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64节

  也是因此蜀汉才能历数北伐而不乱:毕竟军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曹老板出的,本质就是在用蜀锦玩儿剪刀差。

  后来姜维北伐使得民生凋敝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曹魏重新发行货币,没有了剪刀差空间。】

  “剪刀俺懂,剪刀剪锦缎俺夫人懂,可这如何与行军打仗有关?”

  张飞愁肠百结,前面勒铭夸功他有很多想法,自从直百钱三个字出现后。

  光幕的字儿还是那些字儿,话还是那些话,放到一起便完全不懂了。

  关羽面色依然威严,但双眼茫然更多。

  刘备求助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糜竺。

  这倒是简单,糜竺组织了一下语言道:

  “蜀锦最为名贵,如今一匹上好蜀锦作价二十万钱。”

  “如此锦缎一匹,十名绣娘三月可得,堪称寸锦寸金。”

  黄月英也道:“如今虎渡河纸坊,一月所得仅能购一匹蜀锦,然纸坊如今有纸匠四十余人,舂木工六十余人。”

  那便是一百人!众人此刻虽然不懂剪刀差何意,但看着纸坊一百人和蜀锦十人,都隐隐约约明白了其中意思。

  “益州真乃天府之国也。”刘备惊叹。

  【总之,此时的蜀汉治安良好经济稳定,加冕为帝的刘备大手一挥:

  他要为自己的二弟复仇,要为让孙吴的背盟付出代价,兵发江东!

  历史上对于夷陵之战评价也颇多,但大多数都相对偏颇。

  比如若论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赤壁之后便是夷陵。

  比如此战最著名的一个“连营七百里”的评价来自于完全没参战的曹丕。

  但截止到夷陵之战的时间点,曹丕从未有过领军经历,此评价有轻佻之嫌。】

  又回到夷陵之战了。

  不过也早就已经习惯光幕如此做派。

  关羽瞧了眼大哥:“兄长,怒而兴兵乃大忌。”

  刘备则是沉默了下道:“云长先去,翼德后丧,如何能不怒?”

  兄弟三人彼此对视一眼,是啊,几十年金兰,又如何能不怒?

  “按光幕此意,至少大哥输的也没那么惨。”

  张飞笨拙安慰自己的大哥,又引来一记眼刀。

  一战葬送季汉三兴的希望,如何不惨?

  【公元221年,在刘备下令之后,蜀汉内部对于伐吴的意见也并不统一。

  丞相的意见总体来看应该是趋向于反对,因为在夷陵之败后曾感叹: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

  但因夷陵之战前丞相兄长诸葛瑾来信调停说和,为了避嫌就只能闭口不言。

  赵云明言反对,认为曹丕才是真国贼,不应置魏伐吴,战事一起就不是想结束就能结束了。

  黄权意见委婉,认为也不应该伐吴,但老大你真要打的话,派我做先锋吧。

  最终的任命是丞相治成都,赵云都督江州守后方,黄权督江水北军御魏,刘备亲至江水南前线。】

  张飞左瞧瞧右看看,用肩膀碰了碰旁边的赵云:

  “子龙,你说该不该伐吴?”

  赵云实诚,仔细思考一下还是道:“与光幕中意见相同,曹贼才是大敌,灭曹贼则忧患自解。”

  “统则以为,吴,当伐!”

  声音来自于庞统,看到众人都看过来,他继续道:

  “贼强而汉弱,孙吴乃两面三刀之辈,新叛荆州,倘若伐曹而不顾江东,那只需曹贼允以重利,江东安不复叛?”

  而且什么叫做法孝直若在?他庞统也精谋略好不好?庞统盯了一眼孔明道:

  “伐江东而引曹贼,若统在,定为主公定一火中取栗的良策!”

  好像……也确实是这个理?至少张飞便被说服了:

  “子龙说的也没错,可曹贼不好打,而且即使侥幸把曹贼打的急了,万一那曹丕如碧眼大舅哥一般没脸没皮,效仿他来个大吴魏王,两相夹击岂不是危矣?”

  张飞这个大吴魏王让众人的一下有点猝不及防,但没脸没皮这个评价好像也……

  众人不说话,刘备就当没听到,只是半夸半安慰庞统:

  “士元之才早已举世而知,凤雏之名四宇皆响,汉室大业,还赖士元。”

  庞统这下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感谢【书友20170702051259085】大佬六百金五铢打赏,感恩支持~

  感谢【梅森】大佬再次打赏金五铢五百,拜谢啦。

  感谢【书友161126132218947】老哥五百金五铢打赏,笔芯~

  感谢【书友20220512231917262】【丶饭爷】两位上百金五铢支持,非常感谢。

第96章 水军陆战

  【曹魏对夷陵结果的记载是“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考虑到史书一贯的水分问题,以及有五溪蛮出兵补充。

  大概可以推测出来蜀汉出兵至多五万,加上五溪蛮凑了个约七八万之数,号十万。

  陆逊的兵力记载的比较清楚,“逊为大都督,假节…五万人拒之。”

  但孙吴的兵力不能简单的这么看,例如赤壁之战周瑜仅率三万人,后方孙权领数万人驻柴桑为第二道防线。

  夷陵之战也是同样,诸葛瑾领军在公安构筑第二道防线,孙权领大军驻武昌是第三道防线,整体投入保守估计至少十五万人。

  而且所处的战场夷陵是于峡谷作战,刘备是攻方,兵力分散,陆逊防守能将兵力优势集中在一处。

  所以在局部战场上反而是吴军的兵力占优,很难说是真正的以少胜多之战。】

  说到战阵几个将军并不陌生,一起研究了一下。

  关羽从主帅的角度推测道:

  “出五万,那后方子龙领军至少还有三万。且五万之兵应当还要分出一部予那黄权走江北。”

  “那这样后来至夷陵至多四万人。”

  “江东兵不能打,但是真多啊……”张飞有点艳羡。

  如今即使算上乐进的一批降卒,可战之兵也才三万人。

  而这个大舅哥动不动就是十万以上,要是能认真操练士卒,那该有多强?

  刘备面无表情的看着“备仅以身免”几个字,心中却感觉在滴血。

  即使按二弟所说仅四万人,那也是好不容易攒出来的一支人马啊。

  他们本应该为国讨贼,却白白葬送在了这里。

  【221年,刘备任冯习为领军进夷陵西界。

  依靠兵力优势,前期的战斗相当顺利,破巫县占秭归,五溪蛮首领沙摩柯遣使响应蜀汉。

  次年初,刘备向亭进军,与此同时年逾六十的刘备也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开山之道,遣马良由此至武陵联络五溪蛮,当初在荆州时马良就被刘备派到武陵郡授农桑修水利,在本地少数民族中风评很好。

  而果然,五溪蛮响应蜀汉纷纷从军,蜀汉兵力增加了近两万人。】

  马良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想不到微末之功竟被后世知晓?

  只是不知道在后世看来,引五溪蛮是功呢?还是治理武陵郡才是功?

  庞统则是感觉自己又学了一招:江东对山越多以大军征伐。

  江东的将军也都评价,山越之民悍勇,然掳为吴兵之后便怯懦。

  如此看来让山越感治化之功,自愿来投也是一种方法?

  只是……近两万的蛮兵,不知道主公粮草充足否?

  孔明低声道:“年逾六十依然亲征……主公何必如此。”

  刘备笑笑:“孔明病逝于北伐途中,又何必如此?”

  君臣一时间相顾而笑。

  【面对顺江而下士气正盛的蜀汉,陆逊认为应该需要暂避锋芒。

  从益州至夷陵,整体地形沿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是山谷、峡谷、小平原,而这个小平原就被陆逊用重兵死死锁住。

  出口被锁,蜀汉军队推进至此无可奈何,只能在峡谷连续扎营近百里。

  刘备急欲求战,但陆逊死守不出,任凭百般叫骂我自岿然不动。

  双方一直从年初相持到了炎热的六月,直至此时刘备才显露了第一个破绽:

  酷暑难耐之下刘备命水军上岸,于山中扎营避暑以图秋后再行进攻。】

  “如此怎可!”关羽大急:

  “弃船而登岸,岂不是将水路白白让与那陆逊?”

  刘备挠挠头:“若是发现那孙吴水军来袭,复令上船即可。”

  关羽痛苦的摇摇头:“兄长,船行无声,何必日袭?”

  “以船藏兵,入夜而行,使兵卒噤声,断后路,连营首尾不能兼顾,岂不是阵脚自乱?”

  刘备的脸这才白了一分。

  关羽复请失言之罪:“夷陵之败,其则在我,若有知水军之人,定会劝谏兄长。”

  “云长何须自责?”孔明起身将关羽拉了起来:

  “如今知之,吾等疏漏又补一矣。”

  唯有刘备还是十分自责:“季汉,成于汝等,败于我手。”

  “主公何必如此自罪!”孔明十分生气:

  “若无主公,亮此时还在南阳种地,云长翼德也不过贩夫屠户!”

  “曹贼窃居天下,后世何以会对一窃国之贼津津乐道?”

  【陆逊见蜀汉士气已然回落,且吴军相较益州兵更适应炎热的天气,知晓胜机已然来临。

  坚守半年后陆逊组织了第一次进攻,虽然进攻失利,但陆逊相当有深度的丢了一句话:

  “吾已晓破之之术。”

  一般来说会认为这里的“术”便是火烧连营。

首节上一节64/5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