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3节

  汉末十常侍当权时候,孟佗变卖家财远走洛阳希望能出头,但孟佗既无才能也无人脉,怎么出名?靠的就是钻营。

  因为钱不多,孟佗选的目标非常明确,他巴结的就是张让……的家奴,送钱送礼请客开销,都是孟老板买单。

  时间久了张让的家奴就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一介奴才不值得如此结交,就想让孟佗提点要求。

  孟佗表示我这人就好面子,哥们儿要求的也不多,明天我坐轿子过这儿时,你们给我磕一个就行。

  对家奴来说这算事儿吗?这真不算事儿,磕头他们是专业的!

  于是第二天孟佗过来时候,张让的家奴跪了一地,孟佗大喇喇进了张让府门,在里面躲了会儿就大摇大摆的回家了。

  那时候十常侍府前多的是想巴结的人,见到孟佗这排场,于是纷纷给他送礼求办事。

  孟佗照单全收,然后把礼物打包转卖换钱,成功入了张让法眼。

  后来送了一斛蒲桃酒博得张让欢心,成功拿到了凉州刺史的位置,留下了个一斛凉州的典故。

  宋朝的苏轼也留诗讽刺:“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斗得凉州。”】

  〖唐朝刘禹锡也有: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陆游也不甘人后:酒尽聊凭折简求,不知人要博凉州。

  古代骂人都有点厉害的,不过李广难封这个典故也用了太多了,感觉老将军身上全是箭杆。

  借壳上市,造价充流量,最终携款潜逃,这孟佗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资本家创业人。

  可以,从黄巾之乱讲襄樊之战,UP主是懂得追根溯源的。

  这么看张让挺没见识的,百八十块的葡萄酒就搞定了。

  毕竟葡萄在西域种得好,就可惜这块地魏晋隋都不重视,丢的差不多了,直到英明神武的唐皇才成功收回来。

  李世民:多说点,朕爱听。〗

  厅内众人纷纷捂着脸没眼看,看这意思孟佗这个操作给汉朝丢人丢大发,甚至丢到了其他朝代。

  刘备轻抚佩剑:“恨不能亲自诛杀十常侍!”

  “那大哥你可有的忙了。”张飞嘿嘿一笑掰指头算起来:“诛了十常侍还有何大将军呢,后面还有董卓,现在还有曹贼,怕不是剑都要卷刃了。”

  “有父如此,那孟达确实不值信任,且上庸乃要地,由亲信驻守确实乃更合理的决定。”孔明比较赞同光幕中刘备的决定。

  旋即孔明先发制人道:“三将军住口,且看便是。”

  黄月英则是在一旁用娟秀的字体记下自己的揣测:

  西域昼日酷热夜晚寒冷,地质多风沙灰漠,关中气候宜人反致葡萄(蒲桃)生长不佳?

第39章 襄樊战略

  “唐朝是哪个来着?”

  刘备看着飘过去的文字一时间有点想不起来。

  “根据光幕总结顺序,应该是司马晋亡国之后的朝代。”关羽历史成绩向来不错:

  “他们的大学士似乎颇为推崇世宗(武帝),评了个汉时四名将。”

  刘备想起来了:“这个唐朝,文治有修傥骆道连通巴蜀,武功有仿效世宗征异族控西域,想必也是如前汉一般治世之朝。”

  张飞义不容辞蹦了出来:

  “大哥,俺相信你当了皇帝肯定也能效仿二祖重振汉室,做的定然不差!”

  刘备心中大悦,眼泪汪汪看着自己的三弟,还得是你啊三弟!

  “大哥,要是再有夷陵,让俺老张领军,大哥千万别亲征!”

  ……三弟,不愧是你啊三弟。

  【汉朝注重门风家世,对于孟达的猜忌只能说是理所应当,只是千不该万不该,真不应该派刘封过去。

  《刘封传》没有详细说,孟达背叛的理由里有一“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

  刘封的操作相当令人迷惑,被刘备派去分孟达的权力,不好言安慰就算了,居然还吵架,吵架就算了,还抢了孟达的仪仗队!

  这情商真的是大耳刘教出来的?幼儿园恐怕都干不出来这事儿。

  小乐队被抢了的孟达接到了下曹丕的报价:

  封平阳亭侯、且上庸、西城、房陵三郡合为新城,孟达你来当太守!

  这种巨额支票,家风主打一个钻营的孟达当即就圆润的跪了,别跟我新城太守谈操守,太伤钱了!】

  刘备目瞪口呆,对于刘封这个养子再不济那也是当半个儿子养的。

  孟达反叛,刘封被未来自己亲手赐死,其间两人必有矛盾,这是刘备推测的出来的。

  刘备猜测过刘封可能不太会说话、可能与孟达出兵意见相左、可能孟达早有反意、甚至可能刘封仿曹贼之风强占孟达小妾等等。

  但“夺达鼓吹”是为什么?不行,脑子有点痛了。

  刘备捂着太阳穴说不出话,张飞赶忙挪过来小心给大哥捶着肩膀:

  “大哥,不行把封儿交由俺或者二哥管教,一定给收拾好了,不让大哥头痛至此。”

  黄月英笑道:“左将军若有意,工巧部可以遍寻乐师,仿此祥瑞光幕之音乐,想必……”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刘备不再犹豫,大手一挥:“三弟,明天就让封儿去你军营……不,今晚你就把他提走!越早越好!”

  【而最终刘备赐死刘封的两个罪名里除了对于关羽的见死不救,还有一条就是“先主责封之侵陵达”,说你没事儿抢人家小乐团干嘛?!

  同样也有人认为,孟达刘封和关羽不是上下级关系,不听关羽军令是可以理解的,对两人来说房陵上庸也很重要呀!

  但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关羽传》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假节钺的前提下,刘封孟达依然见死不救几乎等同于坐视刘备遇险,赐死这个结局几乎是很难绕开了。

  但刘封孟达这支兵在襄樊之战里终究属于不太重要的那一支,只能算压死关羽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羽之死他俩远远算不上头号战犯,所以咱们暂且搁置,先将目光投回襄樊战场。】

  全场目光再次聚焦关羽,什么刘封什么孟达什么小乐团都不重要了。

  这可是假节钺!无论是假节、持节、还是假节钺、假黄钺,这在本朝毫无疑问是天子极度信任的象征!

  艳羡好奇等目光不一而足,唯关羽稳坐泰山。

  【襄樊称得上蜀汉绝对的战略核心,这两城分别在汉水的南北,成犄角之势。

  从地势上来看,襄樊位于南阳盆地最南端,控扼汉水,东西两侧分别有武当山、大洪山、桐柏山等作为屏障依托,不管北上中原还是南下江汉平原都是必经之路,标标准准的兵家必争之地,咽喉战略要道。

  尤其是南宋和蒙古在这里拉扯几十年,1273年襄阳再次失守之后,南宋便再也没胜过。

  鄂州、嘉定、淮西、丁家洲、焦山、临安等等十三连败,主力部队被蒙古彻底消灭。

  最终崖山之战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投海自尽,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宋朝也彻底灭亡,襄樊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从战略上来说,207年诸葛亮定下的《隆中对》便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对蜀汉来说,《隆中对》的“跨连荆益”这个战略目标已经由张飞在宕渠之战立马勒铭完美实现。

  而想要实现“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襄樊就属于必取的跳板,如何获得便显得迫在眉睫。

  可惜的是天意给了这个机会,但刘备完全没有接住。】

  〖李世民:蒙古在哪儿?告诉我!以及,都被打到襄樊了,还有脸称帝?〗

  张飞急啊,几乎是立即就出声大声吵嚷:

  “子龙那是一身是胆。名传千古。”

  “黄老将军那是暮虎老狼。”

  “二哥威震华夏、声名绝代无。”

  “怎么到俺张飞这里就立马勒铭就完了?俺不服!俺不服啊!”

  三弟撒泼,大哥和二哥赶紧安慰。

  刘备说:“光幕都说隆中对两大战略,翼德立马勒铭完成其一,可见千古名将之姿!何来不重视呢?”

  刘备说:“巴郡不平益州难守,如无翼德,我等必然又无立锥之地!”

  关羽:“当阳桥若无三弟,何来今日之大哥和我!何来阿……何来季汉之存续!”

  一番安慰下才总算揭过此事让众人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文字上。

  “宋朝,就此亡了??”刘备一时有点茫然。

  虽然从光幕中知道了魏晋之乱,虽然说了好几次五胡乱华,但看到光幕放出的图像,以及文字上堪称字字泣血的

  “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还是让这个黄巾之乱奋杀至此的老卒眼眶发红:

  “异族之祸,危殆至此?!”

  “军民殉国?想来那南宋皇帝定然也是励精图治,但缺了些天时的皇帝。”

  “而且我等视这蒙古为异族,蒙古定然也视我等汉家子为异族。”黄忠面色沉重,想起来光幕讲的子龙将军的典故。

  当后世人想要子龙将军显灵的时候,这个蒙古军做了什么事情已经不言自明。

  张飞恢复了过来继续在那里絮絮叨:

  “大哥啊,这样看交州还真得争取一下,那光幕不也说了,后世不争气的将交州也丢了。”

  “撮尔小国妄自称尊,而且看那蝌蚪文连我汉家文字都弃之不用,如此相近之地,谁知道后来会不会也来欺侮我汉家子弟?”

  “还是彻底让交州拱卫汉室,永不分割才好!”

第40章 荆襄隐事

  众人都知道襄樊有多重要,毕竟光幕所引用的隆中对都读过。

  但没想到襄樊能重要到后世的一个王朝都需要靠着它来吊命!

  “十三连败意味着什么?”糜竺对此很是茫然。

  诸葛亮倒是有所猜测:“既然言十三连败导致南宋主力消耗殆尽,一国之力,甲士百万,恐怕每一战都血流漂橹!”

  “如子仲先生记忆犹新的徐州战,在这种灭国之战中恐怕连先锋战都算不上。”

  糜竺哑然,赤壁之战虽然惊险,但只用旁观就好,但徐州之战糜竺亲历,那确实是他的梦魇之一。

  灭国之战,祸大至难以想象?糜竺摇摇头,对于那一千年后的南宋子民报以最深切的同情。

  毕竟就如黄将军所说,那蒙古异族如何可能会善待南宋遗民?

  对于张飞提的交州建议刘备不置可否,春节时候在江东商议南郡归属时,交州同样也是谈判条件之一。

  对此他含糊道:“先看光幕如何说襄樊。”

  至于那飘过的打到襄樊还有脸称帝什么的……众人只能选择无视,毕竟现在天子还在许都呢不是?这要怎么说。

  【要说襄樊,时间就先需要往回拨,毕竟如此大战必有前因,就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巴尔干火药桶。

首节上一节23/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