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我继承了北洋 第133节

  公元1816年4月13日,燕京,总参谋部。

  袁恪汶和一干帝国的军方高层们,全部都聚集在了这里。

  北洋的其他地方实力派,已经不可能臣服了。要来燕京的话,他们早就来了。现在的话,时间也已经不够了。

  所以,帝国政府这边,军事行动已经可以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了。

  “诸位,这一次我们的对手虽然不一定很强大。但是,很多是一定的。这一战,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必须要干净利落,摧枯拉朽一般的赢得胜利。否则的话,我们将会功亏一篑。这些年来的努力,都将白费。”袁恪汶对众人说道。

  “陛下放心,此战,我们必胜!”张孝准上将说道。

  其他的军方高层们,也都连连点头。

  “帝国陆军已经有多少军队入关了?”袁恪汶问道。

  “陛下,帝国陆军现在的总兵力,为38个步兵师,10个骑兵旅和5个重炮旅。

  其中,12个新组建的步兵师,4个新组建的骑兵旅和两个新组建的重炮旅,正在训练当中,还没有能够形成战斗力。这些部队,将留守东北和猛古草原。

  刚刚整编的第37步兵师和第38步兵师,也还需要进行训练。

  因此,这一战当中,我们能够动用的军队,包括24个步兵师,6个骑兵旅和3个重炮旅。”

  蒋百里上将回答。

  24个步兵师,6个骑兵旅和3个重炮旅,这已经不算少了。全部加起来,足足七十多万人了。

  当然,和疯狂扩军的各北洋地方实力派,以及反袁军和南方炮党加起来的话。

  帝国陆军在兵力上,或许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但是,袁恪汶和帝国陆军的一干高层都相信。在战斗力方面,帝国陆军拥有绝对的优势。

  这也是袁恪汶和帝国陆军的一干将领们的底气所在。

  大家也都坚信,一旦开战,最后的胜利必然会是属于帝国陆军的。

  “很好。那么,具体的作战部署准备好了吗?”袁恪汶问道。

  “陛下,帝国陆军计划组成三个军,分别从鲁省,直隶和察哈尔发起进攻。

  其中,第一军一路南下,进攻苏省、浙省、皖省和赣省。第二军进攻豫省、鄂省和皖省以及湘省。第三军进攻绥远、晋省、陕省,再向西北推进。

  之后,第一军继续南下,进攻闽省和粤省以及桂省。第二军向西进攻蜀省、黔省和滇省。

  一旦攻击计划完成,帝国陆军将会拿下整个帝国的所有省份。

  不管是北洋的地方实力派,还是反袁军以及炮党的军队,都不再是我们的对手!”

  蒋百里上将报告道。

  袁恪汶对这个计划没有异议,表示满意。

  东北军三路大军南下,不管是北洋地方实力派,还是反袁军以及南方炮党,都绝对不可能抵挡得住的。

  哪怕他们在兵力上或许拥有一定的优势。

  但在武器装备以及战斗力上,根本就不可能是帝国陆军的对手。

  “三个月内,能够解决问题吗?”袁恪汶问道。

  “陛下,我们会尽量争取。不过,最多五个月内解决问题,难度不会太大。”蒋百里上将回答。

  袁恪汶想了想,点了点头。

  五个月内解决掉国内的问题,然后再同协约国集团谈判,编练远征军,一切都来得及。

  当然,协约国集团如果想要炎黄帝国加入他们的阵营的话,就必须要给炎黄帝国足够的好处才行。

  之前西方列强强迫大清帝国签署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必须要全部废除掉。同时,各国在炎黄帝国的租界,也要全部取消。战争一旦胜利,作为胜利者,炎黄帝国也要获得足够的利益才行。

  最为关键的是,一旦炎黄帝国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优秀,展露出强大的战力的话。那么,西方列强恐怕再也不敢小觑炎黄帝国了。

  而炎黄帝国也可以借此机会,一跃成为世界列强之一。

  炎黄帝国将会在这一战当中,攫取到足够的利益。

  “命令各部队,做好准备吧。五天之后,发起进攻。此战,我们必胜!”袁恪汶命令道.. .........

  “是,陛下!”一干帝国的军方高层们都纷纷回答。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东北军都在进行准备。

  奉天兵工厂和津卫兵工厂,都在开足马力,生产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足以支撑东北军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

  接下来,袁恪汶任命了各军的司令官和参谋长的人选。

  主要的作战,就看他们的了。

  第一军司令官由陆军大臣张孝准上将兼任,参谋长由第5步兵师师长靳云朋中将担任。

  整个第一军,下辖第3步兵师,第5步兵师,第16步兵师,第17步兵师,第18步兵师和第21步兵师,第4骑兵旅,第5骑兵旅和第1重炮旅组成。

  第二军司令官由骑兵总监陈乾中将兼任,参谋长则由吴沛夫中将担任。整个第二军,下辖第2步兵师,第4步兵师,第8步兵师,第19步兵师,第20步兵师和第24步兵师,第1骑兵旅,第2骑兵旅和第2重炮旅组成。

  第三军司令官由草原经略使徐戍征中将兼任,参谋长则由冯雨翔中将担任。整个第三军,下辖第1步兵师,第6步兵师,第7步兵师,第15步兵师,第22步兵师和第23步兵师,以及第3骑兵旅,第6骑兵旅和第3重炮旅组成。

  每一个1.5军,下辖6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和一个重炮旅,总兵力约二十万人。

  除此之外,第9步兵师,第10步兵师,第11步兵师,第12步兵师,第13步兵师和第14步兵师,以及新整编还在训练当中的第37步兵师和第38步兵师,作为预备队。

  哪怕面对众多强敌,帝国陆军在这一战当中,都有着极大的信心。

  几乎所有的将领们都坚定的认为,一定能够获得胜利。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转眼间就已经到了公元1816年4月18日了。

  鉴于北洋各地方实力派抗命不尊,袁恪汶以帝国皇帝的名义,向帝国陆军和海军,下达了平叛命令。

  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的帝国陆军,第一时间发起了进攻.

第两百八十七章 大战爆发(第五更,求订阅啊!)

  公元1816年4月18日,帝国陆军大臣兼第一军司令官张孝准上将,亲临前线,指挥麾下部队向苏省发起了进攻。

  帝国陆军第3步兵师,越过边界,向宿迁进攻。第5步兵师,则向海州发起进攻。而第21步兵师,则是向彭城发起进攻。

  后续的第16步兵师,第17步兵师和第18步兵师,则随时增援。

  第4骑兵旅和第5骑兵旅,也在等到战机,伺机投入到作战当中。

  第1重炮旅,也随时准备投入到作战当中,为攻坚作战而做准备。

  面对帝国陆军的进攻,冯果漳麾下的苏省部队,展开了反击。

  原本,苏省就有4个步兵师和6个混成旅。决定反抗袁恪汶之后,更是进行了紧急扩军。

  多达4个步兵师和6个混成旅的新部队,还在抓紧时间训练当中。

  冯果漳除了留下一个步兵师防守金陵之外,其余的3个步兵师和六个混成旅,都部署在了苏北地区。

  冯果漳希望,这29些部队能够抵挡住帝国陆军的进攻,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便于新组建的部队能够完成训练,形成战斗力。

  只不过,冯果漳的部队,三个步兵师和6个混成旅加起来,也才6万多人不到七万人而已。

  看似不少,但面对帝国陆军的主力部队的进攻,这些部队就有些不够看了。

  不管是从兵力,还是从武器装备,以及战斗意志方面,苏省部队都处于被碾压的状态。他们的整体战力,自然也就远远不如帝国陆军了。

  冯果漳想要靠这些部队来抵挡住帝国陆军的进攻,完全就是妄想。

  他唯一能够做的,除了向他的盟友们求援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办法。

  与此同时,帝国陆军第二军也开始了进攻。

  第二军麾下的几个精锐步兵师,率先越过边界,攻入豫省境内,向豫省北部的安阳和濮阳等地进攻。豫省地形平坦,适合骑兵突击。第二军下辖的第1骑兵旅和第2骑兵旅,也很快就能够投入战场,向豫省纵深发起进攻。

  豫省督军赵倜,麾下只有几万人而已。哪怕进行了紧急扩充,兵力翻了一倍,达到了十余万人。

  但是,半数的部队都是新兵。不仅还没有完成训练,就连武器装备都没有配备齐全。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指望他们和精锐的几乎是武装到了牙齿的帝国陆军作战,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并且,帝国陆军第二军的任务非常的明确,那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拿下打垮赵倜。然后,分出一部分军队继续南下攻击鄂省,另外一部分部队,挥师东进,联合第一军,干掉皖省的部队,一路向南推进到长江边上。

  相比而言,不管是豫省赵倜,还是鄂省张锡銮,实力都比不上四省联盟。

  第二军这边还有余力支援其他的部队。

  在第一军和第二军联手的情况下,拿下豫省、鄂省、皖省和苏省,问题都不会太大。

  接下来,就是打过长江,向苏南、皖南、浙省、赣省和湘省发起进攻了。

  长江虽然是天堑,但也要怎么看了。

  帝国海军的实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增长了。

  虽然依旧没有主力舰,但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数量,却提高了很多。

  在丰水期的时候,帝国海军的驱逐舰乃至于轻巡洋,卢;发群^;号,9′4*?67/群15|5=7&群6首发舰,都可以直接驶入长江,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援。掩护陆军部队过江,更是没有问题。

  一旦帝国陆军打过长江。

  那么,长江南岸的这些地方军阀,同样不可能是被帝国陆军的对手。

  这样的话,或许要不了多少时间,帝国陆军就能够将这些地方实力派消灭掉,拿下长江南北的这些重要胜负了。

  帝国陆军第三军,也在同一时间发起了进攻。

  第三军麾下的部队,分成两个部分,向绥远和晋省发起进攻。

  绥远人口不多,经济落后,军队也不多,只有万余人而已。加之这些部队的装备,也并不精良。帝国陆军这边,仅仅出动一个骑兵旅加上一个步兵团,就足以打败他们了。

  而晋省督军闫老西,虽然能力不错,麾下部队的实力也不错。

  但问题在于,这个时代的晋省,同样较为贫困。闫老西的部队,也就几万人而已。

  面对帝国陆军第三军主力部队的进攻,他们怎么可能抵挡得住?

  哪怕闫老西的部队经过了扩军,达到了十余万人。

  但和帝国陆军相比,差距依旧非常的大。

  更为重要的一点,这些地方军阀,各自守着自己的地盘,可谓是各自为战。

  哪怕他们的兵力并不少,但没有完全联合起来的情况下,自然也就远远不可能是帝国陆军的对手了。

  这也是袁恪汶对于这一战有着极大的信心的原因。

  帝国陆军发动平叛战争,大量的部队向北洋各地方实力派展开097攻击。

  一时间,整个中原大地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大量的精锐部队投入到战场上,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激烈的厮杀,在各地爆发。

  这也就使得整个炎黄国的局势,更加的复杂和混乱了。

  周边国家,包括正在展开大战的欧洲诸多列强,也在大战之余,将目光转到了炎黄帝国的身上。

  大家都知道,一旦袁恪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统一了炎黄帝国的军令和政令。那么,炎黄帝国恐怕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原本的地方割据势力,将不复存在。

首节上一节133/3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