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44节

皇帝又发钱了?余看的苦笑不止,但他是聪明人,皇帝刚刚夺权,害怕不稳固,拼命拉拢军将们。

只见每个进去的军官拿到钱后,都会立刻大呼:“多谢陛下。”

“多谢陛下。”

还有人郑重其事往临安方向拜礼,再高呼,多谢陛下。

多谢陛下的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很快轮到余,对面发钱的大声道:“这是陛下的赏钱,感谢诸位多年来对大宋的付出,大宋和陛下,不会忘了诸位。”

这人不知说了多少遍,说的口干舌燥,每说一段时间,会换个人来说,见到一批就说一次。

余立刻郑重其事接过钱,转身向临安方向拜礼:“多谢陛下,陛下万岁。”

诸将进去之后,都在谈笑风生,现场有一小半都新提拔的,大伙当然很高兴,很支持皇帝。

不一会儿,卫忠等人出现。

余现在级别比较高,也被叫了站到前排。

第186章 练兵就是要用钱堆

“肃静”陈峰大声一喝,四周慢慢安静下来,纪律相当不错,果然钱到位了,什么都好说。

卫忠看的面面相觑。

以前他的部队,也没这么听话啊,果然还是陛下厉害。

陈峰找了个大嗓门的出来念。

现场人比较多,四周又竖了很多木牌,上面也会贴着,事后大伙可以自己去看。

现在比较安静,大伙都认真听着。

很多人还下意识往前站,全挤在四周。

皇帝成立江南都司,设十军,每六千人一军。

大概的意思就是要改制。

江南都司主将称都指挥使,另设两名副都指挥使,各军主将为统制,其中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都必然是兼职一统制。

所以这三位主副将,就会统领三个军。

卫忠为江南都司都指挥使,兼都司一军统制。

李平山为江南都司副都指挥使,兼都司二军统制。

郭刚(原马军司升任)为江南都司副都指挥使,兼都司三军统制。

另,陈峰、全四,余,分别为都司四,五,六军统制,另有原来马军司一些人为其余各军的统制。

余听的心中一震,表情激动。

以前他的上司赵葵不过领强勇、雄边两军五千人,他现在先升副统制,接着又升统制,直接领一军六千人,皇帝对他真是相当信任。

每军分两将(每将三千人),一将六营(每营五百人),一营五都(每都一百人),一都十伍(每伍十人)

将为正将,副将,营为指挥,副指挥,都为都头副都头,伍为伍长。

每个单位都有副职和军官,所以整体人数不会是六千整,应该六千出头。

南宋军制复杂,各军都能不同,同军各将都能不同,赵与芮现在在南宋基础上,完成了统一编制。

十人设一伍,百人设一都,每都有两名副都头,副都头都兼伍长,战时还可以指挥两三个伍等一起打仗。

五都为一营,副指挥等也兼都头。

六营为一将。

为什么到将时,变成六营呢?因为各将都要有一个炮兵营。

将以下都是步骑。

每将必须有炮兵营。

这样一个六千人编制的大军,会拥有两将,两个炮兵营,炮兵达到一千人,占六分之一。

当然,大宋的炮兵不能和后世比,赵与芮现在也没有这么多炮。

按他的配置,炮兵营五百多人,会拥有二十五门炮,五十辆武钢大车,两百匹马骡。

赵与芮的炮兵营,兼着工程和运输兵的兼职。

平时运输拉货,战时打炮。

其余步营每营各配五十辆武钢大车,两百马骡。

从而保证各营的基本运输能力。

古代打仗动不动要带大量的民工以为助力,战场一旦吃了败仗,百姓都来不及跑,会死伤惨重。

赵与芮在不远征的前提下,尽量不用民工,自己保障后勤和运输。

而且有大量的武钢车后,遇到大规模骑兵立刻可以结车阵用来自保。

接着校场上又道,每人重新任职,以前各种什么押官,虞侯、十将等乱七八糟的官都被取消,各人按新职称呼。

然后再道,原本的武散官也全被取消。

四周一些中高级军官一片哗然。

散官制度是隋代所创,到南宋大量流行。

南宋有武散官和文散官。

宋代的官制应该是历代王朝中最复杂的,很多有散官的没有实际职务,而很多职务很高的官员又不实际管事,真正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反而是“差遣”。所以,宋代的官分为散官、职官、差遣等几类。

而宋代的官员工资发放标准就是以散官高低而定,所以这个散官,你说不重要吧,大伙又都很想要。

现在赵与芮改制,目前只在建康实行。

军中没有散官,全部只有品级和差遣实职。

军中差遣为伍长的,定从九品武官。

哇,现场很多人差点跳起来。

因为南宋武官品阶很重要,以前伍长那够从九品。

现在伍长直接定为从九品。

并且每满五年,可以升品,就是你干伍长五年,但是你没升差遣,没升到副都头,没事,给升正九品。(因为月钱根据你以后的品阶来的)

可以说,南宋以后十人伍长就是官了。

这对低层军将们来说,极有诱惑力,现场伍长级的是非常激动啊。

以后也能称一声武官了。

副都头为从七品,都头为正七品。

这下都头们也激动了,因为以前七品武官在南宋就算中高级官员,还能当大军当领导了。

营指挥为正六品,副指挥从六品。

正将正五品,副将从五品。

统制正三品,副统制从三品。

都指挥使正二品,副都指挥使从二品。

“月钱待遇按品阶发放,不按差遣。”前面大嗓门还在大叫,下面再次安静,凝神静听。

“从九品月钱五贯,在职田一亩。”

“正九品月钱八贯,在职田二亩。”

“正七品月钱二十一贯,在职田五亩-”

“正五品,月钱五十贯,在职田十亩,春绢四匹,冬绢五匹”

“正三品,月钱一百贯,在职田三十亩,绢丝棉各十匹,年粮二十石。”

“正二品,月钱两百贯,在职田五十亩,绢、丝、棉、绸各三十匹,年粮五十石。”

整个看下来,中下层军官待遇小涨,中上层军官的钱和以前差不多,但有了在职田和粮,也等于大涨,毕竟现在田很贵。

大嗓门还没报完,现场有人突然跪下:“陛下圣明,叩谢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顿时现场纷纷跪倒,狂呼万岁。

人就是这样,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得支持谁。

新皇帝即位,立刻大幅提高众武官的待遇和尊严,大伙能不支持吗?

但后面还在念。

待遇高了,但要求也高了,从后天起,江南都司将集合训练,所有都头以上,和部分兵马先练三个月,然后是都头和伍长,加部份兵马再练半年,接着就是操练全军,至于怎么练,当然到时就知道了。

如果吃不了苦的,随时可以提出退出回家。

下面一片欢笑,这么好的待遇,我退个鸟啊,有种把俺往死里练,有人直接大叫,四周一片呼应。

等最后散去时,大伙赶紧又跑到四周张贴的公告上看。

因为现场人多,可能有人听不清楚,但公告上写的很清楚。

公告还写明了,不管什么品阶,只要没犯错,都可以五年一升,战场上立功,可以提前晋升。

品阶升了,待遇自然就上去了。

然后又说,当兵是十年退役,或满三十五岁,军官都头以下是四十五岁。

都头以上是五十五岁。

在军中时,五亩及以下不用交税,五亩以上交一成,正三品三十亩以上,交两成税给朝廷。

到退役时,每名军官拿一笔自己当年月钱十倍的钱,退出现役,在职田上交朝廷。

比如普通伍长,退役前升到正九品,月钱八贯,可以一次拿八十贯退役,相当不错。

回到家乡可以买几亩田了。

另外,无论士兵还是军官,后代要继续当兵的,除了朝廷招募之外,可以承袭。

但肯定要通过考核。

士兵进来还是士兵,军官后代进来,全部从伍长干起,不论你本身有多大的官,且有一年试用期,考核不合格,就会退出军营。

有人说高级武官可能不高兴了,我帮皇帝出身入死,儿子进来,还得从伍长干起?

这不用担心,爹是都指挥使,儿子还不是和坐了火箭似的往上升。

更何况南宋没有像明朝一样军官世袭制,你夏震的儿子本身进军营,也得从基层干起,所以这条在南宋是相当正常的,也不会遭到高层军将武官们抵触。

现在唯一会让人抵触的是,按公告说,改制以后,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所有武散官俱不再承认,也没了有俸禄。

这部人当然不少,两宋封和卖了大量的文武散官,全是拿着俸禄不用干活的人。

像以前的钟友、郭城璋等赵与芮相熟的,都是如此。

首节上一节144/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