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97节

  但哥舒翰也是有条件的:要我出征的话可以,但潼关之事我要一人独断。

  当时长安已经实在无人可用,于是玄宗就捏着鼻子同意了。

  但哥舒翰到任上之后又给玄宗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陛下啊,我想杀个人。

  杀谁?安思顺。

  746年时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的时候,王忠嗣擢升安思顺为大斗军使,并擢哥舒翰为安思顺副使。

  安思顺是昭武九姓人,为人克己奉公;哥舒翰是突厥人,为人纵情声色。

  不管哪方面讲,两人都不对付,所以矛盾一直延续了十年之久。

  安禄山反叛后,因为安思顺此前一直举报这个便宜弟弟,所以免去一死,被征入长安。

  哥舒翰很不满意,于是很直白的上奏想要安思顺死。

  玄宗此时也不敢多说什么,安排人伪造了一封安思顺写给安禄山的密信,且安排了一个信使刚好在潼关被人抓获。

  “人赃俱获”,哥舒翰上奏痛陈安思顺七大罪,玄宗也不磨叽,下令将安思顺和安元贞赐死,家属流放岭南。

  如此情况下,哥舒翰终于老老实实干活,集结了从河西陇右两镇调回的八万唐军,配合着此前封常清高仙芝征召的十万禁军,与潼关外的十万叛军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僵持。

  而在安禄山领叛军在潼关下面和哥舒翰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整个河北可谓是风起云涌。

  安禄山在叛乱之初领大军南下,河北大唐官员看在十万兵马的份儿上暂时性投降。

  等到安禄山走远之后,就立马拆了安禄山的旗子,重新插回了大唐的旗帜:

  爷们儿起义了!

  河北义军在巅峰时达到了接近二十万人的规模,而他们推举出来的反安唐军盟主,咱们大伙也都很熟悉:

  河北有忠良,其名,颜真卿。】

  “倒是一出好戏。”

  李世民淡淡评价。

  既然玄宗做出什么事情都不奇怪了,那他似乎也没什么动气的必要了。

  毕竟前面做的事情已经够离谱了,如今即使是以忠臣饲饿狼,也好不惊讶。

  确实是这个子孙能做出来的事情。

  就是不知道这个子孙被哥舒翰威胁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如此简单的就杀了封高二人?

  “不过这玄宗进退失据,宰相无德无才,这哥舒翰此举,亦无异于与虎谋皮罢了。”

  李世民面色淡然,略微思考公允评价道。

  毕竟这匹饿狼既然被喂饱了,就理应去撕咬敌人。

  若是没有建树,那已经连杀封、高、安三忠臣的玄宗,定然也不会介意潼关角楼上再挂一颗头颅。

  摇摇头,李世民脸上反而泛起了笑意:

  “这河北义士民心,才是大唐。”

第113章 颜杲卿

  李世民对于这玄宗手笔冷淡的评价让贞观群臣松了口气。

  只要不生气,那就能听进去话。

  而且说实话,如今的贞观方才四年,要是陛下暴怒之下有个三长两短……

  呸呸呸,不能想这些。

  魏征先跟着赞了一句:

  “燕赵齐鲁多侠义忠良。”

  随后还是觉得玄宗这一手做的忒不要脸:

  “国家正赖忠良,奸佞构陷不义。”

  “上不察,下失心,国家大计反存乎义士胸臆。”

  侯君集叹气:

  “玄宗陛下何苦如此心急?”

  “大可将这安思顺收监,或是派其去潼关责骂叛首安禄山。”

  “临阵戗杀三帅,岂非令亲忠者所痛,狡叛辈所快,寒敢战者之心?”

  李世民轻笑,在榻椅上稍稍往后一躺,悠然自在道:

  “玄宗曾经驳天下之言为安禄山作保。”

  “如今正是羞恼近乎于怒之际罢了。”

  说着还拿过来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徐徐吐出一口浊气道:

  “哥舒翰必败,长安因此而失。”

  “义士之举,不敌昏聩之主也。”

  长孙无忌有点难以接受,虽然早就知道玄宗最终逃到了成都,但还是不信:

  “这哥舒翰能与其相持半年……”

  李靖出声打断道:“是仅相持半年。”

  大唐皇帝赞同道:

  “坚守潼关便能胜。”

  “但可惜,朕这好儿孙冒韪陷杀忠良,所求乃是速胜。”

  “可不是让哥舒翰在潼关上与安禄山安然聊天的。”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安禄山率领大军破洛阳城时,首先遇到的是三个硬骨头的人。

  李,东都留守,面对十万叛军怡然不惧,选择倾尽家财招募青壮守城。

  然叛军势大,募集的青壮很快溃散,李与部分仁人志士抵抗到了洛阳城陷落最后一刻,殉国。

  卢奕,御史中丞,留台东都,面对叛军,选择送走妻子,自己身穿官服端坐御史台,殉国。

  蒋清,东都采访判官,面对叛军怡然不惧,与卢奕同死,殉国。

  安禄山同样也明白自己力量捉襟见肘,于是命令心腹段子光带着李、卢奕、蒋清三人头颅去河北示众,意欲威慑民心。

  只不过此举起了反效果,三颗头颅送到平原郡时,平原太守颜真卿干脆利落的斩杀了段子光,亲口舔舐了三位忠臣头颅为其整理仪容,身在河北无法收敛忠烈遗体,就只能用草做了身体,将三位忠烈厚葬,并设灵位祭奠。

  随后颜真卿举起了讨叛大旗,一时间河北义士争相投靠,颜真卿也被推举为义军盟主。】

  成都府衙众人动容。

  刘备低声道:“这唐,亦不缺守节死国之臣。”

  这殉国三臣,让他想起来了光幕中了解到的季汉遗忠。

  死战殉国的张嶷,战阵尽忠的诸葛瞻父子、张遵。

  更还有自己那宁可战死失社稷,绝不拱手让江山的好孙子。

  汉有此后,何其有幸哉?

  张飞撇撇嘴:

  “是不缺,但可惜这盛唐忠臣没活路啊。”

  “玄宗杀忠臣,叛军也杀忠臣,万里盛唐,竟无忠臣容身之所。”

  众人顿时心有戚戚焉。

  做忠臣难,做这玄宗的忠臣,更难!

  法正此时也没了调笑的心思,为这盛唐的忠骨叹了一口气:

  “就像那王忠嗣有战功有兵马,更与玄宗有义子之情,结果还是被一言而死。”

  孔明默默将开头的两句话写在纸上,读了一读。

  简单之言,琅琅上口。

  孔明一时间有点好奇,不知有没有机会看到这两句话的原文。

  【就在东都洛阳三位铁骨忠臣殉国的时候,河北也有人率先行动了。

  铁骨的颜真卿有个同样铁骨的哥哥,颜杲卿,此时任职常山太守。

  颜真卿本在中央任御史,因为看不惯杨国忠参了一本,便被杨国忠抱着借刀杀人的心思扔到了安禄山的辖区。

  来到这里之后颜真卿便和自己哥哥联系上,确认了安禄山的反心。

  但没什么用,因为此时你若是去跟玄宗说安禄山要造反,玄宗会将你绑了送到安禄山那里由他处置,以示信任。

  颜真卿并不气馁,到了平原郡之后呢,一方面泛舟游湖,喝酒猜拳,让安禄山麻痹大意,以免真的被一刀砍了。

  一方面悄然积蓄粮草,修缮城池,广结义士,招抚豪强,为安禄山的叛乱做准备。

  安禄山造反之后,在常山留下了李钦凑与高邈两人率五千兵马坐镇后方。

  常山太守颜杲卿曲意逢迎李钦凑,将其灌醉后斩杀,随后以李钦凑名义邀请高邈,将其活捉,此时又恰逢安禄山亲信何千年从洛阳回来送信,也被颜杲卿活捉。

  此时常山郡已然光复,颜杲卿决定派儿子颜泉明押送高邈何千年两人,并携带李钦凑的脑袋前往长安报捷。

  只是这件事出了意外,颜杲卿起兵时的助手张通幽声泪俱下,求颜杲卿同意让他一起去长安献俘。

  张通幽的理由很简单:他的哥哥张通儒追随了安禄山,叛军要是败了,他们一家老小都要被噶,颜杲卿自无不允。

  颜泉明于是带着张通幽一起上路,不过此时北下之路都是叛军,一行人只能绕道河东去长安。

  太原府尹王承业热情接待了颜泉明,然后详细询问了河西的情况,并主动表示:

  此去长安路途遥远,且河西战况危急,不如由我替你去长安表功,岂不美哉?

  颜泉明挂怀父亲,于是略微思考就同意了,直接打道回府。

  王承业当场杀了何千年和高邈,并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章,将河北乱局,颜真卿坚守,常山郡光复等等都写了进去。

  只是有一点不同,他将颜杲卿的名字抹去,替换成了自己的名字,并在其中力陈张通幽之功。

  最终王承业从太原府尹升迁羽林大将军,张通幽留长安为官。

  所以这时候送到安禄山手里的就是两到消息:

  颜杲卿起义,光复了常山郡;颜真卿起义,杀了段子光。

  暴怒的安禄山命史思明回河北“平叛”,自己则继续在潼关下发呆。

  史思明选择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颜杲卿,而颜杲卿则是第一时间向附近的王承业求援。

  王承业吞了颜杲卿的功劳,自是巴不得颜杲卿死。

  因此颜杲卿守城八日,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时也没见到王承业的援军。

首节上一节197/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