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甄家嘲讽,我杀穿河北 第167节

“不是!”老头摇了摇脑袋。

“那,您是庞德公?”曹昂又问道。

“也不是!”老头还是摇晃脑袋。

曹昂又问道:“那您怎么称呼?”

“我叫司马徽,字德操!”

曹昂:“……”

“公子请进吧!”司马徽也不解释,直接请曹昂入内。

“多谢!”曹昂拱手,赶忙步入小院。

司马徽招呼曹昂在院内石桌上落座,倒上两碗茶水。

曹昂便问道:“敢问水镜先生,庞德公在何处?”

“我叫司马徽,字德操!”

曹昂赶忙改口:“德操先生!”

“庞德公不在!”司马徽说。

曹昂:“???”

司马徽又说道:“但你想要的答案在!”

曹昂皱眉:“德操先生知道我的来意?”

“知道,也不知道!”司马徽说。

曹昂无奈苦笑:“先生怪人怪语,晚辈有些听不懂!”

“嗯!”司马徽点点头。

曹昂:“呃……”

司马徽:“你叫什么?”

曹昂:“我……”

“不重要了!”司马徽摆摆手,将一封书信交给了曹昂。

曹昂问道:“这是?”

“是!”司马徽点头。

曹昂打开书信,里面也是只有一个字:是!

第172章 曹硕就是我曹操的儿子,庞德公可以作证

“是?”曹昂有些诧异的望着司马徽。

“是!”司马徽点点头,态度真诚。

曹昂摇摇头:“德操先生,我不懂啊!”

“嗯!”司马徽点点头。

曹昂皱眉:“德操先生,能否为我解释一二啊?”

“你猜猜看啊!”司马徽说。

曹昂放下书信,沉默了好一阵。

“我为曹硕身世而来,先生知道我的来意,还告诉我是,也就是说,曹硕就是我的亲弟弟!”

“是!”司马徽点头。

曹昂也点点头:“那庞德公……”

司马徽说:“他去了江陵城,或许此刻已经出现在你父亲的大帐中了!”

“哈哈!”曹昂摇头苦笑:“两位先生果然是料事如神,佩服,佩服啊!”

“公子言重了!”司马徽拱手示意。

曹昂又说道:“先生乃荆州隐士,在下斗胆,向您请教天下大势!”

司马徽道:“天下大势在曹!”

曹昂:“您的意思是……”

“是!”司马徽还是点头。

曹昂点头:“先生言简意赅!”

“是!”司马徽再次点头。

曹昂无奈,只得起身告辞。

……

江陵城,曹军大营。

庞德公与曹操同坐于中军大帐内。

桌前摆放着两碗酒。

“龙兴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是啊!”庞德公点头。

曹操笑了:“我没想到,先生会主动来找我!”

庞德公说:“我知道,即便我不来见丞相,您也一定会来见我的!”

“哈哈哈!”曹操大笑着端起酒碗:“先生是懂我的!”

庞德公同样端起酒碗:“我来了,想必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不!”曹操摇头:“我就是要你说,而且要说的详细清楚!”

庞德公摇摇头,无奈的放下了酒碗。

“那一年,我同夫人和八两公子从谯县逃往徐州避难,沿途遇到了黄巾军!”

“丞相当年杀过的黄巾军,数不胜数,这伙贼人早就盯上了夫人和八两公子!”

“夫人临终前让我一定要照顾好八两,而后自己跳河身亡!”

曹操闻讯,潸然落泪。

庞德公口中的夫人就是刘氏。

刘氏本是正妻丁夫人的丫环。

因为怀了曹昂才成为小妾。

没多久,刘氏又怀上了曹八两,也就是曹硕。

或许是因为庶出,曹操对刘氏的两个儿子从未上心。

直到刘氏死后,曹操才追悔莫及,让正室丁夫人扶养长子曹昂长大成人。

而次子曹八两,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庞德公道:

“当时八两脑袋受了伤,我带着他一路到了荆州!”

“来寻老友司马徽,便将孩子留在了石塘村!”

“后来听说,他什么都不记得了!”

“我便再也没有见过那孩子,只希望他能安度余生!”

“哎!”曹操叹息:“兜兜转转,这孩子还是找到了我!”

“不一定!”庞德公摇头:“他是投军,不是回家!”

“一样!”曹操骄傲的道:“他就是我的儿子,我现在比谁都清楚!”

庞德公摇头:“可他从未把你当作是自己的父亲!”

突然,曹操脸上骄傲之色顿时消失了。

庞德公戳中了他内心深处最柔弱的地方。

庞德公端起酒碗一饮而尽,然后对曹操说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丞相急于和次子相认,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啊!”

曹操仰起头,极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先生有话不妨直说!”

“说不得,说不得,那是丞相自己的家事!”庞德公说完,起身便离开了中军大帐。

曹操仰躺在地板上,脑海里反复的重复着庞德公刚刚的话。

家事,家事,是家事啊!

与曹硕相认,曹操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曹硕认不认自己?

失忆在前不说,曹硕的性格不是一般的倔强。

现在忠心是基于下级对上级。

一旦变成了父子关系,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曹硕和自己相认,那么肯定要过继给丁夫人。

也就是说,曹硕和长子曹昂是一样的。

曹昂多有贤名,但曹硕满身都是军功。

日后两兄弟避免不了夺嫡之争。

手足相残,不休不休。

这些曹操还能接受,只要不出人命。

可问题是,到底选谁做自己的继承人?

两兄弟一文一武,曹操又怎么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恍惚间,曹操终于明白了庞德公的深意。

不相认,就是对曹硕对曹昂乃至对他自己最好的现状。

毕竟,如今的曹操已经拿不出什么来补偿曹硕了。

废长立幼,从来都是取乱之道。

“罢了,罢了,罢了啊!”曹操摇了摇脑袋,赶忙坐起身来,朝大帐外高声道:“司马仲达何在?”

“丞相,我在!”守在大帐外的司马懿快步飞奔入内。

曹操道:“石塘村的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

司马懿说:“按照您的吩咐,长平乡下辖十三村共一千八百户,皆为长乡侯曹硕之食邑,乡长此刻应该已经到石塘村拜见长乡侯了!”

“好,那就好!”曹操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

首节上一节167/2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