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2节

  “书中又曾经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国发动不正义的战争,难道自诩反对不正义战争的墨家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么?”

  嬴驷眨了眨眼:“若此时墨家袖手旁观,日后他们还有什么资格置哙秦国的所作所为呢?”

  他安抚着自己的君父,就像是骗哄幼童一样。

  “再者,老师的才华难道君父不知道、不相信么?若是相信的话,如何像现在这样担忧?”

  秦孝公无奈的看向嬴驷,微微扶额叹气。

  “你啊,当真是令人无奈。”

  嬴驷此时的样子,已然有了当年他的样子。

  此时的秦孝公看着淡然自若,甚至还能够安抚自己的嬴驷,心中就更加确定了一件事情。

  此子类父,可为国君。

  平阳城。

  战争并没有因为谁的担忧而停止,也没有因为谁的害怕而暂歇,当战争开始的时候,曾经与秦国士兵交过手的士卒们纷纷有些愣神,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

  秦国的士卒们开始不畏死了。

  战争拼的是什么?

  拼的便是不畏死的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何为勇者?便是不会害怕死亡的人。

  此时的秦国,十万大军全然都是此等人。

  这如何能够输掉这一场战争呢?

  厮杀、无尽的厮杀,人们驾驶着车辇在战场上交错纵横,而陈野坐在车辇上,身后的大旗招摇着飘在半空中,像是燃烧着的烈焰一样。

  庞涓骑着马在人群中冲杀,他头上的头盔早已经掉落在了不知道什么地方,身上也多了些许伤口。

  他拿着手中的武器,颇为茫然的看向那遍地血腥的地面。

  秦国的实力已然如此强悍?

  他猜到了秦国的战力会提升,但却一点都没有猜测到秦国的势力竟然会变得这么强大。

  这是令人绝望的强大。

  平阳之战已经不再是战争,而是一场屠杀。

  哪怕是闻名天下的魏武卒在这群战争兵器前,也甘拜下风。

  “显王十四年,韩赵魏秦战于平阳。秦军十万,悍不畏死,厮杀日夜,盟军大溃而退。《新战国书》”

第51章 会盟

  战争有些时候很快,有些时候很慢。

  而平阳之战这一场令天下所有人都震惊的战争显然属于前者,几乎是一日一夜,这场本应该持续很长时间、且结果很明显的战争便结束了。

  但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闻名天下的魏武卒并没有获得胜利,获得胜利的反而是秦国的军队。

  三国盟军联合在一起都没有抵抗的了秦国的军队。

  这对于天下人来说,是一件几乎不可思议的事情。

  秦国,什么国家?

  蛮夷也!

  但如今的秦国呢?对抗的是非正义的战争,且国力强盛,甚至能够打败往日的强国韩赵魏!

  魏武卒因何闻名天下?

  因为其超高的战斗力!可这样闻名天下的军队,在老秦人的手下不过一合之敌。

  当接到战报的时候,远在大梁的魏惠王脸色几乎是阴沉的能够滴出水来。

  魏国败了?

  败了。

  这是不争的事实。

  他猛地将手中的酒爵砸在地上,脸上的神色中带着满满的愤怒,眼睛中如同怒火在燃烧一样。

  “该死!”

  魏惠王突然想到了很多事情,比如之前秦孝公劝他称王,并且附和他、称赞他的事情,也想到了称王之后,天下诸国以及诸多贤才对自己的声讨。

  更是想到了因为那个时候称王而应对的战争、放下的对秦国的攻伐。

  如今的魏惠王如何不知道,自己中了秦孝公的计谋了?

  可.为时已晚。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早已经不是之前的秦国了,他的实力强盛到连魏国都要暂避锋芒的程度了。

  中原诸国之间的强盛与衰落,似乎都在一瞬间。

  或许因为一个人,或许因为一个事件。

  当人或者事件出现亦或者消失的时候,国家的强盛与衰败便已经有了结果。

  捷报传入秦都城的时候,秦国的百姓们正在兴奋的庆祝着,这是他们反抗敌人保护自己国家的一次胜利,也是这么多年来难得的能够彰显秦国实力的时候。

  秦宫中。

  大殿

  秦孝公坐在台上,脸上的笑容无法掩饰,眼角因为过于开心,像是被开了几道纹路一样。

  他望着台下群臣,微微一笑:“诸位,捷报传来。”

  “陈野率领大军,大破敌军,阵斩近万人,俘虏数万!”

  “盟军已然退后百里,不敢轻易出兵。”

  他站了起来,显然此时已经无法克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愉悦了:“如此大功,当赏!”

  秦孝公偏过头看着依旧在人群中的商鞅:“商卿,此功依照军功,当作何封赏?”

  商鞅缓缓出列:“启禀君上,司寇之功过高,若以军功制度封赏之,可封少上造。”

  少上造位居二十等军功爵位制度的第十五,已然算是爵位的高等。

  毕竟在名义上来说,之前的陈野不过是一介白身,身上并没有爵位。

  然而只是一个少上造,如何能够让此时正处于兴奋阶段的秦孝公抒发心中憋闷的情绪呢?

  他看着商鞅,又看着众多大臣,尤其是重点看了一眼坐在人群中似乎一点都不着急的公子虔,忽而一笑:“陈野之功,非独有军功。”

  “此战乃扬我国威,令中原诸国胆寒。”

  “如此一功,以二十等军功爵位封少上造”

  秦孝公环视着台下的群臣,继而说出了令群臣都震惊的话:“且”

  “封君。”

  封君!这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是一个何等的荣幸和令人荣耀的事情?

  一时之间,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

  当即上前准备劝阻,可还没等此人说话,秦孝公便摆了摆手:“此事寡人心意已决,待到陈野班师回朝的时候,便择选封地!”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然而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开口。

  也因此,陈野封君的事情似乎便这样定下来了。

  平阳成

  陈野端坐在大帐中,他看着大帐外正在辛勤劳作的士卒,脸上带着些许怀念之色。

  片刻后,一士卒脚步匆匆的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惊喜之色。

  “启禀将军,韩赵魏三国盟军发来信件,言明希望能够与将军退兵讲和!”

  陈野将手中的竹简缓缓卷了起来,他抬起头,眼睛中是早有预料的了然:“传我军令,全军暂时休整。”

  “另外,八百里加急将此事汇报给君上!”

  那士卒低头,声音低沉有力。

  “唯!”

  大梁

  魏惠王神色阴沉,他其实何尝不知道这一次退兵的话,魏国的脸面便要被踩在脚下,他称霸的野心也将彻底被泯灭呢?

  可.

  此时的魏惠王更加清楚明白另外一件事情。

  若此时不退兵,则死伤惨重。

  他们不可能获得胜利,甚至不可能两败俱伤。

  秦人此时的士气正高着,他们则是需要暂避锋芒。

  秦军兵营。

  几个士卒坐在一起,面前的火堆烧的很高,像是蓬勃的苗子一样。

  一群粗糙的汉子聊着昨日斩首的敌人。

  “哎呀,我这次斩敌五人,按照军功爵位制度,当可以晋升爵位三等!”

  “我总算是给我娃子攒了点东西啊!”

  这汉子拿起大碗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脸上带着些洒脱和狰狞之色。

  “大哥何必如此焦虑?”

  他的身旁一个人搓了搓手:“听说战争还要继续,只要这场战争继续,咱们就可以继续积累军功换取爵位!”

  “届时就算是你我死在沙场上又能如何?”

  “家中妻子老母便不必多虑了!”

  “有爵位在、有田地封赏在,待到家中儿子成年,便可以争取摆脱黔首的身份!以后说不得还能够谋一个官身呢!”

  一众人围拢在篝火前,纷纷庆祝着自己的收获,他们吹牛的声音几乎传遍了整个夜晚。

  或许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相比于秦国大帐的开心与肆意,盟军那里便显得安静多了。

  秦孝公九年,元月。

  盟军迫于压力,在答应了一系列条件后,终于退兵了。

  同年春天。

  刚刚打败了魏武卒、及三国盟军的秦国国君宣布,他要举行盟会,且邀请的国君为韩赵魏、齐燕卫宋等。

首节上一节32/10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