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249节

  他知道,挥兵北上,他输了!

  他为什么要西窜,不就是指望天柱王能力挽狂澜么?

  天柱王也的确力挽狂澜了,可他是为了吐谷浑,用自己的命在力挽狂澜!

  说到底,天柱王忠于的永远都是吐谷浑,而不是他慕容顺!

  几家欢喜几家愁,世间之事,便是如此。

第246章 卷二 李恪李泰的震撼

  天柱王的死谁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毫无疑问是慕容伏允。

  天柱王一死,吐谷浑的内乱便戛然而止。

  别以为慕容顺真的能顺利的逃出去,说穿了,那就是李承乾给吐谷浑埋的一颗雷,只要天柱王还在,这颗雷随时都有可能在吐谷浑炸开。

  要知道,当初他之所以派楼宁和邱博闻去配合慕容孝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当时带他们回日月山怕引起冲突,其二则是暗中放慕容顺一马。

  毕竟换做伊原峰所辖的怨军去,他们估摸着比慕容孝隽追得都得劲儿。

  而随着天柱王一死,慕容顺的价值也就不大了。

  没有了天柱王这个助力,慕容顺折腾不出什么来了。

  其实,李承乾此番要是站在大唐的立场,就不应该阻止慕容顺北上,甚至应该帮他一把。

  只要他北上,加上天柱王的配合,吐谷浑内乱是必然的,大唐完全有机会借此彻底拿下吐谷浑。

  也正是李承乾的私心,这才让吐谷浑又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从这一点儿来说,慕容顺说他妄为大唐太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每个人都有私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慕容伏允厚葬天柱王的时候,赤水源上却是格外的热闹。

  随着契何力大军的加入,但凡有不服,都被他绝对的实力强势镇压了。

  对于草原上的人来说,谁来统治他们,他们其实并不是太过在意。

  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九,大明王廷终于彻底的掌握了整个赤水源。

  从这一天开始,也就意味着赤水源将进入一个新的篇章。

  而在这期间,长孙冲和赵岩等人也再次回到了日月山。

  长孙冲也凭借着此次出使,正式踏入仕途,出任礼部侍郎。

  这也就是在大明王廷,出仕官员起步就比别人高许多。

  而李承乾则在第一时间规划了与浇河郡交界处的三座兵城。

  规划了三座兵城后,便将伊原锡找了来。

  他如今是工部尚书,所有的劳役都由他管理,要说如今日月山谁手底下人最多,那一定是非他莫属。

  “殿下。”伊原锡一来,便躬身施礼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坐。”

  待伊原锡落座,李承乾说道:“那些劳役可还老实?”

  “哪儿有什么不老实的。”说到这个,伊原锡很是豪气的说道,“他们如今不过阶下之囚,敢不老实,微臣定叫他们生死两难。”

  李承乾就担心这个,这些家伙几乎都是穷人乍富,一朝翻身当主人,有些时候得意忘形也是难免的。

  “你要记住,他们现在已经不是我们的敌人了,不能再用看待敌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李承乾说道,“还记得我们当初为何要反抗么,不也是因为压迫过甚?我们赶走慕容顺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慕容顺。

  最重要的是,他们才是多数人,一旦压迫过甚,使得他们生了反抗的心思,成为了当初的我们,那慕容顺如今的下场,估计也不会离我们太远。

  少数人想要统治多数人,最好的方法是同化和包容。

  但不管是同化还是包容,都需要一个博大的胸怀。当然,这也不是说无休止的包容他们,而是在他们没有违背我大明律条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让他们多一些归属感。

  比如在劳作方面,如今人手也够了,不用压迫过甚。

  再比如在吃食方面,本来就是干的体力活,也不易苛刻过甚。

  能明白我的意思么?”

  伊原锡点了点头,说道:“微臣明白,殿下放心便是,微臣也是吃过苦头的,知道该怎么做。”

  到了此时,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

  赤水源是拿下了,但接下来要做的却还很多,尤其是在吏治一道,大家都没有经验,完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招了招手,萧钺将赤水源的地图给摆在了桌上,李承乾继续说道:“接下来,你们工部的任务就是在这三个地方修建三座兵城,当然,我们称之为兵城,对外可不这么称呼。

  对外,我们还是宣称这是为了两国贸易而修建的边城。

  拿下了整个吐谷浑,我们要防御的就是吐谷浑和吐蕃这两个方向,在这两个方向屯兵是必然的。

  刚好,现在也入夏了,正是施工的时节。”

  伊原锡看了看地图,说道:“品字形?这三座兵城要修多大?”

  “不用太大,中间这一座城能屯三千兵马即可,两边的能屯五千兵马便好。”李承乾说道,“具体的施工图纸本王也给你准备好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当务之急,动作要快,明白么?

  一应家伙事,本王已经让户部那边开始采购了,我们自己的工坊,也在加班加点儿的给们赶制。”

  他说完,萧钺又将几张施工图纸给拿了出来。

  说实话,他看到这样的施工图纸时,都震惊了。

  好家伙,那叫一个美轮美奂!

  而伊原锡接过图纸的时候,也好不到哪里去,直接愣在了当场。

  “微臣这就回去,明日便出发。”拿到了图纸,伊原锡便起身告退了。

  他也知道,这些兵城对于大明王廷有多重要。

  待伊原锡离开后,李承乾又将其他人也喊来了。

  其主要原因还是担心这些家伙穷人乍富之后,对于治下压迫过甚,又将之前对伊原锡说的话,对大家说了一遍。

  他有这样的担心是正常的,不过又是多余的。

  这些人其实没一个傻子,他们就算要干一些出格的事儿,也不会在这个时候。

  李承乾的身份摆在那里,有朝一日,李承乾回了大唐登基,那才是他们这些人真正一飞冲天的时候,现在就得意忘形,那是真的早了点儿。

  说起来也有意思,李承乾班师回朝都这么久了,他大唐太子的身份居然还没有彻底在赤水源传开。

  这是为什么?

  一是大家都有默契,这种好事儿,咱自己人知道就行了。

  二是大家都想大明王廷好起来。

  这是李承乾的政治资本,也是他们的政治资本。

  所以说,李承乾的有些担忧,是真的多余。

  交代完了众人,李承乾看向萧钺,道:“怎么样,长孙冲也出仕了,你想干点儿什么?”

  “跟在殿下身边已经很好了。”萧钺这话倒也不是矫情。

  李承乾笑道:“在日月山外,有三个营寨,本王打算以三个营寨为基础,修建一座县城,你出任一县县令吧。”

  “啊?”萧钺有些意外,道,“殿下,我行么?”

  “有啥行不行的?”李承乾笑道,“试试才知道。”

  一县县令虽然官职不高,但胜在实权颇大,尤其是在大明王廷这种地方,可以说比长孙冲的礼部侍郎只差了品阶,实权却是不差。

  “那个,我怕搞砸了。”萧钺还是有些犹豫。

  他也想不到自己起步就是实缺啊!

  李承乾却是笑了,道:“我都不怕,你怕个甚?年轻人,一点儿冲劲儿都没有,叫什么年轻人?”

  “那行,微臣试试。”萧钺当即便说道。

  他也不是什么扭捏的人,你都敢让我试,我还怕了不成?

  李承乾却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有什么不敢?

  你没经验,你老子有啊!

  萧还能眼睁睁地看着你跌跟头不成?

  一连半个月,大明王廷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每个人都很忙,但每个人都很充实。

  大家都在憧憬着更好的生活。

  而草原上随着契何力班师回朝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这一次,契何力带回来了几千俘虏,用他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冥顽不灵的顽固分子。

  对于这些家伙顽固不化的家伙,李承乾也没再过多的言辞,直接让伊原峰押解着这些人在日月山附近,开山挖石。

  当然,这样做其实也是给之前投降的那些俘虏看。

  虽然都是俘虏,但是你们的待遇是不同的。

  而李承乾自己,则是钻进了工坊,一进去,就是好几天。

  这几天,他在教工坊里的人炼铁。

  无他,那些俘虏开山挖石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了一座铁矿,这让李承乾欣喜不已。

  不过这年代的炼铁工艺,大唐还好,技术还是有的,但是对大明王廷来说,那技术真是惨不忍睹。

  他们虽然不会,可李承乾会啊,别忘了,他曾经可是手工达人,手艺活会得可真不少。

  不单单是炼铁的技术,还有类似打造滑轮这些施工用得到的东西,还有水泥石灰的烧制,这一次他都教给了方铁匠等人,甚至在大明国学中,也教授了这些东西。

  他很清楚,想要大明王廷强大起来,靠的可不单单是他一个人。

  正当他在工坊和大明国学两头跑的时候,大唐的使节团再次来了。

  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的使节团却是颇为隆重。

  而且领头的人是李承乾万万没想到的。

  李恪、李泰两兄弟。

  当初,在长安城里,各家为了这个出使的肥差不说争了个头破血流吧,那也是暗流涌动。

  李恪、李泰两兄弟自然也在其列。

  他们倒不是想要争这个肥差,而是想亲眼见见自己这大哥孤身一人创造出来的奇迹。

  李二最后为了平衡利益,也是为了彰显自己几个儿子兄友弟恭,索性就把这两个儿子都派来了。

  他自己是弑兄逼父得到的皇位,自然希望自己几个儿子多一些兄友弟恭的美谈。

首节上一节249/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