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181节

咬牙切齿的说道:“齐衡,终有一天,本堂会将你的脑袋亲手砍下来雪耻!”

.............

此时的淮河边上。

兵汇一处的齐衡与朱元璋等人一同登上了停靠的战船,开始朝着金陵城的方向而去。

金陵城。

帅府中书省。

原本理应协助李善长处理政务的胡惟庸,如今因为齐衡走之前的交代,让刘伯温主持各地政务。

所以只好带着自己查阅过后的奏折来到了刘伯温的面前,说道:“刘公。”

看到刘伯温抬起头来时,缓缓将手中的一封文书交到了刘伯温的手中,说道:“六合县请示减免车马甲胄等物,属下初拟,驳了。”

刘伯温点点头,问道:“理由呢?”

胡惟庸回道:“刘公上月初五已经答应减免六合应缴战船十八艘,此次不应再予宽纵。”

闻言,刘伯温点点头,道:“嗯,妥当。”

随即,胡惟庸继续说道:“镇江府新增兵勇一千二百口,需饷银三千六百两,属下初拟,照准,并酌加饷银一千二百两。”

“为何?”

胡惟庸道:“属下亲赴镇江查验过,这些兵勇全部都是十八至三十的青壮,无一虚报,这在当前极为难得。”

刘伯温点头,道:“好,批复镇江,所有饷银全部发放到兵勇手中,府衙不得留扣。”

胡惟庸道:“属下即刻便办。”

说完,又有些为难的说道:“刘公,这件较为棘手,属下不敢自专。”

说着,将手中的文书递了上去。

刘伯温接过文书,又说道:“你将这个概要说给我听听。”

胡惟庸点头,道:“水师千总刘长生,与骠骑副将宋大贵的遗孀非婚同居,使该遗孀身怀六甲。”

听着这事,刘伯温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将手中的文书缓缓扔在了桌上。

“大战在即,竟然出这样的丑事,成何体统啊。”

面对刘伯温的无奈,胡惟庸也是说道:“此事民法难断,军法也难断,属下听说大帅曾与夫人为该遗孀再嫁之事相执不下。”

刘伯温听到这话,瞧了眼胡惟庸,说道:“我倒是听说过此事,不过,你是怎么知道的?”

胡惟庸道:“那遗孀曾与夫人侍从玉儿哭诉过,而玉儿将她领到我那儿去了。”

听着这话,刘伯温也是极为难办,缓缓起身,一边走着,一边思考着:“棘手啊。”

可这时,胡惟庸却道:“属下以为,刘公有两个选择。”

“一,可将此事交予三军总监汤帅处理。”

“如今汤帅已经回到金陵,由他处置是为合适。不过,如若这样,那名犯事的将军必处军法。”

“其二,可将此事转内政司处理,那么自有夫人斟酌。”

“属下以为,如今大战在即,正需将士效命,还是转内政司吧。”

刘伯温瞧着胡惟庸将办法已经全部想好,背着身子的他,嘴角微微一翘。

说道:“妥当,便按你所说的办。”

“是!”

就在这时,刚刚还被他们提及的汤帅汤和,突然在门外喊道:“刘先生!刘先生!”

一边喊着,一边走进了中书省,在来到刘伯温的面前时,当即说道:“刘先生,洪都丢了!”

听到这话的刘伯温,当即惊站起身。

“什么!”

而此刻的汤和连忙看向了身边的胡惟庸,说道:“快去请李先生过来,咱们商议一下。”

胡惟庸二话不说,直接说道:“是!”

刘伯温也急忙问道:“汤帅,洪都何时丢的?”

汤和说道:“八日拂晓,陈友谅率几十万大军围攻了五天五夜,总算被他给攻破了。”

“陈友谅占领洪都后,最多休整三天,然后必定挥师东下,直攻金陵。”

就当刘伯温和汤和说着关于洪都之事时,门外的李善长也在胡惟庸的邀请下来到了这里。

刚一进门,便说道:“水师顺流而下,如果风顺的话,四五天可达金陵城。再加上陈友谅休整的日子,那么就是八九天吧。”

李善长分析着如今的局面。

可汤和却说道:“可能更快,如果我是陈友谅的话,我就不做休整,命令所有步骑全部上船,于航行途中休整,这样又可以节约三天时间。”

李善长无奈的说道:“大帅北上已经二十多天了,自从大将军亲率大军前去救援后,便再无大帅的消息,也不知道如今怎么样了,何时回来,真是让人担忧。”

听着李善长的话,一旁的刘伯温、汤和皆是面露担忧之色。

北面那脱脱可是五十三万的大军,大帅深陷重围,局势可想而知。

即便有大将军齐衡前往救援,可如今局势如何还未可知,想来那种情况也是凶多吉少。

如今加上洪都沦陷,可谓多事之秋了。

李善长叹道:“唉,真不该去啊。”

看着只顾着叹息的李善长和刘伯温,汤和却直接说道:“我的想法是,三军立刻登船,航至上江三岔口,占领有利地形,准备迎击陈友谅。”

“不管大帅能否赶回来,陈友谅都不会等我们,如今也只有先行准备,到时候如果大帅赶回来了,正好。如果回不来,我们也要想办法对付陈友谅。”

可那李善长听着汤和的话,却犹豫的说道:“如今大帅和大将军都不在,这样有些不妥吧?”

可一旁的刘伯温却说道:“没什么不妥的,大帅走时将兵马节制大权交给了大将军,大将军走时将大权交给了汤帅,如今既然汤帅认为妥当,便没有什么不妥的。”

说完,刘伯温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说道:“汤帅,如今事态紧急,你可先行调集大军准备,我们再等三日,如果三日内大帅和大将军都没有返回,我们就只能自作主张了。”

汤和闻言,看了看一旁的李善长,道:“那好,就这么办。”

说完,转身便离开了中书省。

两日后。

金陵渡口。

朱元璋等人乘坐着战船返回到了金陵地界。

刚刚下船,朱元璋便立马对着身边的常遇春说道:“四弟呀,这样,你先赶回去,告诉所有人到城门口迎接小明王,咱和明王随后便到。还有,让所有将士全部登船等地,早一刻是一刻。”

此时的朱元璋也很清楚,在耽搁了这么久的时间后,城中的众人估计早就等急了。

还有那洪都城,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闻言,常遇春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说道:“遵命!”

说完,便带着一些人接过渡口几名将士递来的马匹后,朝着金陵城赶去。

不过在离开之前,常遇春似乎想起什么,喊道:“上位,别忘了陈友谅的汗血马!”

朱元璋无奈,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忙说道:“打败了陈友谅再说嘛。”

常遇春道:“喝酒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咋,现在又变卦!”

见此,朱元璋当机立断道:“在此战当中,你和徐达谁的功大,汗血马归谁!”

“谁定了?”

“谁定了啊!”

不到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金陵城外。

收到常遇春率先返回传来的消息后,汤和、李善长、刘伯温欣喜若狂。

之前还在担心前线的情况,如今朱元璋便已经到了。

不过,在想到常遇春交代的事情后,众人立马开始了筹备。

金陵城外。

随着朱元璋等人的返回,立刻便在那城外看到了三军将士们排列整齐的迎接。

朱元璋身披铠甲,亲自为那小明王牵马。

在将士们的队列中缓缓朝着城中走进。

在来到众将面前时,朱元璋停住了脚步。

两侧的将领们也纷纷高声的喊道:“拜见明王!”

此时年纪跟齐衡差不多大,却愈发显得稚嫩的小明王,坐在马背上缓缓朝着城中而去。

而那给小明王牵马的朱元璋,早早的便偷偷来到了将领们的身边,对着身边的汤和等人问道:“咱军队登船了嘛?”

汤和道:“早登船了。”

朱元璋笑道:“太好了。”

说完,又看向了一旁的李善长,说道:“善长,在城楼上马上准备敕封大礼,敕封之后,马上登船!”

李善长见朱元璋第二个便看向了自己,终于在经历过这段时间被轻视的感觉后,感受到了重视,忙对着朱元璋说道:“遵命!”

听到李善长的回答,朱元璋连忙拍了拍一旁众人的肩膀,然后急忙追上了前面的小明王,继续为他牵马。

两侧的将领们,尤其是那汤和与徐达,在看到朱元璋安全返回后,脸上都满是笑意。

城楼之上。

军号缓缓吹响。

提前准备好的帝王服侍为那小明王换号。

在筹备了整整半个时辰后,敕封大礼终于开始了。

换下铠甲,重新穿上锦衣的朱元璋,与马秀英以及朱标,顺着红毯朝着小明王的面前走去。

两侧,则是城中的将士们。

在他们来到小明王的面前时,小明王身边的护卫顿时喊道:“江南中书省平章政事、虎威大元帅朱元璋,率文武臣将及家室,叩拜明王!”

随着这话响起。

朱元璋以及身边的文武百官们,纷纷朝着台上的小明王喊道:“臣将朱元璋,拜见明王!”

“拜见明王!”

“拜见明王!”

“.........”

随着众人的跪拜,那护卫再次喊道:“明王有旨!敕封朱元璋为吴王,尊国公。加领左丞相,授节制天下兵马之权。”

这几日在那船上,面对小明王这区区少年,朱元璋早已将他忽悠的迷迷糊糊。

首节上一节181/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