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86节

魏了翁、李宗勉这些人都是魏王府官员,史弥远可以理解,但杜杲,连他都没听过。

赵与芮道:“其父杜颖,是个官二代,他现在海门盐场,他与李宗勉是好友。”言外之意,李宗勉推荐的。

赵与芮门下几个官员,李宗勉官最小,正八品,但当知县也勉强够格,关键他以前从来也没反对过史弥远,毕竟级别不够,没资格出现在朝堂上。

史弥远对他自然没印象,更没注意赵与芮说了个官二代的名词。

但说到杜颖,史弥远就记起来了:“做过江西提点刑狱,后任户部郎中。”

史弥远点点头,应该没有杜颖发生过什么不好的事,杜颖死于1209年,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人,那会史弥远刚刚掌权,两人没什么交集。

“水军你要多少人?”史弥远这时又问。

赵与芮道:“人不重要,最重要是船,我想要大船多点,最少得弄个十艘八艘吧,毕竟想跑海贸。”

史弥远笑道:“船大用的人手就多。”

“老臣与吴英(许浦水军统制)商量下,给魏王均个几艘船,臣估计,最多也就一千人左右。”

“多谢丞相,多谢丞相。”赵与芮喜不自胜,有点手舞足蹈:“这下本王可以赚大钱了。”

史弥远微笑看着赵与芮,他很喜欢赵与芮一门心思赚钱的模样,但又隐隐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但此时赵与芮不过十五岁,在史弥远眼中就是个半大小子,身边魏了翁和李皇也才是从五品的中层官员,且才跟了赵与芮几个月,他是完全有信心,能把赵与芮握入掌中的。

他还在发愣,赵与芮又接着道:“与芮想让李皇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魏了翁提举市舶司,杜范为鸣鹤场盐监。”

史弥远又愣了下,然后想想,魏了翁和李皇、杜范的品级,可以任这三个位置,而这两个衙门(鸣鹤盐场归李皇管),都是大宋最赚钱的衙门。

“魏王有心了,此事交给下官。”他只能先答应再说。

这三个职位在史弥远眼里,和知县是没法比的。

今天史弥远非常给赵与芮面子,主要是不想和赵与芮闹的不痛快。

之前他也是迎合赵,想拍赵马屁,赵却不给他面子,被逼无奈之下,他才另想筹谋。

既然准备废赵和推赵与芮为皇帝,他没有必要再和赵与芮闹的不痛快。

反正庆元府他已经安排好妥当,赵与芮想干什么,明年就能知晓。

史弥远最后道:“魏王此去离京师并没有太远,若有机会,还是要时常进京,问候陛下和圣人。”

“与芮明白,丞相请放心。”赵与芮心想,不用你说,我都会常来,宁宗和丞相的大腿,要好好搂着。

两人一路说话,把赵与芮外判的事都安排好,等到了宫门口,史弥远却让赵与芮先走,他转身去找皇帝。

史弥远这人做事相当靠谱,想办什么事,决不会拖拉,能立刻办的就立刻办,需要筹谋的,就好好筹谋。

历史上身为权臣能善终,而且族中子孙后代还能接着当丞相的,估计也只有史弥远一个人了。

他立刻再去玉堂找到皇帝,向皇帝建议,广州泉州市舶司现在为朝廷每年收入数百万贯,临安市舶司更多的是门面,收入不及万一,当重启两浙市舶司,为朝廷增支。

又道,许浦水军太多,给当地财政压力很大,请求调派部份,回定海县,因为定海县,还有当年水军营寨,这样可以由庆元府负担一部份军费。(即重设浙西沿海制置司,然后与浙东互换,因为现在的浙东制置司衙门在浙西位置。)

皇帝犹豫了下,史弥远又道,那边距离魏王比较近,有什么事,魏王可以坐船进京也方便。

宁宗笑了,终于点头同意,因为这两件事听起来,都是利国利民利魏王的好事。

另一边赵与芮刚出宫门,就听到身后有人叫自己,回头看去,却是叔叔赵汝述。

刚刚赵与芮与史弥远在前面边走边聊天,赵汝述是一脸羡慕看着他的背影。

大伙都是宗室,他赵汝述还是太宗皇帝赵光义这脉的,比赵与芮还亲皇室,但到现在还没封王,不对,连国公都没有,只弄了个食邑五百户的子爵。

看看赵与芮,年纪轻轻,一年一跳,去年嗣王,今年亲王,真是人比人是气死人。

“见过叔叔。”赵与芮还是客客气气,毕竟人家是长辈。

赵汝述当然也很满意他的态度,此时牛宝正好也出来,去远处拉马车。

最近外面天冷,赵汝述指了下马车:“去与芮马车上说?”

赵与芮没办法,只能带着他上马车,然后发现有辆轿子跟在他们后面,正是赵汝述的。

两宋时,官员坐桥规矩比较多,到南宋时,犊车和轿子开始盛行,官员们乘轿也就多了。

但在冬天,轿子肯定没有马车温暖,赵汝述今天正好蹭下赵与芮的马车。

赵与芮马车学着夏青芝,里面打造的比较奢华,地上还铺着毛毯,然后有个暖炉,冬天带妹子出来也很有排面。

他平时都是骑马出来,今天上朝,才改用马车。

上了马车之后,赵汝述和赵与芮面对面盘坐着,他想了想后,便道:“与芮今年多大了?”

“过完年就十六了。”

“可有中意的女子?”

“。。”赵与芮心想,来了,来了,美人来了。

他这年纪在大宋也算不小,又是宗室,其实皇帝和杨皇后早就关心他的婚娶。

赵与芮做羞涩状,摇头表示还没有。

赵汝述笑道:“淮东制置使兼节制京东、河北兵马贾涉,有一女儿,名叫玉华,年方十一,有沉鱼落雁之美”

贾涉要请病回京,并提前安排夫人史氏和女儿回到京师,他女儿已经十一岁,所以请托赵汝述为其找个好归宿。

赵汝述和史弥远商量后,决定问问赵与芮。

用赵汝述的说法,已经暗指这是丞相的意思。

贾涉的妻子史氏是史弥远兄长史弥正的女儿,论辈份还得叫史弥远一声叔叔。

史弥远向来在前方任用的人都是自己亲近一系,比如任命位于宋金战争最前线的淮东制置副使和淮西制置副使的人分别为贾涉与赵善湘。其中,贾涉娶史弥远兄长史弥正之女为妻,而赵善湘最小的儿子则是史弥远女婿。此外,担任湖北方面防卫的京湖制置使赵方(赵葵父亲),本来就是与史弥远一族亲近的人物,在其去世后,史弥远族侄史嵩之被派任京湖制置使的幕僚,最后被擢升京湖制置使。

史弥远用人原则和赵与芮差不多,重要地方尽量用自己人,能联姻的就联姻。

不过贾涉后来和史弥远关系搞的不是太好,因为他自组了忠义军,史弥远认为他私募兵马,学东晋北府兵,有不轨之心。

虽然关系不好,但毕竟都是亲戚,现在贾涉身体不好,要求回京师休养,史弥远也尽量帮他,正好削了贾涉的军权。

贾涉是史弥远亲戚,如果女儿嫁给赵与芮,那赵与芮与史弥远,也自然就变成了亲戚,关系自然亲上加亲。

赵汝述是宗室,赵与芮名义上的叔叔,所以这桩婚事由他提出来正好。

赵与芮虽然觉得贾玉华年龄太小,但赵汝述就差明说,这是史弥远的意思,他怎么能拒绝。

“与芮自然没意见,一切都听叔叔的,只不过,这个玉华,会不会小了点?”

“与芮放心,丞相的意思,先见个面订个婚。”

“若是将来杨皇后有问”说着说着,赵汝述语气变的古怪起来。

第118章 我对魏王也很满意

史弥远知道杨皇后与皇帝也在关心赵与芮的婚事,所以想先给赵与芮订个婚,并不着急娶过门,以后杨皇后或是再问起赵与芮,赵与芮可以说已经有婚约。

至于到时谁为妻谁为妾,到时再说。

赵与芮自然答应了。

与赵汝述分开后,回去的路上赵与芮思来想去,合着这史弥远和杨皇后也不是铁板一块?

当年杨皇后硬要把侄孙女吴氏嫁给赵,就是想以联姻之亲,拉拢皇子赵,但吴氏的父亲当时极不赞同,说自己女儿性格不好,恐怕嫁过去会天天吵架之类的,史弥远当时也不赞成,但杨皇后硬要嫁吴氏,结果现在小夫妻关系极差,有若仇人。

如今赵与芮成了沂王,史弥远怕杨皇后又来这招,抢先安排了贾玉华,以防将来的变故。

赵与芮郁闷的回到王府,他来到了南宋不到一年,已经订了两个亲,到现在连这两个小姑娘都没有看到过,对面一个个吹的貌若天仙,也不知真假。

不过虽然他是穿越来的,但自由恋爱这些后世思想得先放放,当前这种状况,必须入乡随俗,先娶对自己有帮助或有利的。

往大了说想拯救大宋百姓也好,往小了说想自己当皇帝也罢,无论与公与私,都得先好好的活下去。

“大王。”他刚回王府,小桃、秋月等纷纷迎上来。

两女脸上都有讨好之色。

赵与芮晋魏王,成为亲王,再次打破了降等世袭的规定,当然,宋神宗已经开创了先例,现在也没人说什么。

官家这么疼爱赵与芮,若是能帮赵与芮生上一子半女,将来有机会能封爵。

“好。”赵与芮向她们点点头,余光看到跟在小桃和秋月身边的两个少年全五、严小山。

全勇不在,他身边时常带着牛宝,主要是那些少年们还不能完全信任。

但他陆续在其中挑选训练比较好的人,开始栽培。

全五和严小山这两人原本就识字,列队训练又比较出色,为人机智。

其中严小山还有家人,对于这种有家人的少年,赵与芮还得养着他们家人,才有机会真正引为心腹。

所以他王府现在开支很大,每月开支已经达到数百贯,要不是他有这么多球牌室帮他赚钱,仅凭他的俸禄,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

当然,这次外判时,宁宗很给力,赐送的钱银就有黄金三千两,白银一万两(这和当年赵恺晋封魏王判宁国府待遇是一模一样的),又给他加了两个节度使,晋魏王,收入也是暴增。

“严小山你跟本王来。”赵与芮把严小山招到屋子,道:“本王要外判庆元府,你回去问问家人,愿不愿意和本王一起去庆元府。”

严小山几乎没有犹豫,立刻道:“小的愿意。”直接先答应下来。

赵与芮先后几次涨薪,他们薪水从几百文已经涨到五贯,现在愿意带他家人到庆元府,明显也要养着他家人,他当然高兴。

“从现在起,你和全五两人,月俸涨为十贯。”

严小山又是大喜。

“回去问问那些少年,愿意带家人去庆元府的,月俸俱涨为五贯,本王还会安排家人事务,同样可以拿月俸。”

赵与芮没考虑不愿意的事,少年们刚到在这里当仆人,不过几百文一个月,虽然包吃包住,但训练也辛苦,现在涨到五贯,家人还安排,肯定都会愿意。

果然不出他所料,严小山和少年们一说,有家人的个个都愿意带着家人去庆元府。

还有个没直系亲人的家人,说自己从小被舅舅带大,现在要远离临安,能不能把舅舅也带去。

赵与芮闻言,便让全保长去查实一下,然后一起带往庆元府。

赵与芮在府上安排全家搬迁之事,半个时辰不到,小桃过来告诉他,俞氏有请。

俞氏几乎很少主动请过赵与芮,赵与芮不由愣了下。

他赶紧叫上小桃,两人一起往后院去。

半路上他得知,刚刚赵汝述的小妾陆氏来了,还带了个年轻的小姑娘到后院。

赵与芮立刻想到贾玉华。

这算是相亲了?

后院的会客厅里,俞氏正呆呆坐在位置上,左首边陆氏叽叽喳喳对她说个不停,说沂王晋升魏王了,外判庆元府,皇帝赏了很多东西,还说魏王叔叔(赵汝述)做媒,介绍了贾涉的女儿贾玉华。

贾玉华就坐在陆氏身后,因为年龄还小,个子比较小巧。

俞氏完全没听清她在说什么,因为听到沂王在外判时,她脑子里嗡的一声,就突然空白一片,接着莫名的感觉到心里一阵抽搐,然后好像很痛很痛。

当初赵在魏王府住了好几年,但对她只有表面的尊敬,更几乎和她没有共同语言,两人一年说的话除了早上的问候,可能不到十句。

所以赵走时,她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

赵与芮才来了几个月,俞氏已经无法自拔。

此时她脑海里全是赵与芮每天早上过来问侯的模样,除了简单的问候,赵与芮开始会找几句话和她说说,比如天气不错了,院外的花比较香了。

首节上一节86/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