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36节

俞氏起身后就来到桌子边上,拿起杯子猛喝了好几口凉茶,然后呆呆坐在原地,她表情有点呆滞,完全和之前看到赵与芮的端庄稳重截然不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心事。

片刻之后,她双眼微闭,眼睛越来越红。

十三岁嫁给沂王赵,十四岁孩子夭折,十五岁赵去世。

接着莫名奇妙多了赵这个继子,没带了几年,赵又被继给官家,然后又多了赵与芮这个继子。

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俞氏越想越失望,越伤心。

当年赵身体不好,她都没经历过几次人事。

一转眼,她已经守寡十六年,大好的年华在无数个寂寞的黑夜中渡过,才三十出头的俞氏,正值妇人最成熟的年纪,而她内心的孤寂,有谁人能懂。

那些天天把规矩道理放在嘴边的读书人,他们(她们)为什么不能经受我这样的痛苦?

真想诅咒他们(她们)终身没有女人(男人)。

俞氏此时的表情,也变的有些狰狞和疯狂。

她不明白为什么像她这样的女人就不能再嫁,因为我的夫君是宗室皇子吗?凭什么?

她不甘,不服,但又无能为力。

也不知坐了多久,随着她通红的眼睛,她脑海里徐徐闪过当天自己落下池塘,丈夫赵突然从身后一把搂住自己的画面。

那春青的气息,男人的味道,有力的双手,宽厚的胸膛,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回味无穷。

“嘶”俞氏深深吸了口气,鼻尖处似乎还有当天赵气息的环绕。

片刻之后,她又无力的耸下肩膀,双手捂着自己通红的脸。

赵早就死了。

“你这不要脸的当妇。”她默默的辱骂着自己。

没一会,俞氏出现在门外。

她衣着得体,表情肃穆,宛如斯文端庄的贵妇人。

“启禀夫人。”红袖表情怪怪的道:“沂王说今天陪夫人一起吃晚饭。”

“。。”俞氏目瞪口呆,她不可思议瞪着红袖,半响后才回过神:“你,和他说什么了?”

“红袖就是说”红袖低下头,有点不好意思:“就是说以前赵皇子,也会在夫人寿辰时,与夫人一起吃饭。”

“你这多事丫头。”俞氏又羞又气,忍不住跺脚。

赵当年入府才十岁,能和现在比?

而且赵长大之后,就去了明州,没能再住魏王府。

“帮我推掉,就说我-今天胃口不好”俞氏内心有点纠结,既有点想见赵与芮,又不想见,怕自己失控,做出一些失礼的事。

“可是沂王说已经亲自下厨,做了些特色的菜。”红袖劝道:“夫人自从搬到后院,都没有好好吃过东西,眼看着夫人都瘦了很多,也该吃些好的补补了。”

俞氏更是一脸不可思议:“与芮-还会做菜?”

她以前从来都是叫沂王,也没注意到自己居然下意识改了口。

“是的呢,夫人一定要尝尝。”红袖甜甜一笑。

她说的时候,双手一直抱在胸口,此时右手不由碰触到左手袖子里的一根玉钗,心想:沂王说这个不值钱,只是送给我的玩物,我不和夫人说,应该没事吧?毕竟也不值多少钱?

她说完,低着头,有点心虚的不敢看俞氏。

俞氏脑子里一片乱,不知如何回应。

第51章 沂王的好意

魏王府其实没啥事情,除了两个教授每天晚上留一个在王府外,其他人都不用天天来,可以轮流当值。

通常情况下,李皇、李宗勉这些官员上午会来,然后下午不当值,可以不用来。

沂王每天还供应午饭,伙食比他们各自家里还好,于是王府的官员们每天都是蹭顿午饭才回去。

沂王有时和自己舅舅表弟等人一起吃,有时会和他们一桌,沂王没架子,还能说会道,时间长了,大伙对沂王印象很好。

但李皇、李宗勉两人对沂王热衷商贾之事,喜欢蹴鞠相当不满,每次和沂王一起吃饭,都要劝说。

沂王每次也表示虚心接受,但就是不改,两人也相当无奈。

这天上午吃过饭后,李皇、李宗勉、魏了翁、杜范四人结伙离府。

李皇走在边上,示意魏了翁和杜范也劝说下沂王,好好用功读书,别再整个天搞这些商贾之事和玩乐。

魏了翁和杜范都算正直的能臣,但没李皇和李宗勉那么古板。

“沂王还小,以后定然会长进。”魏了翁打着哈哈,总是用这句敷衍。

李宗勉摇头,正想再说点什么,突然就看到前面,先行的莫泽、余铸、林介三人都被挡在院子门口,全保长带着一行人正在说什么。

等他们走近才发现,全保长身后跟着一些人,每人手上提着一只宰杀好的鸡,见人就给一只。

余铸、林介三人都笑眯眯的拿着走了。

他们四人看的目瞪口呆。

轮到李皇时,他双手不停推脱:“这是干啥?这是干啥…”

“沂王让小的买鸡,小的听错了数字,一下买的太多,这么热的天,都宰杀好了,今天要是不吃,怕明天就全坏,所以沂王让小的给诸位大人分了。”

全保长说罢,率先塞了一只到魏了翁手里:“若是坏了,就是天大的浪费。”

魏了翁能文能武,性格比较开放点,果然他拿到手上,听到全保长最后一句话,虽然犹豫了下,脸上也微红,但还是拿在手上。

沂王没法给他们钱,但这是额外的补贴,能省他们好多伙食费。

全保长看他接了,赶紧一只只往众人手上塞。

众人相互推辞,场面有点混乱。

“这要都坏了,就是造孽啊。”全保长着急道。

魏了翁长叹:“啊哎,你们这是干嘛,一只鸡而已。”

说罢从全保长手上又接过一只,塞到杜范手上。

这下好了,众人面面相觑。

很快,四人人手一只鸡,表情郁闷的走出王府。

不一会,全保长回去禀报,各位大人们都拿了鸡回去了,接着他不理解的问:“与芮,只给鸡他们,会不会让他们不高兴?”会不会显的咱们太小气?

赵与芮不动声色:“无妨,从今天起,每过十天半个月的,给他们准备一只鸡,或几斤猪肉,偶尔还可买些鸡鸭蛋等。”

“好吧。”全保长只好道。

李皇这些人自栩读过圣贤书,轻易不会收别人的礼金,现在赵与芮从一只鸡开始,只要他们肯收鸡,将来慢慢的,就可能收其他东西。

到了下午时,今天沂王门口当值的又是毛同。

因为天热,毛同有时会在门口站一会,然后回到院子里,到走廊里休息休息。

在其他地方他不敢这么干,但在魏王府,是沂王亲口交代,天热可以避避暑的。

当然,沂王这么上路子,毛同也投桃报李,看守大门相当尽心,就算要休息避暑,也是让部下们轮流。

今天毛同看看时辰差不多,马上接班的人要来,便走回院子,准备向沂王告别。

沂王对他挺好,毛同也礼数周到,如果当值,进来和走时,都会打声招呼。

但今天刚和沂王打声招呼,边上全保长就拎着两只大肥鸡出现。

“沂王让小的买鸡,小的听错了数字,一下买的太多,这么热的天,都宰杀好了,今天要是不吃,怕明天就全坏,毛押官,你帮帮忙,也带两只回去吧。”

又道,另一只帮送给毛同的上司,干办官李继乾。

“啊呀,这,这,这”这怎么好意思呢,毛同一把接到手上,看着沂王,嘴都笑的合不拢:“多谢沂王,多谢沂王。”

从此以后,隔段时间的,沂王就给王府这些官员和毛同带点东西回去。

反正都是王府里买多了,不吃就要坏。

等这些官员走后,今天王府只留下当值的郑清之。

到晚饭前,赵与芮先找到郑清之,不动声色的道:“本王嗣母寿辰在即,据说以前嗣母俱会和皇子赵一起吃顿晚饭。”

“。。”郑清之。

“本王需不需要避嫌?还是,直接拒绝?”

郑清之听起来,好像是俞氏想和赵与芮吃饭,赵与芮想避嫌。

郑清之没有犹豫,果断道:“直接拒绝,有失礼仪,且为不孝,沂王既然身为嗣子,而两国夫人已有习俗,可以大方应承,若去后院,带女使即可,若在前院,当在人多处。”

“郑教授说的有理。”赵与芮一脸恍然大悟,然后抬头向小桃道:“通知徐氏,今天晚饭就在敏德殿摆桌。”

接着又问,郑教授要不要和我们母子一起?

郑清之赶紧摇头,不用不用。

辞别郑清之后,赵与芮便派人去请俞氏,然后他自己先来到敏德殿上。

今天晚饭准备在敏德殿吃,也是为了避嫌,前后左右都有人,特别晚饭过后,少年们开始锻练身体,还要经过敏德殿僻殿跑步。

大殿的一张桌子被摆到中间,上面正陆续摆菜,徐氏,秋月带着几个女使在忙。

赵与芮看着桌上的菜一个个摆好,很快摆满了一桌,但俞氏迟迟没来。

还好这会还是夏天,短时间菜不会冷。

但时间一长,可就不好说。

她会不会来?赵与芮表情郁闷的看着一桌子菜。

赵与芮只是想好好表现下自己,因为红袖说了俞氏以前过生日时,会和皇子赵吃饭,所以他才想到临时做饭。

他想在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比较孝顺,毕竟古代很重视孝道。

第52章 最开心的一天

“沂王,两国夫人,会不会不来?”就在这时,身后突然有人说话。

赵与芮回头,看到是秋月。

他淡淡的道:“再等会,如果嗣母不来,就叫我舅舅他们过来一起吃。”

“好的。”秋月浅浅一笑,眼波流转,妩媚动人,表情讨好的看了看赵与芮。

但赵与芮的心思并不在她的美艳上,他皱着眉,表情略有紧张的看着敏德殿西侧殿。

通常后院的到这边来,都是从西侧殿进来。

时间一点点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赵与芮已经不耐烦的走来走去。

突然,西侧殿深处传来小跑的声音。

赵与芮赶紧扭过头,却是小桃气喘吁吁跑了进来:“沂王,沂王,夫人来啦。”

首节上一节36/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