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614节

  当然,我们可以小范围内的尝试,但也只能是小范围。”

  他知道已经无法阻止李二了,是以退而求其次,准备缩小范围。

  李二却冷笑道:“大明是个什么光景?难道说,大明比大唐的国情更好不成?”

  “船小好调头啊陛下。”房玄龄连忙说道,“大明举国之人口,不过我大唐一州一府罢了,岂能相提并论?

  再说了,殿下不怕失败!”

  他这么一说,李二都是一愣。

  这话可就恶毒了啊!

  几乎是在说李承乾没把大明的子民当人,完全就是一个实验品!

  不过他话说错了么?

  其实也没,至少在他们心中的确就是如此。

  哪怕李二也是这么想的。

  李承乾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能把大明经营下去,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这为他今后留下了相当丰厚的一笔政治财富。

  可如果经营失败了,那又如何?

  那只是一个失败的教训,他也有了这方面的经验,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极好的。

  换句话说,李承乾是有退路的,这就是他的优势。

  退一万步说,他还是大唐的太子。

  可这话不能说啊。

  这一下,顶得李二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的确,他能理解。

  “高明的容错率是比我大唐要强一些。”李二点了点头说道,“但从这一年多的发展来看,他选择的这条路未必就行不通。”

  “行不通的。”房玄龄当即就说道,“大明王廷才多少人?大唐又有多少人?

  殿下可以大力发展工业,是因为他真的能从各国筹措到足够养活整个大明百姓的粮食,不管殿下用何种手段,他终究还是做到了。

  但大唐不同的,陛下啊。

  大唐的人口是大明的十数倍不止,天下哪儿还有国家能让我大唐筹措如此之多的粮食?”

  “这和粮食怎么又扯上关系了?”李二摆了摆手,道,“你看大明的工业,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在围绕着民生在走。

  就好比此番的曲辕犁,最终受益的不还是百姓么?

  所以,工业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断然不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甚至会成为农业的助力。”

  “话不是这么说的。”房玄龄并不认可李二的说辞,“当工业走到大明那个程度的时候,商业必将大兴,而大家也都看到了工业带来的利益。

  到了那个时候,投机取巧就能家财万贯,又还有几人安心耕作?

  人心不古啊!”

  他说完,其余人也是点了点头。

  这也是他们担心的。

  如果经商或者投身工业就会家财万贯,那谁还辛辛苦苦的种地?

  没几个人的,真的没几个人!

  这就跟大家都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桥梁,所以这些年读书人越来越多。

  人嘛,谁还不想过好日子嘛?

  既然种地不行,读书不行,那么经商呢?投身工业呢?

  只要有了前车之鉴,这种风气必然会席卷整个大唐,也许暂且几年看不出什么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

  这才是现实!

  “陛下,三思啊!”戴在这时候,也适时说道,“虽然工业会在短时间内给我们带来变化,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非如此。

  而且,如果寒窗十年还不如一介匠人,只怕很多读书人会走弯路的。也会打击更多的士子求学的意志。

  到时候,我们好不容易振兴的文教,可能会在顷刻之间,彻底被颠覆。”

  说到这里,戴长舒了一口气,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一幕一般。

  李二闻言,也在叹息。

  他其实知道这些家伙在夸大其词。

  天下人口数以千万计,怎么可能缺了种地的人。

  但他又不得不担心这个问题。

  毕竟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人心啊,从来就经不住诱惑。

  当一个工匠的收益大于一户农户一年耕作的收益时,那些人的确会动心。

  而这种动心,对于国家而言,无疑是很危险的。

  大唐的人口太多了,实在没办法像大明一样,仅靠各国的粮食,就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陛下,大唐要的是什么?”恰在此时,房玄龄又说道,“大唐要的是千秋万世!纵使工业的改革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之下能大放异彩,但一百年后呢?一千年后呢?

  不能冒这个险啊……”

  这些家伙都是这个时代绝顶的聪明人,他们从不拿阶级来说事儿,只是把这个问题无限的放大,仅仅如此,就把李二说得哑口无言了。

  但李二又岂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

  他知道问题的本质在哪里,当即便说道:“众卿说的这些,朕都知道。可问题发生了,总要有解决的办法。

  或者说,朕问一个最不该问的问题,如果此时,大明和大唐决裂了,大明对大唐封锁了所有技术,大唐该怎么办?”

  我草……

  这……

  众人都呆住了,李二是真的敢说啊!

  这是想说李承乾要造反么?

  但这话也真就只有李二敢说,其他人谁敢说这个,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说不出话来了?”李二冷笑道,“朕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众卿是最清楚的!

  尔等以为朕不知道有人评价朕逼父弑兄么?

  朕知道!

  朕甚至知道这话是从谁的嘴里传出来的!

  可那又如何?

  朕做了就敢认!

  因为朕从来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于朕。

  当初,若非我等先动手,今日,逼父弑兄的那人就是他李建成!”

  众人哑口了。

  今天的李二真的疯了。

  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但有些话李二能说,他们能说么?

  不能的,是以,此时的两仪殿上,安静得针落可闻!

  但李二是浑不在意。

  他是真不在意。

  正如他所说的那般,他做的事儿,他敢认!

  这还真不是说说,要不是如此,历史上就不会有玄武门之变的记载了。

  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中,李二还曾为了李承乾,亲口承认了李建成的身份。

  所以,说两句,李二是真不在意。

  当然,在说这些的时候,他也在打量自己的臣子。

  见他们一个二个不说话,李二嘴角一咧,冷笑道:“怎么,难道你们也觉得朕当年做错了?”

  哄!

  众人脑子里顿时一惊。

  这他妈越来越过分了啊!

  众人心里都在惊呼,我的陛下啊,赶紧收了神通吧!

  着不住了啊!

  房玄龄、戴、李孝恭、李道宗、孔颖达更是当即躬身施礼,他们还没开口,倒是魏征悠悠地叹息了一声,道:“当初之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何来对错之分?”

  他当初是太子府的,也就是李建成的人。

  对这事儿,一直心有余悸。

  不过李二登基后,总的来说,他还是能接受的。

  当然,他就算不能接受,也不顶鸟用,无非是这世间又多几座孤坟罢了。

  “是啊。”李二也叹息了一声,道,“确实无对错之分,但朕很清楚,朕的皇位到底是怎么来的。

  如今,高明也雄兵数十万了,们就真没担心过么?

  老话说,儿大不由娘。

  当然,朕倒是从没担心过高明,但高明身边的人了?

  房卿,你可还记得,当初你们日夜轮番来劝说于朕?

  你就那么肯定,高明的身边没有一个类似于你房玄龄的人?”

  “这……”房玄龄不敢打包票。

  李二却是摇了摇头,道:“真要走到了那一步?大唐该如何自处?

  还是说,尔等其实都想看到那一幕的发生?”

  “陛下,臣等绝无此等心思!”听到这话,众人连忙叫屈起来。

  他们今天真的是受够了,李二也是真的什么话都敢说出口。

  这小心脏,一跳一跳的,真担心提前蹦出来。

  “既然没有,那么大唐为何不防范于未然?”李二又把话题绕了回来,说道,“按照大明王廷现在的趋势,未来几年他们只会越来越强大!

  军械方面也只会越来越先进,之前魏卿说得不错。

首节上一节614/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