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64节

“其一,是那批军械,伯言看上的同时,那交州七郡督士也看上了,卖家一货两卖,这才使得你陆家的族人与那些交州人在关山石洞里拼杀!”

“其二,便是那制造出这批军械的‘黄老邪’…孤方才得到消息,不只是伯言中计了,那襄樊的曹仁也中计了,为了这批军械,他派曹纯带五千虎豹骑赴江夏落日谷,中了埋伏,五千虎豹骑几乎悉数命丧于那山谷。”

讲到这儿,孙权顿了一下,“比起那襄樊的曹仁,伯言的损失无外乎是一些钱粮与族人,那曹仁可要比伯言惨上十倍!”

孙权的话,款款言出。

陆逊惊讶于孙权竟然什么都知道。

这也证明,这位东吴的国主,只要不是涉及“统御”领域,他的能力依旧是出类拔萃的。

同时,陆逊也听出了孙权言语中的轻嘲和痛苦。

近来…东吴就好像流年不利,从诸葛瑾,到他孙仲谋,再到如今的陆伯言…每每有所行动,结局均是折戟、折戟、还是折戟。

江东兵勇的士气都要折没了!

怕是要不了几天,陆家军长沙折戟的消息又会传遍江东。

到时候,江东子弟们那本就不高昂的心气儿,只怕会再度坠入谷底。

陆逊硬着头皮,拱手回答:“此次,罪责在我…还请主公赐罪!”

孙权摩挲着琴弦,“接下来呢?接下来伯言打算如何?”

“调查那黄老邪…”陆逊不假思索,“就如同调查那‘洪七公’一般,我一定要查出那‘黄老邪’究竟是谁?”

孙权悲凉的笑了,“长沙、桂阳、江夏…乃至于荆南、荆北,这些本都该收归于我东吴,可如今,它们却一个、一个的与孤渐行渐远!”

说到这儿,孙权抬高了声调。

“孤是流年不利啊,今年以来,就没有一件顺心的事儿!而你们又可曾想过,这一次次的铩羽,会将东吴逼到何种境地?呵呵…呵呵…”

说到最后,孙权的语气变得苦涩起来,他在苦笑。

“如今北有曹操,西有关羽,东边又是无尽的大海,就连交州也只是名为附庸,实则包藏祸心、暗坏鬼胎!孤才三十多岁啊,可一场合肥之战几乎把东吴的兵马、钱粮、心气儿给全部给打没了!这种时候,偏偏你陆伯言又带回这么一个消息…你是要让孤偏安于这东吴,开始颐养天年了么?”

陆逊听出了孙权的意思,这位东吴的国主,他是不安于现状啊。

当即陆逊做出难过万分的模样。

“臣…臣不敢!”

“可…如今的局势,北面惹不起,西边不能惹,主公需从长计议啊!”

孙权直视陆逊,“那就打南边!”

“交州的士不是劫掠你陆家的军械么?那孤命你去清剿他!孤不要什么附庸,孤只相信,打下来的东西,才是孤的,谁也夺不走!”

言及此处,“嗖”的一声,孙权拔出剑来,他将剑横在陆逊的眼前,“孤就问你,能不能打?”

这…

陆逊迟疑了,他清楚,此番折戟长沙…

最大的败因,是那黄老邪,是那商贾,并非是交州…更不是士。

陆逊本来开口劝孙权,可当他抬眼直视孙权那寒光凛冽的目光时,他悟了…

谁是罪魁祸首,不重要…

如今的局面下,一点都不重要!

孙权在乎的是交州,是失去“长沙”这个重要军械补给后,一个全新的、能稳定输送资源的大后方!

同时,他要的是一场大胜,是一场能让东吴一扫阴霾的大胜。

“臣…臣领命!”

陆逊颤巍巍的开口,同时拱手。

孙权将剑交到了他的手里,“拿出你当初收服山越时的豪情,交州若定…孤当怀慰藉!”

这一番话脱口…

孙权转过身徐徐走向那王座。

陆逊诚惶诚恐的望着孙权…

此刻的孙权,他背对着陆逊,挥了挥手…

陆逊识趣的行礼告退。

而随着陆逊走远…

帷幕之后。

“咳咳咳咳…”

随着一阵咳声,鲁肃徐徐走了出。

“子敬啊…”孙权一改方才对陆逊言语间的冷冽与锋芒。

对鲁肃的语气,变得格外的和煦与柔和。

“你都听到了?”

“主公打算先取交州么?”鲁肃提醒道,“今年那交州七郡督士快八十岁了吧?他还能活多少年?若是将他熬死,那时…交州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夺下!”

鲁肃这番话,又一次显现出了他的前瞻性。

事实的确如此…

历史上,在孙权四十五岁时,九十岁的士总算归西。

而紧接着,孙权就开始用一系列的“政治手段”逼反了士的弟弟和儿子们,然后轻而易举的灭了他们,彻底占领了交州。

整个过程,十分的轻松。

可…

那是建立在湘水划界,建立在荆州归于孙权的大前提下,他才有资本去熬死士这个老头。、

可…现在…

“孤等不了那么久了!”

孙权一扬手,他的话变得语重心长。“子敬啊,局势已经变了!”

激昂的话语骤然落下。

孙权的语气变得凝重。

“世人总说,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成就了那刘玄德,可又有几人知晓,你鲁子敬也曾向孤讲述过,你那高瞻远瞩的‘隆中对’呢?”

孙权顿了一下。

他“吁”出一口长气。“局势变了,孤也等不了那么久了,子敬的‘隆中对’不得不更替、变化一番了!”

他鲁肃的“隆中对”么?

听到这儿,鲁肃的眼眸凝起,他回想起了。

曾经,他向孙权也设计出过的…那一番战略部署,那一番宏伟蓝图!

第135章 蜀汉就是个大染缸!

众所周知。

“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时,在诸葛亮的草庐中,那一夜,这一对未来的“君臣”颇有开创性、前瞻性的对话。

也就是这番“隆中对”,让诸葛亮向刘备划定出三分天下的格局。

如此前瞻、预判,不可谓不精彩纷呈。

而鲜为人知的是,其实,除了诸葛亮外,还有两个版本的“隆中对”!

其一,是沮授的“隆中对”。

那是初平二年,天子还在董卓手里,袁绍刚刚吓走了胆小如鼠的韩馥,占据冀州,正在与公孙瓒争夺北方。

是时的袁绍,还远不是北方的霸主。

那个时候,沮授向袁绍提出了,属于他沮授版本的“隆中对”。

先是是以富饶的冀州为根基,剿灭黄巾军、黑山贼、公孙瓒等势力,占据冀、并、青、幽北方四州。

然后则是:

“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

前期,袁绍的确是按照沮授的“隆中对”去走。

定四州,一统北境。

只不过…

沮授那版本的隆中对中,“挟天子以令诸侯”与袁绍的野心相悖。

袁绍要做的绝不是一个公,他们老袁家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也正是沮授这番“隆中对”,袁绍没有执行下去,硬生生的把天子让给了曹操,导致北方霸主的更替。

此为三国时期,第一个流产,且最为可惜的“隆中对”!

第二个,便是鲁肃。

值得一提的是,鲁肃提出“隆中对”的时间,是在诸葛亮与刘备见面,提出隆中对之前的十年!

也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榻上策!”

那还是他第一次与孙权见面。

孙权那时问他,“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鲁肃的回答是。

“汉朝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

“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是不会招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是有同汉高祖建立的大业啊!”

言之凿凿!

有理有据!

如果说,诸葛亮那“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是占据荆州,进取益州,以成鼎足之势,待天下之变!

那么鲁肃这“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就是雄踞江东,进取荆州,待天下之变。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

孙、刘之间,在战略规划上,在诸葛亮版的“隆中对”十年之前,就已经注定,荆州…是双方永远绕不开的一环!

而此后,无论江东的大都督是谁。

孙权始终奉行的便是鲁肃提出这一番“战略规划”!

如今黄祖已灭,刘表不再…

首节上一节164/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