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889节

  傻子都知道,大明使团如今遣使入唐不可能是为了挑衅而来。

  “辅机言重了。”李二也不拆穿长孙无忌的小心思,对于他来说,这无所谓,他要的其实只是群臣的一个态度而已。

  说到底,他其实也有些担心,这些家伙可都是有子嗣在大明混得风生水起的。

  说到底,如今的李二,已经不是这些家伙的唯一选择了。

  他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掌天下人生杀大权,但权利这个东西,得别人遵从啊!别人遵从,那才是实质权利,要是别人不遵从,那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汉献帝难道就不是帝王了?

  笑话!

  “陛下,微臣听闻此番大明派出了工部代表一同出使,不知道有没有具体章程?”就在这时,工部尚书段纶站了出来问道。

  他其实明白,既然李二将他也宣召了来,那就说明此番接待使臣必然有他们工部一份儿,加之他之前就获悉的消息,那唯一的可能性只有大明使团中的那些工部代表了。

  李二点了点头,说道:“不单单是你,将作监这边此番也负责和大明工部的交流事宜,虽然朕很不想承认,但若是两国的工部相比,我大唐还是略微有些不足的。

  虽然说这些年也进步了不少,但别忘了,大明立国不过数年罢了。”

  听到这话,不管是段纶还是将作监的阎立德,两人都有些无地自容。

  这些年,大唐对工部和将作监的确是算得上绝对的扶持了,甚至各地都在给工部和将作监网罗顶尖的匠人,可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就是跟不上大明的脚步,这就让两人一度无奈了。

  甚至,在去年,两人还相继乞骸骨,只是李二一时半会儿没找到合适接替两人位置的人,这才让他们一路走到了今天。

  当然,聪明人也不愿意接这两个位置,没办法,大明的工部跟打了鸡血一般,隔三差五就弄出个新鲜玩意儿出来,而且那工艺,呵呵,真不是他们能看懂的。

  也有的人是不想直面和士家硬抗,他们可没段纶还有阎立德的底气。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想升官想疯了的才敢接这两个位置,但问题是,这样的人,李二又看不上。

  “也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李二有些无奈,出言安慰道,“说起来,这两年我大唐的工业也是与日俱增,两位还是功不可没的。”

  “微臣惭愧。”段纶和阎立德当即躬身施礼道。

  “大明除了工部派了人,还有他们新设的商部也是派了不少人来我大唐,户部这边可有什么想法?”李二不再纠缠这个话题,而是转眼看向了马周。

  马周这位刚上任不久的户部尚书,这会儿也是额头冒汗。

  如果说,大明的工部还有追赶的空间,那大明的商部,呵呵,那就是当世无敌的存在。

  一来是大明就是靠商业起家的,二来,人家还有个专门的商部来处理此番事宜,大唐呢?商,贱籍也!

  这拿什么和人抗衡?

  “陛下,微臣在之前便召集了长安城各行魁首,打算和大明商部的代表交流学习一番。”他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也就把之前的策略拿了出来。

  李二是知道这档子事儿的,当下也就不再多言,只是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不过这也怪不得马周。

  唐明之间商人地位之间的差距,是天差地别的,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

  之前,大明新设商部,甚至在长安城还引起了轩然巨波,毕竟这对大唐来说,不单单是读书人的地位受到了威胁,更关键的是,大唐没有这个政策,未来唐明合一,这个部门若是融进了大唐,他们没有任何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士族还有不少官员选择支持李恪的原因。

  商部,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陛下,长明军便由我兵部去接洽,刚好也可以试探一下虚实。”就在这时,侯君集主动站了出来。

  他知道,自己还有李靖、左右武卫两位大将军能出现在这里,无非就是因为长明军的缘故,与其让李二点名,还不如自己主动站出来。

  李二点了点头,也就不再多言。

  又问了问李孝恭、唐俭、薛万彻这三位今日接待大明使团的官员后,众人也就齐齐躬身告退。

  “明天的朝会,怕是不简单啊。”走出了两仪殿,唐俭没来由地说了一句。

  这一刻,他是多希望自己偶感风寒,不想去参加明天的朝会。

  长孙无忌等人也是无奈地点了点头,可没办法,在其位谋其政,有些事情,纵使是他们也没得选择。

  “诸位,那老夫就先行告辞了,今日军中备了酒宴,还需要回去宴请大明的将士,告辞了。”就在这时,薛万彻拱手说道。

  侯君集、李靖等人纷纷向其拱手,但没一个人说是要一道过去。

  而唐俭见状,也是拱手道:“那老夫也告辞了,鸿胪寺那边也备下了酒宴,这会儿,我们那位大明使节,指不定怎么埋怨老夫不给其面子呢。”

  “那小子要是敢为难茂约,茂约只管收拾他就是,到长安了,还不懂上下尊卑,真当他大明礼部尚书好大个官威不成?”长孙无忌当即说道。

  茂约,也就是唐俭的字。

  唐俭笑了笑,道:“长孙仆射说笑了,人家现在论起官职的确是比老夫略胜一筹,人啊,老了就得认。”

  “让茂约兄受委屈了,回头老夫亲自收拾他!”长孙无忌一本正经地说道。

  唐俭不再多言,这会儿说再多有个屁用,你倒是去收拾啊,

  拱手告辞后,在场的人看向了鸿胪寺的方向,李孝恭也是感慨道:“当年的那群臭小子,长大了啊,如今都得叔父辈的亲自去接待!”

  “要说还是老薛倒霉,那边可有一窝啊!”李靖看向右武卫大营的方向,都忍不住地摇头,“鸿胪寺那边还好点儿,老薛那边,他还真是不好开罪。”

  纵使是沉默寡言的他,这会儿也是没忍住。

  侯君集闻言,冷哼一声,道:“不好开罪个屁,一群乳臭未干的臭小子罢了,真以为打了两场胜仗尾巴就能翘天上去了?要是老夫去了……”

  “你去了能怎地?”段纶没好气地说道,“人家现在是大明使团,你以为还是当年那个能随便让你踹屁股的毛头小子?

  再说了,人家如今的成就,那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你吃过的苦,人家吃过,你没吃过的苦,人家也吃过!”

  说到这里,段纶也是感慨道,“几年时间啊,成长到这一步,天知道他们究竟吃了多少苦?老夫当年去日月山的时候,还见过他们在雪地里光着膀子操练,肩上扛着一根圆木,一站就是小半个时辰。

  鼻子下的鼻涕都冻成冰雕了,也不见他们动半分!

  事后老夫还问过他们,何苦呢?他们却跟老夫说,军人就得有钢铁一般的意志,百炼才能成钢……”

  他对房遗爱等人的印象还是蛮好的,毕竟亲眼见过。

  一群本该在长安胡作非为的二世祖,能做到他们那一步,作为长辈的他,还是颇为满意的。

  “这应该才是长明军能一战成名的关键吧。”李靖闻言,也是看向了那个方向,欣慰地说道。

  一时间,众人也都沉默了。

  当年的那些孩子,真的长大了。

  有些欣慰,也有些不忍。

  成长的代价,从来都不轻松的……

  这一夜,不管是右武卫大营还是鸿胪寺,众人的酒宴都还算克制。

  毕竟明天的朝会,谁都不敢耽误。

  ……

  次日,一大早,宫门之外,一群人已经候在了这里。

  而长孙冲等人也是早早就候在了人群的最后方。

  作为外臣,他们不可能站在人群之前,毕竟就算是要觐见,也得李二开完朝会。

  当然,哪怕他们站在人群的最后方,也无疑是在场最引人瞩目的。

  不管是谁都会忍不住多朝这边看两眼。

  比较有意思的是,当房遗爱看到自己老爹,挺直了胸膛准备让自家老爹看看自己的英姿时,房玄龄就跟没看到他一般,直接无视了他。

  这多少让不少人有些意兴阑珊。

  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但富贵还乡还被无视,那比锦衣夜行都难受。

  他们这些年之所以在大明不遗余力的奋斗,不就是想证明给自己老爹看么?

  一瞬间,众人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失落。

  哪怕长孙冲也是如此,是了,不管我们在外面有再多的成就,这些老家伙还是看不上,他们的眼界就长安城这一亩三分地儿。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从众人身边走了过去。

  他和房玄龄大差不差,都是一本正经,颇为严肃的模样,丝毫没有因为看到自己的儿子露出半点喜悦,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儿子已经贵为一国礼部尚书有半分的骄傲,仿佛那一切跟自己无关一般。

  这使得长孙冲愤愤不平,你眼睛瞎了么?我这么多年的努力你看不到么?

  “哼!”就在长孙无忌从长孙冲身边走过去时,长孙冲突然冷哼了一声,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长孙无忌脚步停顿了片刻,微微摇了摇头,又便走到了最前面。

  从这里,其实不难看出,长孙冲等人还是太年轻了,年轻到他们还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难理解么?

  其实不难的……

  说破天,他们在自己的父母跟前,也希望任性一次,多少年了啊?

  随着内侍一声公鸭嗓,朝会开始。

  长孙冲等人继续静候着。

  诸如房遗爱这些长安二世祖的脸上,都有些怨气。

  “要是大唐今日再不接见我等,我等明日就回日月山!”房遗爱气呼呼地说道。

  当然,气话之所以是气话,就是因为这话当不得真。

  哪怕房遗爱自己也知道,不过就是过过嘴瘾罢了。

  “真要如此的话,那我等就将使团一分为三,分别出使各国去,就让我带着少数的人留在这里,看看到时候谁丢脸。”长孙冲倒是给出了一个正确的方案。

  真要再晾他们一天,那大明的脸面可就丢完了。

  一旁,王德全也是笑道:“还别说,倭国倒是一直希望我大明派使团出使他们倭国,之前听完大明派使团出使大唐之初,还准备还找老夫询问过。”

  作为常驻长安的大明使节,当使团一到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使团副使。

  “倭国好啊,让我长明军出使倭国最好,听闻上次弄长明物流的时候,倭国就在我大明搞事情来着,我们长明军出使倭国,他们还不得兴奋死啊?”房遗爱倒是有些期待。

  长孙冲不接这茬儿,心道,你小子真的是想出使?

  就在这时,一内侍走了出来,高声道:“宣、大明使团,入宫觐见!”

  “得,你的美梦做不成了。”李景仁闻言,轻声在房遗爱耳旁嘀咕了一句。

  房遗爱倒也不是很在意,跟着众人就走了进去。

  出不出使倭国的,再说,但这会儿进了太极殿,高低不得整出点儿动静来?

  说起来,他们虽然是长安的顶级勋贵,但如此正式的进宫,那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当然,这说的是在大唐。

  很快,众人走进了太极殿,大唐百官也都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众人。

  “外臣大明礼部尚书……”

  “礼部侍郎……”

  “工部侍郎……”

  “商部侍郎……”

  “兵部侍郎……”

首节上一节889/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