后更新:

  本职工作是LOL赛事运营策划,有比赛时候忙,没比赛时候闲。

  忙时尽量6K,闲时尽量爆发。

  再次感谢这段时间书友们的监督和支持,冷泡茶加冰拜谢。

第1章 千古一相

  一月底,天寒。

  或许是因为都闻到了战事将起的味道。

  因此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武将都心事重重,早早来到这偏厅坐得笔直。

  蒋琬正在一脸苦色活动手腕,他能感觉到今天多半忙碌非常。

  马良则是从袖中掏出数支竹锥硬笔放于面前几案上,这乃是弟弟幼常在正旦时赠与的,马良尝试了一下感觉比之毛笔更加适合抄录。

  “公琰兄,且一试?”某种意义上两人也算是难兄难弟,因此关系好了不少。

  蒋琬叹息一声拿过一支竹锥硬笔,并不客套:

  “世人俱求书法隽秀飘逸,想不到我两人所求者,仅快耳。”

  “公琰兄大才,水力坊之政其惠在民,其利在国。”

  这段时间马良对这个“四相”之一相当佩服。

  蒋琬一笑,也不说话,手执竹锥笔在纸上写下“白眉最良”几个字后,打量了一番道:

  “幼常亦颇有才能。”马谡现在是协助蒋琬管理水力坊,算得上蒋琬的下属。

  “且季常之名谁人不晓?”指着写下的几个字蒋琬笑道:“若非不幸,君必流芳千古。”

  两人互相笑笑,换了个话题聊。

  简雍还是一贯的不拘小节,此次过来甚是还抱了一个靠垫,放在席上顺势一躺,看的糜竺很是羡慕。

  “子方依旧固执?”简雍忽然问道。

  糜竺神色一黯:“言多悔意,然我岂能不知,非真心也。”

  简雍盯着屋顶的一只爬蛛道:“不妨交予三将军一试。”

  回头看着糜竺简雍笑道:“翼德虽然毛躁,然行事颇有分寸,子仲汝商贾之才惊人,使子方自幼不知疾苦,合该让翼德罚其体,刑其身。”

  糜竺想起来此前翼德评价曹丕的那个“掴一巴掌”。

  要不然……有机会试试?

  ……

  冬十月初,长安此时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

  房杜二人联袂而来,看到便是长孙无忌在为李世民轻捶脖颈。

  同时话语不停:

  “大家有湿气之病,八月秋雨连绵何不铸亭榭楼阁以避湿气?既不逾礼制,也是今岁受大家救灾而活命的百姓之愿。”

  李世民不说话,只是看向杜如晦:“什么时候了?”

  杜如晦到殿门口唤来内侍询问后,道:“快至巳时了。”

  拍拍长孙无忌的手示意退开,李世民伸了个懒腰听着身上关节尽展的脆响,笑道:

  “此前光幕降临差不多俱是巳时一刻,克明玄龄准备一下吧。”

  说着李世民也去寻自己惯用之笔,执笔评仙机,汉高祖也无如此殊荣吧?

  ……

  刘备在厅内坐下之后,发现孔明少见的在闭目养神。

  眉头轻皱,握着羽扇的手有些许青筋绽起。

  孔明居然紧张了!刘备在心里大笑。

  记忆中的孔明,即使危殆如长坂坡也依然是一副胸有成竹之样,从没显露过这个样子。

  但……刘备与自己两个结义兄弟对视一眼,三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面对后世对自己一生的盖棺定论,谁能不紧张呢?

  庞统在旁手执一卷书,嘴巴紧紧抿成一条线,看起来似是在看书,但发直的双眼昭示着心思已经不知飘到了哪里。

首节上一节72/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