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91节

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结婚

  有人忧愁,那自有人欢喜。

  虽然认真算起来从军不过才短短一年,但对赵阿来说,秭归的种田生活却仿佛是十年前的事情。

  总是收拾不干净的小院,天晴会从房梁上落土的破屋,草床上的茅草都要被睡成齑粉,以及埋在床下的那个存钱陶罐。

  父母死后便逐渐断绝来往的亲戚,以及碎嘴婆子们每天下午在巷口的聒噪议论。

  交不完的田赋,除不完的杂草。

  那是一种被赵阿已经完全抛弃了的生活。

  从军之后赵阿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

  江陵城豪掷百钱干饭。

  汉水上力拒曹军建功。

  樊城给荣死袍泽收尸。

  荆襄北教民种田之法。

  也是直到如今,赵阿才明白了当初李公脸上那股捉摸不定的神色是为何。

  当时面对赵阿抱怨秭归的生活乏味。

  李公只是笑着说,此般忧愁,北地百姓求而不得。

  彼时赵阿只当是安慰推脱之语,如今看来反倒是一腔真心实意的感慨。

  而且回忆起来,李公一个北人从兖州一路南下,最终还买了条船追随着玄德公去了成都。

  他赵阿一个再标准不过的南人,却追随着关将军一路北上,誓要打入中原,瀚海平贼寇。

  他如今识字尚且还没多少,说不来什么高深的话,只是觉得很有意思。

  赵阿还没唏嘘完,忽然脑袋上一下疼痛将他拉回现实。

  “赵阿!火都熄了!想什么呢!”

  巡逻至此的赵累没好气的一个爆栗将赵阿拉回了现实。

  手忙脚乱的一顿添柴扇风,灶火终于是被赵阿救了回来。

  顺手掀开大铁锅的锅盖,用笊篱将浮沫潦草的撇了一下,赵阿这才嬉笑道:

  “赵都督又救我一命也!”

  赵累摇摇头:

  “此前你那不过是小风寒而已,即使无我赠药,你安心在营房内歇上两天多半也能痊愈。”

  “如你等籍贯在南者,不识北方严寒,初见染上风寒再正常不过。”

  赵阿哈哈大笑:

  “染风寒而死者又不是没有,再说俺可是真的吃了赵都督的药粉才病愈的,如何不是赵都督之恩。”

  “赵都督,俺给先盛碗肉汤暖暖身子吧。”

  赵累哭笑不得:

  “这是徐军师射的鹿……不过怎地会让你在此烧火?伙夫呢?”

  说到这个赵阿情绪便有点低落:

  “俺们一什都回去过年了……独留我一个。”

  如今已经是腊月,克复荆州之后,关羽和徐庶考虑到麾下士卒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荆州人,故而做出了换防上的调整。

  毕竟荆北的民心需要尽快重新收拢,百姓的生活也需要尽快回到正轨。

  于是以北地劲卒御守荆州的入口堵阳,命老卒与新卒混编驻守荆北宛城。

  余下的荆州士卒里,故地在荆北,且有家可回者,有坟可祭者,可归乡过年。

  今岁大胜曹操,全军几乎皆有胜功和赏赐,这批归乡的士卒也算是小小的衣锦还乡了。

  刘备的行事,关羽的决断,荆襄的胜况,以及远方汉中模糊的消息,这些消息会通过这批士卒之口,零零碎碎撒遍荆北的每一片角落。

  听闻赵阿说伍中皆归乡,赵累倒是记起来:

  “你不是说你家在秭归……”

  不过话犹未尽,看到对面的士卒表情赵累就懂了。

  理解的拍了拍肩膀,赵累宽慰道:

  “那今岁便在军中过年便是。”

  赵阿点点头,心里好受了点,倒是记起来李公曾说刘皇叔也是从北方逃过来的,那么……

  “赵都督,你与关将军也多年未归乡了吧?”

  赵阿轻声问道。

  “我离开故乡至今,已经九年矣。”

  说着赵累也是一脸慨然之色:

  “关将军离乡至今,应当已有二十几年了。”

  二十几年!赵阿默然,他才不过二十几岁罢了。

  “赵都督,你对俺有救命之恩!”

  “俺愿为将军效死,帮赵都督和关将军返乡!”

  赵阿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报答赵都督的方式,高兴不已。

  但一个声音打断了他。

  “谁要你效死?

  徐庶揭开锅盖瞧了瞧,没好气道:

  “皇叔也不需要你真的效死,最好还是平平安安活下来,娶妻生子!”

  “活到天下平定,到时候有一座好宅,数十亩良田,妻子相伴,这才该是汉儿有的生活。”

  徐庶拿着锅盖,另一手抄起筷子直接插入肉中看是否熟透。

  赵阿觉得自己想不到那么远,于是直截了当的对徐军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可徐军师你不也未曾婚配?”

  片刻后,兼职伙夫赵阿被临时调配到了街道上站岗。

  摸摸脑袋上的筷子印,赵阿犹自不解:

  “俺讨不到荆妻也就罢了,军师怎么也讨不到?”

  “而且讨不到的话直说便是,俺又不会取笑!”

  而在宛城内府,关羽捋着胡须听着赵累与他说刚才的插曲,不由得也是大笑:

  “这秭归赵阿说的倒是没错,如今兄长之势渐不可当,元直也该考虑一下人生大事了。”

  关羽开口,徐庶敷衍的思考了一下,一摊手道:

  “目前尚无良配,还是且容押后再议。”

  说着也是急忙道:

  “而且如今我等不过是借巨舟之利,方得荆州之胜。”

  “巨舟克樊城,方能一步快步步快,最终才有荆襄之胜。”

  “如今若出荆州,巨舟不得进,且孙曹有联结之嫌,怎可如此轻慢?”

  难得看到徐庶露出如此窘态,关羽心中大乐。

  不过有关明年的局势,虽有夸大之嫌,但也确实不得不严正对待。

  “明岁五月之前,必有恶战!”

  这便是关羽的判断。

  道理很简单,因为最迟四月枯水期就要结束。

  巨舟过大,难入水。

  但这个消息曹军未必清楚,而且多半也不敢赌。

  所以定然会在枯水期结束之前组织起一场大战。

  “应是三四月份。”徐庶将这个时间再度精确了一分。

  “即便与江东缓和,曹军粮草依然不富足。”

  “北地本就苦寒,若是元月二月起大军,粮草消耗更甚。”

  既然时间已经确定,关羽徐庶赵累三人干脆便围着地图你一言我一语,慢慢推演明年的局势。

  直到亲兵进来掌灯,三人方才惊觉已是黄昏,徐庶此前端进来的一大锅鹿肉放在一旁已经冷掉,一口未动。

  “我等三人腹中空空,且将这鹿肉热上一热重新端上来。”

  关羽对着亲兵吩咐道:

  “热好后,唤那赵阿一起进来吃吧。”

  于是亲兵又重新端着锅出去。

  亲兵重新掌起的灯火照亮了地图,这副地图上已经用炭笔勾了多处标识,并且在右边空白处更有密密麻麻的小字罗列其上,几乎全是对战局的猜想和补充。

  将这些重新看了一遍确定再无遗漏后,关羽捋着美髯笑道:

  “此事之议,尚有余裕。”

  “眼下还是要先过好这个新年最为紧要。”

  说起来这事儿,徐庶脸上也情不自禁绽开笑容:

  “上次过年某尚且一人,如今有旧友作陪,人生甚幸。”

  关羽同样大笑:

  “前日拙荆便有来信,称不日便要来宛城团聚,共度新年。”

  “那便到时给元直添一双筷子。”

  这下徐庶反倒是有点纠结了:

  这真的合适吗?

  尽管徐庶的心情百般复杂,但除夕时还是被关羽给拉回了宛城的临时住所。

  关平需要驻防堵阳不能回返,饭桌上徐庶见到的是关羽娴静的妻子,以及幼子和幼女。

  饭后徐庶与关羽相对跪坐饮茶,关羽妻子在一旁抱着幼女轻声哼唱哄其入睡,关兴安静跪坐一旁在翻看兵书,那是徐庶上门所带。

首节上一节291/5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