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66节

  想到这里,陈昭有些无奈的扶额叹气。

  有这样聪明的大父和父亲,他真的是要乖乖的了。

  惠文王更四年(公元前316年),春天在一个万物复苏的气候里来到了。

  天下的各个国家都在逐渐的恢复生产,魏国在魏王的手里逐渐的没落了,但与之相反的是赵国。

  赵国的王宣布了“胡服骑射”以及其他的种种变法改革,在这样子的改革下,赵国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而强大起来的赵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与魏国开战。

  是的,与魏国开战,而不是秦国。

  魏国与赵国之间的战争开始于惠文王更四年,而结束暂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赵王这边宣布的战争理由是,之前魏王借助不义的名声多次征伐赵国,从赵国这里获得了不少的土地,所以赵国要抢回来。

  是的。

  这是第一次有强国之间的战争理由这么的简单粗暴。

  “抢回来土地”

  虽然赵国在这句话之前加上了一些“不义”等说辞,但对于自己真实目的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隐藏。

  这是从春秋诸国征战开始后,第一次有强国不再掩饰自己的目的。

  得知这一消息的人们纷纷感慨和慨叹,当然他们知道自己在感慨什么,只是莫名的觉着有些许感伤。

  而各国的史官们、一些大才们则是叹了口气。

  他们知道这变化和感慨是什么。

  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另外一个时代即将开始的前兆。

  所有人都知道,当强国之间不再打着“仁义”“尊天子”等等的名号的时候,真正残酷的现实才会到来,这是所有人都无法接受,但却所有人都知道,历史必将有这样走向的残酷现实。

  若是一直处于“仁义”之名,而万般顾忌的话,天下诸国不可能再一统了。

  昔日的邦周可以压制天下诸国,让中原华夏看起来还是一片整体。

  而如今的天下还能够有这样子的国家么?

  目前来看,秦国可以,但秦国似乎并不愿意这样做。

  鲁国,一史官家中。

  那人静静的坐在屋子里,幽幽的叹了口气,他的面前刻刀、竹简摆放在眼前,似乎准备记录什么一样。

  他看着面前的竹简,恍惚了片刻后,悍然拿起手中的刻刀。

  在竹简上刻下了三个字《战国书》。

  何为战国?

  诸多国家不再以仁义之名而战,而是以自己为战!

  国家之间的战争开始变多!持续时间开始变长!目的开始变得单纯!

  不只是鲁国的某位史官,天下间几乎所有国度的史官都纷纷开始了新的记载,他们不约而同的将这一段历史以一段崭新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是一切的开端,而不是某个时间段的中间。

  战国的时代,似乎要因此开始了。

  当然,也有一些史官并未从头开始记录,他们认为这个时代并不能够完全脱离上一个时代的影子,唯有当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出现,让所有人都认为这时候与上一个时代划分了界限,才能够叫做“新的时代”。

  为首的代表是秦国的史官们。

  他们牢牢的握紧手中的刀笔,绝对不会景从于其他人。

  魏国

  魏王站在高台上,看着面前的堪舆图,眼神幽然,他的手指悄然无息的划过某些地方,眼神中带着些许贪婪与不甘心。

  “天下如此之大.”

  “咳咳”

  他轻咳几声,手上的帕子上沾染了些许鲜血。

  他的寿命已然没有多少了。

  能够熬到如今,只是硬撑着罢了。

  他闭了闭眼睛后,看着身旁的内侍道:“替本王写信,令使者前往赵国谈和。”

  魏王睁开眼睛看着外面,一字一句的说出自己心中所想,让内侍整理成文。

  那内侍越听越觉着心惊胆战,王上竟然有这样子的想法?

  写完了一封信后,魏王又轻声道:“再写一封。”

  当内侍写完了之后,他站了起来,强忍着喉咙中有些发痒的感觉:“即刻令人送往燕、楚、韩、齐、秦等各国,一定要记住,只能够交给他们的王上!”

  那内侍轻声道:“唯。”

  秦国,咸阳城中。

  章台宫

  嬴驷端坐在宫殿之中,看着面前放着的绢帛并没有理会,只是看向了对面坐着的陈野。

  “老师,您最近已经许久没有出门了,今日怎么来我这里了?”

  陈野看向嬴驷,微微一笑:“因为更远大的目标中的某个节点已然到来了。”

  他看向嬴驷:“君上可是有一统天下,横扫六合的想法?”

  嬴驷眼睛微微一亮,继而熄灭,他知道自己这个时代是肯定不行的,要是能够完成也是后代的秦王了。

  不过这并不要紧。

  就像他的父亲为了远大的目标可以忍耐称王,让他称王一样,他也可以为后世的秦王一统做些什么。

  “老师,本王该如何做?”

  陈野微微一笑:“召集盟会。”

  他的眼睛中闪过寒光:“如果不出意外,魏国应当已经有了这种想法了。”

  “赵国也是。”

  “否则,他不会开这个头,不是么?”

  这是王的默契。

第105章 有些事发生之前【二更,今晚十二点

  天下诸国的国君心中都有了默契,尤其是这七个强国,心中更是有了难以掩饰的默契。

  即便他们上一秒还在打生打死,打的狗脑子都出来了也是一样。

  为了共同的、更大的利益,他们可以下一秒就握手言和,并且乐呵呵的称兄道弟,像是一妈生的一样那么的和谐。

  国君嘛。

  就是得在利益问题上不要脸。

  在利益问题上要脸能成为国君?能成为国君的能在利益问题上要脸?

  开玩笑。

  嬴驷嘿嘿一笑,他看着陈野说道:“那秦国该如何呢?”

  “如今秦国的实力已经太强大了,惹得天下诸国开始警惕了“

  “是否需要.”

  嬴驷话语中的意思,是在思考秦国是否应该为了更远大的利益而在这一次的事情上让步,以此来让其余六国不再那么忌惮他们。

  陈野却微微眯了眯眼睛,笑着说道:“不,王上不应该让步,反而应该继续保持这样气吞万里的样子!”

  ?

  嬴驷心中有些困惑,正当他准备问的时候,抬头却看见了自己老师那笑眯眯的神色,心里一凛,当即轻咳一声低头思考。

  自己老师最讨厌的就是有什么问题不思考就发问了,若是真的就这样问了出来,只怕.

  并没有思考太长时间,只是短短的一瞬嬴驷就明白了这其中的理由。

  毕竟从结果往理由推测并不难,难的是从理由推测结果。

  “老师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这个时候退步了,让步了,表现得更加谦逊了,六国反而会怀疑我们有什么阴谋要算计他们,会更加警惕,甚至再次联合起来?”

  陈野微微点头:“不错。”

  “贸然的改变一定会让人更加警惕,而不是在你的改变中还傻兮兮的觉着你变好了。”

  “六国国君并不是傻子,即便他们中有一两个傻子,他们的朝堂之上也有不是傻子的人存在。”

  “聪明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喜欢自己多疑。”

  陈野撇了撇嘴,似乎不经意间看了嬴驷一眼,继而说道:“不管他们是否能在多疑之后想清楚事情到底是什么,但他们多疑的时候,本身对我们就是一种威胁。”

  嬴驷拍着大腿叹气道:“这些人,怎么就那么喜欢多想呢?”

  “那老师的意思是?”

  陈野摇头轻笑:“我已经老了,哪里还有什么意思?”

  “王上自己想吧。”

  “想不出来就与臣子们多讨论讨论,看看秦国到底该怎么做。”

  说到这里,陈野站起身子来,背着手,嘿嘿一笑:“我都这一把年纪的了,难道还不能让我休息休息?”

  “我老师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已经闭门谢客了。”

  “老夫现在还能够给王上出出主意,已经是老夫身体康健喽。”

  说着便行礼,继而说道:“臣告退。”

  之后背着手就朝着远方去了

  独独留下嬴驷一个人坐在章台宫中,一脸错愕的看着陈野的背影,等到完全看不见陈野背影的时候,嬴驷才小声的嘟囔了一声:“这老头子,怎么年纪越大越任性了???”

  “主意都不给出。”

  撇了撇嘴,嬴驷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四周,这才说道:“宣苏秦、张仪、司马错、赢疾、陈瞻、陈慎众人入宫。”

  “便说本王有大事要商议!”

  七国的君主陆陆续续的都收到了来自魏王的信件,所有的国君看完信件后的第一反应都是陷入沉思,而后召集国内的重臣开会。

  魏王信件中所说的事情太过于重大了,甚至重大到所有人都无法单独的做出决定

  而就在这样子的默契中,魏赵之间的战争短暂的停止了。

  不管正在战斗的士卒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但稳稳的坐在宫殿中的肉食者们却下达了命令。

  他们不在乎军队的损耗,也不在乎士卒的伤亡,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惠文王更四年秋(公元前317年),魏、赵的国君在边境亲自进行了交谈,而后两国国君宣布和谈,并且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

首节上一节66/1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