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55节

  虽然这些被高昌刮走的财赋在放在整个大唐不太起眼,但他李世民不嫌弃。

  侯君集在河西时一直在禄福县停留,离敦煌并不远,因此对其情况也熟悉。

  略做沉思便肯定道:“能开”。

  “那便交由君集去办。”李世民轻巧任命道。

  看着侯君集面上浮现的喜色,李世民还是不愿再多说其他,指了指光幕道:

  “先看。”

  【事实上麴文泰一开始的装腔作势自然是有道理的。

  最大原因自然就是因为从敦煌到高昌这条路非常难走。

  曾经驻守安西都护府的岑参写诗记录下了这一行见闻: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既然马的蹄子都被磨出血了,由此可见,唐朝的骑兵应该是没有大规模列装马蹄铁的,比较可惜。

  根据如今出土的墓葬来看,南北朝时北方的部分地区就有了钉马掌的习俗。

  因此有人认为唐朝不用马蹄铁说不过去。

  但冷兵器时代,马掌的发展是跟驮负的重量息息相关的。

  骑兵装备越重,马蹄损耗的也就越厉害,对于马蹄铁的需求也就更高。

  唐朝多为长途奔袭的轻骑兵,因此对于马蹄铁的需求并不大。

  马蹄铁还跟冶铁技术息息相关,就比如马蹄铁很好制造,但固定马蹄铁的马蹄钉还是略有门槛的。

  而且对古代来说,夏季钉铁马掌,冬季钉胶皮马掌,泥地多的地方可以考虑木马掌,棘草较多的地方还能用皮质半裹马掌。

  不同的地区环境有不同的马掌选择,对古人来说若无官府牵头,这种事情还是太麻烦了。

  所以,若是在唐朝已经有大规模列装马蹄铁,相信麴文泰放狠话的时候会再谨慎一点。

  总之,侯君集不惜马力领着大军到达碛口后,麴文泰直接吓死了。

  面对这个消息,唐军都想趁对方群龙无首来一波奇袭,但是侯君集不允许。

  老侯认为,高昌给脸不要脸才逼得陛下出军,咱们此行,灭国为辅,问罪为主。

  而且古语有云,礼不伐丧,唐军乃是王道之师,用得着出此下策?

  在老侯的命令下,唐军列阵,击鼓缓行,给足了礼节。

  虽然在咱们后世看来,这种动作颇有一股“看出殡不嫌殡大”的味道。

  后来的事情就简单许多,半日攻下了田地城,俘七千多人。

  次日攻高昌城,当日麴智盛举城投降,随后老侯兵分多路,连克二十二城,俘八千户,两万余人,凯旋而归。

  整个灭亡的过程实在太快,于是侯君集撤兵后,高昌流传有童谣:

  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

  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

  高昌传国九世,国祚134年,至此而亡。

  李世民力排众议,在此设西州。

  至此,大唐正式有了用兵西域的桥头堡,开始磨刀霍霍向西突厥了。】

  “又一国亡矣。”

  孔明语调没有起伏,干巴巴道。

  然后饶有兴致道:

  “这马掌之策甚善,此乃以铁木皮等换马匹之寿命,甚为合算!”

  说着感叹道:

  “吾等又得一利器矣!”

  此事赵云略有发言权,他想了一下道:

  “在辽东时,便见过有胡人爱惜马力,以绳、钉等法,将木头置于马掌处。”

  “只是想不到此等小物,竟还有如此益处。”

  张飞如今还在等待从雍凉收集第一批良马,此时谈到骑兵相关的也不吝提问:

  “那唐朝既多见此物,为何不甚在意?”

  刘备看着光幕上那唐朝的疆域,叹了口气道:

  “还能有何原因?”

  “既有河西,又有河套,养马之地遍布,良马自不缺,故不在意此等小道。”

  张飞哑然,也不由得更加羡慕。

  赵云想象了一下,若是他麾下的战马皆能钉马掌,则良马能奔驰更久还不必担心损伤。

  骑兵也能负铁甲,带更重的武器,如此一来,仅在光幕所见的骑兵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

  当即赵云看向了张飞:

  “三哥!”

  张飞心下一突,子龙如此态度,他怎么总觉得不是好事呢?

  赵云也直来直去:

  “雍凉第一批骑兵,能否由云来统帅?”

  果然……张飞叹了口气,选择了顾左右而言他:

  “大哥,这高昌小国的国祚都有一百多年呢!”

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

  刘备一时间有点后悔。

  后悔进来的时候将佩剑留在了外面。

  但不要紧,刘备的目光在府衙内梭巡了一下,看向了旁边的墙上。

  那里挂着一把装饰用的仪剑。

  张飞赶忙跳起:

  “子龙与我乃兄弟,骑兵之事自需鼎力相助!”

  刘备这才重新坐下。

  看着翼德和子龙凑到一起嘀嘀咕咕,刘备重新看向光幕。

  他在意更多的是,就这高昌这等实力都能裂土称国,传九世一百余年。

  这西域,怎么感觉很好混的样子?

  刘备不由得悠然神往。

  ……

  阎立德与阎立本飞速光幕上列出的马蹄铁描了下来。

  “马蹄铁易,这马蹄钉颇为不易。”

  这是阎立德端详过后的评价。

  甚至阎立德对此也不陌生,这不就是百姓俗称的马铁鞋嘛。

  而且也正如光幕所说,百姓都知道这东西好用,但实在太过麻烦。

  一个是严寒时节,马铁鞋踩踏冰雪容易打滑让马匹摔倒损伤。

  另一个就是铁钉这东西,贵了百姓负担不起,便宜了铁匠不愿打造。

  因此看着陷入沉思的皇帝,阎立德尝试给出自己的建议:

  “陛下,若欲列装此物,宜设钉匠。”

  李世民也在心里默默算了下,随即也感觉有点咂舌。

  光幕中所列的马蹄铁,至少需要三枚钉子固定,多的甚至有八个钉孔。

  用最简陋的马蹄铁列装一队四千骑兵,就需要差不多五万枚钉子,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李世民直接开口指定人选:

  “光幕结束后立德与药师留下,与朕说一说这铁钉。”

  旁边的侯君集一时间有点受伤:

  能不能给主角一点尊重?

  【对大唐来说,灭高昌不过是随手为之,如何管辖才是一个问题。

  以魏征褚遂良为首的朝中大臣认为,宜设西昌州。

  大唐皇帝李世民认为,宜设立西州。

  西州和西昌州,二者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所代表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因为在唐朝,州名如果是两个字,那就说明是羁縻州。

  羁縻,即笼络控制,也就是咱们俗称的胡人自治,可以听调不听宣,有很强的自主性。

  羁縻州的官吏任免、赋税收取、财政开支等等,都是羁縻州自己决定,只需要通报中央。

  但州名如果只有一个字的话,就说明这是唐朝中央的直辖领土。

  任官、收税、制度和军队皆由唐朝中央一言而决。

  吵吵了两个月,直到侯君集被抓回来下狱时,李世民才成功压下了反对意见,确定了西州这个名字。

  魏征和褚遂良非常奇怪,因为以羁縻州控制西域是汉代的手段,属于有迹可循的先进经验。

  而且此前李世民对羁縻州的设立也没这么抗拒。

  至于二凤态度为何突然转变,那就要牵涉到高昌国灭亡前一年的一桩谋反案了。】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侯君集身上。

  就连向来稳重的房玄龄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敢情潞国公还不是第一个谋反的?

  贞观元年的李孝常、罗艺等人谋反,只能算是武德年的余波。

  而侯君集是暂时没空考虑那么多的。

  “定是臣不遵圣令,御下不严,反致其咎。”

  都不用推断,侯君集当场请罪。

首节上一节255/5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