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04节

像是饱含着巨大的哀婉与痛惜。

又像是在绝望之际,突然看到了一丝希望,突然看到了光!

嗓音已经有些沙哑…

可陆逊那悸动的心情,根本抑制不住。

“伯言…”

孙茹还是无法使陆逊冷静下来。

事实上,任何一个江东子弟,任何一个被山西人打的“哭爹喊娘”,一肚子怨气,却又不敢朝山西人“大声喊话”的江东子弟…

当他们看到能对抗北方骑兵,能对抗那‘噩梦’一般张文远的希望时,他们都会无法冷静,甚至无法呼吸!

“夫人,我必须…购得这偏厢车者,必须是我,必须是江东,我…不,是东吴必须…东吴必须购得这偏厢车。”

陆逊按在孙茹肩上的手骤然用力。

若不是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周围并没有太多人。

那么一定…一定会有人把陆逊当成,是欺负女人的恶霸,继而仗义执言。

难得孙茹承受着陆逊这份力量的同时,依旧保持着那份冷静。

他劝陆逊,“似乎…这偏厢车并不复杂,我们以今日所视绘制成图纸,让江东的工房去仿制,岂不…岂不能省下一大笔钱?”

孙茹是从理智的角度,从省钱的角度去考虑的…

这个思路也没有问题。

只不过,陆逊重重的摇了摇头。

他眼力过人,自然早就寻觅到这偏厢车的端倪。

他指着战场上的车阵,解释道:“你看到了么?那可不是寻常的木板…其内部,是经过细致、排放的,任凭对手的推、打,却尤自岿然不动…”

“也只有特殊的工艺才能做出…这般稳固、坚硬的挡板,若是我们江东仿制,照猫画虎…那怕最多也只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终…反倒是…”

陆逊本想说,最后反倒是搬石砸脚。

可这话尚未开口,孙茹依旧质疑道:“不过是寻常木棍劈砍,就不是斧钺刀枪…如何能看出他这挡板坚实、稳固呢?”

陆逊正想解释…

却见“战场上”,那倒地的关兴,他愤愤然的翻身上马。

他怒了…

他每日卯时便起床,两更天…还未入眠,他一整日除了睡觉,都是在习练武艺。

在琢磨…如何在小范围施展阵型,可以在战场上以一当百。

可现在…莫说是真正的战场…

就是…

就是眼前的这一块块儿挡板!

他都没能突破…

这也…这也…太讽刺了吧?

不服!

关兴不服。

对他辛劳付出的不服,对他勤勉的不服,也对他武技的不服。

哒哒哒…

马蹄声攒动,他驾马驶回,朝一名亲兵大喊。

“吾那青龙偃月刀何在?”

第99章 鱼儿上钩,神器问世

是啊…

用木棍怎么能劈断这挡板呢?

得用刀…

用他关兴的青龙偃月刀。

刀锋之下,这些挡板哪里能扛得住!

不过是跳梁小丑!

不多时,亲兵将青龙偃月刀递给了关兴,关兴接过青龙刀,扭过头来,他怒气冲冲的道:“好一面墙,若我这青龙偃月刀也劈不碎它,我…我关兴就甘拜下风!”

说话间,他一手提刀,一手驱马向前。

近了,近了…

当面对那挡板时,关兴全身的力气汇聚于双手。

双手舞刀。

青龙偃月刀在空中划过了一道绚丽的弧线,带着那劲风,裹挟着那磅礴的劲力,排山倒海一般的直贯而下!

锵…锵!

随着青龙偃月刀与挡板碰撞发出的声响。

在所有人望眼欲穿的眼神中。

那偏厢车的挡板尤自岿然不动!

反倒是青龙偃月刀的刀口像是磕出了一个“牙”…

这是…

没有破防么?

关兴这排山倒海般的一刀,竟…竟没有破防!

关兴哪里知道,这偏厢车的“木板”,乃是黄承彦用木艺与锻钢技术的融合…每隔一段木板,都会镀上一层薄钢。

寻常刀刃,别说劈碎了,就是破防,那也是万难!

一条来自江东的急报,翻山越岭,终于抵至东川的汉中城。

这汉中的天,就仿佛此间的局势一般,变幻无穷。

方才还是艳阳天,黄昏时,忽的就刮起了大风。

城外,一处军营,无数高大的望塔之下,陈列着一望无际的鹿角拒马,这些鹿角拒马相互交错,错综复杂。

数量之多,陈设之严密,令任何人看了,都会心生胆寒退却之意。

自打建安二年,征讨张绣,张绣开城投降,曹操一脚踹开寡妇门,结果一战将一员爱将、一个贤侄、一匹爱马交代在那里。

曹操的魂儿也丢了个大半!

凡是新城,夜里时,曹操都不会住在其中。

身处高位,又天性多疑的他,如今能完全相信的唯有他的军队。

此刻,黄昏已至,数千面“魏”字军旗在雨水的冲刷下,依旧迎风招展。

…中军大帐之外,那五舆马车前的五匹骏马,似乎也因为这骤冷的天气,不安的高高扬起蹄子,重重的踩踏着地面,时而打起了响鼻。

不过…

哪怕是这骤冷的天气,哪怕是账外“呼呼”的风声,依旧没能遮掩住中军大帐中那魔性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

曹操在笑。

而往往曹操一笑,要么是生死难料,要么是全营知道。

一时间,整个曹军营寨,到处都弥散着他的笑声。

“虎侯,来,给他口水,让他接着说!”

曹操一阵畅意的大笑过后,吩咐面前的信使继续禀报。

信使接过许褚递来的一碗水,一饮而尽,旋即再度张口。

“三位将军依主公‘贼至乃发’之命,由乐进将军守城,张辽与李典将军出城,结果…不等李典将军出城接应,张辽将军率八百山西步兵已经杀穿了那孙权的十万兵马。”

“从夜幕杀到天明,又从天明杀到正午,在东吴军营里杀了整整一个上午,阵斩数十将,血流成河,十万吴军仓皇逃窜,东吴兵马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又过得七日,孙权率军于合肥城下刺探,张辽将军又率八百山西骑兵,于逍遥津大破东吴,险些擒住那东吴国主孙权,此战杀得吴军将士丧胆,连吕蒙、甘宁亦是死里逃生,如今,整个东吴,但凡有江东小儿啼哭,只要闻‘辽来、辽来’,哭声即止!”

“啊…小儿止啼?哈哈哈哈!”

曹操再度大笑,只是这次的笑容中多出了一些惊讶。

张辽的勇武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

“哈哈哈哈,文远真乃大将之才也!”曹操一边笑一边感慨道。

一旁的谋士程昱拱手道:“此皆丞相识人之功!”

“哈哈哈哈…”曹操再度笑出声来。“如此大将之才只带几千人哪里够?传孤命,为文远将军大肆增兵!”

“喏!”程昱连忙拱手。

“哈哈哈哈…”曹操的笑声再度扬出,这段时间,就属今儿个最为高兴了。

而待得曹操的声音落下,程昱眨巴了下眼睛,提醒曹操。

“丞相,张鲁归降后,汉中已归丞相,可如今,丞相却久久不南下巴蜀,几日前妙才将军(夏侯渊)问及,丞相说是要等合肥的消息,某知,丞相是一旦南伐,东吴那边趁势北上,我大魏将两线作战!”

“可如今…合肥大捷,东吴元气大伤,士气低落,短时间内不足为虑,丞相是否该考虑,趁着三军士气大盛,趁着益州人心思变,得陇望蜀,一举南下,攻破成都,擒了那刘备、诸葛亮,以除心头之患。”

程昱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

这也让曹操又一次在“南下巴蜀”的决策上陷入了沉思。

需知,三年前荀殒落,一年前荀攸陨落。

现如今…

曹操手下的四大谋士中,只剩下贾诩与程昱两人。

贾诩外号“毒士”,可如今是越老越苟,越来越精,如今的他,是宁愿讲究无功,但绝不能有过。

从之前征讨西凉时,献上“离间”马超、韩遂之计后,这‘毒士’,已经有四年未出一计,简直是惜字如金。

故而,如今常伴曹操身旁,为其出谋划策的四大谋士中只剩下程昱一人了。

首节上一节104/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