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17节

  如今想来,舍朕其谁?

  这个小太宗却忘了他这个真正太宗的功绩!,天天读《贞观政要》就读出来这点水平?

  长孙无尽心思通透,小心谏言道:

  “或是那安史之乱遗祸颇重……”

  李世民不阴不阳冷笑几声,道:

  “将军如此都糜烂至此……”

  后面的话没说,但大伙心里都明白。

  李世民自己主动揭过不谈:

  “这张议潮治五州旧地,灭吐蕃之遗祸,复我唐之旧制,做得很好。”

  杜如晦则很是担忧:

  “那吐蕃视唐为大敌,且数经掳掠,河西唐民十能存几?”

  “张议潮统唐僧胡三类,道阻路绝,唐人凋零,如此为之,归义军恐真成归义军。”

  这个担忧同样也是李世民担忧的,他更也知晓破解之法:

  “当合力光复凉州!复通旧路,以山东河南之民移……”

  李世民忽然卡壳,想起来光幕此前说起的陇西旧事。

  后世这里已经都成为荒漠,什么大唐故土,什么归义军吐蕃人,都消失在了风沙之中。

  李世民重重叹了口气:

  “河西之策,当慎慎思量。”

  第二更会晚不少,惭愧。

第39章 万里征人尽汉歌

  【获得经略河陇地区权利的张议潮,也彻底将自己的手段施展开来。

  搞生产,通经济是这段时间河西的主旋律。

  已经被吐蕃奴隶主搞的民不聊生的河西被张议潮有条不紊的恢复。

  比如效仿武侯兴水利修沟渠,每渠都设专门的负责管理人员。

  比如提倡农、牧、商贾各尽其责,各展所长。

  比如大力传播大唐文化,当时记载“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轨俗一变”。

  对张议潮的治理,当地唐人很自豪: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公元856年,沙州以北的吐谷浑王前来劫掠,慑于张议潮之威,吐谷浑王想劫粮而逃。

  张议潮率军北追千余里,一直杀到吐谷浑国境。

  此战张议潮军以少围多,张议潮本人率精骑身先士卒,直踏敌阵,其盛唐武士风采让吐谷浑人胆寒。

  被包围的吐谷浑部虽然势众但战意全无,只想一心突围然后北逃,最终被唐军以一当十大破,时人记载:

  “蕃戎胆怯奔南北,汉将雄豪百当千处。”

  时隔近百年后,这里的吐谷浑人再次浑身战栗的想起了曾经唐军的天威。

  张议潮大胜,将吐谷浑宰相三人在众军前枭首,斩数千,俘数百,夺驼马牛羊数千。

  凯旋而归的归义军们在路上快活的唱起了《大阵乐》。

  这首从汉朝起流传的军歌没有传下来,唯有寥寥数语见于宋朝文人的记载。

  而其中一句“万里征人尽汉歌”,成了张议潮功绩最好的注解。

  同年,沙州的回鹘及吐蕃残部作乱,张议潮同样围军而杀。

  蕃人丧胆溃逃,被衔尾追杀,尸体遍及五十里路,归义军缴获牲畜万头,凯旋。

  除此之外,河西但凡有不轨的党项、回鹘、末等都会遭到张议潮铁拳,既保民生产,又扬归义军威。

  最终张议潮安坐沙州:

  千里之外番邦来臣,四方胡人来此求好求和。

  八方夷狄阶下拜舞,旧敌残部献金玉以修好。

  白发军覆灭五十年后,大唐终于再次扬威西域。】

  “还真如军师一般。”张飞低声道。

  越是了解这种千古人杰,张飞愈是感觉得到自己的微小。

  未曾打过胡人,为大哥征战一生功绩也寥寥,落了个荒唐死法,千古作笑。

  至于这种治理更是两眼一抹黑,更别说还是这种百胡之地。

  此人既能扬威,又能施德,让四方尽附,让诸夷尽服,对张飞来说已经属于神话范畴了,跟军师一个级别的。

  “恩威并施,井井有条。”庞统叹服,这人竟如此厉害?

  “而且……”庞统眼里盛着笑意看着孔明:

  “其人少时虽自比卧龙,然尤胜卧龙。”

  “至少孔明你可不会身先士卒率骑踏阵。”

  孔明摇摇头,他自是干不来这事儿,领兵可以,冲锋还是免了。

  “竟还是一员骁将。然战功至此……”

  关羽忽然道:

  “昔日陈子公有言,胡兵五而当汉兵一。”

  “然孙膑亦有言,兵分客主,客倍主人半。”

  “这归义军能以少击众且主动围其城,并大破……勇猛至此,素少有闻。”

  “也许是盛唐积威?”魏延猜测。

  不过对于这张议潮的战功魏延还是颇为羡慕:

  “端坐城中,受胡人臣服献舞求和,威名之盛,直追卫霍。”

  “直追卫霍还待商议。”黄忠摇头:

  “然其勇猛,亦称得上名将。”

  ……

  甘露殿的李世民就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字:

  “好!”

  随即兴奋起身:

  “好好好!”

  脑袋完全不疼了并且浑身上下感觉充满了力气。

  “若是盛唐边将都如这张议潮一般,如何不能再绵延百年?”

  当然李世民也知晓这就是说说而已。

  唯一的遗憾就是……

  “为何是大阵乐?”

  大阵乐李世民当然也知道,甚至最早起兵时,打了胜仗也会与将士们一起唱。

  但既是盛唐武士,如何不唱唐朝军乐?

  “莫非朕的《破阵乐》没有流传下去?”

  “这有何难?”

  长孙无忌如影随形:

  “想来乐师们很乐意为大家的破阵乐写曲填词。”

  “如此将士们无论是出阵、破阵、凯旋、思乡都可高唱破阵乐!”

  “甚好!”李世民满意:“应是万里征人尽唐歌才对。”

  “不!”李世民又有了主意:“万里胡人尽唐歌。”

  李世民哈哈大笑,房杜对视一眼,早就习以为常。

  【虽然连番大胜,四方臣服,但张议潮当然也明白归义军的问题在哪里。

  吐蕃占据的凉州斩断了归义军的动脉,只有重新打通此处,才能从中原往河西输送人口资源。

  只有让河西的大唐百姓重新繁荣起来,大唐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里,归义军才能有持续不断的有生力量补充。

  但是重新打通凉州城,谈何容易?这里是吐蕃帝国在河西最后的堡垒,河西吐蕃所有的溃军、残部、奴隶最终都逃到了这里。

  但张议潮已经等不下去了,积蓄十年,他决心殊死一战,让河西真正回到大唐怀抱!

  858年开始,在得不到长安支援的情况下,张议潮正式开启了对于凉州的战争。

  凉州城外的每个县郭都需要归义军与吐蕃人拉扯争夺,战役持续三年之久,无数归义军将士赌上了生命前仆后继,最终才打通了一条通往凉州城的道路。

  861年八月,麾下仅余七千人的张议潮下令:

  讨番开路,直取凉州,唐儿归国,就在今朝!

  以弱击强的情况下,张议潮选择隐蔽行踪突袭凉州,吐蕃阵线大乱,但很快便组织起反击,因为他们发现来犯的只有区区千人。

  而归义军则是在张议潮身先士卒的情况下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

  头部受创就抹一把土继续杀敌,马匹死亡就手执白刃朝着蕃骑冲锋。

  将士穿着的衣袄被吐蕃人的鲜血浇灌通透愈发沉重,有的将士干脆脱掉,与吐蕃人赤膊厮杀。

  最终“汉家持刃如霜雪”的归义军更胜一筹,彻底碾碎吐蕃人的斗志,开始四散奔逃。

  而张议潮似乎早有预料,命令预备队开始合围,吐蕃人陷入了唐军有条不紊的绞杀。

  最终几十里内遍布吐蕃人的尸首,有些尸首直到天气转冷冻霜都没来得及收敛,甚至大部分还变成了虎狼野兽的口粮。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个到长安送信的高进达也参与了凉州之战,但其后不见记载,也许就是战死于这里。

  靠着这场漂亮的歼灭战,河西走廊终于贯通,这片土地承载了张议潮与归义军之名。

  陇西再次和大唐的疆域连接在一起,滞留于此的百姓也终于能够回到故国,时人有诗赞曰:

  河西沦落百年余,路阻萧关雁信稀。

  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唐将,就该如此!”

  虽然疼惜张议潮之孤忠,但李世民也愈发满意。

首节上一节117/38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