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4节

其中有两个酒杯,通体透亮,如同水晶,据说是来自海外番国,是无价之宝。

赵与芮爱不释手,拿在手里把玩了很久。

倒是赵与莒和历史上表现差不多,端庄稳重,无视珍宝,席间还劝弟弟,不要贪玩。

隔壁李知孝又道:“赵与莒既不贪财,又不好色,有宗室之风。”

余天锡马上道:“这赵与莒居然和皇子赵一样不爱奇玩?”

刷,史弥远当时就听的满脸通红,他脑子里立刻闪过两天前赵把他所上奉的奇玩珍巧通通砸碎的一幕。

一个已经十七岁的男子,既不贪财,又不好色?那你要什么?

要权吗?

砰,史弥远拍案而起:“召赵与莒进书斋。”

赵与莒在饭后被召进书斋,李知孝在书斋等他,然后让其写字。

此时已经入丞相府半天,还没见到史弥远,赵与莒猜测丞相史弥远肯定在暗中观察。

他执笔后飞快落书,和原历史上一样,写下四个大字。

“朕闻上古”。

原历史史弥远看到四字,大为惊奇,觉的是天意暗示,立马就决定了赵与莒为沂王嗣子人选。

因为这时除了他自己之外,其他心腹包括李知孝和余天锡也不知道他有废立皇子赵的想法。

赵与莒提笔写了朕闻上古,几乎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而古人比较迷信,史弥远就觉的是天意,这个人应该当皇帝。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有了余天锡几次提示,史弥远表情虽有意外,但也没有多少震惊,毕竟他的心里,已经对赵与莒有些不满。

赵与莒走后,赵与芮被叫了进来。

还是李知孝在等着他,让他随手写四个字,而且要快,不要多想。

赵与芮想都没有想,提笔写了四个字。

“福祥安康”。

“成了。”当看到赵与芮写的出这四个字时,余有锡余光看向史弥远,心中暗暗叫好。

果然,只见史弥远脸上微红,眼睛大放光芒,眼中的喜色一闪而过,很快又消失不见。

片刻之后,史弥远道:“淳父(余天锡的字)一会送他回去,问他为何写这四个字。”

“是,丞相。”

午时三刻,赵与芮兄弟和余天锡一起走出丞相府。

两兄弟来了大半天,还是没看到丞相史弥远。

兄长赵与莒有点不高兴,一步三回头,不时看向丞相府大门,上了马车之后,还把眼光看向外面,一脸的不舍。

赵与芮好像没啥反应,从丞相府出来时,就一直和余天锡说话,说丞相府的水果好吃,糕点好吃,刚刚还遇到很多小孩子,又问中午那酒杯是不是很贵?言语十分兴奋。

余天锡微笑着倾听,赵与芮搞的和他很熟似的,对着他说个不停,他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不料,马车刚起动,赵与莒没好气的道:“与芮不要再喋喋不休打扰余先生,能不能安静点。”

“。。”赵与芮一脸无辜看了他一眼,然后向余天锡做了个鬼脸,低头不敢再说话。

三人一路无语,到了余府下马车后,赵与莒率先向余天锡施礼,恭敬道:“今天多谢余先生,不知我们兄弟表现如何?”

赵与芮也赶紧跟着表示感谢。

余天锡想了想,淡淡的道:“你们稍事休息,明日我派人送你们回绍兴。”

“啊?”赵与莒失望的瞪大眼睛。

赵与芮却道:“又要麻烦余先生,多谢啦。”

余天锡对着他含笑点头。

等兄弟两进府之后,两兄弟先拜见了母亲,说到明天要回绍兴,全氏也是大为震惊和失望。

此时史弥远为了保密,和历史上一样,决定先送他们回老家。

见过全氏之后,赵与芮便回向自己院子,走出门时,他回头看一下,大哥赵与莒依然没走,还不客气看了自己一眼。

他微微苦笑,转身而去。

赵与芮前脚刚走,大哥赵与莒就不满道:“与芮不知礼节,在角楼时就乱吃东西,到了后花园,又带着小孩去拿盘食看到有些姿色的侍女,脚都迈不动了,难怪咱们要回绍兴老家。”

他大声说着弟弟的不堪,说赵与芮先在角楼里吃盘上的东西,后来还带着孩子们回来拿,所以丞相肯定知道他不懂礼节。

母亲全氏伤心道:“娘亲也向余先生请求,奈何余先生不肯,哎,只怪咱们,没有这个命吧。”

赵与莒在告状的同时,余天锡刚好来到赵与芮房间。

赵与芮大为意外,赶紧请他进来。

余天锡道:“我不进去了,就问一件事,刚才你最后,写的什么字?”

“福祥安康”赵与芮笑道。

“为何当时会想到写这四个字?”

赵与芮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与芮说出来的话,余先生定要取笑与芮。”

余天天锡含笑不语。

赵与芮继续道:“在与芮看来,做人呐,最重要的是开心。”

“当不当得了沂王,每天还要一样过。”

“如果能做沂王当然好,那与芮希望,每天都有好吃的,好玩的,开开心心的,只要身体健康,再有些漂亮的小娘就更好了,哈哈哈,余先生,与芮是不是一个毫无志向,只图享乐的俗人?”

余天锡也哈哈大笑:“我们都是俗人,与芮只是说了实话。”丞相喜欢的就你这种俗人。

“虽然这次我们兄弟都没有被丞相选中,但无论如何,余先生的大恩,与芮会永远记在心里。”

“与芮希望娘亲,舅舅,余先生,还有所有关心过与芮的人,个个都福祥安康,事事如意。”

“请受与芮一拜。”

弯腰便拜。

“哈哈哈。”余天锡再次大笑,伸手扶住他:“不敢当不敢当,与芮免礼。”

说罢,伸手拍拍赵与芮的肩膀,转身而去,走出门口时,又回头深深看了眼赵与芮,史弥远虽然没有当场表态,但余天锡已经能断定,沂王之位,非赵与芮非属。

第6章 试探和离间

皇城慈明殿里,杨皇后眉头紧锁心情烦闷。

杨皇后原名叫杨桂枝,是宋宁宗赵扩的第二个皇后,为赵扩生有两子,可惜赵扩的命真不好,九个亲生儿子没有一个活到成年。

宁宗赵扩最后没办法,加上年纪也大了,只能从宗室中另立皇子。

第一个立的是赵与愿,赵与愿6岁时,被宋宁宗收为养子,赐名日严(赵询),嘉泰二年(1202年),拜威武军节度使,封卫国公,听读资善堂。

在立皇子这件事上,杨皇后当时就极度配合史弥远,两人共同支持赵与愿。

因为杨皇后比宋宁宗还大几岁,此时已经年过半百,她生过皇子,却早早夭折,所以杨皇后对嗣君问题的关心程度决不会亚于宁宗,这关系到她以后在后宫的地位。

当时朝中还有一个权臣,地位比丞相史弥远还高,也就是平章军国事韩胄。

韩胄早年在立皇后的事上,曾向宋宁宗进言,暗示杨皇后有才华,太聪明,女人太聪明不好,因此得罪了杨皇后。

杨皇后一直记得这件事,此时史弥远也正好想除掉韩胄,加上皇子赵询也支持,三人假传圣旨,联手杀了韩胄。

韩胄死后半个月,他们又促使官家立赵询为太子,拜开府仪同三司,封荣王。

本来一切都很完美,杨皇后认为自己晚年也没什么问题。

但人算不如天算,当了十三年太子的赵询眼看着有机会继位了,突然又病死。

赵询死后,官家又立了赵为新皇子,这次,官家没有听从史弥远的建议,而是听从了钟夫人的意见,选了赵。

这下可不得了,杨皇后立刻如惊弓之鸟,又惊又怒。

钟夫人是宋宁宗最小的妃子,现在估计也就二十几岁,她年轻时就以妖冶美艳出名,如今更是官家最爱,在后宫独享圣宠。

经过皇子赵的事,杨皇后就天天琢磨,如何打倒钟夫人。

最近官家身体每况愈下,钟夫人依然是独宠后宫,据说还经常在官家面前,请求册封皇贵妃。

这是杨皇后绝不能容忍的事。

皇贵妃要是答应了,下次岂不是就要废她的皇后?

就在杨皇后闷闷不乐时。

“启禀圣人,右丞相到了。”

“快宣。”杨皇后赶紧道。

不多时,外面传来匆匆的脚步声。

史弥远红光满面,心情看起来不错。

“臣史弥远,拜见杨圣人。”史弥远作势要跪,杨皇后却不耐烦的一挥手:“丞相不必多礼,来人,赐坐。”

史弥远也没客气,找了个位置坐下,距离杨皇后还挺近的。

杨皇后身边侍从上了茶,然后飞快往殿外退去,转眼间,大殿里就余下两人。

此时宋宁宗还活着,史弥远公然在后宫与皇后独处,可见权势有多么涛天,两人经常独处,这也是皇子赵对杨皇后这个嗣母非常不满的一个原因。

“官家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已经两个月没有宠幸钟夫人。”

宋宁宗赵扩政治能力不强,前期朝政由韩胄把持,后期则由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但他为人仁厚,生活节俭,一共才娶了五位妃子,钟夫人之后,就没有再娶过。

平时宁宗赵扩多往钟夫人那边跑,现在杨皇后说已经两个月没有宠幸,可见宁宗赵扩的身体是相当之差。

史弥远闻言眼神微动,心中废黜赵的念头更甚,况且他今天进宫就是是想来试探一下杨皇后。

他知道杨皇后对钟夫人极为不满,与赵的关系也不好,但杨皇后只想对付钟夫人,如果没有杨皇后支持,他很难废黜赵。

史弥远想了想,故意道:“臣最近听说,钟夫人向官家建议,尽早立赵为皇太子,可有此事?”

杨皇后愣了下,然后摇头:“这个我倒未曾听说过,不过赵最近常去仁明殿,只要入宫,必先拜见仁明殿,他是知道钟夫人在官家面前能说上话,当年也是钟夫人在官家枕边吹风才选他为皇子,怕不是钟夫人和他有了什么默契?”

杨皇后突然想到这个问题,脸色也是微变。

官家要是殡天,后宫妃子的地位,就看新皇帝的喜好,钟夫人当年帮过赵,现在赵宁愿拜见钟夫人,也不到她这里来拜见自己这个名义上的母亲,将来赵即位,这钟夫人还不骑到我头上来?

此时杨皇后尽管和赵不和,但她心中,仍然只是想着对付钟夫人。

“这个赵,没想到也是心计深远。”史弥远又道。

“现在怎么办?咱们总不能什么也不做?”杨皇后着急道:“钟夫人天天讨好赵,将来我如何自处。”

史弥远没说话,好像在考虑什么,其实心中有些失望,杨皇后终究还是个妇人,老想着和钟夫人争宠,史弥远已经提醒的很明显,只要把赵搞下来,十个钟夫人也没用。

但很显然,杨皇后这会根本没想过废掉赵的事。

大殿里突然安静下来。

首节上一节4/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