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2节

  他看向遥远的地方:“我的选择,乃为巴蜀!”

第67章 陈氏家主的前路

  巴蜀?

  苏秦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旁的张仪,脸上带着些许思考。

  巴蜀的确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尤其是一个适合秦国的机会,若是能够说动秦国国君攻占巴蜀之地,那么日后的大秦东出便有了基础。

  此时的两个人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关系,因此气氛也稍微比较和谐。

  “原来如此。”

  他微微一笑:“你我要发展的方向不同,自然不会有什么利益之争。”

  “希望日后你我师兄弟二人能传出一段佳话吧。”

  张仪此时显得意气风发,他的双手拢在袖子里,站在这古朴的城门前,优哉游哉的说道:“这是自然!”

  “张仪入秦,不过为名利而来!”

  司寇府

  陈慎坐在书房中,一只手拿着手中的书卷,一边看着自己正在忙碌的父亲。

  陈野正在整理这些年他所记载下来的一部分关于自己的学说心得,他并没有干脆利落的做一个【文抄公】,将后世的精华全部誊抄下来。

  而是用自己这十几年的光阴,将后世的东西拿出一些适合现在这个阶段使用的、以及一些不会让秦国跨越太大导致扯到蛋的东西整理出来。

  当然了,仅仅是这些就已经足够天下人震惊了。

  毕竟陈野的学说复杂而又具有一种万象包容的惊心动魄的美,这是所有知识的通用性,那就是【美】。

  “父亲。”

  陈慎有些迷惑:“您这个时候整理这些做什么?”

  陈野擦了一把自己额头上的汗水,他低下头看着陈慎说道:“慎儿,你知道为何今日我要将叫到这里来么?”

  他的声音中带着感慨:“因为我想为你找一位正儿八经的老师。”

  “但在你拜师之前,我首先要将自己身上的所学、以及我的思想传授给你。”

  陈慎一脸疑惑:“那为什么父亲不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陈野微微摇头:“为父的路不适合你,但为父的【路】适合你、适合陈家日后所有家主前路的基础。”

  “慎儿,你知道为何天下间贤才那么多,但能够搏出【子】这个称号,成为诸子百家的人却并不多么?”

  陈慎微微思考片刻后说道:“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陈野点头:“是的。”

  “孔丘的路是【仁】、孟轲的路则是【仁政】、【君舟民水】;老聃主张无为;墨翟觉着这个世界应当没有不正义的战争,他的思想是【兼相爱】【正义】。”

  “不管他们的思想是什么,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

  陈野低下头:“我知道,你天生聪慧,所以也并不想隐瞒你什么。”

  “父亲这一生没有太大的野心,只希望陈氏能够绵延不断。”

  说到这里,陈野又是笑了一声:“当然了,在能够传承绵延的情况下,为父希望日后陈氏出来的人都能够坚持四个字【问心无愧】。”

  “无愧于天太难,无愧于地不简单,无愧于国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所以父亲并不为难你们。”

  “但无愧于自己的心,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日后陈氏最重要的家规。”

  陈野的声音中带着感慨,他将书卷收拾好了之后,背着手站在门前,看着屋外的飞檐以及那顺着屋檐落在地上的雨:“你应当知道,你是陈氏的嫡长子,日后陈氏的家主便是你。”

  “这一点不会有任何的意外。”

  陈野转头:“我会给你一年的时间,一年里,你将为父整理出来的书籍全部细读一遍、且将其牢牢的记载心里。”

  “这些内容或许你日后能够明白、理解,也或许你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去看懂,更甚至你可能一辈子都看不懂这些东西,但是这会成为你启蒙的最开始。”

  陈野拍了拍陈慎的肩膀:“希望你能够牢记。”

  陈慎只觉心中压力有些巨大,但这些压力转瞬间就变成了前进的动力,对于一个好学、且各项属性都已经达到人中龙凤这个指标的人来说,压力往往代表着动力。

  他不由得抬起头看向陈野,好奇的问道:“那么一年后呢?”

  “一年后父亲准备如何安排我?”

  陈野微微一笑:“一两年后,孟轲与我有约,会来秦国学宫任职一段时间,你跟着他学习一年;之后,跟随另外两个人学习纵横之术一年,再之后,去找当时的道家先贤、墨家先贤等人求教。”

  “我许你五年游历天下。”

  “如今你十二岁,一年后你十三岁,之后再七年的学习你便已经二十岁了。”

  “慎儿,父亲能为你做的,便是将你成长的道路铺到二十岁。”

  “二十岁加冠之后前进的道路,便需要你自己去细细的思索、考量了。”

  “若父亲届时还在,尚且能为你框量道路,若父亲已然不在,那便一切都要靠你了,陈氏,届时便会交到你的手中。”

  这个小小的书房中,陈慎微微弯腰,脸上的神色不再有往日的青涩。

  他低声而又有力的说道:“儿子谨遵父亲教诲!”

  当陈慎离开了书房后,陈野一个人坐在屋子中,悄然的抚摸着自己腰间的玉佩。

  他如今已然四十的不惑之龄了,在这个人们普遍活得并不是很长的先秦时期,正常人几乎都当上了爷爷,而他尚且是一个八岁孩童的父亲。

  当然,早婚早育对于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一点陈野日后也会留在家规之中。

  陈氏不需要有多么复杂繁多的族人,需要的是精而不是杂。

  他放下手中的东西,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一样的看向远处:“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苏秦、张仪二人来了秦国没有?”

  秦宫

  嬴驷眨了眨眼,看着手中的竹简:“你是说,老师他为寡人引荐了两位大才,还说秦国日后的将来便在他们的身上了?”

  他有些狐疑:“这二人有这么大的本事么?”

  “莫非是如同老师与商君一样的大才?”

  “速速与二人定好进宫日期。”

  “寡人倒是要看看,能够让老师都感慨的贤才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第68章 纵横

  苏秦和张仪得到消息的时候还有些震惊,自己竟然刚才来到秦国求见国君,国君便宣召他们二人了?

  这是何等的荣幸。

  而等到身边的人为他们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后,两人的眼睛中带着些许唏嘘之色。

  “陈君当真是心胸宽广之人也,竟能为我等二人引荐?”

  张仪脸上带着些许不可思议之色:“仪本以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不曾想到世上有此真人。”

  他回过头,看向身旁的苏秦道:“师兄,你我二人是否要拜见一下陈君?”

  苏秦犹豫片刻后才说道:“按照礼节,你我自然是要前去拜访的,待到得国君召见后,便去拜访陈君吧!”

  古朴的咸阳宫伫立在咸阳城中,苏秦、张仪二人此时尚且未曾周游列国寻找自己的机会,但他们看到这几乎凭空而起的咸阳宫时,不由得发出了赞叹。

  “伟哉!这便是咸阳宫么?”

  一旁的侍者一言不发,只是默默的在前方引路,两人像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一样,一边左右看着一边往前走着、

  此时的章台宫中,嬴驷正听着身旁的内侍一点点汇报着关于苏秦、张仪二人的事情。

  当听完了张仪与苏秦二人的生平时,他不由得有些诧异:“此二人并未看出什么雄伟之才,如何老师会推举他们二人呢?”

  他有些犹豫,并不是不信任陈野,而是不信任苏秦、张仪。

  等到听闻苏秦、张仪二人在宫殿外的表现时,就有些更加不信任了。

  于是,当两人来到大殿的时候,见到的就是面容微微严峻、坐在那里显得更加雄伟霸道的嬴驷。

  “小民张仪、苏秦,参见国君。”

  嬴驷虽然心里对两人有所怀疑,但脸上的面容没有一丝一毫的显现,只是装作惊讶的说道:“二位先生竟然来的如此之快?真是令寡人惊叹!”

  他十分热情的说道:“老师曾为二位先生引荐,说二位先生有当世大才,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苏秦、张仪二人对视一眼,而后都从对方的眼眸中看到了那一抹升腾着的野心。

  两个人谁会觉着自己比对方差呢?

  张仪首先开口道:“启禀君上,张仪研究纵横之道,可以口舌之利,为君上轻而易举获得天下之城池也。”

  苏秦微微一笑,同样不甘示弱:“苏秦可合纵天下诸国,令秦国的势力继续膨胀而不需被诸国忌惮,甚至可令诸国纷争不断,而秦国于其中暗自图强也。”

  嬴驷微微挑眉:“二位先生竟都是有口舌之才耶?”

  他有些坏心眼的说道:“只是不知二位先生谁的口舌更利乎?”

  苏秦、张仪既然同一时间来了,自然知道国君一定会有此一问,当即张仪看向嬴驷,微微拱手:“启禀君上,张仪所长为离间、纵横之术,愿为君上取巴蜀之地、而合纵戎狄,以使秦国多出纵横天下之善战骑兵。”

  苏秦则是开口道:“苏秦所长,为拉拢、合纵之术,愿为君上谋赵、齐、燕、楚四国之盟友,而伐魏、韩、卫、宋等地,而以使秦国有展望东出之势!”

  嬴驷并不觉着这两人在说大话,毕竟就算说大话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用处,只是笑着说道:“二位先生之才,竟是互补而成耶?此乃天之大幸也。”

  “只是如何实现二位所说?”

  张仪当先回答道:“君上,赵魏二国本就不睦,多年前分晋之时,赵国更是多占据了许多的土地,如今魏国强盛,身边且有小人得势,若以重金诱之,使魏赵而相互攻伐,岂不是妙哉?”

  “且巴蜀之地如今盘踞蛮夷,但蛮夷心中岂会没有对大国之向往?”

  “戎狄与巴蜀之间的关系乃是族仇,若有戎狄之人攻伐巴蜀,巴蜀无法坚持的情况下,秦国伸出了援手,岂不是能够占据大义之名?”

  “且巴国与蜀国之间的关系同样不是很好,稍加离间,便可使三地混战。”

  “届时秦国仁义的名声更是传扬,天下之人更为赞叹秦国。”

  此时的张仪比历史中的张仪更加如鱼得水,因为这个时候的秦国有秦孝公所打下来的仁义之名。

  借助这样子的名声,张仪相想出了更为合适的计谋。

  “而此时,若师兄之事已成,魏韩卫宋四国再次盟攻我大秦,秦国两线对战的情况下,只得派遣兵卒驻扎巴蜀之地而扶持他们,长久下去,岂不是可不废一兵一卒之势,巴蜀唾手可得也?”

  嬴驷眼睛中忽然闪过一抹亮光。

  借助戎狄、魏韩等国家的势力,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这的确是一个很妙的办法。

  他看向张仪:“话能说出来是一回事,但能做出来却是另外一回事了,先生口舌之利寡人已然见识到了,但先生可是真有本事能挑拨戎狄、魏赵之间的关系耶?”

  张仪微微一笑,十分自信的拍着胸脯:“仪愿前往巴蜀、戎狄之地,不出五个月,仪便可以令君上看到成果。”

  嬴驷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张仪,气氛逐渐的紧张起来,片刻后他突然抚掌大笑:“好!”

  “那寡人便给你三个月的时间!”

  “若先生能令做出初步的结果,寡人愿拜先生为上卿之位!”

首节上一节42/1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