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612节

  “房仆射这是要进宫?”正好奇着,魏征和孔颖达一道走了过来。

  见到两人,房玄龄叹了口气,道:“估摸着你们也听说了,纪国公这事儿闹得,都快成长安城里的笑话了。”

  说着,房玄龄突然问道,“你们说,纪国公为何会破家去买这两百副曲辕犁?就算他家要用,也用不了这么多吧?”

  魏征何等聪明的人,当即笑道:“房仆射心中怕是早就有答案了吧?”

  “老夫就怕猜中……”房玄龄一脸忧心忡忡地说道。

  他心中确实有答案,但这个答案,却是他最不想见的。

  “两位也进宫么?”房玄龄说道,“一起吧,估摸着就算我们不进宫,陛下也该宣召了才是。”

  长安发生的任何事儿,几乎都瞒不住李二,只要他想知道。

  魏征和孔颖达当下也没说话,一道朝着宫门走去。

  一路上,又遇到了戴、李孝恭、侯君集等人。

  众人的脸色显然都不好看。

  尤其是戴,一脸的肝儿疼!

  两万贯啊!

  段纶是真下了血本了,可以他们对李二的了解,对段纶的认识,这两万贯怕是有文章啊。

  作为户部尚书,戴压力很大。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他们一个个脸色不好看,但此时两仪殿中的李二却是龙颜大悦!

  “好!”李二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之上,大喝道,“段纶,好胆魄,好臣子,好一个纪国公!

  若是我大唐多一些纪国公这样的股肱之臣,何愁大唐不兴!

  来人,宣房玄龄等人进宫。”

  他是真的高兴,段纶的奏章他看完了。

  说实话,就连他都挑不出毛病。

  如果两万贯就能买回曲辕犁的技术,这买卖,纵然是他都愿意干!

  划算啊!

  这是从源头上制止了被大明遏制住大唐脖子的机会。

  难道真想长此以往的向大明进口不成?

  技术,才是核心!

  “回陛下,房仆射等人已经到宫外了。”不多时,一内侍入殿说道。

  李二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些家伙既然已经来了,那说明接下来可能又是一场恶战。

  不过他却是丝毫不惧。

  李二嘛,天性就是好斗,他怕个屁!

  今日,就算吵个天翻地覆,他也要个结果!

第487章 卷五 魏征:陛下,臣可助攻!

  对于房玄龄他们的想法,李二门儿清。

  阶级从存在开始,就是相互对立的,这不是由某一个人能改变的。

  别看房玄龄在振兴文教上那般支持,但别忘了,那是文教,说白了,还是读书人的阶级。

  这会儿李二想借此推动工业改革,这必然会抬高工匠的身份。

  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从之前的种种来看,大家其实都发现了,李二已经被大明王廷日新月异的工艺给刺激到了。

  堂堂天朝上邦,在任何方面都不能仰人鼻息!

  哪怕那个人是大唐的太子,也不行。

  这就是李二的态度。

  是以,进入两仪殿的时候,众人都是一脸的沉重。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魏征。

  魏征如今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他不是看不懂长安,而是看不懂日月山的那位。

  一开始他甚至都怀疑过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

  但随着李孝恭扣了王德全后,魏征仿佛明白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不妨先看看再说。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整个人就轻松多了。

  所以,如今的魏征,更多的时候都是抱着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在看待这些事情。

  在这样的心态下,他有啥好紧张的?

  李二看到众人这副表情笑了笑,道:“众卿这是何故?朕刚刚看完纪国公的奏章,甚是欢喜,怎么众卿却是如此反应?

  难道又发生了什么朕不知道的事?”

  众人心里腹诽,整个长安还有你不知道的事?

  只不过听李二这么一说,众人都是心下一沉,他们担心的事儿终究还是发生了。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段纶破家也要买的曲辕犁,可有那么简单?

  “陛下,纪国公的奏章可否让臣等一观?”戴说道,“臣等也想看看百贯一副的曲辕犁,究竟有何等神奇之处!”

  他们其实猜到了,区区两百副曲辕犁值不得两万贯,真正价值两万贯的必然是制造曲辕犁的技术。

  要不然,就以段纶那性格,岂会破家也要买回来!

  李二闻言,笑了。

  他知道,这些家伙着急了。

  要不是着急了,戴岂会说出这种话。

  臣子的奏章,岂是旁人想看就看的?

  当然,他不在意,摆了摆手就让内侍将段纶的奏章送了下去。

  只不过片刻功夫,围在一起的众人就看完了段纶奏章中的内容,一个个都是一脸的惊慌。

  段纶,当真是好胆!

  “陛下,不可!”戴急忙说道,“朝堂上已经在极短的时间内,几次三番的提高了工匠的待遇,这要是再继续下去,微臣担心天下人尚工而不尚文。

  这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啊!

  纪国公此举,实属祸国殃民之举!

  再说了,我户部拿不出钱粮来,有本事,让他段纶自己掏钱,我户部绝无二话!”

  说完,戴袖子一甩,一脸气呼呼地站在那里。

  “陛下,纪国公此举确有不当。”房玄龄也立马站出来说道,“此番出使虽然是由纪国公全权负责,但他不请而擅专,此风不可长!

  否则,未来大唐官员纷纷效仿,那还如何是好?”

  “哼……”李二冷哼一声,道,“纪国公在奏章中说得很清楚,当时各国都盯着大明王廷的这批曲辕犁,他担心往返请奏耽误时间,从而错过了这批曲辕犁,才宁愿破家,也要买下这批曲辕犁。

  奏章中,段纶岂有说过要你们户部出钱?

  他一片拳拳爱国之心,到了你们嘴里怎就成了祸国殃民之举?

  们可知,纪国公此举,每年能为大唐省下多少钱?

  难道每年都要费巨资去大明采买曲辕犁,你们才满意?

  还是说,你们习惯被别人掐着脖子过活?

  简直不知可谓!”

  房玄龄等人一脸的尴尬,他们怎么可能忽视这个,但他们了解啊。

  就以李二的性格,臣子做到了这个份儿上,他断然不会让自己的臣子吃亏。

  既然是为了朝廷,为了大唐好,段纶这两万贯,说什么也不会真让他破家。

  这样的臣子不爱护,那要爱护怎样的臣子?

  如果李二是这样的君王,他们在场的这些人,早就跑了。

  而知道这一点儿的何止只有他们,段纶难道不知道么?

  段纶知道的,一定知道!

  这才是段纶敢破家的原因!

  但李二这么说,他们又没办法反驳。

  在这件事儿上,段纶做错了么?

  没有,绝对没有!

  哪怕是换了他们,可能也会如此。

  毕竟这真的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可问题是,段纶如果只想做这些也就算了,但段纶明显想在大唐掀起新一轮的工业变革。

  看看奏章上说的,大唐工匠之腐朽,不在思想,而在精神!

  工业之变革,不在待遇,而在……

  这些,都表露了段纶的政治主张。

  这才是他们害怕或者说是担心的东西。

  而这也是李二最想看到或者说最让他高兴的东西。

  “陛下,如今大唐承平不久,不宜进行太大的变革。”房玄龄说道,“自古以来,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一场风波的开始,得慎重!”

  李二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

  但自从李承乾在西北立足后,给了他太大的压力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从来就没有区居第二的觉悟,在任何方面都没。

  李承乾能做到的,他必然也能做到,而且还能做得更好!

  更何况,大唐啊,天朝上邦啊,要是输给了李承乾了一年多时间折腾出来的大明王廷。

  作为大唐的皇帝,他都觉得臊得慌!

  “任何事情都有风险。”李二说道,“若是没有风险,当年我们何必推翻前隋?若是没有风险,尔等当然何苦追随朕行那玄武门之事?”

  哄!

  众人脑子一炸!

首节上一节612/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