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17节

宁国方面,得知魏王驾崩,宁王大喜,立即召来了孙诚。

“王弟,魏国正因换储之事,弄得朝堂动荡,四大世家与曹家已经对立起来。

现在魏王驾崩,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趁此时间发兵北伐?”

“不可,虽然我们挑动了他们国内两方不和,但他们也知道,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他们应该在魏王驾崩之前达成了一致,不然袁家和那几位早就动手了,以陷害并谋杀大王子之名,逼曹靖退出太子之位了。”

宁王若有所思,“你说的也有道理。”

“况且,我们的军队人数虽然补充齐了,但没有整训好,新召的士兵还没有完成训练。如果此时北伐伤亡会很大。

还是要按计划行事。我们才离间了魏国两方,后面还要拉拢四大世家,掌控魏国的经济,只有这一切弄好之后才能北伐。”

“那还需要多少时间?”

“快了,还需两年。”

“还有这么长时间啊!”

孙诚翻翻白眼,“王兄,这可是灭国呀!两年多能灭掉魏国,这已经够快的了。”

宁王不好意思的笑笑,“那好,孤就等两年。”

世家与曹家虽然暂时和好,合力对抗宁国。但无奈国力不济,军队到现在也没有补充完毕。

而且在上次征战中,魏国的军队除了骑兵与火枪兵能与宁军抗衡之外,他的冷兵器步兵简直是不堪一击。

如果不换装,这些冷兵器步兵根本不是宁军对手。

所以魏军还要拿出大笔银两换装火器,可魏国哪有那么多钱?

无奈南方军只有裁掉一半军队,省下军费才能让另一半有钱换装火器。

魏国就是裁掉南方军一半军队,火器也是缓慢换装。反而宁国,军队人数、火器早已补充完毕,开始了训练,这样两年之后,又可以北伐了。

两方军队的对比,让有些人的心里有了想法。

孙诚察觉到魏国人的心态,为了打击魏国人的信心。

有事没事就派军队演习,火枪,火炮一起上,展示一下宁军火器的强悍,这让魏国某些人心态失衡了。

他们知道宁军如果北伐,魏国是绝对顶不住的。

孙诚展示了军队的战力,震慑了魏军之后,他开始派人收买魏国高层了。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四大家族,他们虽与曹家达成了和解,共保魏国。但宁国展示了军队强悍后,他们也动摇了。

袁焕坐在房中,宴请他的一个朋友。

“于兄,这次怎么有空来我这里啊!”

“京城中过的有些压抑,所以云游四方,正好到了袁兄这里,也就前来相会一番。可是,来到此地后,却心中愈发沉重了。”

“噢!这是为何?”

于乐干了一杯,叹道:“我在京中,看到街上到处都是流民,他们衣不蔽体、形容枯搞,卖儿卖女比比皆是,让我不胜唏嘘。

可我出门云游,却发现京中的情况还是好的,地方上的百姓更是惨不忍睹啊!”

袁焕也叹道:“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年年天灾,朝廷也赈济不过来呀!”

“我来此途中。见到宁军演习,他们的军队雄壮,武器犀利。特别是那火炮,火炮所至,无不糜烂。若是宁军北伐,我魏国将如何应对!”

袁焕心中也很沉重。宁军的威武他怎会不知,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面子上他还是要安慰自己的朋友,“于兄不必担心,火器我们也有,会守住魏国边境的。”

“袁兄,你别哄骗我了,我岂不知,现在的南方军各卫统统缩减一半编制,兵力少了一半。

况且你们那火炮,最重的才有三百来斤,可宁军可是有千斤重的火炮啊!这如何能匹敌?”

“守不住也得守,不然魏国就完了。”

“守不住如何守?你的粮草够食几月?军饷发齐了吗?

俗话说的好,皇帝不差饿兵,说句不好听的,宁军进攻根本都不用打,拖也把我们拖死了。”

袁焕听着听着怎么就觉得有些不对呀?于乐是魏国人,怎么说的全是看衰魏国啊!难道他是……。

他眼中寒光一闪,“于兄,你今天说的话有些不太对呀!”

于乐顿了一下,讪讪的道:“我只是实话实说。”

“说实话,你是不是来为宁国做说客的?”

“怎么会?我可是魏国人,也只是在你面前发发牢骚罢了,袁兄怎能说我是说客呢?”

“这样看来,是我误会了于兄。”

于乐试探着道:“若我真是宁国的说客,袁兄会怎么对我呢?”

袁焕道:“你是我的好友,若真是说客,我也会放你一马,但你我之后割席断交。”

其实通过上面两句话,袁焕已经知道于乐大概是宁国说客,但为了后路,还是决定放他一马。于乐也知道袁焕是不会杀他的,至少这一次不会。

第三百四十三章 孙诚亲自前去

于乐知道了袁焕的心意,知道自己死不了,话也就放开了。“袁兄,如果宁国来攻,你当如何?”

“我作为大将军,当誓死守卫国士,马革裹尸也无憾。”

“袁兄真乃高士,弟敬你一杯。”

两人喝了一杯后。

于乐又道:“就是袁兄奋勇拼杀,击溃了宁军,但不知你的家族将会怎样?”

“什么意思?”

“你们四家是与曹家和好了,但也只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合作一致,抵抗宁国。

我们打个比方,若是战败,那自然不用多说,身死国灭。若是打胜了,那情况可就复杂了。”

“这又是为何?”

“若是战胜了宁国,魏国自然是社稷稳固,但新王坐稳了江山之后,袁兄可就麻烦了。”

“战胜宁国,我自然是居功甚伟,我有什么麻烦?”

“你手上有四卫,而且这四卫,是你带着另三家逼着老王交给你的。

而且你袁家一向和新王不和,当初大王子与王后之死也弄得新王灰头土脸。

现在江山坐稳了,你猜他会不会和你算一算当初的账。何况那个时候,你的四卫不说损失殆尽,也会元气大伤,想反抗也反抗不了。”

袁焕一惊,这意味宁军北伐,不管胜还是败,袁家都没有好下场。

“于兄,我们四家是同气连枝,新王想动我们绝不是那么容易。”

于乐冷笑一声,“你们是同气连枝,但互相也有竟争,他们是不会让新王灭了袁家。

但只死袁兄一人,他们还是同意的。毕竟袁家得到了四卫,已经拉开与他们的实力差距了。

只要死了你一个,双方皆大欢喜,新王出了气,收回了四卫。三家也借新王的手,打压一下袁家。”

袁焕顿时冷汗直冒,那三家确实会这么干的,四大世家本来就是既对立又合作的关系。

“于兄,那我该如何是好?”

“无解,除非……,算了,你是不会这样干的。”于乐摇摇头

袁焕急了,“除非什么?说呀?”

“真要我说?”

“真要你说。”

“那唯有一种办法,能解决你的困境,就是归附宁国。”

袁焕猛地站了起来,指着于乐,“看来你真的是宁国说客。”

“我怎会是说客?是你叫我说的,我只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助你分析一下。

你先听我说完,你手中有四卫,袁家门生故吏不计其数。若是归附宁国,那灭魏的首功自然是你了。

那论功行赏之时,宁王也不会吝啬,给你一个重臣之位还是可以的。这样不就摆脱了你必死的局面吗?”

袁焕一想,倒是有些道理,可自己是魏臣,要是归附宁国,未免对袁家名声不利。

但要是坚持当魏臣,那不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就是被新王打压,三家袖手旁观,从而郁郁而终,袁家也会没落。

“于兄,今日我已不胜酒力,饮宴就到这里吧!”

“那袁兄好好休息,弟告辞。”

于乐走后,袁焕一人呆呆的坐在房中,丝毫不动。

真到天明,袁焕的身形才动了一下,沙哑着嗓子道:“来人,叫于乐过来。”

于乐进入房中,看见袁焕的样子也是吃了一惊,只是一晚时间,他胡子拉碴,眼睛通红,头发蓬乱,而且本来保养不错的头发,也有一缕变白了。

“袁兄,你这是……。”

袁焕醒过神来,“你和宁国有联系吗?”

于乐心中大喜,知道袁焕心动了,但他还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袁焕知道是一回事,自己承认又是另一回事了。

于乐讪讪的笑道:“我怎会和宁国朝廷有联系?不过我认识一位宁国商人。如果袁兄有悄息,我可以请他代传。”

“我要与我身份差不多的人直接谈,地位低的人没有资格和我谈。”

“明白。”

消息传到宁国,孙诚与安慎思都是大喜,如果真的把袁焕拉过来,那魏国南方军的一半可就归附宁国了。

大喜过后,两人又为难起来,就是谁去与袁焕联络?

虽然做这么多的工作,在孙诚和安慎思看来袁焕应该是真心归附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万一他是假的,目的就是诱捕宁国重臣呢?

安慎思道:“这个机会不容错过,如果错过了,那就太可惜了,毕竟袁焕手中可是有四万兵马。

而且这四万全配备了火器,若是死守城池,我们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是不能错过,袁焕应该是让我们拿出诚意,只要我们真的派重臣去了。

他就会相信我们真的重视他,他归附以后,我们也不会亏待于他。”

“可让谁去呢?与袁焕地位差不多的重臣就那么几位,个个位高权重,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去冒险的。不如,让我去吧!”

孙诚看着安慎思,摇了摇头,“安公公,恕我直言。你的地位是高,但只是暗中的。明面上,你还是达不到他的标准。”

安慎思叹了一口气,“是啊!我这黑暗之人永远只能隐在暗中,是不能处在阳光之下的。”

“还是我去吧!我是兴盛侯,虽然最大的官职也就是三品侍郎,但袁焕应该会知道我的地位。”

安慎思大惊,“不行,侯爷不能去,宁国可以失去任何人,唯独不能损失侯爷。”

“放心,我会小心的,我会在边界与他会谈的。”

“那也不行,王上是不会同意的。”

首节上一节217/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