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244节

贾似道从小被父亲贾涉带离母亲身边,后来贾涉又遇新欢,也就是贾玉华母亲就不怎么管贾似道了。

贾似道被安排在老家台州,每年贾涉就寄点钱过来。

贾似道和姐姐贾玉华只有很小的时候见过面,他那时都是婴儿,贾玉华对他毫无印象,只知道有个弟弟。

贾似道从小在台州长大,吃喝玩乐不所无精,人也学的圆滑世故,他认为自己和姐姐没一起生活过,没什么感情,所以一直不敢去京师找姐姐。

原历史上一直等到四年后,他二十一岁时,京师有人向贾玉华提到她的弟弟,贾玉华才想起来,于是在1234年,,贾似道以门荫入仕,担任嘉兴司仓、籍田令,正式走进官场。

现在他才十七岁,过的和历史上一样荒唐,毕竟贾涉死后,也没人管他。

“少爷,咱们去哪?”忠心的仆人这时问贾似道。

贾似道犹豫了下:“走,先去吃顿好的。”

别看贾似道经常在这里输,但他很少输红眼,像今天钱输光了之后,虽然又借了钱,但不会再去玩,而是带着仆人出来先吃饱肚子,明天再想办法来报仇。

此时年纪轻轻的贾似道,已经比一般少年成熟很多,也很会用脑子。

每次他借钱遇到难办的时候,身边贾安就会叫起来,他姐姐是贾贵妃。

其实都是他早早安排好的,因为他自己不能这么说,他自己说出来,就太丢份。

才十七岁的贾似道,已经非常会用心计。

当然,他对贾安也不错,毕竟是仅有的自己人。

两人当即到了一家酒楼,好吃好喝一顿。

吃完走到酒楼外,天色已经有些黑了。

就在这时,不远处迎面走过来几个大汉,正好堵在他们面前。

贾似道一看来者不善,脸上立刻挤出笑脸,谄媚的笑道:“几位好汉找谁?”

“你是不是贾似道?”领头的汉子沉声道。

“贾似道?叫你呢。”贾似道扭过头,瞪了眼贾安。

贾安顿时苦着脸上前:“谁找我?”

贾似道已经左右扭头观察,准备随时往刚刚的酒楼里跑,对方要是敢打人,他抢先先跑,至于贾安,只能忍痛牺牲下。

不料,“叭”对方一只手拍在他肩膀上:“当我傻子呢,你穿这身衣服,叫他贾似道?”

贾似道表情想哭了,他的华衣锦服虽然有些陈旧,毕竟料子在那,身后粗布的贾安那像是贾涉的儿子。

“我不认识诸位啊,是不是认错人了?”贾似道表情惊恐道。

“咱们是台州锦衣卫的,你姐姐贾贵妃想见你,你回去收拾下,随咱们进京吧。”

“啥?”

贾似道声音陡然高了几倍,他先是不可思议的看着对方,接着神色大喜,数息之后,原来弯着的腰背一下子变的笔直,语气也带着官腔:“特娘的,吓死本公子了。”

“你们等着,我回去收拾一番。”

“等等,这不是晚上了吗?”

“连夜就走,咱们也刚收到信,马车和船都已经准备好了。”

于是才十七岁的贾似道,在宝庆六年二月底来到了临安。

贾贵妃虽然没怎么见过这弟弟,又不是同母的,但对这个弟弟还是不错。

两姐弟先在皇城见了面,贾似道多聪明,小心说话,大打亲情牌,贾贵妃被一阵忽悠,都流泪了,最后对贾似道道:“等会陛下要见你,你在陛下面前,一定要好好说话,不要油腔滑调。”

“弟弟知道了呢,难为姐姐了。”贾似道一口一个姐姐弟弟,让贾贵妃很满意。

离开贾贵妃那边后,贾似道被带到选德殿外。

刚到大殿外面,就看到有几个人站在外面等着,很快就发现,好像大伙是轮流进去的。

这外面站的几个人中,有些衣饰和大宋的不一样,贾似道一时看的有点奇怪,想了想后就明白了,这其中有几个不是大宋的人啊,都是国外的?而且还不是同一样国家的。

这什么鬼?

他当然也不敢说话,只能静静在外面等。

此时选德殿里,皇帝赵与芮正召见大食商人蒲和里。

赵与芮在魏王时,也蒲和里结交,同时双方就商业合作还专门签定了契约。

当时赵与芮保证大宋的白糖往大食方向,只有蒲和里一个合作伙伴,而蒲和里要为赵与芮从大食带回石油、硫磺和硝石,其他的珠宝象牙、香料这些大食物货,赵与芮都不要。

这几年双方交易一直正常,基本都是如此。

赵与芮主要用白糖、铁锅、丝帛与蒲和里置换。

前面说过,蒲和里世代都是海商,祖上蒲亚里当年带数百根象牙到广州而出名,当时广州一次性抽税近六千多贯,和赵与芮做生意前,他就是大食商人中拥有大型商船最多的,有七十多艘船。

和赵与芮做生意这几年,他大赚特赚,船队已经扩展到九十艘。

但他距离南宋有些远,如果运要硫磺和硝石,加上中间的倒腾交易等,需要大半年来回一趟,如果加上石油,基本一年也就跑一趟。

蒲和里前两次都是用几十艘船装满了石油、硝石等物,一路不在其他路经的地方进货,直接到南宋,全部卖给赵与芮后,装满了南宋的货物回去,再一路卖到大食。

现在宝庆六年,他和赵与芮合作了好几年,双方关系越来越好,赵与芮当皇帝后对他也是各种优待,让他到各地市舶司都有优先办理和免税政策。

就在前年,赵与芮给他封了侯,允许在他大宋任何一府州,划地建房,朝廷直接支持一百亩以内的土地。

蒲和里也不客气,直接在泉州和临安两地,各弄了一块地,然后自己出钱盖了两幢大屋,并且在泉州和临安各安置了一个家,家中都有妻子和孩子。

他也浑然把自己当宋人一样在大宋生活起来。

当然,他每年的大部份时间都在海上。

但他年纪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在考虑养老的事,让其儿子接班。

今天就是过来和皇帝相谈几件事的。

此时蒲和里正在向皇帝介绍:“泉州城也有个姓蒲的,叫蒲寿庚。”

赵与芮静静听着。

“蒲寿庚祖上是从占城迁过来的阿拉伯人,嘉定十七年,和父亲蒲开宗迁居泉州,他们家精通航海,擅长商贸,没多久就成为当地大海商。”

“此人我见过,很有志向,精于算计。”

“犬子蒲英对其赞不绝口,打算以后和他合作。”

蒲和里的意思是,他年纪大了,慢慢不再跑远海(大食波斯方向),以后几年,打算只跑日本高丽到泉州,再过五年左右,就不出海了。

其子蒲英跟他出海过几次,出海经验还可以,但毕竟年轻,所以打算和蒲寿庚合作。

“这人精通阿拉伯语和汉学,这次科举考中了当地的举人,他想进泉州市舶司。”

蒲和里说完后,表情有点惶恐。

他是来帮蒲寿庚求官的。

以后蒲寿庚在市舶司,对他蒲和里家族做海商也有极大的好处。

蒲寿庚应该知道他和皇帝关系不错,请蒲和里来求官。

294.第294章 大宋皇帝喜欢海外的事

赵与芮听完后有点短暂的失神。

此时他在任的第二次科举正当时,而蒲寿庚在历史上,也是进入泉州市舶司后开始起飞,毕竟占的职位之利,后来还做到一把手提举。

他不认识蒲寿庚,但隐隐好像觉得这名字有点熟。

毕竟南宋灭亡时,泉州蒲家是出了名的。

后来老朱上台后,都要杀尽蒲家人。

赵与芮不确定这个蒲寿庚就是历史上出卖大宋的蒲姓商人,算算时间又好像差不多。

换成其他人,他考虑都不会考虑,一口答应。

因为这几年蒲和里确实对他帮助很大,尽心尽力为大宋运来各种所需的物资。

人家难得来求个官,赵与芮肯定要支持。

他原地琢磨了会,有可能这蒲寿庚就是历史上那个出卖大宋的。

不过现在的大宋已经和历史上不一样了。

就算历史上是蒲寿庚投降了元朝,但以后,他不会再有机会这么干。

而且赵与芮非常明白人性的自私,把姓蒲的换成绝大部分人,大宋都灭亡了,元兵上门,我家大业大,有上亿资产,几百号家族亲人,为了保全家,要么逃向海外,要么也只能投降啊?

所以赵与芮认为,大部份人往往嘴上说的好听,憎恨背叛和出卖,也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但如果把这些人换到同样的位置,他们往往都会做出相同的决定。

我一个商人(蒲寿庚当时应该致仕了),家中几百号人,难道不顾家人,起兵对抗几十万元军?

这毫无理由啊?

那会你大宋朝廷到处都降,太后也降了,不准我一个商人降?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想到蒲寿庚的行为,又确实让人憎恨和恶心,其实他完全可以举家逃往海外,也不用做这种出卖的恶事。

可现在正需要用人之际,蒲寿庚父子常年在海上跑,经验丰富,他也不会有机会再投降元朝,老子以后看他不爽,等他家赚了几个亿,再把他抄家了,不是更妙。

赵与芮一番琢磨,说服了自己暂时放过蒲寿庚,而且现在抄他家毫无意义,师出无名不说,也没什么好处。

等过个十几二十年,蒲家家大业大,赚的盆满钵满,抄起来更爽,或许可以留给自己儿子孙子抄。

“朕和蒲卿交往多年,蒲卿是第一次向朕求官。”赵与芮这时笑道:“而且还是帮外人,朕还以为,你要帮你儿子求官了。”

“嘿嘿”蒲和里干笑:“犬子蠢钝如猪,可不是当官的料,就让他在海上多跑跑,为陛下尽心尽力的办事就好。”

这蒲和里仅在大宋就有十几个妻妾,子女几十个,所以心也真大,让长子跟着他在海外跑一头劲。

据说他在大食和波斯等地,也有妻妾和儿女们。

“准了。”赵与芮笑道:“将来如果你的儿子们也想在大宋当官,朕也同样欢迎。”

“临安这边,朕打算再赏给你一千亩地,以后只要赵宋皇朝还在,永不收税。”

皇帝这句话说出来,蒲和里神色动容,眼睛都要红了。

他整了整衣冠,突然扑通跪下:“臣,多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快起来。”赵与芮哈哈大笑,上前把他扶起来。

蒲和里是真心佩服赵与芮。

赵与芮是魏王时,两人就结交,赵与芮没什么架子,对他也客客气气。

当了皇帝后,蒲和里以为赵与芮会改变,结果在他面前还是一如既往,永远对他是客客气气。

两人从魏王到现在,差不多认识七八年了,关系是越来越好。

蒲和里在皇帝的支持下,赚的盆满钵满,几辈子都花不完,内心是非常感谢皇帝赵与芮。

而此次皇帝召他进见,更是有几件大事要请他帮忙。

“波斯那边,现在都在蒙古的统治之下?”赵与芮这时来到桌案后面,转身看向身后的大地图。

首节上一节244/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