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687节

说到前面时,曹植语气颇为昂然,可随着最后一个“倒是”,他的话锋一变,语气中添得了几许茫然与无措。

他突然沉吟道:“等这一战结束,才是真正的考验…安抚民心…怕是不轻松啊!这也是父亲派我与李先生来此的原因所在吧!”

随着曹植的话落下,李藐微微颔首,心里嘀咕着。

『这曹操思虑的还是缜密啊!』

『让夏侯来坚壁清野,以牺牲民心的代价换取这一场战役的胜利,却让仁慈善良的曹植在战后安抚民心…』

『思虑不可谓不周全、不缜密啊!』

诚如李藐所言…

曹操老了,可霸气未脱,却…也因为这些年大魏的杀戮而遭受到无穷无尽的反噬。

现在的他,变得更中庸了一些,对于暴乱,对于民间疾苦…不是再单纯的“铁血镇压”,而是选择稍微和缓一些的“一手棒棒糖、一手狼牙棒”的手段。

派曹植来…又岂不是对他的一次大考呢?

正议论着,“踏踏”的脚步声再度传出,是夏侯,似乎他是刻意来寻曹植与李藐的。

看到曹植与李藐,夏侯直接道。

“总算找到两位,父亲请子健与李先生赴内堂一叙!”

父亲?

此言一出…曹植与李藐均是一怔。

夏侯的父亲,那不就是夏侯嘛?

这位坐镇邺城,主管整个曹魏后勤事宜的大将军?他…在这儿么?

果然,曹植反应过来,当先问道:

“夏侯叔父是在宛城么?”

夏侯微微点头,“宛城乃是咱们大魏重要的门户,襄樊战场悬而未决,爹不放心,就亲自来了,是昨夜到的,我陪着他巡视三军,故而没有告知子健。”

这…

一下子,李藐的眉头短暂的凝了一下。

不过很快,他的眉宇再度舒展开来。

身处敌后,他已经能够条件反射似的做到…不喜形于色!

更能做到收敛心神。

只是…

无疑,夏侯的出现又为这宛城的守势添上了一分力。

夏侯,又是个棘手的家伙呀!

一旁的曹植不知道李藐的心路历程,还十分欣喜道:“夏侯叔父在此,那宛城无虑也…我这心里一下子也踏实了许多!”

“子林兄,前面领路吧!”

偃城通往宛城的官道一侧,一处茂密的丛林。

方才路过的村落,悉数都在熊熊火焰中,火焰炙烤的温度哪怕在官道上的,也能感受到。

只是,关家军的步骑依旧是未作丝毫停留,甚至没有多看那些火焰中的农田一眼。

随着“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停下。

关羽与一干关家军士驻足于此,稍作停歇。

徐庶展开了舆图,关羽也行至他的身侧。

徐庶指着舆图上的一个点,“如今我们距离昨日与热气球约定的地点只差十里了…”

关羽将自己的水袋递给徐庶,然后说道:“果然,你预测的精准无误,张辽没有派兵追来,宛城所辖土地也在实施坚壁清野,呵呵,看来曹军是铁了心要断了咱们的粮草,将咱们封锁在这山道间。”

徐庶颔首,“魏军还是忌惮将军的神武,试图避开将军的锋芒,将原本的遭遇战改变为攻坚战,如此消耗下去,我军粮食不足,坚持不了几天。”

话题逐渐引到了这一场战役的关键…

如何夺下宛城?

现在的局势,已经不是围魏救赵了,是必须把宛城给夺下来,以这种方法来威慑住张辽,只是…

关羽罕见的露出了几许愁容,他抬起头看看天,“还有两个时辰就到白天了,那时候也是我大军兵临城下之时…”

说到这儿,关羽缓缓低头,一双丹凤眼直勾勾的望着徐庶,“元直,都这时候了,你就莫要再瞒着我了?如何破宛城?你需提前告诉关某,让我也有所准备。”

这个…

关羽的问题问到了痛点与关键,如今这支关家军的状态、军械,关羽是最了解不过的。

受制于没有攻城器械,强攻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爬上城楼。

也正因为如此,他那凝视着徐庶的丹凤眼都在放光,那是望眼欲穿的光芒。

只是,与关羽的紧张与迫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庶的镇定。

仿佛一切的一切,他都胸有成竹。

终于,千呼万唤中徐庶总算开口了,他望着关羽,口中淡淡的说,“二将军,坦白的说…如何破宛城,我也不知道!”

啊…

徐庶的话让关羽大惊失色,那丹凤眼也瞪大到了极限。

下意识的,他觉得徐庶是开玩笑,可…这么严肃的时候,徐庶怎么可能开这样的玩笑?

况且,他也不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

那…这是在搞笑么?

人都来了?马上就要兵临城下了,然后…破宛城,却并没有任何计划?

这…

得亏关羽面前站着的是徐庶,否则,关羽定要取来青龙刀了。

倒是徐庶,他的话还在继续,“云旗给我的任务,只是让我引导二将军到这宛城,兵临城下,至于其他的,他会安排”

当徐庶提到关麟时,莫名的,他语气中竟是充满了信心。

就好像,他从来都不曾怀疑过关麟这个名字。

默契的是,当关羽听到“云旗”的名字时,他原本的紧张与迫切一下子也消散的无影无踪。

像是“关麟“这两个字,本身就赋予着某种魔力一般。

珠玉在前,这已经不是云旗第一次“挽狂澜于既倒”。

在关羽看来,如果是这个“麒麟儿”在部署,那他可以永远相信这个儿子

曹植与李藐赶到内堂时。

已经有三个探马在排队等待进入。

夏侯看到了夏侯领着曹植、李藐进入其中,他没有招呼,而是朝着那些探马道:“继续”

这时,第一名探马禀报:“如今宛城外的村庄、农田悉数焚毁,百姓尽数迁徒至城内,贼军莫说是粮食,就是连一根鸡毛也不会找到。”

面对探马的禀报,这位仅比曹操小两岁,今年已是五十八岁的夏侯不露喜怒,只是望向第二名探马。

第二名探马会意,继续禀报:“距宛城五十里处发现了关羽的兵马,万人左右,步骑各半…短暂的休整后,正朝这边攻来。”

听到这儿,夏侯饶有兴致的补上一问:“可查探清楚,关羽的兵马中可携带有井栏、冲车、云梯这等大型攻城军械?”

“没有!”探马如实禀报,“末将与一干探马看的真切,整个队伍中绝对没有任何攻城器械。”

闻言,夏侯颔首,像是心头的一块儿大石头一下子落地。

继而…他把目光转向第三名探马。

这探马道:“张将军派人传来消息,局势有变,于禁父子被关羽阵斩,赵俨将军大败,就连庞德将军也被敌将黄忠五百步外一箭射杀…张将军要末将提醒伏波将军,千万不要小觑关羽与关家军,且张将军已经彻底封锁住了关羽的退路。”

其实这些情报,包括偃城、新野城之围,敌军已解,还有谁谁谁战死的消息,夏侯昨夜赶到时就已经知道了。

可…这样的消息,此番再度提及,依旧是止不住他心头的怒火中烧。

“这仗怎么就打成这样?张文远这仗是怎么统略的?”

别看夏侯屡战屡败,可他是曹魏宗室中官衔最高的一个。

他也是有统兵之才的,只是架不住,每次的对手都太强了。

又不慎,在昔日反攻濮阳城时,被流矢射中眼睛,沦为残疾人,退居后勤的大总管。

但这不妨碍他这些年依旧喜欢研判战场…

至于,分析张辽这汉水北岸一战的部署。

夏侯只觉得全都是破绽,这也忒有失水准了吧!

短暂的抱怨一声。

“咳咳…”随着一声轻咳,夏侯也不为难这些探马,摆摆手,“尔等下去吧…”

说话间,这些探马纷纷退下。

夏侯这才上前禀报,“父亲,子健与李先生带来了…”

夏侯的声音刚刚落下,曹植就恭敬的行了一礼,“侄儿拜见叔父。”

“子健,非常之时,无需整这酸儒的繁文缛节。”

夏侯随口回了一句,目光就开始盯着李藐了。

李藐没有行礼,他一如既往的表现出了一个狂士该有的修养。

“阁下就是李藐?”

夏侯径直走到李藐面前,上下打量着他,李藐直接迎上夏侯的独目,“阁下就是大魏的伏波将军?”

没曾想,这李藐还敢公然反问,夏侯有些意外,可见这年轻人面对自己时不卑不亢,语调铿锵,浑身全无惧色。

“哈哈哈…”当即,他大笑了出来,“好一个狂士,不愧是我大兄看重的,有些胆色…”

说着话,夏侯就转过身往主位上行去,一边走,一边问:“李先生是大兄看重的人,以往又在荆州待过,如今那逆贼关羽兵临城下,李先生可有破敌之策?”

面对夏侯的询问,李藐回答的不卑不亢,“何需破局之策?依李某之见,关羽不过是瓮中之鳖,早已陷入重重埋伏,本已是将死之人,何必破局?”

“李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伏波将军方才不提到了么?”李藐张口:“宛城这边坚壁清野,避实击虚,现有的情报,关羽又无攻城器械,军中之粮能支撑几日?我等只需坚守即可!况且,夏侯老将军不擅攻,总是擅守的,有夏侯老将军往城头一战,我就不相信,那关羽缺兵少器之下,能攻下宛城?”

说到这儿,李藐顿了一下。

“可他若不攻城,那避其锋芒,待得其断粮之日,他进…进,过不了这宛城,退…又有文远将军封锁退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他不是瓮中之鳖?将死之人?又是什么?”

首节上一节687/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