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02节

  “军师怎地这时反倒如此心急了?”

  孔明语带艳羡:

  “铁骑若成,十倍之兵亦可当之。”

  真真正正的铁骑!而非是那些仅以马代步的步骑兵,或是仅能骚扰奔袭的游骑。

  而这也是他们如今的困境之一:

  成都产钱不产马。

  【出身博陵崔的崔乾佑,也许是战绩战绩最有争议的大唐名将。】

  侯君集已经无所谓了,只是又记住了一个名字。

  李世民满是好奇,这世家子竟终于为唐效力为国尽忠?

  但……

  【洛阳之战,崔乾佑大败名将封常清。

  随后挟胜之威风,逼得名将高仙芝不战而逃。

  灵宝之战,大败名将哥舒翰,可谓是一时风头无两。

  只是其中水分多少,就不好说了。

  哥舒翰被逼出关的灵宝之战,是一场惨败。

  咱们前面说过,此时潼关是有从陇右河西调来的八万边军的,单从士卒素质来说,两边拉不开差距。

  因此,灵宝之败哥舒翰确实没办法甩锅。

  而且在出关前,哥舒翰在与玄宗的奏对里就已经预判了崔乾佑会打埋伏。

  既然都已经预判到了,稳扎稳打徐徐推进不就行了?

  但可惜,与杨国忠斗争已经公开化的哥舒翰没有这个资本。

  出关之后,哥舒翰若是要和玄宗说话,要先送信到潼关,潼关再转送长安玄宗。

  但杨国忠就在玄宗身侧,随时都能说上话。

  对哥舒翰来说,在潼关外拖得越久,他跟高、封二将一样脑袋被挂上潼关角楼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哥舒翰出关后力求速战速决,然后一脚踩到了崔乾佑的埋伏里。

  灵宝战败后哥舒翰逃回潼关外,在这里聚拢残兵打算守潼关,结果部将火拔归仁赶来二话不说把哥舒翰绑了献给安禄山。

  随着哥舒翰战败,潼关也迅速失守。

  玄宗接到消息后,上朝时依然强调:

  朕要御驾亲征活捉安禄山,文武百官,长安百姓,都要有报国之念!

  但当天深夜玄宗就带着杨玉环和几个受宠的儿子逃离了长安。

  第二天上朝时候文武百官才发现皇帝不见了,一时间长安迅速陷入混乱,达官显贵争相逃命。

  上级跑了,留守的士兵面面相觑,也都四散奔逃,长安至此就等安禄山来接收了。

  756年六月,叛军进驻长安。

  据说玄宗在跑路的时候,杨国忠建议烧掉府库,但被玄宗以叛军无财定会劫掠百姓为由拒绝了。

  随后杨国忠又建议拆回长安西的桥梁以阻滞叛军,但又被玄宗以给百姓留活路的理由拒绝了。

  认真来看,这应该是后人强行给玄宗贴金,毕竟深夜逃跑生怕被百官发现,怎么可能又是放火又是砸桥?】

  “僖宗竟是仿效玄宗旧事!”李世民咬牙切齿。

  马背打天下的他能接受一个战死的皇帝,但完全不能接受一个弃臣弃民而走的君王。

  这些子孙怎么不记得朕渭水退敌,随后厉兵秣马雪耻?

  身为帝王无宏图,反倒比百姓逃的更快,是何道理?

  侯君集则是在哀叹哥舒翰的处境:

  “缓胜则身死。速战则自亡。”

  “两死之道,无从选也。”

  废了一版比较跳脱的稿子,所以迟了。

第225章 太上皇

  虽然是武将,但侯君集至今为止顶多只能算是幕僚参军,领大军作战的经历目前还是零。

  而当他假设自己就是哥舒翰的时候就悲哀的发现:无论怎么选择,最终似乎都逃不过死路一条。

  生路唯有一条:引兵出关时那崔乾佑跪在道路一旁,献上自己的脑袋。

  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也就到了这时候,侯君集才忽然发现:

  “还是大家好啊。”

  少时入秦王府到现在,他堪称是顺风顺水。

  从没有遇到过这种主上猜忌,同僚构陷的死局。

  而且换个角度看,后来那灭高昌国之功也算是陛下赏给自己的。

  一时间侯君集甚至感觉到一种莫大的庆幸:

  名将又怎样?能打又怎样?比得过自己有个千古一帝的陛下吗?

  想来后世诸辈对咱应该是羡慕得紧吧?

  也不知道自己子孙被卷入这安史之乱时是何境遇?

  不过百年,他侯君集的遗泽应该还未消耗殆尽吧?

  李世民对此一无所觉,三个踵息压下心中翻腾的烈火,只能告诉自己:

  这李唐皇室的家风,真该肃正一下了。

  能力不足不是问题,没有担当那必然会给百姓生祸。

  这玄宗的那点小心思,李世民看的门清,因而更加厌恶。

  为什么不知会百官与百姓?盖望以此拖延叛军脚步罢了。

  ……

  “这玄宗御驾亲征喊了三回,结果逼死了三个将星。”

  法正满脸的嘲笑:

  “竟一时间分不清谁是国贼也。”

  张飞摇头:

  “对百姓来说,这安禄山是贼,这玄宗亦是贼也,有甚区别?”

  “一个夺命,一个掘根罢了。”

  说着张飞还跟孔明请教:

  “军师,这潼关之破,岂不正如光幕旧言,堡垒皆始破于内?”

  孔明点点头: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而这般内部争端反为人所趁,可遇不可求。”

  此前得自光幕的攻心联,孔明参悟的很透彻。

  赵云惋惜:

  “可怜八万戍边男儿,皆葬身于此。”

  “子龙惋惜早了。”孔明摇摇头,帝国的末日让他满脸怅然:

  “百年盛世,首次国都沦陷,攻守之势易也。”

  “汉胡同效力于唐之盛景不复现。”

  “大唐血不流干,此战难休。”

  成都府衙诸人心下一惊。

  【长安陷落之后,安史之乱便再也没有短期之内结束的可能性了。

  本来大好的局面直接就向着无法挽回的深渊崩落。

  长安充足的人口、钱粮给叛军大大的回了一口血。

  更重要的,这是大唐第一次国都陷落,意义重大。

  胡兵们尽情劫掠着这个已经富庶了百年之久,被天下与丝绸之路共同供养的长安。

  而在另一边,安史之乱另一个重要转折点,马嵬坡兵变,来了。

  玄宗出逃有个比较吊诡的点,那就是玄宗真的有这么爱杨国忠吗?

  毕竟不管怎么看,安禄山打出的旗号都是清君侧,要杀杨国忠。

  玄宗既然都能狠心舍弃文武百官吸引火力了,怎么可能会单独带上杨国忠。

  《旧唐书》记载,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指,见素与国忠于延秋门。

  这里的信息有两个,首先玄宗那时候只想逃,安禄山自东而来,他便要往西,就这么简单,至于去哪儿?莫知所指,不知道。

  而在延秋门,他遇到了杨国忠和韦见素。

  延秋门是禁苑的西门,大半夜还在这里“巧遇”玄宗,只能说明杨国忠也对自己处境清楚得很,早就买通了宫人,时时刻刻盯着这个保命稻草呢。

  所以玄宗入蜀也不难猜测,只能是杨国忠极力鼓吹的。

  杨家本身就起家于蜀中,此时杨国忠自己还兼任剑南节度使,前两任节度使亦是他的亲信。

  因此几乎是可以猜测,玄宗从见面起应该就已经在考虑怎么杀掉杨国忠了。

  而在另一头,与玄宗同行的太子李亨则心脏怦怦直跳,因为他忽然发现:

  出逃随行的三千禁军,有两千都是他的直属。

  李唐皇室的传统不能丢,因此李亨当即就决定:干老爹!

  次日到了马嵬坡之后,李亨派心腹李辅国去拉拢大将军陈玄礼对付杨国忠,在玄宗的默许下,兵变开始。

  杨国忠父子被乱刀砍死,杨玉环被逼自缢身死。

  杀杨国忠是为了诛贼,逼死杨玉环一方面是为了服众,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玄宗上眼药。

  在李亨的设想中下一步应该就是逼自己老爹退位了。

  但陈玄礼带头向玄宗表示效忠,打乱了李亨的部署。

首节上一节202/5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