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224节

  他主动操纵着张旺川走上前。

  来人似乎很是小心谨慎。

  只是将一份简短的麻纸交到了张旺川的手上,便匆匆离开了。

  张伟倒是没有太过惊异。

  这样的一幕,他早已经是司空见惯。

  张家,势力庞大的同时。

  情报这东西,自然是蔓延成了一大串网络。

  虽说比不上刘彻的能够监视整个天下的庞大情报网。

  但。

  经过张伟的倾力建设,已经是初见成效。

  就着灯火,张伟凝神摒息,看向麻纸上的文字。

  “阏氏点头,愿与我大汉里应外合。只是,希望我大汉助其执掌王帐。”

  第一条信息平平无奇。

  在张伟的意料之中。

  阏氏,本就是大汉的子民。

  只是因为种种利益交换,或者说是大汉与匈奴和亲的缘故。

  这才出现在草原。

  阏氏,代表着大汉的脸面,在匈奴拥有了一帐之权。

  随着时间的流逝。

  在匈奴间逐渐有了一定的地位。

  虽说大决策上,阏氏确实是影响不了什么。

  毕竟是外人。

  不过。

  屏幕前的张伟可是深知枕边风的威力。

  能够被大汉派出来和亲的,容貌方面字是不会差。

  更有甚者,本就是借着和亲的名义作为扎入匈奴中的钉子。

  如此。

  阏氏同意,就在情理之中了。

  目光逐渐下移。

  “多为儒士进京,陛下与其彻夜畅谈,衣食同寝。”

  简短的一句话。

  旋即。

  屏幕前的张伟神色一凝。

  嘴角苦笑。

  终究还是来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尽管有着张家的出现,大汉在国力强大的同时,刘彻上位之后,似乎也并未遭遇到太大的阻碍。

  排除熬走了寇太后一事。

  说到底,还是有着些许的钳制的。

  这算是个小小的插曲。

  故而,在匈奴方面,至少刘彻不可能一言而决。

  除此之外,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而现在未曾见到任何苗头的儒家了。

  张家在朝堂上占据了大量的职位。

  陈平等人,一直在张家的影响下,绵延至今。

  朝堂之上,老臣者占据的职位不在少数。

  如此一来,就等于进一步压缩了新晋之人,尤其是儒者的空间。

  原本张伟以为这么一个影响,已经是足以让某些东西发生质的改变。

  至少张伟对儒家思想一直是秉承着客观的态度。

  既不格外推崇,也并不太过抵制。

  只是。

  之于眼下的封建社会。

  儒家实在是太适合作为主导的思想了。

  其思想,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强化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各地的诸侯。

  总的来说,这样的思想适应了当下的发展环境,对君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甚至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不断强化全国思想能力,为封建帝王统治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也难怪汉武帝会如此的推崇。

  可以预想。

  儒家终究还是会如此辉煌地登上历史的舞台。

  将闲杂的思绪甩出脑中。

  张伟亦是明白了,如今刘彻的思虑。

  眼下,最为让他头疼的不是其他。

  反倒是朝堂之事。

  之前投降派的嚣张历历在目。

  甚至让身为君王的刘彻都感觉到无可奈何。

  至于这群人。

  即便是身为刘彻手中的刀的装甲,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但。

  他张伟可以不去考虑这群人的事。

  刘彻必然不能。

  眼下,这一群人已经是威胁到了刘彻帝王的尊严。

  他应该,也必须作出回应。

  再联系手中的几个当世大儒进京的情报

  张伟很清楚。

  眼下,再一次到了大汉的转折点。

  不,用转折点一词似乎并不恰当。

  至少。

  至于张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只是。

  张伟不是怎么很喜欢这么一份转折点就是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方面是能够巩固维护帝王的统治。

  然而,其矛盾点在于。

  一味地推崇儒术,极大程度地钳制了思想。

  这就造成了华夏后期出现了大问题。

  当然,这一切还远。

  至少现在,这么一份拔除,确实是能为大汉,乃至于今后的关键王朝带来极大的便利。

  就是得知此事,屏幕前的张伟脸色不是很好就是了。

  主要还是事态再一次超度了他原本的预想。

  或者说,原本依照历史轨迹出现的诸多情况。

  张伟以为,因为张家这只小蝴蝶煽动翅膀再一次出现了偏移。

  但。

  又在不经意间重新回到了原本的轨迹。

  张伟有些惆怅。

  “不管怎么说,眼下我张家在这其中似乎也并得不到太大的助力。”

  屏幕前的张伟喃喃自语。

  麻纸上的字迹到此结束。

  其中传递的信息却是已经足够让张伟对当今的局势作出判断。

  随即。

  张伟的内心有了计较。

  “吩咐旺景,眼下我张家不宜有太大的动作,让其尽量在朝堂上淡化我张家的存在感。”

  如此。

  已经表达了他们张家的态度。

  ……

  申公培进京了。

  在刘彻的“疾病乱投医”之下。

  垂垂老矣的申公培,被八抬大轿接进了京城。

  据说,刘彻还特地赏赐他自己的车架。

  避免舟车劳顿的颠簸,让这个老人受苦。

首节上一节224/4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