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136节

“一,将绵清地域交给我们,你我两国划江而治。这样,有了绵江阻隔,两国之间也就不会有什么摩擦了。

二,就是议和费,要增加三倍,而且肥料也要平价给我们。

三,上次比试,我们玄甲卫全部阵亡,你们也清楚你们在里面做了手脚。所以,兴盛侯孙诚必须去魏国陪罪。”

第二百一十二章 割地赔款?

宁国的君臣惊呆了,这个是和谈的条件吗?这就是战争打输了割地赔款啊!

谁都知道,要想守住绵江,必要先守住绵江、清河流域,所以宁国才耗时十几年才建成了绵清防线。

如果这块地方一失去,魏国推进到绵江,只要在清河修建船只,再顺着清河拉到绵江,那绵江还能守住吗?

绵江一被突破,那就是灭国啊?这哪是议和条件,这就是投降条约啊!

孙尚站了出来,“顾大人,这些条件我国绝不会答应的。绵清防线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知道。

丢了绵清防线,那我国岂不是成了待宰羔羊了,任你鱼肉了。

要是那样,那也不用谈了,开战就开战吧!谁不是两支胳膊两条腿?谁怕谁!”

众位大臣也纷纷要求开战,这不管是世家派还是保王派都是如此。毕竟国家一亡,大家的日子肯定没有现在过的好。

顾闻早知道这些条件宁国是不会同意的,要是同意了,那肯定是脑子里进水了。

这些条件只是糊弄百姓的,表示你们看啊!这种情况下,我们魏国还是爱好和平了,只要答应了这三个条件,和平就能到来。

这些绝大部分人是不会信的,但有些脑子不好,性格圣母的人还是会信的。他们要是在国内闹一闹,多少也能搅乱一下宁国。

孙诚眼中寒光一闪,心想,没想到他们还算计到我的头上来了。我要是去了魏国陪罪,还能回来吗?

宁王脸色铁青,他开口了,“顾使臣请去使臣住处休息吧!”

顾闻双手一拱,“宁王,为了百姓,为了你宁国的社,还是三思为好。

不必为了一些地,一些钱,某个人,而让国家社处于危难之中,告辞了。”

说完,瞥了一眼孙诚,迈着八字步扬长而去。

宁王也大一挥,“内阁,六部,大都督府去三省殿议事,退朝。”

在三省殿,宁王看着众臣道:“大家可以说说看,现在该怎么办。”

先开口的自然是镇国公张计,“王上,此次魏国进犯应该是他们知晓了我们的五年计划,想要以攻代守,打乱我们统一的计划。

我们不要被魏国的进攻打乱了计划,他们国内天灾频频,国力衰微。

这一战,他们是支持不了多久的,我们只要依靠经营十几年的绵清防线死守就行了。”

首辅李阶有些忧虑,“话是这么说,可我们的军队还没有完成换装。再加上此次魏国出动了二十万军队。

我们未必守的住,依老臣之见,还是以和为好。”

“和,怎么和?边境上的事明明是魏国自导自演弄出来的,他就是冲着打仗来的。

你要想和,就要同意那三项条款,那将国将不国。”

崔进道:“条件可以谈嘛!谈到我们可以接受的程度,虽然我们要吃些亏,但总比仗打输了强。”

孙诚冷笑,“那崔大人认为谈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接受?”

“绵清那边可以给他一些不重要的地方,和议费也可以加一点,肥料吗?卖就卖了,反正也能挣钱。

至于兴盛侯陪罪的事,还请兴盛侯为了宁国的苍生百姓,就去一魏国陪罪又有何妨。何况那次比试兴盛侯确实做的也不光彩。”

孙诚都要被崔进的话气笑了,“仗还没打,崔阁老就认为我们会败!就这么急着把东西赔出去?

赔出去的东西,地是王上的,议和费是国库的,去赔罪的还是我,这些都与你无丝毫关系,你当然是愿意了。”

“兴盛侯,你这是污蔑,我是为了苍生百姓才这样建议的,

只要拖过这一段时间,等部队完成了换装,战斗力增强,我们完全可以打回来吗?”

“我去赔罪是小事,大不了丢了面子,就是被人扣住回不来,那也是为国。

不过,你不会认为魏国会要那些不重要的地?他们要的是军事重镇,你把别人当傻子,其实你自己就是傻子。

到时,军事重镇割给别人了,钱也给别人了,增强了敌国的国力,你想打回来,你打得动吗?”

崔进被孙诚一阵怼,气的一时说不出话来。

手指着孙诚,“你……。”

“你你你你什么?难道我说错了吗?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没想到一位阁老竟然不知道?”

“我……。”

“我要是你,就引咎辞职在家颐养天年了。”

崔进脸色通红,浑身颤抖,从来没有人敢在朝堂上对着阁臣这样无礼,孙诚是第一位。

这让崔进的面子往哪搁?他浑身颤抖,气也快要接不上来了。

王波忙上前,抚着崔进的胸口,替他顺气,“崔阁老,静心,静心。”

李阶大怒,“兴盛侯,你太无礼了,竟敢辱骂阁臣。”

张计咳嗽一声,“兴盛侯,你的话说的是不错,但言语有些过激,还不快向崔阁老赔罪。”

孙诚拱拱手,“崔阁老,在下年轻,一时言语过激,请恕罪。我也知道,崔阁老一向提携后辈,名声早已传遍仕林,应该不会怪我的。”

本来崔进都快平静下来了,又被孙诚一句夹枪带棒的话气的眼睛直翻白眼。

这句话的意思是崔进提携后辈,就要原谅孙诚,如果不原谅,那崔进就是虚誉欺人,其实他不提携后辈。

王波又抚上了崔进的胸口,“崔阁老,别和那小子见气,不值当的。”

宁王一拍龙椅,“好了,此战是必须打了,仗还没打,就要割地赔款,孤的脸面何存。兴盛侯,你看这一仗该怎么打。”

“还是按镇国公说的办,魏国这时候宣战,他们要调集粮草兵员,发动进攻,估计还要四个月,秋高马肥之际,他们才动兵。

在这个期间,我们要在绵清防线开展坚壁清野,将那里的粮食全部收割,运回城里。

哪怕没有成熟,也要收割,给牲畜吃也是好的。反正我们有的是粮,决不能资敌。

他们去年遭受蝗灾,哪怕今年收过一茬小麦以后,粮食还是不足。

我们就在城里死守,用水军运送补给,就是耗也要耗到他们退兵。”

宁王点点头。

“然后开展经济战,切断所有运往魏国的物质,并将在魏国经商的我国商人全部撤回,实行经济制裁,让他们民生凋敝。看魏国能支撑多久。”

第二百一十三章 神机营抓紧训练

宁王松了一口气,他虽有雄心,但宁军屡次被魏军击败,加上部队还没有换装,魏国又大兵压境,他都有些阴影了。

但如果能实行这两个计划,魏国应该攻不过来。

“那就按镇国公、兴盛侯的办法干,耗死他们。”

孙诚道:“王上,按说此次进攻我国,对魏国乃是关键一役,如若不能迅速的击败我国拿到赔款,那他们的财政就会更加困难,

我有些疑惑的是,那魏王为什么不派他们的名将骠骑将军蒙毅呢?而要派一个年近七十的老将呢?”

众人一听,也是,这不合逻辑啊!。

张计解释道:“匈奴每到秋高马肥之际,都会寇边,而蒙毅屡次击败匈奴,正是匈奴的克星。

估计是把蒙毅放到北边抵御匈奴,毕竟两线作战魏国也承受不了呀!”

孙诚放下了心,“原来如此,是我多虑了。”

翌日,宁王召见顾闻,断然拒绝了魏国的三个条款,准备接战。

顾闻知道宁国是不会同意的,也只是行了一礼,“那就战场上见吧!”

两国宣战之后,双方各自动员,准备秋后一决胜负。孙诚也抓紧训练神机营,以备此战。

军工四司经过孙诚的整顿后,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比以前好了不止一点。现在也是加紧制造武器装备。

在经济方面,以户部尚书孙尚为首,下达命令,开展经济制裁。

一切物资都不准运往魏国,不管是陆运还是海运,全部切断。

如有人偷偷走私,发现之后,家产充公,主犯斩首,家眷流放。

这可就让魏国难过了,宁国的货物来源被切断了,让他们的生活物品有了短缺。

本来在这个年代,一般都是自给自足,魏国出产足以保证自己的需要。

但宁国颁布了专利法之后,宁国产品质量有了大幅提升,而且价格还低。

在与魏国产品的竞争中,将魏国产品打的是落花流水,纷纷倒闭。魏国的市场都由宁国产品占领。

现在突然断货,让魏国百姓是怨声载道。这让魏国君臣发现,不知不觉的宁国货物已经占领了自己的市场。

但这个情况没有阻止魏国的动员,反而更加决坚定要将宁国打服,不然这样下去,根本不用打。过上几年,魏国就将无可用之兵,无可用之银了。

秋季快到了,根据内卫报告,魏国快要动员完毕,一月之后,粮食成熟之时就能到达绵清防线。这样也能收割宁国的粮食,来补充自己。

可在这个时候,安国公徐泰在绵清区域开始了收割,这些粮食还未成熟,但为了不资敌,还是强迫百姓收割了。

宁国绵清防线共有三座城池,形成三角形,互为犄角,而且都由水路连通。

安国公徐泰在中间,也是最重要的杨柳城驻守,此城有五万宁军。两边还有牛山、高水两城,每城分别有三万宁军驻守。

一月后,粮食收割完毕,百姓也全迁入城中,水军也利用水路运送了大批粮食。

俗话说的好,心中有粮,心中不慌。要想守城,最重要的就是有粮食。

魏国车骑将军廖福率大军来到前线,分出六万兵马监视牛山,高水二城。

主力则聚集于杨柳城,准备以十四万死磕杨柳城。他的对手徐泰按照老办法,死守。

孙诚的神机营还没有训练完毕,但他也加快了训练进度。

在这个关系到魏国国运的一战中,魏国却派出一员老将。

虽然镇国公解释了没有派名将蒙毅的缘故,但孙诚还是觉得心中不安,他需要加快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在神机营,士兵的训练强度加大了,燧发枪已经到了士兵手中几个月了,孙诚前来视察训练的结果。

校场中,一排士兵手拿燧发枪走着整齐的队列来到靶场。

按照军官的口令声,他们开始装弹,拿出火药葫芦,先往枪的火药池中倒入少许引药,

然后从枪管处装填火药,再填入弹丸,用通条压实,装弹完毕。这个速度太慢,一分钟也装不了一发。

孙诚眉头一皱。

“举枪。”

士兵将枪举起瞄准。

“放。”

士兵一扣扳机,燧石在弹簧的驱动下,引燃火药,随着一阵烟雾,枪中的弹丸被推了出去。

枪声响后,报靶员报出了击中的靶数,击中的人不多。也可以说那个根本不是靠瞄准击中的,而是靠运气击中的。

首节上一节136/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