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513节

而这名字的出现,不只是卓荣,就连卓恕也是一怔…下意识的向后退了一步。

张八百小儿止啼的威慑,不是闹着玩的。

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他摊上大事儿了!

一只黑帮白底、绣花的干净靴子,轻轻踏在了关麟屋子里的地板上。

陆逊一如既往的坚持着他的主见。

“我与这司马懿接触过,别看他如今的官衔仅仅是曹魏的军司马,年纪也不大,可从他的谈吐,他的家族,他的才学来看,此人是韬光养晦,是卧薪藏胆,更是人中龙凤啊…正是因此,方才他那‘鹰视狼顾’的眼神,云旗才更应该慎重!”

与陆逊的紧张与担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麟。

他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平和,特别是眼睛,宛若湖水一般,波澜不惊。

关麟为陆逊斟了一盏茶,示意他。

“坐,不至于这么激动…有话咱们慢慢说?”

“你究竟看重这司马懿什么?”陆逊一如既往的凝着眉,“如今他的局就是一个死局,咱们且不说他司马懿会不会真心投诚于你,单单曹操生性多疑,哪怕是云旗你能放过他?可曹操会放过他么?为了这么一个人,大费周章值得么?”

陆逊说话间,关麟轻轻抿了口茶水,他淡淡的道:“就这么一会儿,你都抛给我三个问题了,我先回答你一个,我看重这司马懿的,是他的隐忍与睿智…这是在敌后行动中…最宝贵的性格了,是能在敌后干成大事儿的。”

“第二个问题,没错,曹操是生性多疑,即便是我放过他,似乎曹操也不会放过他,可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我们刻意的,并不为难的放过司马懿,那曹操又岂不会多一层猜疑?怀疑我们是不是想借他之手除掉河内司马氏一族!”

“伯言别忘了,当初一个荀的死都引起了整个北方的诺大叛乱,让北方就连征兵都变得极为困难,这个困局…直到征寡令的出现,才得以缓解。河内司马氏也是名门望族啊,其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的关系不比颍川荀氏要薄弱,所以这么一猜忌,你觉得曹操…会不会觉得我关麟在算计他,继而放过他呢!”

这…

关麟的话惊到陆逊了,他发现,他有些跟不上这位关四公子的想法。

脑洞太大了

“可…可还有…”陆逊是真的在为关麟着急,他是设身处地的真的把自己当做关麟的手下,才会为他去这般深思熟虑。

当然,这离不开,关麟对他,对他族人的帮助。

“伯言莫慌…”这次,关麟笑吟吟的把茶盏递到了陆逊的手中,“你且听我把话讲完…”

关麟顿了一下,“司马懿那鹰视狼顾的眼睛,郭嘉临死前留给曹操的遗言,还有司马懿这人的睿智与反骨,我比你更清楚,用他…其实是与虎为谋,可我在想…如果,日后每一个类似于司马懿这样有才能,却又有反骨,我们不确定,会不会为我们所用的人…有机会加入我们?那怎么办?我们都拒之门外么?都杀之而后快么?”

关麟微微眨巴了下眼睛,“诸葛军师还说魏延有反骨,可他又弃之不用了么?此番攻陷益州,魏延也是功不可没呀,所以…反骨这种东西,本身是不好的,但就看我们能不能让它为我所用…看我们能不能压制住他,除此之外,我还想到一个万全之策。”

唔…

听到万全之策,一夜没睡的陆逊精神头更大了,连忙问。

“什么万全之策?”

“伯言,你帮我品品。”关麟一把将陆逊拉到身边,“如果,我能让官医署中研制出一种毒药呢?一种服用过后,就必须每隔几个月服用一次解药的毒药,否则…七窍流血也好,浑身痒痛也好,再不济身子忽然拉长了,全身皮肤鲜血淋漓也行…总之不服用解药的后果要多惨烈有多惨烈!”

说到这儿,关麟“吧唧”了下嘴巴,越说像是越是有滋味了,“你说,如果这毒药能研制出来,是不是这些首鼠两端、朝秦暮楚,乃至于三心二意有反骨的人,咱们就都能用了呢?乃至于鸿雁在东吴的布局,也能因为这‘毒药’而进一步的扩大,收服一些不能为我们所用的人,人嘛…谁不想活着呢?”

说这番话时,关麟想到的是“三尸脑神丹”,是“豹胎易经丸”,是“生死符”。

当然,这些都是武侠小说中杜撰的…

可诸如此类需要定期服用解药的“毒药”,似乎…费点儿功夫的话,是有可能在这个时代做出来的。

所谓医师即毒师…

关麟觉得,如果是张仲景这种级别的医师的话…

只要他愿意,应该是能做出来的。

就看怎么说服他了!

当然,如今这些想法,还都是只存在于理论之上。

可…

若说在这个时间段,真的处置了司马懿,关麟觉得挺可惜的…

倒不是司马懿对他能有多大的帮助…

而是如今身处曹魏,身处敌后的李藐,太需要一个“朝堂上”的同伴,太需要一个助力了!

说起来…

还有比司马懿这个老六,更适合去执行卧底任务的么?

如今所缺的,倒是唯独一颗能将这只“冢虎”控制住的“三尸脑神丹”、“豹胎易经丸”!

越是这么想,关麟越是神往了起来。

虽然用“毒”控制这种事儿,听起来不光彩,做起来不道德,但架不住它好用啊…

对待敌人的话,良心这东西,在关麟看来,还是让狗给吃了吧!

话说回来,对付老爹关羽,北丐这个身份好用!

对付东吴孙权,东邪这个身份恰好好处。

俘获人心的话,自是南医…

如今,就差对付北境曹操的“西毒”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枚毒药丸,张仲景会制出来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

压力突然就给到了关麟与官医署这边!

第308章 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因为肥水大营的溃败,寿春城戒备森严,无数兵马陈列于城头,弓弩箭矢齐备。

城楼上还矗立着许多高达数丈的望塔,这些高大的望塔如巨人一般,守卫着淮南一隅这最后的底线寿春城!

城门外,那数不清的鹿角拒马相互交错,错综复杂,数量之多,陈设之严密,令任何敌人看了,都会心生胆寒、退却之意。

在这些鹿角与拒马之外,是一条条深深的壕沟,枯水期壕沟中并没有水。

但,其中却埋伏着曹魏的兵马,他们警惕的环望着周围,生怕再出现类似于昨夜“火烧连营”这样的惨剧。

吃一堑,不还是得长一智的!

城头,数千面“魏”字大旗迎风招展,在高空中肆意的舒展着自己的身躯。

一阵风吹过,这些旗帜悉数展开,遮天蔽日。

而寿春城如此严密的防护,似乎就为了告诉东吴,大魏是败了一阵,但大魏的强大依旧不是尔等一隅可以觊觎、挑衅的!

当然…

如此阵仗,在张辽失踪,在曹操头风发作晕厥之际,多少有些欲盖弥彰、虚张声势的味道。

便是东吴也能看出…

此刻已经到了曹魏对淮南控制最虚弱的时刻。

曹操已经苏醒,仿佛一夜之间,他苍老了十岁…

他正在拿头颅整个浸泡在温水中,以此消解头风发作时的痛不欲生。

曹植早就守在曹操的身边…

他不敢发出一言,就这么静静等待着曹操。

终于,曹操的脑袋从温水中抽出,一旁的侍女为他擦干头发,梳理着发髻,曹操则淡淡的问:“文远?还没找到么?”

曹植连忙回道:“回禀父亲,没有…不过,肥水大营中被烧焦的尸体里并没有张将军。”

“没有消息,那就是好消息咯!孤的文远,没有那么容易倒下。”曹操表现出一股别样的豁达,他接着问:“现在,是谁在驻守寿春城?”

“是子丹…”

子丹是曹真,其父为曹操战死,从小曹真就被曹操收为养子,素来带在身旁,言传身教,是曹魏小一辈中,除了曹休外,最杰出的将才。

在曹纯殒命后,虎豹骑残部与新入编的虎豹骑,曹操均是交由曹真统领。

只不过,曹真还是年轻啊,他的统率如何能与张辽张文远比肩?

“不过是一日、一夜…这风向就都变了。”曹操不由得感慨道:“江夏,孤折了乐进将军,折了董衡、董超将军,那侯音、卫开叛变,那朱灵父子也不知是何情况?整整八万人,江夏一日之间就折了八万人!”

说完江夏,曹操的话锋一转,“江陵战场,徐晃安营扎寨,高挂免战牌,他本就是在牵制关羽,孤实在想不通,凭着他的营盘,便是孤都攻不进去,怎么就一把火给烧了,怎么徐晃将军就给烧的晕厥了过去呢?”

“还有肥水大营,孤知道那东吴的甘宁必定不甘寂寞,孤特地给他布下了十重埋伏,还是这该死的大火,让孤…让孤的心血毁于一旦,就连孤的文远也…也…”

说到这儿…

曹操的面色愈发悲壮,自打赤壁一败后,他还从未受到过如此打击。

“父亲头风方才好转,不宜过度忧思…”

曹植连忙劝道,生怕父亲曹操再度因为这些,头痛欲裂。

曹操则深深的提了一口气,正欲开口,却在这时。

“丞相,已经查明那引火物。”程昱从门外走入,拱手行礼,本想继续说,可看曹操的精神不佳,连忙把要说的话统统咽了回去。

“说!那引火物是什么?”

“是火石!”程昱如实道:“昨夜,甘宁袭营时,每个兵士的背后都背着一个陶罐,而陶罐中藏着两物,其一是鱼油,鱼油是灌入鸡蛋之中,其二是火石粉末…便是这二物藏匿在陶罐之中,甘宁一边突进,一边命骑兵将陶罐沿途砸碎,火石与鱼油散落一地,正是因此…最后火石遇火,才激荡起冲天的火焰,蔓延了整个军营!整个着火的过程都是在旦夕之间完成!”

程昱的这一番话,倒是让曹操脑海中那一团巨大的疑惑,豁然解开。

“原来是火石与鱼油…”曹操眯着眼,“原来如此,孤知道了,徐晃与于禁多半也是这么败的…”

说到这儿,曹操心头不由得升腾起一个全新的疑惑。

“可那东吴从哪来的这么多火石?”

是啊…

不光火石,在这个时代,一切点火物,诸如松脂、沥青、猛火油…这些都是有价无市。

便是黑市上,想要采买,都极其稀缺。

否则,赤壁水战上,双方就不会是普通的箭矢,而是火矢对射了。

这是曹操最费解的地方,他曹操九个矿,都搞不出来这些“点火物”,东吴一隅之地,从哪搞出来这么多的火石呢?

当然,能挖出“白麟”的地方,不止是“安陆城”。

比如曹操辖下的襄阳,就与云南晋宁、贵州开阳,并列为华夏“三大磷矿”产地之一,号称“三羊开泰”!

唯独可惜,这些地方山那么多,曹操哪里知道,要往哪挖?

如今,有确切位置的只有安陆城外的四方山。

首节上一节513/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