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83节

赵与芮已经十五岁了,按宋制,外判之后,必然是当地军政一把手,人一得到权力,尝到了权力的味道,有可能就会变的不一样。

这也是他当时为什么,一定要赵与芮留在京师的原因。

但如果无法避免,现在想这些也没有用,他喜欢赚钱,就支持他赚钱,让他沉迷其中?

史弥远是个老狐狸,马上想到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真的外判,一定要想办法支持赵与芮赚钱,让他乐在其中,而顾不了其他事情。

“老爷。”就在这时,外面有仆人回来。

仆人匆匆进屋,道,沂王一大早就被官家召进宫了。

史弥远和郑清之对视一眼,心中都是长叹。

等仆人走后,郑清之问:“明年还要造势吗?”

“造,必须造。”史弥远沉声道:“还要把气势造的更大,要说皇子赵嫉妒赵与芮,这才想办法,将他逐出京师。”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钟夫人和赵这点小伎俩,想难到本相?”史弥远冷笑:“咱们现在要准备一下,一旦外判明州,赵与芮身边,都要放哪些人?”

史弥远此时退而求其次,知道赵与芮外判已经成事实,那么现在就要考虑,即不能让赵与芮太过自立,又不能与赵与芮搞毛关系,在他看来,只要赵与芮记得他的好,自己态度足够,将来肯定不会和赵一样,处处和他做对,天天想着流放自己。

赵与芮进宫和皇帝说了什么也没人知道,因为当时无人能靠近,但据殿外守着的张华和慕容英道,好像听到赵与芮在里面痛哭失声,等赵与芮走后,慕容英进时,官家眼睛都是红的,一脸依依不舍。

于是第二天,全京师都知道,赵与芮要被皇子驱逐离京师。

当天下午,赵与芮回到府上时,守卫的皇城司众人都看到沂王眼睛也是红红的,无人敢出声。

赵与芮独自回到屋里,谁也不见,接着关上大门。

扑通,躺到床上。

“咯咯咯咯”他搂着棉被,在床上滚来滚去,差点笑出声。

终于自由啦。

他不但得到自由,还借着机会在皇帝那讨价还价,要点大量的钱财和人才,顺带提了几个心腹的官职,安排了一些自己人。

外判明州,哦不对,现在叫庆元府。

宁宗登基时,升明州为庆元府,府治鄞县(今宁波市区)。

现在官方都叫庆元府,民间叫明州的还是比较多,当地很多机构都仍然以明州称呼,比如明州港就没有改名庆元港。

这时期的庆元府,绝对是个好地方,首先远离战火地带,同时又是对日本和高丽的重要贸易港口,当地商贸发达,不亚于京师临安。

赵与芮正在床上翻滚,满脑子都是自己成为地方军政一把手的痛快,突然外面传来敲门声。

接着舅舅全保长的声音响起:“与芮呐,陶氏母女来啦。”

赵与芮莫名奇妙,推开门想了会,叭,他拍拍头,终于想起来:“宫中胡松的家人来了?”

“正是。”全保长道。

“走,去看看。”

两人到了后院,院子里的东走廊里正站着两个娇瘦的身影。

胡松说母亲陶氏只有二十多岁,实际看起来有三十出头了,从衣着打扮,大抵能看出平时生活不算好,日子清苦。

陶氏长的也算不错,只是皮肤有些粗糙,一看就像农村出身。

“拜见沂王。”陶氏看到赵与芮后,头立刻低下,也不敢抬头,还拉了拉身边的女孩。

她身边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长的也算清秀,比小桃略好看点,但年纪实在太小。

赵与芮和气的和她聊了几句,问胡松月俸多少,家里还有活计,平时都干啥?

胡松是个高班,低级宦官,仅为丛九品,月俸为八贯,看起来也不少,但胡松家中母亲没活干,妹妹还小,京师物价又高,确实生活不易。

也难怪他一门心思想着投靠个主子,哪怕是看中沂王有钱,赵与芮也能理解。

他就怕是史弥远安排的什么人。

不过没事,就算是史弥远安排的,也把他弄成自己人。

陶氏儿子毕竟是当官的,南宋宦官也是官嘛,所以开始有些拘谨,和赵与芮说了会话后,慢慢就放开了。

她也应该听说过沂王没有架子,所以语气也渐渐正常,有时还敢抬头看看赵与芮。

当发现赵与芮看向她的时候,她会脸色微红,然后又低下头。

我去,红啥脸,赵与芮心里郁闷无比。

陶氏儿子胡松年纪比赵与芮还大,她居然在赵与芮面前露出娇羞之色。

“胡高班父亲什么时候?”赵与芮突然道。

陶氏愣了下,小声道:“松儿十岁时。”

胡松有十五六岁,这就是守寡快六七年。

赵与芮便直接道:“你独带大两个孩子也不容易,是时候为自己考虑考虑了,本王帮你介绍个人,此人人品也不错,还是本王亲戚,以后就是一家人。”

“啊”陶氏没想到沂王这么直接,脸色通红,捂着脸一脸不可思议。

“你先别急着答应,回去再和胡高班商量下。”

“全管家是本王舅舅,只有一个儿子,目前在王府,每月俸禄两百贯,以后也会是官员。”

“。。”边上原本站着的全保长一脸懵逼,发生什么事了?我在哪?与芮在说什么?

听到月俸禄两百贯,还是沂王舅舅,陶氏眼睛大亮。

两百贯月薪,已经是朝廷参知政事(正二品级)的俸禄,胡松两年才能拿到全保长一个月工资。

陶氏不由微微扭头,看了下边上目瞪口呆的全保长。

第114章 老子会不会被打成奸党

全保长也正在盯着她看。

原本魏王府有很多侍女,全保长最近也是和赵与芮一样,美女看多了,倒没觉得陶氏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知为什么,现在看看陶氏,突然觉得陶氏长的也不错。

就是这事情来的太突然,与芮也没和他商量,全保长有点发蒙,关键是赵与芮最后一句,以后也会是官员?老子也能当官?全管长确实有点喜出望外。

“你要愿意嫁过来,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此时赵与芮还在说。

“聘礼本王出,必然丰厚,不过嫁事,咱们要低调处理,还有,以后胡-”赵与芮看了眼她女儿。

“香儿。”陶氏赶紧道。

“以后胡香儿,也算本王的亲戚,将来找个官员嫁了,当个贵夫人也绰绰有余。”

赵与芮说完,感觉把握很大,这对陶氏来说,简直是天下掉下的馅饼,想不到她有拒绝的理由。

陶氏满脸通红,再次看了看全保长,最后咬牙道:“奴家回去和松儿商量下。”

说罢又加了句:“多谢沂王厚爱。”

这事不但涉及到她自己,还胡松的前途,还有女儿胡香儿的将来。

其实来之前,陶氏对女儿还是有点信心,长的比较漂亮,看看有没有机会留在沂王身边,没想到沂王居然看中自己,要让自己当他舅姆。

她脑子里一时也有点慌,赶紧先找个借口跑回家再说。

陶氏前脚刚走,全保长就惊叫:“与芮,这么大的事,你不事先和舅舅说一下?”

赵与芮笑道:“来之前我怎么说?我得看到人才行?”

“舅舅现在是沂王舅舅,一般人,哪配的上你。”

“与芮得看看陶氏才能决定。”赵与芮道:“这陶氏长的也算周正,稍加打扮,也不失为个美妇,她儿子在宫当官,勉强配的上舅舅。”

全保长满脸通红,双手情不自禁搓了起来:“这事,这事,对不住舅姆啊”

“舅舅不喜欢?那算了,我替她重新找个。”

“别”全保长其实心里已经有点痒痒,正如赵与芮所说,仔细看看,陶氏长的还算周正,打扮打扮,可不亚于徐氏,更别说以后可能是全官员了。

“与芮一片心意,知道舅舅独自带着全勇不容易,舅舅岂能不知好歹。”全保长眉开笑眼,脸上乐开了花,万万没想到,人到中年还有桃花运和官运。

赵与芮不动声色道:“舅舅还在壮年,若是此事成了,当尽快再替与芮生个弟弟妹妹才是。”

“那还用说,那还用说。”全保长眉飞色舞。

赵与芮这次可不是临时起意,全保长跟着他在王府办事,向来尽心尽力,又聪明,他能当沂王,也有全保长当时在余天锡面前吹牛的功劳,而胡松又是皇城重要部门内东门高班,他这样既拉拢了胡松,又稳定了全保长的心,可谓一石二鸟。

赵与芮在南宋无根基无人脉,现在唯有能用的,除了钱就是联姻。

另一边陶氏带着女儿回到家中,到晚间时,今日没当值的胡松回到家中。

胡松刚回到家,陶氏就和他说到今天沂王提议的事。

听到沂王舅舅要娶母亲,胡松也是目瞪口呆。

当然,从大宋法理上说,现在沂王是俞氏儿子,魏王一系,全保长已经不是他舅舅了。

但从血脉和人伦上说,一旦陶氏嫁给全保长,胡松就和沂王是亲戚。

这肯定是好事。

胡松稍微想了下,就立刻道:“沂王说的没错,有了沂王在后面,将来妹妹,或许能嫁个好人家。”

“而且沂王开了口,我们岂能拒绝。”

“就怕邻里说三道四。”陶氏羞涩道。

“沂王不是说婚事低调嘛?”胡松心想,这事,的确要低调。

一个是沂王府的管家,一个是内东门高班,这婚事要传到有心人眼里,恐怕又起祸端。

胡松都没有犹豫,就决定要嫁母亲。

正如他所说,沂王开口,他不好拒绝,而且对胡家确有好处。

只是沂王为何好好的要让舅舅娶他母亲?

在沂王舅舅的身份,现在娶个未成亲的小娘都没有问题。

答案只有一个,他胡松,以后只能死心踏地为沂王效命。

不几日,胡松在不当值的时候,带着母亲妹妹再次来到沂王府上。

赵与芮在后院密见他们,简单说了些事情。

全保长与陶氏成亲,在小范围庆祝,王府中只有赵与芮与全保长、徐氏等几个人知道。

对外就说全保长在外面找了个婆娘,不说是谁。

之后全保长一家会跟赵与芮去庆元府(明州),胡松以后可能很少见到。

沂王说的比较隐晦,好像在防着谁,胡松居然感觉到沂王好像在谋划什么事情。

接着赵与芮指了个约十七八岁的少年。

“这是季虎儿,以后有什么事,我会让他到你家里和你联系。”并约定了联系的时间,口号等。

胡松此时有点郁闷,怎么感觉上了沂王的贼船?但这会也来不及回头,只能认了。

首节上一节83/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