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833节

  麾下闻言,也没多说什么,对于这样的答案,他们其实是能接受的。

  左右死的又不是他们的亲人,到时候还能借此机会弄点儿什么出来。

  他们为什么要反对?

  人啊,都是自私的,他们更甚,牺牲别人的利益,甚至别人的性命,他们在乎么?

  没人在乎的……

  而同一时间,大赵王廷,龟兹王部落里的老弱妇孺都迁徙到了洮河郡,此时,他的麾下真就只剩下一群随时都能上战场的勇士了。

  对此,龟兹王也是颇为无奈。

  看似是轻装简行再无后顾之忧了,但他却是知道,如此一来,自己真就成了大唐旗下的一把利剑!

  再无回旋之地……

  对此,龟兹王也是极为无奈。

  到了这一刻,他又怎么可能看不明白长孙无忌的险恶用心?

  可越是如此,龟兹王反而越是冷静,越克制,在这之后,甚至没有和大明有过大型的冲突。

  这让万俟璞也是一脸的意外。

  不过众人都感觉到了莫名的压力。

  而这压力,其实全都来自龟兹王。

  无他,当龟兹王征战四方的时候,大家其实并不在意。

  可当龟兹王归家寡人的时候,大家都在意了。

  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而远在西北的几大俟斤,其实在等的,也就是他的半个态度。

  是的,只有半个,另外半个还不是他们的。

  当然,这一切龟兹王有所判断,但也只是判断而已,此时此刻,他其实再无他路。

  说破天也就一个字,杀!

  可万俟璞也不会惯着他,你要杀,咱就接着呗?

  一时间,整个大赵王廷倒是杀了个旗鼓相当。

  是的,旗鼓相当。

  双方还是克制了。

  可不管他们如何克制,战事却是传到了长安。

  长安这段时间其实也在等,当然,他们等的不是龟兹王和大明厮杀,他们等的是高句丽的战事。

  一年了吧,这场大战要是再拿不下高句丽,翻过了今年的冬天,哪怕是大唐也得撤兵了。

  而且,大明的强势其实已经让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莫名的压力。

  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不是。

  如今,整个长安的气氛其实很诡异。

  而就在这种诡异的氛围之下,房玄龄终于将常科的制度弄了出来。

  这天,朝会之上,房玄龄捧着笏板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有奏。”

  说罢,房玄龄便将自己的奏章从袖笼中取了出来,见李二点头示意,这才继续道,“之前陛下提议开常科,微臣与一众同僚商议了数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安排,还请陛下过目。”

  说话间,房玄龄微微躬身,将奏章双手举起。

  李二示意一侧的内侍将奏章给拿了过来,认真地研读了一番后,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房玄龄的能力是毋容置疑的,这点儿,哪怕是李二也从未怀疑过。

  他之所以将此事儿交给房玄龄,看重的无外乎也是房玄龄的能力。

  “此法甚好。”李二笑道,“将科举分为三级考核,倒是一个不错的提议。”

  “陛下,不知如何三级考核?”就在这时,有人不解地问道。

  房玄龄的计划并不是每个人都知晓,这会儿大家也是好奇得紧。

  李二见状,摆了摆手,笑道:“此事还是由房仆射给大家讲解一番……”

  房玄龄闻言,也是立马说道:“陛下之前提议开常科,的确是对我大唐学子的一个激励,定期开科取仕,也能有效的填补我大唐的人才储备。

  至于说三科考核,也是之前本官和众多同僚商议过的。

  第一级便是县试。

  所谓县试,就是各县的学子统一考核,取一定名次,进入下一级,也就是府试。

  同县试一样,取一定名次再次进入下一级,参加最后的科举大比。

  这样一来的话,经过数轮的筛选,届时参与科举的定然都是各州府的佼佼者,如此一来,也相对公平一些。

  而县试,每年一次,次年府试,再次年便是科举大比,整个周期下来,也就是三年开一次常科。

  周期上倒也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刚好合适。

  当然,还有些不足之处,可能还需要诸位同僚指正。”

  房玄龄还是很谦虚的。

  众人闻言,哪怕是那些武将也是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还别说,这法子倒还真不错。

  而就在这时,郑旭却站了出来,说道:“房仆射,如此一来的话,那是不是对某些地方不公平?”

  “嗯?还请郑大夫指正。”房玄龄闻言立马问道。

  郑旭说道:“单从文教来讲,有些州府的文教的确要比其他州府的好一些,诸如岭南道的州府,在文教上面让他们和河南道比,没可比性吧?

  我们都知道,河南道是孔孟之乡,本身就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读书人至少是岭南道的数倍。

  如果各州府都取一样的名次,这对河南道的学子来说,竞争压力是不是大一些?

  相反,岭南道的学子竞争压力是不是又要小一些?

  这其实都还没什么,可如果,岭南道的学子头名都没有河南道学子落榜的成绩好,这又何谈公平?

  当然,本官也知道这样说不好,但事实就是如此。

  不得不考虑啊。”

  上首,李二闻言也点了点头。

  的确,这也是一个问题。

  拿河南道和岭南道做对比的话,的确没什么可比性。

  两者在这方面,基本上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房玄龄闻言,却是笑道:“这个姑且好说,我们可以统计各州府的学子,按照一定比例取用。

  适当的保持一定的公平。

  当然,要说到绝对公平,那不可能,这一点儿,诸位其实都知道。”

  他其实早就猜到了士家会发难。

  没办法,就他们家里的读书人最多。

  “还有一个问题。”就在这时,马周也走了出来,说道,“谏议大夫既然提出了这个漏洞,可如果河南道的学子去岭南道报考,又当如何?

  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既然我河南道竞争压力大,那会不会有一些人去岭南道?和岭南道的学子竞争?

  下官就是出生于河南道,对于河南道还是有些了解的。

  真要是有人生了这样的心思,对于岭南道甚至其他各地的文教而言,都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毕竟,看不到希望的文教,最是让人绝望。”

  李二再次点了点头,看向这马周,也是相当的满意。

  的确,这是个问题,想着,他又看向了房玄龄,房玄龄却是丝毫不慌,不紧不慢地说道:“其实这也不是不能解决,届时,我们以籍贯为准便可。

  学子只能在籍贯所在地进行考核。

  当然,如果有人愿意拖家带口的将籍贯迁走,也不是不可以,这对很多地方来说,其实也是机会。”

  既然做出了这个计划,他其实方方面面都思量到了。

  众人又聊了一阵,这所谓的科举制度也算是初步拟定了下来。

第637章 卷五 大唐巨变,朝堂震动

  对于大唐而言,常科其实是很有必要开的。

  这一点儿,众人其实都清楚。

  当然,要将整个常科定下来,也没那么简单。

  上升到了国朝大事,又岂是三言两语就能得出个结论的?

  一番商讨之后,众人自然又说到了大明。

  如今,大明万俟璞在大赵和龟兹王厮杀,而远在西突厥,牛进达也在和西突厥的十姓贵族厮杀。

  而就在这时,郑旭再次开口道:“启禀陛下,前些日子西突厥西厢号弩失毕的大俟斤曾遣派信使来唐,只不过没有门路,刚好微臣在一酒肆中遇到,其信使委托微臣将他们大俟斤的书信呈交陛下。”

  话音刚落,他便从袖笼中拿出了一封书信。

  这也的确是弩失毕大俟斤的亲笔书信,只不过来由嘛,可就没他说的那般简单了。

  而五弩失毕等的另外半个态度,便是在这里。

  是的,他们不可能去打无准备的仗,早在数年之前,五弩失毕就和大唐的一些士家有了联系。

  双方其实是一拍即合,五弩失毕想重现西突厥的荣耀,而郑旭这些人也想限制李承乾的发展。

  别忘了,他们和李承乾之间,可不怎么友好。

  如果说,如今,整个大唐最怕李承乾回大唐继承大宝的人是谁,必是他们这些家伙。

  众人闻言,反应也是不一。

  但李二却是笑了笑,道:“这五弩失毕倒是有些意思,看样子,他们谋划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吧?”

  他岂会不知道郑家这些人想干嘛,但他却是并不怎么在意。

  真的,一点儿都不在意。

  以前他的确很厌恶士家把持朝政,可到了如今,他却是不这么认为了。

  无他,士家才是他如今牵制李承乾的唯一手段了。

  房玄龄这些人好用是好用,但这些家伙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很多时候,其实思虑的还是国朝。

首节上一节833/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