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79节

诸葛亮连忙道:“威公是累坏了么?”

“没有。”杨仪连忙拱手道:“下官斗胆,想请诸葛军师先观过云旗公子的第一封答卷后,再…再赴左将军府!”

唔…诸葛亮脚步一顿。

既杨仪这么说,那一定是有所缘由。

诸葛亮也不拒绝,当即又提起了那封竹简,“我路上看。”

说着话,就大步走出,登上了马车。

随着马儿“得”的一声嘶鸣,马车驶动,徐徐走远。

可杨仪,站在这书房里,却宛若双腿灌铅了一半,竟尤自无法移动一步。

此刻,他的心头剩下了是满满的不可思议与震惊。

『难道…』

『不…根本不用难道,云旗公子定是提前知道了什么,不对,如此说来,这曹仁与曹纯的刺杀,难道…难道…』

想到最后,杨仪再度咽了口吐沫,他感觉他浑身上下都在发抖,抖得厉害。

那边厢…

诸葛亮坐在马车中,也徐徐展开了竹简。

乍一看,答案很简单。

的确是多少带着几分敷衍:

“凑不出就凑不出呗!老老实实的在家睡大觉,根本没必要凑!”

能这样答卷的,诸葛亮觉得…普天之下,怕也只有这位关云旗了吧?

而诸葛亮也算是回过味儿来了,怪不得云长要说,这是云旗的敷衍之作,是赌气之作。

“呵呵…”

诸葛亮不由苦笑。

连日的操劳,他的神情极是疲惫,唇边溢出一丝沉重的叹息。

他感慨道:“这样的小子?云长的力荐?我能教么?”

可…

这声音方才扬起,仿若一道亮光闪过,诸葛亮骤然感觉到某种异样突然在心头涌起。

紧接着,他像是想通了一件事儿,胸中一阵战粟。

他忍不住再度把目光贴在这答卷上。

答卷上的文字依旧“凑不出就凑不出呗……根本没必要凑!”

可诸葛亮的心境却发生了变化,天翻覆地的变化。

那方才收到的急报,曹仁晕厥、曹纯殒命的急报,再次快速的闪过脑海,最异样的一点立即就被诸葛亮抓住了。

他下意识的张口,“云旗这答卷,是笃定曹操会走?可他怎么会判断出曹仁出事儿呢?”

“刺杀…刺杀?难道…在这封答卷之前,云旗就已经知晓此‘刺杀’之事?所以才…才会有如此敷衍的答案?”

“滴滴哒”

想到此节…诸葛亮的额前已滴下冷汗。

他的一只手紧紧的握住了另一只手的手腕,联想到杨仪与战报中均提到的。

虎豹骑殒命落日谷。

诸葛亮仿佛一下子更透彻了。

他轻声吟道:

“这不会是他布下的局吧?”

无论是汉中,还是蜀中的消息,总是滞后的。

诸葛亮与刘备尤自惊诧于曹仁与曹纯被刺杀,一死一晕厥时。

襄樊最新的战报…已经传到了许都,传到了邺城。

满宠、文聘、吕常、牛金悉数殒命。

江夏一战,曹军损失惨重,关家军随时逼近襄樊。

此刻曹操的四子曹植与主薄杨修正加急从邺城赶往南阳。

在他们看来,南阳是有一支驻军的,是于禁的兵马。

杨修提议曹植假借父亲之名调动这支兵马驰援襄樊。

如此间不容发之际,哪位公子有此魄力,那这公子既为大功!

晨曦中,巨大的城门关闭着,如同蛰伏的巨兽,两边已经有守门的门吏肃立,因为太早街道上寂静无比,马蹄声变得格外的清晰。

杨修与曹植疾驰到大门左侧的军营处勒马,一名副将看到两人,连忙躬身道:“末将拜见四公子,拜见杨主薄,不知公子与杨主薄来此,所为何事?”

曹植道:“我奉父亲之命,来此调兵,此为调兵文书,凡请你即刻点兵出征襄樊!”

副将道:“公子恕罪,莫说点兵出征襄樊,就是往附近郡县调兵,末将也不敢。”

“这是为何?”杨修驾马上前。

这副将道:“于禁将军人在许都,可将军下过军令,襄樊局势危机,汝南城中所有兵士严阵以待,没有他的命令谁也不能轻举妄动,更不能去驰援襄樊。”

此言一出…

曹植面露为难之色,杨修却骂道:“荒唐,四公子就是来此是奉曹丞相之命调兵驰援襄樊,于禁再大,大得过曹丞相么?尔等速速点兵,耽误了襄樊战事,担待的起么?”

副将忙跪下,“主薄恕罪,借我十个胆子也不敢耽搁,只是…于将军的军令也不能违抗。于禁将军如今就在许都,若是四公子执意调兵,不妨将丞相的调令交予于将军,于将军势必即刻赶回,到时候由他亲自领兵驰援襄樊。”

要知道,于禁的兵素来以纪律鲜明著称。

而于禁本人,在曹操的心目中,乃五子良将之首。

这从曹操称王时,将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就能看出曹操对于禁的喜爱与器重。

要知道,差点把孙十万突突干净的张八百,那时也不过封赐了个征东将军。

徐晃、张还是杂号将军。

由此也可见于禁在曹魏将军中的地位。

而他持军严整,缴获来的财务从来不允许兵士们私藏。

他军令如山,在他手下…违抗军令者杀无赦。

也正是因此,纵是曹植与杨修赶到,副将哪里敢私自点兵?

“此去许都,一来一回至少两天过去了,早已耽搁了救援襄樊的大事儿,再不开门,我先斩了你。”杨修怒喝。

副将恐惧的说道:“主薄就是杀了末将,末将也不敢违抗军令啊!”

杨修冷笑,“你以为我不敢?”

忽然间,剑光闪过,一道鲜血飞溅,喷溅在杨修与曹植的身上。

曹植大惊,“德祖?”

杨修却大声朝其它的兵士吼道:“想试试吾剑锋利否?事急从权,曹丞相调兵文书在此,尔等速速点兵!再有迟疑着,杀无赦!”

一干副将的确看到了这份假冒的文书,连忙惊慌的点兵。

曹植整个人变得忧心重重,他小声道:“德祖,是不是有些过了?毕竟这文书…”

“四公子啊四公子…”杨修连忙道:“此刻,怕是你二哥、你三哥已经调兵往襄樊赶去了,若是这种时候,都没有这般魄力,那丞相如何会把世子交给你?”

此言一出,曹植犹豫了一下,他轻吟一声。

“德祖说的对操刀必割,执斧必伐…”

说话间,他看了一眼地上的尸体,高举着这封“伪造”的魏公诏书,点兵出城!

另外一边,许都城。

曹丕也面对着与曹植同样的困境,这里驻扎的是高览将军的兵马。

这位高览乃是当初在官渡之战时,与张一道归降曹操的,演义中的他被赵云在长坂坡杀了,正史中却并无这段记载。

事实上的他活的好好的,且因为当年“带兵进组”的原因,手下还有一波兵马,就驻扎在许都城郊。

同样是高览不在…

同样是曹丕来此点兵。

此刻的曹丕十分焦躁,他身旁的吴质铮然拔剑朝向眼前的副将。

“再不点兵,我杀了你。”

这名副将躬身:“中郎将要杀,只死末将一人,可若是末将私自点兵,违抗了军纪…那曹丞相会诛杀我们所有人。”

与曹植不同的是,曹丕没有杨修那样“伪造笔记”的大师,他也没有胆量伪造一封父亲的诏书去点兵。

而此刻…

襄樊局势危机,曹丕如何会不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立功”的机会。

吴质又急又怒,扬起剑来,“你大胆…我杀了你!”

“等等…”曹丕立刻阻止。

“这是为何?”吴质连忙问,曹丕目光幽幽,他感慨道:“若是仲达(司马懿)在,他一定不会让我杀人。”

这…

吴质也是曹丕的智囊,此刻却有些沉不住气,“若是困于此,那救援襄樊的第一功可就…可就拱手让给子健公子了。”

曹丕微微咬唇,我语气坚定:“等…等下去,本公子等高览将军回来!仲达说,公无渡河,公欲渡河,有的河…不是勉强就能渡过去的!”

成都,左将军府。

刘备的面前摆放着汉高祖刘邦的画像。

他一直将刘邦作为自己的目标。

在刘备的眼里,刘邦有大志、识大体、平易近人;

刘邦坚韧、识人、仁义;

刘邦也是从这巴蜀之地杀出去,一统天下。

高祖如此,他刘备也要如此。

首节上一节279/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