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159节

“接替指挥的廖将军想退兵了,以中军将军骆行为首的军官还想打下去,为蒙大将军报仇。

两方吵成一团,廖将军也压不住他们,结果就打了起来。”

孙诚再问了几个问题,俘虏皆一一回答。

俘虏下去后,众将都有些兴奋,郑武道:“侯爷,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已经内讧了。

如果趁这个机会反击他们,那魏军可就要第一次被我军击败了。”

孙诚本来也很兴奋,但听到这千载难逢这四个字,他警觉起来。

好像就是千载难逢这四个字,让一向谨慎的安国公上当了。

“还是要继续观察,至于什么反击,还是先放放。”

“侯爷,这可是千载难逢……。”

孙诚一挥手,“不必多言,我一向讲究安全第一。”

第二百四十九章 说不出来,就不出来

在魏军大帐,蒙毅虚弱的道:“怎么样?宁军动了吗?”

廖福摇摇头,“没有,那兴盛侯精明着呢!”

“那就继续演下去,要是还不行,那只有撤兵了。”

第二天,从宁军的眼光看,魏军的冲突越来越激烈了,甚至动上了兵器,死伤了不少士兵。

这让廖福大为恼火,当天就带着他的部下撤兵了,并带走了玄甲卫。

魏军现在已经分成了两部分,而且留下的这部分是士气低落。他们虽是蒙毅的直属兵马,但蒙毅已经死了。这部分部队已是群龙无首,正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众将一起请愿,请求孙诚带队出击,可还是被孙诚拒绝了。

张宇道:“大将军,魏军已经没有士气了,你只要把神机营交给我,我敢下军令状,定会将他们全灭。”

“不行,只要按照五年计划,循序渐进,灭了魏国是迟早的事。我又何必出击?让计划有变故呢!”

“可这是一个好机会,只要歼灭这批魏国最精锐的部队,那灭魏国的时间会提前一年的。”

“如果赢了,是会提前一年,你们也会升官,成为名将。可要是输了呢?

杨柳城陷落,绵江以北全部丢失,我们都要掉脑袋的。

我们本来只要等待几年,等换装完毕,就能灭掉魏国,我们又何必焦急呢?

记住,两军交战,兵力弱时,应冒险出奇计,这样你才有可能会获胜,但概率很低。

兵力强时,就要四平八稳的,结硬寨,打呆仗。如果用了什么计策,本来稳赢的仗,有可能反而会输。”

众将听了,也有些道理,只能退下。

城下的魏军士气越来越低,军容、军纪也越来越差了,甚至连守辕门都没什么人,这简直就是敞开大门,任你打的架势。

虽然众将还是觉得应该出击,这么好的机会啊!为什么不出击?这让军中有了怨言,都心中暗讽孙诚是胆小如鼠,让他们错失了一个立功的机会。

可就是魏军大营不设防的样子,更加引起了孙诚的怀疑。

他认为蒙毅曾领着他的这些部下,与匈奴的战争中屡屡获胜,他的部下极为坚韧,不可能蒙毅一死,就变的这么菜,其中必定有诈。

所以,尽管手下众将屡次求战,都被他断然拒绝。

蒙毅躲在军营中,将部队摆烂了,孙诚就是不出来,这让他也是无可奈何。

现在军粮已快耗尽了,要是再不撤军,不用宁军反击,军中无粮自己就会崩溃。无奈,蒙毅只得撤兵了。

他心中还是希望孙诚会趁他退军时杀出来。但他还是失望了,孙诚稳如老狗,说不出来就不出来。

直到退兵到天道山埋伏处,宁军还是没有出动,这说明计划失败了。

只能撤出白幡那些伪装,打出自己的旗号,退兵回国了。

后面打探消息的宁军斥候,见魏军撤退的时候把白幡、白衣撤了,他们这才知道蒙毅是诈死。

又见天道山脉涌出来大批埋伏的部队,也是大吃一惊。

消息传回杨柳城,众将这才明白,这是蒙毅使出的苦肉计,竟然想以自己的性命来换取宁军出击。

他们也是庆幸,亏的是侯爷忍住了诱惑,不然迎接他们的又是一场歼灭战。

魏军退去,击退魏军的消息迅速传向天安城。

宁王这些天是愁容满面,不时长吁短叹。虽然他是派出了援兵,但他也知道想守住杨柳城是非常难的,他也是赌一把。

成功了,自己还能有机会灭魏国,统一夏族,称皇称帝。

失败了,则偏居一隅,时间一长,搞不好就会被魏国所灭,自己就是还活着,也是魏国的阶下囚。

这时,一名飞羽信使骑马冲入城内,一路高呼,“兴盛侯大胜,歼灭魏军十万,魏军大败而回。”

百姓们听到这消息,已是不敢相信,上次就说安国公大胜魏军,击杀魏军主将。

谁知刚高兴几天,就传来了安国公战死,所率部队全军覆没,杨柳城岌岌可危的消息。

这次又传来兴盛侯大捷,这次是不是真的呢?别几天后又被全歼了。

宁王坐在躺椅上休息,他一脸愁容。皇后张嫣一边给他按摩头部,一边劝慰。

“王上,不必烦恼。王弟天纵奇才,本宫相信他是能守住杨柳城的。”

“哎!王后,他手里兵太少了,如果那该死的陈泰能留下一万精锐兵马,加上神机营,我也相信他能守住。

但陈泰只留了一万多老幼病残,王弟想守住城池是大难了。”

“可本宫还是相信他,他能做到别人做不了的事。”

宁王握住王后的手道:“就是因为他这一点,我才陪他赌这一把!胜败就看老天了。”

这时,一名太监跌跌撞撞的跑进慈宁宫,手举着军报,喘息的道:“兴盛侯大捷,歼灭魏军十万,魏军已大败而回。”

宁王一下子蹦了起来,“你说的是真的?”

“千真万确,这是兴盛侯的军报。”

“快拿过来,给孤观看。”

宁王拿过军报,自己亲自拆开,展开观看。

看着看着,他的手就抖了起来,这是激动的,看完之后,宁王一阵大笑,将这些天的郁闷之气一下子释放了。

“王上,王弟打胜了?”

“胜了,他死守杨柳城,等到了陆战队支援,又守到了羽林军的支援,魏军见事以不可为,已经撤军了,我们胜了。”

王后张嫣惊喜的道:“本宫就知道,王弟能守住杨柳城的。”

宁王点点头,“汪恩,敲景阳钟,命群臣勤政殿议事。”

“遵旨。”

“另外把那个魏国使臣也叫上。”

景阳钟声的响起,群臣大吃一惊,他们己听到了京中传言。

兴盛侯击败了魏军,但他们是不敢相信的,在他们的心中,绵清地域丢失了很正常。守住了才是不正常。

现在宁王招集群臣,难道就是讨论兴盛侯击败魏军的事吗?

勤政殿,宁王让汪恩将孙诚传回来的军报念了一遍。

顿时,群臣大哗。

他们想说不可能,但他们也知道,军报上战果注注水是可以的。

比如歼灭魏军十万,但肯定没有十万。可魏军退兵这事却不敢作假,城中可是有内卫司的密探呢!

兴盛侯既然敢说了魏军退兵了,那搞不好他真守住了杨柳城,将魏军击退了。

第二百五十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李阶迟疑的道:“王上,魏军果真退兵了。”

汪恩冷笑,“首辅,老奴刚才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

“可这……。”

卫轩可不管世家那边的迟疑,马屁先拍上,马上道:“恭喜王上,贺喜王上,在王上英明神武的指挥下,兴盛侯击杀魏军十万,致使魏军仓皇而退。

此乃是我国第一次对魏国的战争胜利,王上的智略绝世,敢大胆任用新人,吾等心悦诚服,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臣只得跪下,“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宁王被马屁拍的那个舒服呀!笑着道:“众卿平身。”

众臣站了起来,也是心中暗讽,卫轩不愧为次辅,就这一手的马屁功夫,我们也是望尘莫及呀!怪不得他能从一个庶族出身的人升为内阁次辅。

不过拍宁王自己没能抢先,那可以拍拍孙诚啊!他虽然不在,可他的父亲,岳父可在这里啊!

于是,纷纷拍起孙尚和张计起来。

朝堂上最高兴的当属孙尚和张计了,自己的儿子(女婿)立了这么大功劳,他们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孙尚眼睛一转,看到了当初想要议和的世家官员,这必输的情况下竟然打赢了,让他们的脸有些尴尬。要是真听了他们的,宁国可就完了。

“各位同僚谬赞小儿了,这就是王上的功劳,小儿只是依计行事罢了。”

孙尚又向宁王拱拱手,“此战多亏王上当机立断调派援兵,没有受某些人的影响,放弃了绵清防线。”

孙尚的眼睛朝李阶那边瞄了瞄。

又道:“不然,哪怕小儿有天大的本领,也施展不开啊!所以,没有王上的贤明果决,哪有此次大胜。

王上圣明,千岁、千岁、千千岁。”

众臣不得不又跪下跟着喊了一句,“王上圣明,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阶等世家大臣脸色有些发青,但还是要做出高兴的样子。他们互相看了看,眼中有着一丝后悔的神色。

宁王被马屁拍的相当舒服,笑着道:“宣魏国使臣上殿。”

因为千牛卫下层被一扫光,网络并未恢复,顾闻的情报时断时续,弄得他直到现在也不知蒙毅退兵了。

他知道消息的只停留在魏国攻城上面,而且是在陆战队增援以前。

他在使团住处收到宁王请他上殿的消息,还以为杨柳城被蒙毅攻下了,宁国方面终于撑不住要妥协了。

他在候旨时,看到宫中的侍卫皆面带喜色,不由一愣,仗都打输了,他们高兴干什么?难道是他们打胜了?

顾闻摇摇头,将这个荒谬的想法甩出脑袋。我军将近二十万人,在我国名将的指挥下,攻不下一座由老弱病残守卫的城池?这怎么可能?

这时,宣顾闻上殿的声音传了过来。

顾闻整理一下身上的官袍,清了清嗓子,迈着四方步,从容的向勤政殿中走去。

进入殿中,他先朝宁王拱拱手,“见过宁王。”

“知道孤让你前来是什么事吗?”

顾闻笑了笑,“应该是要议和吧!不过,我以前说过了,时间拖的越长,我国的条件就会越高。”

首节上一节159/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