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15节

不过,即便他心中有些生气,被人架在了火炉子上烤,却也毫无办法。

当初救朱元璋时他根本没想到两人日后还会见面,更没想到那青面和尚就是朱元璋,同时为了给同行之人鼓劲,才随口扯了那么一个慌。

而如今,他要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元廷十万大军。

他拿什么打?

历史传记中那鬼斧神工的计策,是他一个宅男能想出来的吗?

齐衡沉着脸,看着外面的局势。

而在他的身边,不管是朱元璋、李善长还是郭天叙,都还在死死的盯着他,等着他的对策。

一时间,齐衡有些心烦意乱。

脑海中,则在快速的回忆着前世自己看过的有关守城的对策。

时间一点点过去。

齐衡却一言不发。

除了朱元璋,那李善长和郭天叙的脸上已经渐渐浮现出轻蔑之色。

就在连朱元璋都有些等的着急时,齐衡突然想到了三国时董卓用过的一个计策。

再配合到如今他们所处的环境.....

有了!

齐衡没有理会那李善长和郭天叙,只看着城下的战场对着身边的朱元璋说道:“如今郭大帅已经率兵出城迎敌,且已经与敌军纠缠在一起,此时正面战场上的局势已无法逆转,只求郭大帅能早点后撤,如此才能保存一些兵力,为接下来的守城之战增添一些助力。”

听到齐衡这话说完,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那李善长、郭天叙的脸上轻蔑之色更浓了些。

就在所有人认定齐衡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也想不出什么对策的水货时,齐衡却又缓缓的说道:“不过,如果仅仅只是守城的话,齐衡这里倒还有个计策,或许能帮到朱大哥。”

这话一出口,齐衡再次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个个静静等待着齐衡的计策。

而朱元璋更是激动的说道:“哦?恩公有何守城良策?”

一旁的李善长和郭天叙更是眼睁睁的看着齐衡,想要听一听齐衡到底有什么高见。

齐衡看着身边心急不已的朱元璋,还有那等着自己出丑的李善长与郭天叙,却只是笑了笑,说道:“大哥莫急,等此战结束,待天黑之际,齐衡自有对策。”

第二十三章:泰山崩于前

朱元璋虽然十分好奇齐衡的对策是什么,又要如何帮助濠州城抵御元军的进攻。

可看到齐衡脸上那从容的表情,还有云淡风轻的笑容时,原本焦躁的心情瞬间平静下来。

齐衡此时的神态,让朱元璋瞬间想到了自己还是一个和尚时,与齐衡一同历险时的往事。

那时候的齐衡,便是这副模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一脸的从容。

有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

看到齐衡这幅神态,朱元璋反倒不着急了。

也不再过多询问,他对齐衡有十足的信心。

转头,便继续看向了城外的战况。

而那李善长和郭天叙则完全不相信齐衡有了什么守城的对策,在他们看来,齐衡如此神态和对答,不过是想要给自己拖延一些时间,有更多时间想办法,不至于在此时当面出丑罢了。

不过,既然齐衡说了之后会有对策,他们也不急。

他们并不认为一个才疏学浅的夸口之人,真的能想出什么好的守城良策。

若真有才,此刻便能想到,又何至于等到晚上。

随着城楼上的众人将目光开始聚焦于城外的战场上,那元廷的骑兵也完成了部署,绕到了此时义军阵型的后方。

数千骑兵,驰骋千米,并且还维持着原本的队形,如此强大的冲击力以及如此快的速度,一旦冲入义军的阵营当中,必将整个义军的防守队形扯开一道长长的口子。

使义军前后首尾无法相连。

整体的战力也将削弱很多。

除此外,骑兵冲撞的位置也必然是防守薄弱的位置,冲进去后造成的伤亡可想而知。

当然,关键还是扰乱了义军整体的士气。

造成义军内部混乱的场面。

到时候元军的正面军队再来一次强行突进,整个义军将四分五散,失去指挥的能力。

这便是一只强大骑兵队在战场上的作用。

正如所有人猜测的那样,此时这支元军的骑兵,已经在统一的指挥下闯入了义军腹部的放手薄弱位置。

站在城楼上看,这支骑兵便犹如外科手术刀一般,精准的寻找到了义军阵营的切入点,在他们的腹部位置狠狠刮开了一道口子。

然后在义军的内部横冲直撞,肆意破坏。

当义军内部的所有“器官”全部丧失了功效时,骑兵的任务便完成了。

骑兵存在的本质目的并不是要杀多少人,而是一种古代战场上的战略武器。

在大规模的战争中,可以绕到敌军腹部,切割敌军的薄弱地带。

在偷袭和入侵战斗中,可以利用自身的机动力,在偌大的战场上与敌人周旋。

速度,就是它们最有利的武器。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起到如今,历代帝王皆是北方雄主,唯一例外。

其原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马匹!

就好像此刻对面的元军可以随意的调集一只数千名士兵的骑兵。

可此时的濠州城中,驴马加在一起也超不过百数。

就在齐衡细细琢磨着这场战斗时,一旁的朱元璋突然叹了口气,道:“完了!”

正如朱元璋所说的那样,元军骑兵在完成它们的任务后,整个义军内部已经一片混乱。

军令无法流通执行。

整个义军彻底沦为了一支各自为战的乱军。

没有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知道拼命应对面前的敌人。

军队一旦没有了指挥,丧失了自上而下的控制,离崩溃就只是顷刻之间了。

元军后方山丘上的将领,在看到此时义军的状况后,立马对着身边的脱脱帖木儿说道:“中堂大人,战机已到,还请下令进攻!”

脱脱帖木儿虽然是文臣,甚至贵为宰相,却也对战事非常熟络。

在眼看到义军内部已经被己方的骑兵搞的四分五裂,哪里会放过这个战机。

“前军听令,进攻!”

随着脱脱帖木儿的军令下达,一阵阵的喊声传遍整个元军。

当军令到达前军将军的手中时,他立刻从防守的姿态转变为了进攻。

前军三万精兵,如巨兽初动一般,朝着义军阵营压了过去。

三万精兵,对于如今的义军而言便如泰山压顶。

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甚至连己方军队的指挥都丧失了,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和防御。

看着原本还能跟元军势均力敌分庭抗礼的义军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分崩瓦解,城楼之上的郭天叙露出了震惊的目光。

不仅是他,那文人李善长也是满脸的不可置信。

李善长虽厉害,却对兵事根本不懂。

那郭天叙更是草包一个,玩点阴谋诡计还行。

此时战场之上的义军内部。

原本视若仇敌的郭子兴和孙德崖,此时也顾不上互相之间的仇怨了。

相互扶持着与周围的元军厮杀。

可是,义军的阵营正在被元军不断的吞噬,他们周围的元军也是越来越多。

他们很清楚,此时义军已经完了。

就算他们现在想跑,也没有半点可能。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身为这支义军主帅的二人,便已经是满身伤痕。

一个个有气无力的靠在一块石头后面。

孙德崖艰难的喘着粗气,看了眼身边的郭子兴,说道:“看来今天我们两个是谁也回不去了。”

一旁的郭子兴一边看着身边的局势,一边说道:“回不去就回不去,死也要多杀两个!”

正当郭子兴还要转身杀敌时,孙德崖却突然用最后的力气拉住了他的胳膊,气息微弱的说道:“郭子兴,如今我是回不到濠州城中了,但有一件事我要跟你说明白。”

郭子兴一边看着周围,一边头也不回的问道:“什么事?”

孙德崖道:“你郭子兴说起来也算是个好汉,不过,你那儿子实在不是个东西,今天如果你能回的去,我手下的人全部交给你,但有一点,你这帅位日后不能传给你儿子。不过,你另外一个义子却很不错,朱元璋这小子,我看不是池中之物。”

听着孙德崖的话,郭子兴虽然满身伤痕,却也忍不住的乐了。

“这还用你说,不怕告诉你,我这帅位的继承人,一定是朱元璋!”

郭子兴的话让孙德崖实在没有想到:“那你为何夺他兵权,还贬为士兵?”

郭子兴大笑,高深莫测道:“我贬他为士兵,自然有我的用意,一块好铁,若不好好锤炼,如何能成宝剑?”

第二十四章:当断则断

听着郭子兴的话,孙德崖终于松了口气。

“你这老小子真能舍得不传给你的宝贝儿子?”

说到这里,郭子兴也是一脸无奈道:“若是可以,谁不愿意传给自己亲儿子,可我那儿子我自己知道,他根本不是那块料,跟朱元璋比起来,他什么都不是。”

“可偏偏他还醉心权力,我多次教导都是无用。”

“如今也就是有我在,压着他朱元璋一头,否则,他如何能跟朱元璋相比,若他真执意与朱元璋为敌,日后只怕逃不过一死。”

“不过....好在我有先见之明,已经早早写了一封给小明王的信,一旦我死在战场上,我那帅位便由朱元璋继承。到时候,有这份情在,我相信朱元璋无论如何都会留天叙一条命的。”

此时已经奄奄一息的孙德崖,听到郭子兴已经将后事安排妥当,并且为濠州城中的义军选择了一个好的统帅时,心中最后放不下的事情也解决。

他扯着笑,道:“你..你呀....还真是,老奸巨猾........”

说完,彻底没了气息。

而一旁的郭子兴压根没有发现孙德崖的死,还得意的说道:“老子那是英明神武!”

可等了半天,也不见孙德崖回话,便回头看去。

首节上一节15/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