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66节

她闺女,也是个大发明家呀!

便是为此,关麟不免多问了几句…

老黄也很坦诚,他直言,闺女嫁人后,跟着丈夫去巴蜀了,关麟这才“嗖”的一下子回过味儿来。

姓黄!

闺女!巴蜀!

木狗,木虎,木人…

关麟一个哆嗦,慌忙站起,他直接问:“闺女是黄月英?你是黄承彦?”

俨然,黄承彦也很惊讶于,这小子竟能道出他的名字。

这些时日,他一身破烂衣衫,蓬头裹面的出入市井,还从未有人将他认出来过了。

不过,黄承彦也不藏着,坦诚的回答。

“是!老夫黄承彦!”

这下,关麟懂了,他反问黄承彦,“你这老头咋这么有意思呢?你都是诸葛孔明的岳父了,你找我干嘛呀?”

黄承彦这才坦白了心悸,“年轻时学奇门五行,百工奇巧,中年时游历山河,以前不觉得,可老了突然感觉到寂寞…就这么一个女儿,却与女婿远走他乡,整天这山庄里木头一大堆,活物就几个仆人,一头驴,人生无趣,无趣…”

这下,关麟算是知道了…

敢情这就是汉末版的空巢老人呗!

关麟接着问,“你无趣?就找我寻开心?我关麟堂堂关家公子,反倒成你乐子了!”

习惯了…

在这老头面前,关麟没大没小惯了。

如今,根本没有因为他的身份,就对他恭敬一些。

事实上,关麟的性子也不会对任何人恭敬。

听过关麟的话,黄承彦感慨道:“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老头子学了半辈子,走了半辈子,到最后,竟发现还是你这小子买的鞋最适合我的脚。”

呵呵…

关麟那时就琢磨着,那是你悟了,以前不舒服老怪鞋,现在知道…不舒服的根源是脚了吧!

当然,这话他没有说出来。

他只是淡淡的说,“早知道你是诸葛孔明的岳父,我就不给你买鞋了!有这钱,我买点肉解解馋,岂不更美!”

黄承彦摇着头感慨:“早知道,就不说真话了,你还把老夫当一个疯疯癫癫的老者,偶尔陪;老头子我聊聊天,时长给我些新的图纸让我琢磨琢磨,老夫高兴着呢!”

黄承彦的语气中突然就平添了许多没落与凄凉。

听到这儿…

关麟猛地想到穿越前,他的爷爷、姥爷。

他们都在农村,也都是一辈子将儿女养大,可最后儿女出息了,离开了农村,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明明很想念,却又偏偏能毅然决然放手,让子女飞的更高、飞的更远的感觉。

唉…关麟叹出口气,他回望向黄承彦,这种空巢老人的寂寞,他能体会。

想到这儿,他抬眼望向黄承彦,见他还在落寞,拉扯了下他的衣服。

喊了句:“老黄。”

“怎么?”黄承彦满是不舍的看向关麟,“知道老夫身份了,不陪老夫了,要走是么?”

“不是!”关麟摆摆手,紧接着,他笑吟吟的说,“你说你是想找乐子,话说回来,若是我陪你找乐子,能有啥好处么?”

这话脱口,黄承彦眼神中的落寞不见了,再望向关麟的眼中满是精光,“你想要什么好处?”

“我看你这农庄里牛挺多的,我又喜欢吃牛肉,偏偏吃牛肉容易犯事儿,要不…我陪你聊天,给你画图,也陪你瞎琢磨那些奇巧百工,你的话,就把山庄里这些牛让我吃可好?”

关麟看着那些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吧唧着嘴巴,口水都快留下来了,不过,他还是很理智:“当然,吃这些牛之前,你得想办法让他们合理合规的死亡…否则,我吃的不踏实。”

就…就这?

黄承彦一下子就笑了,他以为啥事呢?不就是几头牛么?

对于一个空巢老人而言;

还是对这么一个身份贵重,精神世界极其空虚的空巢老人而言。

几头牛算什么,他山庄里的牛多的是,至于…这些牛合理合规的死亡,那还不简单…他黄承彦有一百种办法。

只要他能不再孤独,这些都不是问题。

于是,黄承彦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而让关麟更惊讶的是,这黄承彦也是真牛逼,他不仅让这些牛死的“不明不白”,关键是这些牛死的理由,官府照单全收。

什么‘先迈左脚’,什么‘先迈右脚’,什么‘今天敢吃草,明天就敢吃人’…

总而言之,不胜累举。

最关键的是,从来没有人敢提出半句质疑!

当然,这些事儿,根本不用他本人去做,凭着他在荆州的关系网,只要勾勾手指头,大把的人等着为他做事。

这也让关麟意识到,一个人一旦名声达到某种程度,就是他随手写一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

这种句子一样能成为真理!

这也就罢了…

更牛逼的是,黄承彦还做出了“冰鉴”,这是一种盛冰的容器。

竟能将一头牛剁成的肉块,藏于其中储藏整整十五日,尤自新鲜,这也使得关麟每隔半个月就能吃十五天的牛肉。

而这一吃,就是小半年。

倒是黄承彦,这小半年,因为关麟的“制造图”,制成了不少新鲜器物。

什么“秦弩”,什么“八石具弩”,什么“大黄力十石弩”,这些都是平平无奇。

就连整个山庄,也因为制成的“龙骨水车”、“水转百戏”、“水力鼓风机”而焕然一新。

甚至,食材上…

诸如饺子、东坡肉、火腿、豆腐脑……一应俱全!

关麟很喜欢来这边,因为能吃到更可口的食物,最关键的是不用花一个铜板,还能临走时,从“冰鉴”中带走几块儿牛肉。

比如上次考武时射狼的“装甲连弩车”也是关麟绘制的图纸,由黄承彦做出来的。

更有甚者…

黄承彦与关麟还有一个大计划。

一个需要用“巨大”钱财才能堆砌起来的大计划。

这也是此番,关麟来找他的原因。

此刻…

院落之中,灶子内放着柴火,柴火上放着一口大黑锅,而黑锅中那用鸡架、羊骨熬成的汤正在沸腾冒泡。

关麟与黄承彦正分别将早已备好的食材涮入其中。

比如,羊肉,关麟喜欢吃老一点的,往往要涮个六十息,方才捞出,蘸过胡椒与芝麻调成的汁水后塞入口中,黄承彦是老年人,牙口不好,只能吃嫩的…往往只涮个十息左右。

除此之外,黄承彦不喜欢蘸料,可能是胡椒太麻了,老年人受不了,倒是素食,他吃的津津有味。

如此一来,他吃素,关麟吃肉,这等互补,倒是让两人吃的相得益彰。

“说说吧…”

黄承彦将那涮好的芥菜吞下后缓缓张口,“来,让我听听,你小子赚到了多少钱?就敢大言不惭的想要实现咱俩的计划了?”

“十万斛粮食!差不多了吧?”关麟也把羊肉咽下,抬眼很期待的望向黄承彦。

呵呵…

却见黄承彦一个冷笑,他似乎在笑关麟的很傻很天真,“谁告诉你?制一万柄秦弩,十万斛粮食就够了?”

“十万斛还不够?”关麟一惊…

的确,他们的计划是制成一万秦弩,装备于汉军中。

凭着射程的优势,待得曹军骑兵冲锋时,出其不意,万弩齐发,铺天盖地的弩矢…足以射杀一切来犯之敌。

当然,这需要保密,在秦弩的数量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是父亲关羽都不能告诉。

一旦泄露出去,敌军有了防范,就差点意思了。

只是,听黄承彦这意思,十万斛粮食还不够?

“呵呵…”此时的黄承彦在冷笑,他仰起头,嘲弄似的俯视着关麟,“你这小子,怕是对秦弩有什么误解吧?十万斛粮食,都不够零头的!”

第74章 蓝田生美玉,大乔藏何夕?

『秦弩的造价这么高么?』

这就涉及到关麟的知识盲区。

他并没有特别去留意粮食与镔铁的兑换比例。

当然…

且不说这个时期,在后世,一把九五式步枪的造价大概五千元左右,而一把符合军用的顶级弓弩的造价高达五万元。

也正是因此,弓弩这种装备只在特种部队或者武警等特殊部门使用。

只不过,这是后世的价格。

可听黄承彦的意思,哪怕是秦汉时期…秦弩的造价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要知道,十万斛粮食,都足够一万人的军队吃上小半年了。

关麟疑惑的问黄承彦:“老黄,你不是唬我吧?秦弩有这么贵?”

黄承彦当即起身,回屋中取出一柄蹶张弩,他指着箭簇,“看到没,单单这个簇首的制造工艺就极其复杂!莫说材料,单单工序上,一个工匠忙一天也做不出几枚。”

关麟注意到,黄承彦做出的这个“样品”几乎与他绘制的图纸完美复刻。

箭簇由簇首和铤组成,“簇首”呈三棱柱形,“铤”则呈圆柱形。

关麟知道这样的设计,符合了力学,使得导向与杀伤力无限的扩张,自然制造起来,难度更大。

而最复杂的当属刃身遍布的那细致而又分布有序的磨痕,这种设计,不亚于枪矛兵刃上所带的“倒刺”与“血槽”,是给敌人放血用的。

而这等打磨工艺,无疑更为秦弩的制造增添了不少困难。

除了箭簇,黄承彦又指出许多处。

从弩臂到牙,到弦,到匣,再到护手,为了能使“张力”破百斤,能使得射程更远,射速更快,每一道工序的制作难度都极其考究。

首节上一节66/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