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318节

  没看连刘巴都要去了解成都工坊制法以总略,学习算学墨经等以教小太学?

  “人力有穷,而工学之力无穷也。”

  “假以时日,我等为何不能靠工学翱寰宇,探九幽,环大洋而绘天地,以近鬼神之能乎?”

  法正在一旁想起来看到的后世之景,心有戚戚焉。

  但孔明这番话让马钧愈发激动,反而口吃的愈发厉害了。

  法正干脆道:“德衡若愿,便点点头,随孔明走便是。”

  于是马钧立马如同小鸡啄米一般点头不止。

  法正与孔明相视一笑,也不耽搁,转身便道:

  “那便随我来,我带你去寻姜维便是。”

  姜维此处在一处书房当中,如今师傅虽然去雍凉了,但姜维并没有轻松多少。

  既要锻炼体魄还要研读兵书,同时经典也不能落下都有夫子授课。

  结果就是此时虽然已经完课,但姜维赖在这里没有动弹,因为这样还能偷得一会儿闲。

  将脑袋放在书桌上百无聊赖的滚了两下,小姜维忽然一拍手,抽出一张纸,端端正正写下了“姜伯约”三字。

  我有表字了!

  小姜维托腮,也不知道凤雏师傅是个什么想法,这么早就取表字。

  不过想到师傅去了老家那边反却将自己丢在这里,小姜维便颇有些愤愤不平。

  手中的笔还没放下,回忆了一下,干脆端端正正写了“庞士元”二字。

  然后法正严肃的脸庞也从小姜维心底浮现,犹豫了一下,“法孝直”三个字便也跃然纸上。

  扁扁嘴,小姜维感觉这师傅是愈发随意了,这么早取表字还以为是有什么好主意了,结果反而是再寻常不过的“伯仲叔季”系列的表字。

  不过,我是不是还有个师傅来着?

  小姜维挠挠头,记起来了那个总是挂在凤雏师傅嘴边的名字,同样端端正正写了下来:

  诸葛孔明。

  也就正在此时,房门被一把推开,小姜维当即就以书顶脑袋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同时口中还高声辩解:

  “黄校尉,我只是与夫子请教了一些问题,决无懈怠之意!”

  然后小姜维听到了一声轻笑。

  汉中府衙内绝大多数人他都认识,因此对声音也都熟悉。

  小姜维确定,现在听到的是陌生的声音。

  于是他挪开挡着脑袋的书本,小心的抬头望去,看到的是一个玉树临风之人,在心目中算半个师傅的法正在其身旁,正一脸无奈的看着自己。

  两人身后还有一个青年,看得出来也就弱冠,而且似乎还在思考什么,注意力明显不在此处。

  只是……为首这人倒是与师傅一般好生奇怪,明明此时天气略寒,却如凤雏师傅一般时时手执羽扇。

  不过这个羽扇在其人手中并不显得突兀,反倒愈发衬托出一股温润如玉的超凡脱俗之感。

  孔明摆了摆手示意法正不用说话,蹲了下来让视线与小姜维相平,笑着道:

  “我是诸葛孔明,你的师傅。”

  小姜维霎时间眉毛都快抬到头顶了:

  “你就是我那个能骂死人,会道术的师傅?”

  小姜维看到半个师傅法正脸上严肃的表情顷刻间消失不见,一副想要捧腹大笑的样子。

  面前蹲着的孔明师傅脸上的表情也有一瞬间的崩坏,但很快就调整过来:

  “此皆为士元戏言,做不得真。”

  摇摇头,孔明将这一笔在心里暂且记下,然后转头开始询问小姜维的课业情况。

  不过这一询问便有点摇头,或许是庞统自己不在这里的缘故,小姜维的课业被塞了个满满当当。

  从日升到日暮均有安排,甚至夜里睡前还有锻炼体魄的课业。

  “以后上午课业照常,中食过后便来寻我。”

  于是远方的凤雏师傅顷刻间便被小姜维抛到脑后:

  “师傅,现在已经是中食的时间了,我带您去吃饷?”

  “师傅,那咱们下午做什么呀?”

  汉中府衙后方,黄权看看已经过了中线的太阳,又看了看眼前空无一人的演武场,一时间有点气闷:

  “姜维这小子!”

  第二章要比较晚了,老哥们可以不用等。

第228章 奔赴求战

  从成都至汉中的当然并不只有刘备孔明二人。

  除了两万余卒之外,医、工、匠、农皆有上百。

  此前秉着成都优先的原则,汉中是靠着从荆州而来的老卒粗略打理。

  现在转到汉中,一方面是为了迎战,另一方面孔明也打算顺手将汉中治理一番。

  此地通雍、益、关中三地,有沃土有汉水,且地处咽喉,民心绝不可失也。

  因此刘备入汉中之后干脆在阳平关处与百姓相谈良久。

  孔明带上小姜维之后,在汉中的府衙开始对土地人口的情况进行一个概览,争取尽快做到心中有数,也好根据情况来具体放手施为。

  下午时分刘备一迈入府衙见到的便是差点被竹简卷宗淹没的孔明,以及在旁边苦着脸努力整理的小姜维。

  还不待刘备说什么,孔明便右手写字不停,左手递过来一封信:

  “两日前曹军已然出击,仲邈文长由五丈原退至斜峪口相峙。”

  五丈原这三个字让孔明顿了一下,才继续道:

  “文长登高而望,见曹军大举出动皆尽西行,应是入雍凉去了。”

  “如我所料不差,曹军兵锋已直指临渭,士元的求援信应当已在路上了。”

  说起来正事,刘备也严肃起来,在成都时地图已看过多遍,因此几乎第一时间,刘备便有点理解后世的史册中那个魏延的想法:

  “那若是我亲率一军,出子午道而袭长安……”

  但这个想法也就只能想想,毕竟若是一支从子午谷跋涉出来的疲师便能攻克长安,那曹军回援更没道理攻不下长安。

  子午谷方案不用考虑,于是摆在刘备面前的问题便是如今要做什么?

  靠着此前在成都时的预判,刘备也很快捋清楚:

  “褒斜道有仲邈文长把守,陈仓道有习珍率军驻守而不失。”

  “我当亲领一军……入雍凉援救士元。”

  不止如此,刘备思虑了一下,更是下定决心:

  “恐雍凉局势危殆,明日我便于阳平关点将,誓师征曹。”

  这同样也是出于多方面考虑,虽然汉中称得上是老刘家的基本盘,但如今汉中有近乎三成都是三辅流民。

  刘备清楚的很,想要百姓众心成城,那唯有以诚待之。

  与其留在汉中三五日想方设法抚慰民心,不如借着点将誓师,说明战事消息,展示应对手段,以安百姓。

  孔明点点头,似乎早就想到刘备会如此决策一般:

  “既如此,宜去信斜峪口,将仲邈文长二将择一调回,将三军驰援荆州。”

  刘备稍作思忖:

  “仲邈善守,驰援文长需攻,请孔明修书一封,令文长折返。”

  孔明应了下来,短短两句话写好调令,与刘备讨过印信盖上封好,唤过书佐交代完毕后目送其离开,便又转头笑道:

  “主公既入雍凉,亦可带上黄权。”

  刘备拍拍脑袋大笑:

  “差点忘了公衡在此,既如此,今晚定要与公衡相论关中局势。”

  刘备入益州后,黄权便随张飞庞统一起攻汉中,虽然未领兵踏阵声名不显,但依然督掌汉中治安及练兵之权,颇受信赖。

  “不过……公衡领兵以持重著称,不如与文长一同驰援荆州。”

  说到此处,刘备脸上闪着强烈的自信神色:

  “我领一军五千人入雍凉,与士元翼德子龙汇合,足有近两万余人。”

  “再有马孟起万人援助,可保雍凉无忧并能进图关中。”

  “反倒是云长之处,颇为为难,荆州亦不可失。”

  孔明赞同,更是想起来一事:

  “那等文长领兵入荆,过房陵时可让傅肜将军同往。”

  房陵上庸这条通道联通汉中与荆州,但此时两地皆在手,那便没必要以重军把守了。

  还不如全力调动兵力,以面对曹军的大举进攻。

  诸般军略就此定下,刘备与孔明点点头,然后毫不拖泥带水的转身就走。

  若是明天就要动身的话,那今天便有得忙了。

  是夜。

  收到急令的魏延压抑着兴奋,连夜往汉中回赶。

  孔明与小姜维秉灯夜谈,逐步互相熟悉拉近关系。

  另一间房屋里,黄权用棍子拨弄了一下炭火,侃侃而谈道:

  “庞军师以临渭上二城犄角相守,两城不失则雍凉无忧也!”

  庞统此刻正在临渭的城墙上。

  临渭守军们神态轻松,城外已经有一个曹军营地扎了起来。

  借着月色探头看了一眼,庞统回身略有可惜道:

  “曹军将领非鲁莽之辈,造营颇为慎重,夜袭之机无矣。”

  一般来说夜袭都是有心算无心,夜袭时竭尽全力鼓噪,以求让对方炸营使人马自相踩踏。

  但城外曹军虽只是前军,但军营颇有章法,长明篝火、营墙以及矮望台样样不缺。

  这种情况下夜袭能做的也就是在营地外围鼓噪一番,几乎不可能取得什么战果。

  庞统身后的张飞倒也不见失望之色,只是提醒道:

首节上一节318/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