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43节

  观后世之记录,忆这月余相谈,这玄奘,绝是不缺毅力的。

  “王玄策,可愿随行?”李世民扭头道。

  王玄策吓了一跳,脑袋猛摇,小声道:

  “臣还不愿出家……”

  李世民大笑:

  “朕欲抽调十八精卫,护送玄奘法师西行。”

  “记西域风俗,察千族百国之情,至天竺即返。”

  “此行危险万分,你可愿随行?”

  王玄策沉默了下去,只觉得这三个月来人生的经历太过疯狂。

  但种种念头最终冲击出了一个结果:

  “臣亦愿为大唐,为陛下,效博望侯旧事,凿空西域!”

  ……

  成都。

  孔明去东厨挑了又挑。

  他们几人剩余的蔗糖即使全都拿出来也不是太多,故而也不用大费周章。

  铜釜和铜鼎肯定用不上,大陶瓮也不至于。

  一个小铜锅被孔明拎了起来,这大小倒正合适。

  随即孔明左右瞧了瞧笑道:

  “可有竹篾?”

  后厨并不缺这个,立时便有人为孔明寻来。

  将这些一起拿到府衙前面的小院子,小铜锅递给庞统让他想办法安置好。

  孔明找主公借来一柄小刀,将竹篾斩成数段,随后再将每一段的一头削尖。

  于是在这个小院子里,一个小灶台搭了起来。

  小铜锅坐在上面,刘备将几块蔗糖小心放了进去。

  除了张飞拿来的,赵云、刘巴和庞统也都各拿了一块。

  伸头看着蔗糖逐渐开始融化,这时才看到一脸兴致盎然的张飞从外面回来。

  献宝似的跑到刘备面前,将兜着的前裾展开,刘备看到了密密麻麻的果子:

  “有荔枝?不错,这李子倒是肥美,这青色的应当就是那山楂?”

  赵云点点头:

  “去附近山上寻了一寻,山楂要九月方熟,如今尚还酸涩,三哥坚持要带回来。”

  张飞赶忙挤开赵云道:

  “兄长你看,有葡萄呢!不知道能否用来制冰糖葡萄,也不知是何等好滋味。”

  “怎会有葡萄……”刘备不理解。

  葡萄在益州颇为难种,似乎确实如光幕所说,还是北方,或者说西域最为适合。

  而看张飞挤眉弄眼的表情,刘备登时明白过来:

  “吴…”

  恰在此时,孔明擦了一下额头薄汗,削好了最后一支竹签。

  “翼德快将水果拿过来,我等将其串上一串。”

  “哎!”张飞赶忙答应一声,就这么兜着前裾给军师送去。

  就着赵云端来的一盆清水,几人一边清洗一边将这些水果穿成小串。

  另一边庞统和刘巴也小心的将串好的水果在小铜锅里滚上一圈,赶忙拿出来之后就由糜竺与张松一起用扇子扇风,让其赶紧凝固。

  刘备看了一圈决定蹲在小铜锅旁边,暂时不去想其他,默默烧柴火。

  火焰舔舐着小铜锅,激起了锅里蔗糖浆一个个泡泡,再被糜竺拿着孔明的羽扇用力一挥,蔗糖独有的甜香味便顺着清风兜兜转转离开了院子。

  刚刚休课的小太学学子们便顺着味儿,在小院门外挤得满满当当。

  等刘备抬头看到的便是这一幕,登时吓了一跳。

  刘备心里浮起一个想法,便朝着孔明看去,得到了孔明一个鼓励的眼神。

  于是刘备快活的朝着院门方向招招手:

  “来来来,一人一个,不要多拿!”

  学子们虽然迫不及待,但还是排好队依次过来领取。

  张飞已经将水果穿完,过来换他烧火,顺便看大哥发这冰糖葫芦。

  这些学子刘备认得大半,剩下的即使叫不上来名字的也能大概说出家住何方,于是学子们对这个刘皇叔更加好感倍增。

  “我记得你,叫狐笃对吧?”

  刘备捏起一串葡萄递到狐笃手里,称赞道:

  “前天我还在西巷口遇到了大父,当时我还与他说,狐笃必为汉之栋梁。”

  “你可别让我失信于你大父。”

  狐笃捏着那一串吃食,看着这刚烧完火,还在对他眨眼睛的益州牧,心中百感交集。

  若论上官之威严,这皇叔甚至还不如他见过的阆中太守,但却能让让人忍不住相信。

  恭恭敬敬作了揖,狐笃也在心中下定了决心。

  孔明已经搬了椅子坐在一旁,看着一群小孩儿被主公简单几句话所激励,眉目含笑。

  庞统面有不忍之色,因为他看到一旁麋子仲晾晒的冰糖葫芦已然只剩下青色的山楂了。

  不忍之色是对自己,因为还记得赵云曾说这东西酸倒牙,但不吃又总归好奇。

  看着主公那一副孩子王的派头,让庞统想起来一人:

  “光武皇帝当初在洛阳求学,与那些世家子呼啸作伴,或也是如这般。”

  虽然若按光幕之说,那些南阳大姓支持光武皇帝起兵也有奇货可居之意。

  但在那之前,庞统相信光武皇帝定然还是靠自己的魅力让那些世家子折服了的。

  孔明微微一笑:

  “看来士元是打算云台留名了。”

  对他们来说,光武皇帝的云台二十八将也算是众所周知了。

  庞统显得意气风发:

  “有我等之助,主公基业,必将赶逾光武皇帝!”

  孔明是相信的,状若随口道:

  “姜维最近在读什么?”

  “《六韬》……什么姜维?”

  庞统一时不察,对上孔明那似笑非笑的眼神,一时间心虚的别过了眼睛。

  孔明倒是依然满脸轻松,甚至还有空在椅子上摇一摇:

  “光幕之记录,姜维迟早能观。”

  庞统沉默,这也是他担心的问题,到时候姜维多半还是要奔着孔明去的。

  只听孔明悠悠道:

  “给姜维做好兵法启蒙后,便送到我处来吧。”

  “我徒弟还小,别教太多奇诡之道。”

第264章 迟来的战后

  “庞军师可是吃了太多的青山楂,怏怏不快?”

  骑在马上,张飞瞧着庞统一脸的生人勿近,很是好奇。

  昨日制得的冰糖葫芦绝大多数最终都进了学子们的肚子里,最终留给几人的就只有青色的山楂果。

  糖衣醇甜,果子极为酸涩,那威力让张飞现在回想起来都牙根发软,因此还以为庞统到现在还介意。

  庞统哼了一声,想起来那群学子们,吃完居然还缠着孔明问他何日有时间再补一堂大课。

  有如此多学子还不知足,居然还与他抢唯一的一个徒弟!庞统愤愤不平的想。

  不过这些话最终埋在心里,摇了摇头:

  “只是在想如何处置韩遂。”

  抛开姜维这些事之外,孔明还与庞统漫谈了雍凉局势,而最终两人给韩遂计较出来了一个生路。

  接下来就要看这位大汉的征西将军要做如何选择了。

  如今已经是八月初,曹贼新粮已收,蠢蠢欲动,而益州也是同样。

  有了余粮,也能腾出手了,雍凉的乱局该怎么着都要理一理了。

  “可是要出祁山了?!”

  一说起这个,张飞兴致就高昂起来:

  “马谡现在还在房陵,可要将其调回来?”

  “既要出祁山,军师怎么不来?”

  “要是在雍凉有了养马场,俺能不能先组建一支骑兵试试?”

  张飞一直如此,对孔明称军师,对他和徐庶都要冠姓。

  对此庞统也没意见,骑在马上听着张飞叽叽喳喳,只是简单回了句:

  “孔明说如今雍凉单手可平,他还没必要过来。”

  至于孔明接下来要干嘛,他没说,但是庞统也猜得出来:

  出精兵,定南中,通身毒……也就是印度。

  如今益州民生向好,该将商道理一理了,也好让南中的蛮王们知晓,益州已经变天了。

  “宜请司马懿随军。”

  面对南中的领兵人选,孔明如此建议。

  刘璋本来就对南中的控制力不强,从刘备入江州起,南中叛乱就偶有冒头。

首节上一节243/5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