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64节

  “先是商鞅变法,后是孝公、然后是如今的秦王、陈野、陈慎、陈瞻,秦国的气运为何如此昌盛?”

  周慎靓王的内心十分愤怒,像是被煮的滚烫的热水一样,不断的冒泡。

  他的手紧紧的握着,鲜血从掌心中流出。

  “寡人能有办法,阻拦秦国么?”

  这个时候的周慎靓王陷入了情绪的死角,他不管不顾那么多了已经,只想着阻拦秦国的发展,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好受一些。

  他将所有的罪责全部都是扣在了秦国的头上,这样他可以将自己的罪责最大程度的减小。

  可.

  秦之崛起,如日初生。

  这个时候的邦周,哪里还有能力阻拦秦国呢?

  周围的内侍们听到了周慎靓王的自言自语,心中也都是一跳,他们都是知道最近这些年的好日子是为什么才来的,也知道是谁给他们的。

  是周天子?

  不,不是。

  是秦国。

  周天子早已经无法承担起来这些内侍们的开销,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养活,若不是秦带头恢复纳贡,只怕周天子最后的尊严也要消失了。

  这样的秦国,天子竟然有所不满?

  于是,一些人开始偷偷的给秦国报信,他们想要让秦国知道这个消息,即便最后无法去往秦国,若是秦王能够看在自己报信的份上给自己一条活路也是好的。

  当然,他们没有想过继续侍奉在秦王的身边。

  因为这些人自己也知道,背信的人无法得到下一位君主的信任。

  这些侍奉之人的内心也没有丝毫的羞愧。

  一条船只即将倾覆,难道离开它不是最好的选择么?

  礼乐早就崩坏了。

  哪里有那么多的人还能够坚持“信”和“礼”呢?

  一封封的报信从巩而出,悄然无息的来到了秦国,来到了咸阳城,来到了嬴驷的桌前。

  嬴驷看着面前的信件,仔细阅读之后,不由得感慨了一句。

  他怀中抱着嬴稷,低声道:“稷儿,你且看。”

  嬴驷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嘲讽:“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喂不熟的白眼狼。”

  怀中的嬴稷呀呀乱语,像是在说什么一样。

  嬴驷的儿子并不只是嬴稷一个,但嬴稷却一定是最受到宠爱的那个。

  毕竟能够被嬴驷抱着处理政务的孩子,也只有嬴稷一个了。

  随意的将这些信件放在一旁,看着怀中的孩子,嬴驷心中不由得有了另外的一个想法,或许自己可以给自己的儿子找一个伴读?

  他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似乎有一个人是很合适的。

  那个孩子比嬴稷大了五六岁左右,如今已然是表现出的十分聪慧,且这个人的地位虽然不能说与自己的孩子相当,但却并不低多少。

  若是论血缘来说,那个孩子算是自己的外甥孙。

  想到这里,嬴驷笑着看向自己怀中的幼童:“稷儿,我给你找一个哥哥当玩伴儿如何?”

  尚且两岁的孩童虽然已经会开口吱吱呀呀的乱语了,但显然是无法理解这么长而又复杂的话语,更无法回答的。

  嬴驷自己却像是个孩童一样,笑着说道:“既然稷儿不反对,那便是同意咯?”

  他笑着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不过嘛。”

  “怎么说服老师呢?”

  嬴驷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不找老师了,毕竟老师最近身体不太好,这种小事若是还麻烦老师,肯定是要被老师责骂的。

  他绝对不是害怕老师心疼自己的孙子而不同意。

  也绝对不是害怕老师打击报复。

  更不是仗着自己是陈慎的舅舅,所以不害怕这位“外甥”的报复。

  更更更不是.欺软怕硬。

  也绝对没有想要拐走咸阳城中,已经有了初步名声,人人夸赞的“陈氏第三代”嫡长孙为自己儿子保驾护航的想法。

  嬴驷有些心虚。

  在下定了这个主意后,又转过头,看向身旁的内侍:“替孤拟诏。”

  “封君、国相、彻候陈野,功勋卓著,加封号“安国”,食邑么.便加个五百户吧。”

  做完这些,嬴驷才是松了口气。

  “这下老师不能找我的麻烦了吧?”

  陈府

  陈昭坐在书房中,小小的一只,突然接连打了两三个喷嚏。

  小小的他揉了揉自己的鼻子。

  “怎么回事?”

  “难道是谁在背后念叨我?”

第102章 陈慎教子

  陈昭的小声嘟囔并没有引起面前先生的注意,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看着这样的先生,陈昭撇了撇嘴,脸上带着一抹痛苦之色。

  “啊,我还要被这样的先生折磨多久啊?”

  他挠了挠头,趁着前面的先生不注意,自己偷偷的在下面翻开了一本书,自己静悄悄的看着。

  前方的先生还在讲授着《论语》,继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而陈昭自己偷偷看的则是央求母亲为他偷偷拿来的,父亲珍藏着的书籍。

  据说这是他大父所著作的书籍,一般人是看不到的。

  就算是他的父亲也是在十来岁的时候才从大父的手中获得。

  一大一小两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着书籍中所记载的内容。

  屋子外。

  陈慎、陈野两个人站在那里,静悄悄的看着这一幕,陈野的嘴角带着和善的笑容。

  “这小子。”

  陈慎有些嘟囔的说道:“这也是奇了怪了,每次我考核他的时候,他都能够把所有的内容都完整的背诵下来,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有些尴尬:“我以为他上课的时候在认真的听先生讲解,但没有想到”

  陈野却并不为意,他背着手往院落中走去。

  此时已是冬日,昨夜方才下了鹅毛大雪,路上、树枝上都落下了点点的白雪,在一夜的倾覆之下,雪已经是覆盖了整个地面,积了深深的一层。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昭儿困倦在这一方小小的屋子里,而是让昭儿能够明白世间的道理,并且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初你的时候,并不是没有如今这个条件,可我依旧让你自己学习。”

  “而如今,你教育自己的孩子,想要让他在百家老师的教导下理解百家的内容打下基础,这是一片爱子之心,所以我并不干涉的决定。”

  “可,慎儿啊。”

  陈野叹了口气:“你太过于忙碌了,你忽视了昭儿的天赋。”

  “也忽视了另外一点。”

  此时的陈野神情十分严肃:“这一点是你在成为司寇,踏入朝堂后,逐渐养成的习惯。”

  “这是一个坏习惯。”

  “为父今日喊你前来,目的便是为了改正你的习惯。”

  他看着陈慎,轻声道:“从昭儿的事情中,你可是发现了自己的这个坏习惯?”

  陈慎听着陈野的话,逐渐陷入了沉思。

  一个坏习惯?

  但是自己应当是要从陈昭的事情中发现的?说明自己在教育昭儿这件事情中,也下意识的犯了这个毛病是么?

  他开始抽丝剥茧,一点点的思索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陈野站在院子中,站在自己儿子的身边,看着这个已然算是中年人了的儿子。

  人生在世,哪有不犯错误的时候呢?

  更何况陈慎犯的并不是什么大错误。

  即便是他也会有失误的,比如之前不知道写什么东西留下来。

  可现在他知道了。

  即便是之前已经有了汇合他思想、教导族内嫡长的“教材”,也缺少一本杂糅了教育、族规等等内容的“杂记”。

  一本看着不像是以教育为目的的,不那么严肃,却可以让族内的孩童潜移默化中养成好习惯的杂记。

  此时,屋内先生的教导正好停顿。

  下一句的吟诵声继而响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陈慎抬起头,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脖子,轻轻的叹了口气。

  他看着面前的父亲:“父亲,我知道了。”

  陈慎的声音中带着歉意、带着愧疚:“我在司寇的位置上高高在上,忘记了“吾日三省吾身”的道理。”

  “我忘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之区分。”

  “我忘记了父亲交给我的书籍中,曾经所说的话语,我不仅仅是司寇,不仅仅是陈氏的嫡长,我还是陈昭的父亲,还是您的儿子。”

  “我忘记您曾经说过的,“过程”与“结果”,有些时候要注重过程,有些时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看结果。”

  “享受过程,分析结果。”

  陈慎站直了身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从陈氏的嫡长子变成了秦国的司寇,以陈氏之名而获得了无数的荣耀,于是,他渐渐的迷失在了这个身份当中。

  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家主应当做的。

  他有些“傲慢”了。

  陈野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说道:“好了,不必想那么多了。”

  “人哪有不犯错的?”

首节上一节64/1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