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140节

毕竟能够成为上位者,又怎么会真的在乎这些刘伯温曾经在敌对面时的骂言。

可是,刘伯温这十骂,却骂的实实在在,每一句都骂在了他们义军的痛处。

正如他刘伯温所说,这些恶劣之处,全部都是他们义军的致命缺点。

就好像之前金陵城中的乱象一般,不正是因为这十个致命缺点所引起的吗?

至于其它的,他朱元璋也能在义军的身上找到。

虽然其中的粮草不能自足说错了,可当时这些话是说方国珍的。

而且,他朱元璋也确实不能自足粮草。

如果没有齐衡在,没有他曾经在黄岗城的筹谋,还有之后在安丰路的主政。

他们义军不正像刘伯温所说的这些一模一样吗?

在经过这几年的顺风顺水后,朱元璋虽然依旧保持着谦卑的态度去学习着很多人的优点和才学。

可是,他内心之中也是很自傲的。

毕竟,他才是如今义军的大元帅啊。

这内心当中又怎么会没有一点骄傲。

认为义军能有今天,跟他自己脱不开关系呢?

就算他不这么想,他身边的那些部将们,也会这么夸他,让他渐渐自己都这么认为了。

可如今,在听到刘伯温的这些话后,他突然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全部说中了自己。

最起码,这些东西他从来都没有去解决过。

虽然如今义军内部这些现象不是太多了,可回想一下,这些缺点,可全部都是齐衡在不声不响当中解决了。

自己这个大帅,却什么都没有做。

打仗,靠的是将帅们的勇猛。

治政,则全部靠的是齐衡。

甚至安丰路当时能有如此的变化,他自己这个做大帅的都不知道。

尽管齐衡在上表的文书当中都曾经提到过,可自己却从来都没有太过在意过。

如今想想,突然发现自己这些天,这些年月心中所谓的那些骄傲,根本一分钱都不值,屁用也没有。

反观这刘伯温,区区几句话,却将他们义军的痛处全部给点了出来。

这一刻,朱元璋才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古以来的帝王大多都是那些士族了。,

因为这些读书人,从一开始就能知道自己缺什么,少什么,需要弥补什么。

这些东西,在书籍当中都学过。

可自己呢,穷苦出身,什么都不知道。

就这,还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存在,义军才能有了今天。

这一刻,刘伯温的话对朱元璋的内心触动极大。

一时之间,朱元璋甚至都忘了自己身处何地,满脑子都是刚刚刘伯温所说的那些话。

就算是他引以为傲的打仗,也如刘伯温所说的一模一样,完全都是靠着自己脑袋里的临场发挥。

想到什么办法就用,也不知道管不管用。

要么就是以往战斗的一些经验。

却完全不知道,不懂任何的兵法之策。

还有他曾经打的那些败仗,手下的那些将士们,可不就是作鸟兽散吗?

就在这时,朱元璋一旁的树枝上突然响起一只鸟叫。

这才将他从沉思当中唤醒。

想到此刻自己身处的环境,朱元璋缓缓起身,不自觉的端起了茶杯。

想要喝点水,却发现杯里早已一空。

看着此刻朱元璋的状态,李善长还故作好人的看了刘伯温一眼,好像在责怪刘伯温说这些做什么。

可刘伯温也清楚,这些不都是你挖的坑吗?

就当刘伯温心中惶惶不安时,朱元璋却突然将手中的茶杯一摔。

茶杯碎了一地的声音响起,将刘伯温吓了一跳。

忙说道:“在下言语放肆,多有得罪。”

可朱元璋却缓缓开口道:“骂的真痛快,先生这十恶,把义军的毛病全都揭穿了。”

刘伯温一愣:“大帅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朱元璋神色笃定的说道:“真真切切!”

见此,刘伯温的心中颇有一股将遇明主的感觉,毕竟,曾经这十骂,他也上表了朝廷,可是朝廷却没有半点的回应。

他心中有些激动的说道:“大帅,这十恶不但义军有,官兵也有,而且可能更严重。大帅,当时我在奏折上写下这十条时,一半是在骂义军,另一半,则是借着在骂义军,来骂大元朝廷啊。”

朱元璋指着刘伯温,真切的说道:“骂得好,骂得好哇!”

而一旁的李善长,见自己给刘伯温挖的坑,竟然让他有了表现的机会,便又缓缓的在朱元璋身边说道:“千古名骂,万载相传呐。”

这话一出口。

刘伯温和朱元璋的脸色皆在一瞬间发生了变化。

刘伯温听出了这李善长话中的恶意,而朱元璋自然也听了出来。

李善长此言,就如同在朱元璋的心头上插刀子,告诉他朱元璋,此言日后是要被万载流传的。

到时候,你朱元璋可也是这被骂当中的一员。

尽管你如今不在乎,日后呢?

成了皇帝呢?

可显然,此时的朱元璋并没有想那么远。

他在瞧了一眼李善长后,便又对着刘伯温说道:“先生,咱劳您大架,把这十恶给咱写下来,每个字都要有拳头那么大,咱要把它给挂起来,天天看,夜夜想,直到......”

说到这里,朱元璋沉默片刻,道:“直到,改天换日的那天。”

见朱元璋有如此气度,刘伯温心中长长出了口气。

眼中也满是赞许。

不愧是自己看中的日后帝王!

..........................

随着朱元璋与刘伯温之间畅谈结束后,他们之间交谈的内容,却在不经意间义军流传到了整个金陵城内军队当中。

军队当中的军官们,多多少少都在别人的口中听到过这些话。

尤其是在听到刘伯温说他们义军作战毫无章法,形同群殴,胜时聚集,败时做鸟兽散。

为将者心胸狭隘,为士者缺乏训练。

这些话,对于这些军中的将士们而言,便犹如在他们的脸上狠狠的扇巴掌。

毕竟,在战场上浴血厮杀,打下这些地盘,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东西,也是他们唯一的本事。

可如今,刘伯温却在朱元璋的面前如此的诋毁他们,这不是将他们的功劳磨灭吗?

这些话,可谓诛心。

将他们内心最骄傲的东西扔在了地上随意的践踏。

虽然朱元璋有帝王心胸,可以不在乎刘伯温当着他的面说这些话。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心胸。

都可以像朱元璋这样,不仅不引以为耻,还要将其悬挂在墙上,让自己日日思,夜夜想。

为的就是让自己能够谨记这些教训。

这些话,让原本刘伯温在将士们面前还算不错的印象,瞬间跌倒了谷底。

在这些将帅们的眼中,如今这刘伯温已经是一个跟他们不同心,喜欢在大帅面前嚼舌根的小人了。

甚至,认为这刘伯温自持浙东名士的身份,压根都看不起他们这些草莽出身的人。

在悄然无声之间,刘伯温在军中的形象,已经完全变化。

成为了所有将士们敌对的人物。

而这一切,都是李善长的手段。

在李善长看来,刘伯温留在朱元璋身边一日,对于自己而言就存在一天威胁。

也会让自己每天都想起自己在科举当中没有比过对方的事情。

作为曾经的失败者,对于自己如今的地位,李善长则更加看重。

毕竟,他没有什么功名在身,如今所得到的一切,就是他最后的一点依仗了。

况且,如今刘伯温已经投靠到了齐衡的麾下。

虽然自己对于齐衡如今的地位还无法有丝毫的撼动。

自己也自认比不过齐衡的才能。

可是,刘伯温毕竟不是齐衡。

而且,对付刘伯温,也是在对付齐衡。

让齐衡的势力不至于一天天的扩大。

清晨。

在心中憋了一夜的汤和与徐达,一大早便来到了李善长的府邸当中。

可刚刚走进没多久,就当汤和与徐达随口说着文人的事情时,李善长却突然从长廊的拐角走了出来。

在看到李善长的一瞬间,二人皆是一惊。

可那李善长,却仿佛早已知晓这二人会来一般,面带笑意。

汤和徐达二人随着李善长来到了后院的凉亭当中。

坐在石椅上,汤和在这过程中也猜到了李善长应该是知道他们来得原因,便爽快的说道:“李先生,您应该也瞧出来了,那刘伯温一到,就成了上位的座上客,心头肉。”

“那风头,都超过了先生你。”

明白汤和他们此行来用意所在的李善长,脸上只是轻笑着,却什么也不说。

汤和继续说道:“你当然可以保持风度什么都不在乎,可咱们弟兄们心里头不服啊。”

听到这话,李善长微微一笑,端着架子,说道:“我天生就这风度,用不着保持。”

随后又明知故问的说道:“可你们俩有什么不服的啊?你们是武将,要我说,汤帅,你得有点胸怀嘛。”

首节上一节140/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