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46节

因为在几年前,时任四川制置使郑损擅自做出了弃守关外五州(阶州、成州、凤州、西和州、天水军)的错误决定,从此自吴时代以来南宋经营百余年的“三关五州”防御体系开始彻底瓦解,给了拖雷充分操作利用的空间。

于是拖雷以战术蒙敝了宋军守将,带四万骑兵自凤翔出发,经宝鸡,渡渭河,取连云栈道,过大散关,翻越秦岭,经凤县至汉中,由此突破了南宋由吴、吴建立的经营百年的蜀口防线,挪转上千里后,最后出现在金国背后,一战打崩了金国最后十五万精锐兵马,鼎定了灭金之战。

赵与芮身为穿越者,虽然不是很精通宋史,但拖雷假道伐金是历史经典,他一下子就指出了现在金国最大的漏洞。

完颜守绪看到这里时,简直如醍醐灌顶。

历史上蒙古大汗想害死拖雷,故意泄露消息,完颜守绪因此集合最后的精锐,十三万步兵,两万骑兵去阻击,前面连战连捷,结果突然遇到大雪天气,金军不习惯雪天,被拖雷一战打崩了。

现在赵与芮提前警示,金国有充分的时间重筑南阳防线,甚至还可以把防线往汉水方向再移,将蒙军阻在金境之外。

只要金国守住后背,再支持个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都没问题。

而赵与芮正因为不放心四川,已经把郑损提前调回京师,另有任用,换了崔与之主持四川大局。

赵与芮最后这段话是相当有诚意,指出金国最大漏洞,并保障会尽力守好四川,不给蒙古绕道后背的机会。

“如果我们陛下不诚心,只需借道蒙古,则金国危矣,希望金国皇帝能明白我们陛下的诚意。”

此时连移剌蒲阿也感觉到宋人皇帝很有诚意来联盟,不然凭借道蒙古这妙计,足以让大金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以空间换时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完颜守绪这时反复念着这几句话:“说的好,说的好,你宋人皇帝能灭掉权倾朝野的史弥远,果然厉害,有见识。”

移剌蒲阿脸色突然微变,心想宋人新皇帝如此厉害,就怕将来挡住了蒙古,还是要被宋人出卖?

“你们皇帝倒是好打算,想让咱们大金国顶在前面,你们在后面渔翁得利吗?”移剌蒲阿立刻道。

齐英沉声道:“我齐英来不来,们都要面对蒙古,蒙古第一个要灭的还是金国,既然你这么说,那就当我没有来过。”

接着又道:“枢密判官若不服气,可把潼关以西全让给我们大宋,你看我们敢不敢打蒙古。”

移剌蒲阿表情微愣,还想再说什么。

完颜守绪赶紧当和事佬:“两位不要争吵,蒙古才是咱们共同的敌人。”

张天纲也立刻道:“陛下,臣认为宋人皇帝说的有些话很有道理,咱们不能和蒙古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与其把人口便宜给蒙古,被他们掠去然后充为民夫来攻打我们的城池,不如和宋人交换各种物资。”

历史上完颜守绪老想着恢复大金国,多次派兵出去和蒙古野战,也收复过一些城池,但在来往的争斗中,军队主力受创,大量百姓遭灾,生产力也受到破坏,毫无作用。

很多城池被蒙古打下后,当地百姓就变成了蒙古人的民夫,用来攻金国的城池。

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把当地百姓全部迁移,留给蒙古一座座空城?

赵与芮居然成功忽悠到了完颜守绪,同意了以人口换资源的方略。

但双方还有重要的分歧,移剌蒲阿不同意分割凤翔给宋廷。

凤翔是金国在陕西的重要屏障,金国在凤翔有两万驻军,与潼关遥相互应。

凤翔一失,敌军可以直逼潼关。

潼关以西大边土地基本等于没用了。

齐英苦口婆心劝道,凤翔距离你们潼关也不算近,有六七百里,蒙军要是来了,你们救还是不救?但是凤翔离我们近啊,我们可以救啊。(时宋廷据守大散关,距离凤翔较近)

这话是说到点子上了。

历史上蒙古人强攻凤翔,完颜守绪急令潼关兵马去救,但移剌蒲阿当时就驻守潼关,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潼关是险关,他认为只要守好潼关就行,万一半路被蒙古打个突袭,连潼关都要丢。

齐英又道,我们要和西夏做生意,必须要借道,你凤翔不给我们,临兆路以西不给我们,我们怎么和西夏交易?

金国皇帝如果还在意几城几地的眼前利益,等蒙古大军过来,损失只会更大。

齐英的意思,凤翔及临兆路以西皆让给宋廷,金国同时把潼关以西,大部份人口都往潼关以东迁移,这样能造成近数百里的无人区。

宋国只坚守凤翔和大散关,其他临兆路以西的人口也全部迁到四川及大散关以南。

这样双方在陕西和河南之间,形成一片方圆巨大的无人区,蒙古再想从这边进攻,补给和民夫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你凤翔守不住,潼关以西再多的土地和人口,都是等于白送给蒙古。”

“你要救凤翔,必然尽起大军与蒙古野外决战,皇帝陛下有信心吗?”

齐英基本把蒙古打陕西的套路说的清清楚楚。

蒙古人肯定先来打凤翔,到时你潼关的兵马去不去救?

你去救,可能半路被围点打援,全军覆没,连潼关也丢。

你不救,到时潼关以西全部要丢,你的人口和资源全部变成蒙古的,到时候蒙古人驱使你们的百姓背土填沟来攻打潼关。

那你为何不现在和我们宋朝做个交易,卖个好价钱?

历史上移剌蒲阿就没去救。

他显然能明白救不救的后果和结局。

齐英就是严英,曾帮赵与芮出使高丽,从高丽手中拿回济州岛,他有胆有谋,思路清晰,完颜守绪只要不是昏庸无能,肯定能听明白。

完颜守绪在历史上主动示好南宋,多次张榜安民,听从汉臣张天纲的劝阻,可见他是个比较能讲道理的人。

听齐英说到这份上,君臣三人相互对视几眼,心中也在权衡利弊。

张天纲见皇帝不出声反对,似有所悟,率先道:“你自己也说,宋金现在不能明面上联盟,凤翔是不能光明正大的让给你们。”

“我们发兵攻打凤翔,你们且战且退,能带走的,都带回潼关去。”齐英立刻道。

“朕要铁料一百万斤,白糖五十万斤,重启岁币,年一百万两白银,临兆路以西,都可以让给你们。”完颜守绪大声道。

“陛下。”移剌蒲阿觉得不妥,但又觉得齐英说的有道理,左右为难。

听到皇帝开口,移剌蒲阿又觉得太少了,应该多要点。

齐英笑道,这不可能,重启岁币不可能,咱们皇帝敢这么做,他这皇帝还想不想干了?

完颜守绪也是苦笑。

接着双方一阵讨价还价。

齐英又爆出一个重磅炸弹,最终议定了金国让出凤翔及临兆路以西,让宋廷和西夏议和结盟,打通商路的盟约,宋、金、夏,三国争取结盟,共抗蒙古。

做为对金国的回报,宋廷答应在后面十年里,每年向金国提供二十万斤铁料,五万斤白糖,二十万贯铜钱。

同时两国边界停兵,互通有无,宋廷以各种资源,交换金国人口。

金国同意了赵与芮大部份条件,但在具体实施时,交换人口中几乎没有青壮,全是妇人和中老人或儿童。

完颜守绪留了心眼,也认可赵与芮以人口换资源的道理,但又不想壮大宋国。

其实在去年木华黎去世之前,在木黎的打击下,金国的战略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仅剩陕西关中、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中北部、河南全境这片狭小的区域。

以前完颜守绪想争夺每个区域每个城市,现在发现不能再这么干。

金国与蒙古野战已经是胜少负多,再这么和蒙古纠缠下去,精锐兵马越打越少,地方人口争来争去,最后还是蒙古人的。

与其这样便宜蒙古人,不如把人口转卖给宋人。

于是他决定把潼关以西,关中的大量人口迁移到潼关以东和河南境内,宋国同时也会迁移人口到大散关以南和四川境内。

这样两国联手之后,几乎把陕西关中人口迁移一空。

宋国以凤翔和大散关为据点,金国以潼关为据点,双方死守两地,蒙古人进来后,数百里无人烟,补给极为困难不说,想攻城时,连民夫和工匠都没有,必须自己带进来。

可以说,西线和四川这边,因为赵与芮的提醒,金国和宋廷做了最坏的打算,用了最恶的方法。

若干年后,等拖雷再次领兵进来,估计会吐血三升。

第189章 灭杀李全

临安城。

时间再往前,到宝庆元年三月中旬,此时赵与芮刚刚稳住京师,最近又陆续发了数十道圣旨,主要还是调整文武官员为主。

今天是他兵变后半个月左右,上朝时发现朝中文武大臣比以前少多了,其中有近五分之一已经换了新人。

但这不不够,他会陆续替换,提拔重用以前史弥远在时不得志的官员。

散朝后,赵与芮来到垂拱殿,大殿的御案上,铺满了中书省、枢密院、尚书省等送来的资料。

基本都是南宋各地,地方大员和重要文武官员的介绍,经历。

他每天都看,然后从中选择贤能。

其中崔与之的资料他看的最多,虽然没见过崔与之,心中非常认同和佩服他。

崔与之在各地上任时,看到有用的人才都会向朝廷推荐,如魏了翁等,但很少得到朝廷重用。

现在赵与芮专门重用崔与之推荐的人,因为看资料确实很多都是有才华的人。

可惜他们在原历史上,俱不能得到朝廷认可,南宋精英人才得不到重用,是南宋极大的损失。

垂拱殿里人不多,有胡松,徐氏,等近侍。

皇帝于昨日又重组了宫中的内侍和宫女。

南宋宦官才两百多人,宫女也是两百多人,加起来五百左右。

皇帝分为五局,百人为一局,各司其职,其中徐氏和大家乐老板娘周琼都各为局尚宫,正式确定了她们为正五品的女官身份。

胡松除了是内侍省都知外,还是内库局负责人,专门保管皇帝的私房钱。

借着这次改制的机会,皇帝给所有内侍和宫女都涨了月钱,原本还想给假期,但赵与芮想了想,自己刚控制皇宫,还得等等,过几年再说。

并且下旨,以后皇帝选宫女不用在全国各地劳师动众的选,就近在京师附近。

宫中宦官和宫女就保持在五百人规模,每退一人,补一人。

此举得到很多朝臣支持,这是减少铺张和浪费,新皇帝上位后,干了这么多事,这件事是最靠谱的。

看到皇帝进来,徐氏立刻带着两小宫女去清理御案。

“不要动,等会再清理。”赵与芮向徐氏点头微笑。

徐氏脸微红,立刻柔声道:“是,陛下。”款款后退。

胡松这时跟了进来,皇帝坐到御案前,看了看面前的材料:“都来了吗?”

“回陛下,都在偏殿。”

赵与芮没说话,仔细看着桌上的资料。

面前有南宋现在和四周的地图,可以明显看到四周各大军头环绕。

这种情况下,想安心发展,必须得苟住,先稳定金国,蒙古,西夏,甚至各大地方军头。

而国内最重要的两淮、京西、四川等地,需要信的过的人经营。

“先召杜杲。”

“遵旨。”

胡松很快出去,不一会,淮南西路制置使兼转运使、沿江制置使、知安庆府杜杲进来。

杜杲在兵变的第二天就去了淮南西路,接替了曾式中,然后又于近日回到京师。

两淮是南宋对金最前线,但淮南东路后面有两江路的建康,扬州等,赵与芮已经派了赵范去,暂时比较放心。

淮南西路是赵与芮比较担心的,不过和金国和谈的使者,他已经派了出去,只要稳住金国,他闭门休养发展几年就不怕了。

“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杜杲进来后就跪拜。

首节上一节146/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