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83节

  要么如那隔着笼子狂吠的猴犬一般,狂躁的仿佛中邪了一般,那样子让夏侯渊丝毫不怀疑,若是现在打开笼子这些畜生定然会毫不迟疑的对着他们扑过来。

  但总之,此处夏侯渊看不到一只适合送入厨房的。

  狂躁畜生的目中凶光让杜袭心烦,病恹恹家禽的样子让杜袭心慌,当下咽了口口水道:

  “张神医,这……”

  张仲景也不废话,回头道:

  “此处禽兽,皆服五石散也。”

  于是夏侯渊“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声笑声多少有点不合时宜了,但好在也无人在意。

  杜袭来回扫视着这些家禽走兽,张仲景目光同样梭巡着,最终找到了一个鸭笼,指着道:

  “此笼家禽所食之五石散,与汝所服之五石散,分毫不差。”

  “一禽一日两服,一服三钱。”

  “今日乃是第六日,昨日已有一禽病死。”

  说着张仲景想起来华元化之死,嘴角当即勾起来一个没有一点温度的笑意盯着杜袭认真道:

  “或是因鸭禽无缘仙福,杜将军不同,按时服用,轻身不死而登仙之日定然不远也。”

  “或是说,杜将军欲试甲一之五石散?”

  张仲景的笑意让杜袭悚然一惊,一股凉意从尾椎骨直冲脑袋,登时就感觉前两天瘙痒过的肩颈似乎都隐隐作痛了起来。

  惊慌之下杜袭不由自主后退了两步,此前从小童手中抢回来的五石散此刻似乎也尤其烫手,再也握不住掉在了地上。

  纸张散开,其中杜袭花了大价钱购买的药粉也散落一地。

  张仲景和简雍同时默默退了一步,努力离这药粉远一些。

  但张仲景没能成功,因为他直接被杜袭拽住了:

  “张神医,此物……真有毒?”

  此刻就连张也忍不住道:

  “子绪将军若是信不过张神医,何苦如此追问?”

  五石散这东西,如今在邺城和许都还未风行开来,只在如杜袭一般的名士之间传播。

  武将们皆敬而远之,主要也是因为这东西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最早的记录能追溯到汉文帝时名医淳于意留下的记载,当时五石散的名字还是五色散,但淳于意已经见过想要吃这东西成仙结果吃的身体发疽而死的例子。

  世人未必知道的这么详细,但至少也清楚这东西和强身健体没有半钱关系。

  而且该说不说……这东西不坑穷人,武将们有了钱基本都是名马利刃坚盔,以求博取更大功劳,没谁会耗费重金求取此物。

  所以此时夏侯渊看的饶有兴趣,张则是抱着不想杜袭再丢人的念头出声制止。

  等重新回到内堂落座,已经能控制情绪的杜袭沉吟了一下询问道:

  “张神医找我前来,是欲了解毒性如何?”

  张仲景摇摇头:

  “毒性如何,于禽兽身上已体现清清楚楚。”

  这话顿时让夏侯渊“噗嗤”笑了出来,引得杜袭当即怒目而视。

  刚才心烦意乱没顾上,现在他再明白不过夏侯渊因何发笑。

  张仲景不受干扰,话语清楚干脆:

  “寻你来,是欲了解此物成瘾性如何,毕竟禽兽不能言也。”

  杜袭此时倒也磊落,点点头道:

  “剖明其毒性,神医于我有恩也,自知无不言。”

  随即杜袭也有点好奇:

  “神医所调配的甲一之五石散,食之即亡?”

  当然不是,张仲景摇摇头道:

  “此乃小童妄言,那猿猴食甲一五石散已经五日,尚无萎靡之态。”

  “要想食之致死,至少或还需半月以上。”

  张仲景这是实话实说,也没办法说明这五石散配方来自于后世,而且经过精心调配前期毒性不显。

  至于为何鸡鸭接触毒性更弱的药散死的更快,猴犬服用毒性更强反倒连萎靡之态也无,张仲景猜测多半是和气血多寡有关,就如一些草木之毒,壮士食之无碍,妇童食之难救一个道理。

  只是这其中太复杂,也不好三言两语之间给杜袭说清楚。

  但这反而让杜袭下定了决心:

  “张神医,那甲一之五石散可否给我两服?”

  张仲景和简雍直接惊得挑了挑眉毛,夏侯渊和张齐齐劝阻,只觉得这五石散之毒恐怕现在已经发作了。

  但杜袭的态度反而前所未有的坚决,只是说既然猴子都吃不死,他服用两服定然也无大碍。

  不过心中隐隐还有两个想法不好说出来:

  万一此神仙药唯有人服之才有用呢?

  万一张神医真的错了呢?

  只不过张仲景反倒是再次掏出那个小本子饶有兴趣记载道:

  停服半日后,病患不复清明,且自以为计较得失清楚,然旁观之不过是急不可耐铤而走险,欲服散而忽计生死而已。

  由此,此方成瘾性已可见一斑也。

  记下来之后张仲景也隐隐有了明悟。

  这颍川名士服用毒性尚小的五石散便可致其心智不稳,那服用毒性更强的人,恐怕停毒时狂躁远胜猿猴,更遑论后世之鸦片了。

  毕竟这杜袭张仲景也是听过的,无论是果断背袭夏侯渊代为请降保全其性命,还是天天怒斥玄德公以脱其污名,都称得上进退有度。

  与此时的赌徒风范可以说完全是两个人。

  于是张仲景干脆又加了一笔:久食之,必心性大变,然患者自不觉也。

  至于看着那边依然还在喋喋不休欲讨要五石散的杜袭,张仲景也不过多废话,挥手召进来两个侍卫,命其将杜袭直接架走丢柴房锁上。

  随即张仲景握着小本子将目光转向了夏侯渊和张,一脸的若有所思:

  “听闻邺城许都大姓子弟皆尚五石散?夏侯将军想必对其了解清楚。”

  “可否一讲?”

第302章 何故骗我?

  最终从医馆出来后,提着纸包药材的夏侯渊和张面面相觑,然后齐齐叹了一口气。

  虽然与张神医谈了许久心情颇为沉重,但返程时简雍并未相伴,而且说允许两人在长安城内散散心,倒是弥补了一些郁闷的心情当然是在侍卫陪同的情况下。

  至于简雍,根据张出门时听到的零星字眼,似乎是要与张神医商议如何给羌胡教泽出一些简单医术来。

  羌胡……张杀过不少,而且最终硬生生将他耗得人困马乏粮草耗尽的,正是羌胡的羌骑。

  但竟要教羌胡医术?张觉得刘备这一帮人,要么是如光武皇帝一般的无畏者,要么便是一群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的无知者。

  可是,无知者不可能逼得曹丞相左支右绌,不可能攻心使得数万大军束手而擒。

  更不可能短短三四年便从丧家之犬成为地跨荆益纵联关中汉中的一方雄主。

  从这医馆别府出来后再看到这与去岁判若两城的长安,张眼底反倒是浮起了一点迷茫:

  这刘氏,真当兴?

  “丞相只不过是斩一狂徒,如何知晓如此许多事!”

  一旁的夏侯渊愤愤不平的小声抱怨了一句,但张也听得出其中的心虚。

  与张仲景一谈称得上不虚此行,除了让两人详知五石散之害外,老神医毫不吝啬给两人看了身体有无暗疾,写了诊断意见和汤剂配方,顺手抓了几付药让两人带回去。

  不过除此之外,张神医更是用严肃的话语让两人清清楚楚记下了一个名字:华佗。

  其间免不了对曹丞相的抨击功讦责骂,不过两人念在人在屋檐下而且手上还提着汤药呢,于是最终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也就此时已经站在门外时,夏侯渊才能不轻不重的说上两句。

  但两人也更明白这张神医为何对刘备颇多好感了,归根结底竟还要谢自家丞相。

  想想这张仲景居于此处,听府内佣人说刘皇叔都要对其以礼相待,且守卫森严。

  再想想那冤死狱中的华佗,这张神医亲口说其医术数倍于他,于是抱怨完的夏侯渊也情不自禁叹了口气。

  “走走吧。”张摇摇头散去眼底迷茫,打破了此时尴尬的气氛。

  认真说的话,两人居长安的时间是要比刘备多不少的,因此对街道也不陌生。

  为了避免返程再遇到钟繇徒增尴尬,两人干脆选了一条绕远之路,既能散散心,也能多看看此时的长安风貌。

  无论是夏侯张等如今暂居的别院,还是这张神医守卫森严的别府,都是位于长安的正中地带。

  这里往北是皇宫旧址,往南出城就是被丰水和灞水包围的土地肥沃的平原,因此城北也多为普通百姓的院落。

  顺着路往南,沿街的院落也逐渐变小变零碎,而再继续过了两条街,夏侯渊便看到这边的民坊正在被拆除。

  “这是为何?”夏侯渊情不自禁问道,不过旋即就想起来简雍不在。

  出乎意料的是,那侍卫头领看了他两眼后道:

  “平整地面,诸葛军师欲在此设工坊。”

  夏侯渊默默点头,至于什么是工坊区也不好问的太过详细,但看名字便晓得,应是为工匠所设。

  重医之外还重工?不过想起来被迫投降后见的那些刘备兵马兵甲皆利,倒也似乎不奇怪了。

  夏侯渊沉默,但这侍卫头领反倒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般,主动引着两人观赏,并用简单言语为两人讲解。

  “有这般规模的工坊,在城北还有一个。”

  “如诸葛军师所定,城南接城外沃土,此处工坊乃是专于为百姓提供农事便利,农具、农械皆作于此。”

  “城北接渭水,彼处工坊乃精于铁、纸、糖、锦以及漕船诸事,等将来长安尽揽关中人口后,好便于迁至渭水北起新城。”

  “两位将军何不登城墙一观?”

  “可乎?”夏侯渊顿时有点晕乎乎的,若非早时简雍与其一副熟识的样子,他都要怀疑这是曹丞相早早安排的死间了。

  于是小校笑了出来道:“主公既允,有何不可?”

  刘备允了?夏侯渊还不待想明白,身体便已先于脑子迫不及待“噔噔噔”上了城墙。

  登高望远,这些日子蜗居的憋闷心情顿时消散了许多。

  已经懒得计较那么多的夏侯渊指着城外道:

  “那是作何事?”

首节上一节383/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