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58节

雨棚建在火炮处,可用来防雨,和防城下弓箭抛射。

以铁棍为支架,顶部先铺一层铁板,然后在铁板上铺一层石子,再加一层木板,再铺一层石子,再加一层铁皮,还可以保护火炮和炮手。

从头墙上下来后,孟珙继续在城里转,郭正孙和孟等人还是跟着。

按皇帝的命令,城中全部经过重新规划,居民区是居民区,军事区是军事区,屯田处是屯田处,匠作局归匠作局,整个城市以军事化管理,住进来的居民都要登记身份,以防细作混进来。

此时城中到处都在忙碌,外面有移民进来,然后有人专门登记后再分配,也可能送往他处。

还有人在河中投放鱼苗,有人在开垦新田,还有人在建仓库,等等。

他们要求城中能放一年以上存食,还要尽量自给自足,所以郭正孙和孟珙等人想方设法在城中养猪养鸡,甚至和钓鱼城一样养鱼。

附近大量的农田基本在城外,但为了防止被围城,城中也开垦了近一百亩田,占了城中好大一块地方,主要还是种植蔬菜为主。

孟珙又道:“等迁移百姓结束,按陛下要求,所有边防重城,还要全面清点,登记人口一次。”

“家家户户制做铁牌身份证,严防细作。”

“以后非本城户口,进出人员,要严查。”

“城门两百步内,所有民间建筑都清理掉,战时和城门关闭时,未得到命令,两百步内,不得有闲人靠近,否则格杀勿论。”

接着又道:“再发动百姓和将士,将凤翔城外十里的所有树木全部砍了,运进城内。”

“接着再砍十里外的。”

反正只要有时间,没有敌军来之前,能砍尽砍,最终要让凤翔城五十里之内,看不到一棵树。

孟听的目瞪口呆。

跟着父亲征战多年,还没见过这么防守的。

他们当年一直是和金国打仗,照现在来看,蒙古人好像很可怕一样,防守工作,做到这种地步。

会不会太过了?他小心翼翼的提问。

孟珙摇头,沉声道:“以四川为上游重镇,蜀土富实,无兵革之扰,居官者以为乐土。”

“只要咱们这里没有蒙古人进来,咱们四川就是大宋的大后方。”

“源源不断的军粮,源源不断的兵源、兵甲,可以支持两淮和京湖地区。”

“咱们只要守好凤翔,蒙古人进不来,就是一大功。”

“整个四川可以为大宋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此时四川近千万人口,远胜蜀国。

赵与芮可以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巨大的大后方,支撑南宋其他战场的消耗。

而在他赵与芮的计划里,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都将和四川一样,起到大后方的作用。

历史上的南宋,在两广和福建几乎都没得到什么支持,除了泉州和广州的市舶司收入,兵源、资源,甚至粮食等贡献都少。

蒙元进去之后,两广和福建一路投降,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而这几个地方和现在的四川一样,从头到尾没有经历过战火。

所以赵与芮要充分利用,把这几个省和四川联成一线,专门供养前面一线。

孟珙当时和赵与芮面谈时,也被皇帝的大战略震惊了。

以他的能力,也只看到四川和襄阳连成一线,可以建立重要的防线,但还没有考虑到后方供给的问题,毕竟在他们这些地方将领眼里,这种事是朝廷和皇帝关心的,不是他们能想的。

“四川、两广和福建等路,都能出兵,钱,甚至还有铜、硝、硫磺等各种物资。”

“咱们要让金人和蒙古人看看,咱大宋不是只有两淮,京湖和江南,还有四川、两广和福建。”

守好四川,就是大功?郭正孙和孟此时似乎明白了什么。

孟珙在凤翔呆了三天,接着马不停蹄赶赴三关五州,所有一线关城都要巡察一遍,完事后,还要和崔与之一起写报告给皇帝,说明守三关五州的文官和武将都是谁,兵力人员配置,为什么用这些官将,他们有什么优缺点等。

虽然比以前麻烦,但孟珙能理解,皇帝对这里重视。

离开凤翔时,他单独招来三哥孟,孟能力一般,孟珙是知道,但他更知道,三哥不怎么会犯错。

“郭知府能文能武,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大哥平时多向郭知府学习,不管将来蒙古还是金国,西夏来人,你只要守着,别出城浪战,千万别学马谡,只要不犯错,守住凤翔,就是大功。”

“四弟放心,我明白自己的能力,决不会给孟家丢脸。”孟看弟弟不信的表情,又道:“就是你嫂子在城外,老子也不出去,这样你放心没?”

“哈哈哈。”孟珙大笑。

宝庆元年八月中旬。

一支庞大的马队从西夏西凉府(凉州)的牧场往东南方向而去,浩浩荡荡的马队铺天盖地,差不多有数千匹战马,一路沿着喀罗川,进入原金国临兆府内,两天后就到达了兰州。

年轻的高智耀骑在一匹战马上,慢跑着看着身边成群的马队,眉头紧锁,若有若思。

才十九岁的高智耀是西夏右丞相高良惠之子,是坚定的联盟抗蒙之人。

西夏新皇帝李德旺继位后,在即位之初立即改变神宗的附蒙政策,试图对抗蒙古。

乾定二年(1224)二月,李德旺听说成吉思汗西征未归,遂遣使联络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结为外援,以共同抗击蒙古,但消息败露,成吉思汗于五月亲率大军再次攻夏,先打沙州,一个多月也没有打下,成吉思汗又分兵打银州,九月,攻破银州,屠杀西夏军数万,掳掠牲口(牛羊马驼)数十万,李德旺只能请降,并答应送儿子去当质子,蒙古人这才退兵。

也就在今年三月,蒙古人派使者进京,质问李德旺为什么没有送质子过来?

时右丞相高良惠和枢密使李元吉都建议李德旺守信,送个质子过去,但李德旺刚刚与金结盟,不愿意白白牺牲儿子,他把蒙古使臣敷衍遣回,整饬国政,联金抗蒙,铁了心要对抗蒙古。

同年六月,李德旺于国中求直言。殿中御史张公辅向德旺上书陈说整顿国事的七项意见:一曰收溃散以固人心;二曰坚盟信以纾国难;三曰修城池以备守御;四曰明军政以习战守;五曰联烽堠以立应援;六曰崇节俭以裕军储;七曰观利便以破敌势。概而言之,就是要增强国力,联金抗蒙,特别在盟约上面,一定不能和以前一样反覆,无论和谁结盟,就不要反覆。

李德旺之前,西夏各任皇帝,一会联蒙抗金,一会联金抗蒙,墙头草一样变来变去,受各国厌恶。

德旺对张公辅的上疏十分赏识和认同,擢升他为御史中丞。

张公辅的七策刚说完,宋人新皇帝派使者入西夏,要求结盟抗蒙,通商共利。

当时李德旺简直欣喜若狂,不敢相信。

南宋之后,已经很少有宋使到西夏,毕竟双方国土已经不连在一起。

此时宋使突然来到,李德旺非常隆重的接待。

宋人不说和金结盟之事,只说要和西夏结盟,共抗蒙古。

简单来说,让西夏交易战马给宋,宋给西夏白糖和茶叶、绢帛。

时朝中有大臣不同意,感觉宋人交易的东西对战争无用,不能增加国力。

但白糖和茶叶等物,又确实是西夏奇缺,甚至说上流社会需要的东西。

宋使道,们不交易给我们,难道被蒙古打破之后,全部掠去?

银州城破,西夏损失牛羊马数十万,其中战马就有数万匹。

肥敌人而弱自己。

宋使还道,以前你们交易给金国质量比较差的战马,结果最好的战马,却被蒙古夺去,然后蒙古人用你们的战马杀入你们的国家,杀死你们的男人和孩子,抢走你们的战马和钱粮,凌辱你们的母亲和妻女,这真是你们想看到的吗?

当时西夏朝臣愤怒,有人还想打死宋使。

但右丞相、张公辅等人极力反对。

宋使说话难听,但很有道理。

西夏神宗之时,与金国交易,故意用质量比较差的战马给金国,现在报应来了,被宋人说中,蒙古人把西夏当自己家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每次过来,都要掠夺数十万的牛羊马。

想到银州城刚被抢了数万匹战马,李德旺就气不打一处来。

他当即决定,和宋交易,不过他还加了一个要求,还需要部份铁钱或铜钱。

203.第203章 不给蒙古人留一粒米,一滴水

西夏缺钱又缺铜,当年和北宋打仗,迫使北宋求和,北宋每年以“岁赐”的名义向西夏进贡银七万二千两,折算成铜钱大概是二十五万贯,绢帛十五万匹,茶叶十三万斤,这些都是西夏急缺的,西夏国内几乎一直都在用两宋的铜钱和铁钱,自己造的很少,而且他自己造的钱,出了西夏就不被承认。

但宋钱到蒙古,金,大理,甚至日本,高丽和南洋等地,到处都能用。

于是在今年六月,大宋与西夏签定了新的盟约,共抗蒙古,通商共利。

因为张公辅七策里第二条就是‘坚盟信以纾国难’,所以李德旺这次打算坚守盟约。

两国盟约规定,西夏每年交易大宋两万匹战马。

大宋每年给西夏铜铁钱各二十万贯。

白糖十万斤,茶叶三万斤,绢帛一万匹。

此时好的西马大概五十贯以上一匹,西夏两万战马,价值一百万到一百三十万贯之间。

大宋给的物货,按市场价还略高,实际价值肯定远远不如战马,双方都比较满意。

因张公辅七策中第六策为‘崇节俭以裕军储’,所以李德旺对茶叶和绢帛要求都降低,除了少量赐给勋贵和王室自用,其余的包括现在最受欢迎的白糖,都拿来在市场上卖,以筹措军资。

不得不说,李德旺这个西夏皇帝也算是和完颜守绪一样,拼了命的想反抗蒙古。

西夏是此时三国中最大的产马地,年均保有战马达五十万匹。

其辅郡西凉府“善水草,益畜牧“,素有“凉州畜牧甲天下“之誉.以“凉州“为代表的河西右厢地区是西夏最大的官营马场,即使到了现在西夏末期,年产优质战马近六万匹。

此次高智耀奉命运送第一批优质战马五千匹,前往金国境内交易,双方约定在狄道县中。

当时高智耀还很纳闷。

因为此时临兆府属金国境内,狄道县更是金国临兆府府治所在。

他想不明白,为啥金人能同意宋人在在此交易。

等他到了兰州之后,高智耀简直目瞪口呆。

一路过来,几乎看不到有什么人烟,往往几十里才能看到一些零散的百姓。

高智耀一直在西凉管理马政,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忙招来当地一个百姓,一问之下才知道,前段时间宋人和金国打了一仗,然后好像宋人占了这里,正到处迁民往宋境去。

高智耀愣了下,宋人几时也会干这事?

自从北宋和西夏辽国以及后来的金国打仗以来,宋人很少以官方名义迁移百姓。

反而是这些游牧民族最喜欢打进来后干这事。

现在宋人新皇帝居然懂得迁移百姓,这让高智耀很稀奇。

但随着他马队的深入,高智耀越来越震惊。

狄道县距离宋境较近,距离西夏较远,之所以他们愿意送过来,因为他们全是马。

身为临洮府府治所在,狄道县原本有数万户百姓,是金国西路最繁华的一个县,来往西夏和金国的商人,包括宋国商人都会在这经过。

可等高智耀进入狄道县内,沿路看不到一点生气,也没有看到有一个活人。

整个狄道县内静悄悄的,路上连条狗都看不到。

要不是知道宋人以天朝上国仁义自居,他都怀疑,这边的人全被宋人屠了。

“高大人,这不对劲啊,一路过来都看不到人?宋人会不会使诈?”身边这时有亲随过来,小心的问道。

高智耀沉声道:“应该不会,两国已经正式签定了盟约,他们以后还要不要战马了?”

那人犹豫了下,咬牙道:“卖战马与宋,不是强敌而弱我?”

首节上一节158/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