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42节

“下面有时间,咱们前军是初一到初三。”

“看来各军是不同时间报名。”

兵士们在议论,纷纷叫着不当这破禁军了,要去当皇帝亲军。

而另一侧,李平夏正招集都头以上。

现场都头以上也好几百人。

李平夏看的暗暗摇头。

都头为百人指挥,他们实额五千多人,按说都头级把正副都算也就一百多人,但现场都头级达到两百六十多人,很多人可能挂着都头,手下没什么兵,这种基本都是关系户。

都头以上就更不用说了。

“陛下有旨,愿意加入天子亲军的,到皇城司报名,考核通过后,所有军将,官升一级,并且武官以后都有在职田,月钱上涨。”

现场所有人表情振奋,很多人都忘了昨晚兵变的事。

因为兵变和他们无关,除了那些和夏震他们关系比较好的心腹除外。

李平夏说完,现场立刻有个准备将表态,要加入天子亲军,效忠陛下。

这是公然表态了,接着陆续有人表态,也有人不出声。

李平夏接着一挥手,身边有人拿着名单出来,开始点名。

“夏和中。”

第一个名字一报,现场所有人都看过去。

夏和中脸色铁青,默默走了出来。

这是前军三将正将,夏震的族侄。

昨天他不够统领,没进皇城,但今天是逃不掉了。

李平夏身边的人一边点名,陆续有人站出来,有人双腿发软,站不出,马上被甲兵上前拖了出来。

其他人低头不语,各种表情和心情。

“要杀了咱们吗?”夏和中这时大声道:“用什么罪名?谋反?”

他当众质问,显然不服。

李平夏沉声道:“陛下都不杀夏震,算个球?”

夏和中:“。。”

“少废话,走。”身后全四带着一批人,直接把这些人全部拖出军营。

第184章 那岳飞还吃空饷呢

赵与芮的连着几天,陆续派人走遍京师禁军十五个军,重新提拔了一批新的统领及以上,大量过去五到十年没有得到提拔的,都先提拔了一下。

同时带走了很多过去五到十年里比较得志的禁军将领,不管是不是夏党,一律按夏党算。

最后又在原本的禁军中提拔一批替补上来,这些人基本都是多少年没有得到晋升的武将们,当兵资历够,在军中熟人也多,关系多。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皇帝要成立亲军,临安禁军都知道,大伙都盼着加入皇帝亲军,谁会跟着你闹事。

从三月初开始,皇帝亲军营正式成立,开始先在禁军中招募,待遇从优。

禁军各部陆续开始报名。

通过简单的考核,主要是拉弓、骑马、跑步、披甲跑步等,优先选用会识字的。

这意味着,一旦招募结束,跟着两宋两百多年的禁军称号,就会烟消云散。

大宋禁军在赵与芮手上,将成立新军,取而代之。

所有没被选中的禁军,皇帝要求先集合起来,还有另外的用途,月钱都从五百文--八百文,先涨到一贯。

这样没有被选中的禁军们也没有太失望,因为后面皇帝说还要重用,还会加饷。

三月初。

史弥远当廷认罪金丹有毒,但是他本人不知情,把锅推给了丘处机。

皇帝发配其到岭南,实则送往济州岛,同行还有原殿帅夏震。

夏震走之前,还专门写了封信给建康马军司统制周贺,非常配合赵与芮。

史弥远亦写了好几封信,包括给赵善湘、赵汝述、史嵩之等地方军政要员。

做为回报,这两人的大部份家属,都留在京师,不用去济州岛吃苦。

这相比其史党又好了很多,其他人是家属送到济州岛,自己留在京师道观里被禁闭。

而在这次兵变中被抓走的军将们和家属,都将和夏震、史弥远一起,发配济州岛。

很多人到了之后发现,他们居然被安排为工人,在济州岛上帮忙建筑盖房做苦力。

但这时后悔也没有用。

三月初三。

赵范和赵葵兄弟奉旨来到京师。

两兄弟接到圣旨后没有犹豫,立刻就奔赴京师,回到家一听,差点晕厥。

据说自己家两个傻儿子,带着蹴鞠队冲进皇城,帮皇帝把史弥远给干翻了。

赵平和赵两兄弟洋洋得意向各自父亲炫耀,还说当年和皇帝一起做生意,每个月能分多少钱,这次又帮皇帝大忙,赵家以后要发达啦。

赵范和赵葵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两人在宁宗时就紧紧抱着史弥远大腿,有什么奏章通通发给史弥远,而不给宁宗。

赵与芮登基之初,也是如此。

两人都能算半个史党。

只是没想到皇帝现在干翻了史弥远,还拉着自己的傻儿子下水。

两兄弟一合计,赶紧得投靠新皇帝。

首先喝斥两傻儿子,把当年和皇帝签约做生意的合同给撕了,生意股份全还给陛下。

两傻儿子顿时黑着脸,却又无可奈何,当天下午,皇帝在下朝后召见两人。

赵范赵葵到了垂拱殿,发现现场还有不少人在,很多人都不认识。

不一会,里面有个十五六岁的小内侍徐飞出来,叫道:“宣淮东安抚副使兼知扬州赵范。”

接着又报了几个名字,赵范也没注意听。

但等大伙一起往里走,赵范发现有文官,和武将。

他从来没看到过皇帝,刚进去就先抬头,终于看到赵与芮,接着赶紧低下头,心想皇帝真是年轻啊,也真是厉害,一晚上就把史弥远给干翻了。

他心里有点害怕,生怕皇帝把他也当成史党。

赵与芮正埋头看赵范的简历。

中书省已经把赵范的工作简历和评估送到他这边,初步来看,赵范当文官还凑和,打仗是远远不如其弟赵葵。

赵范进来后先跟着大伙拜见陛下,皇帝很和气,先让他们起身,然后便叫赐坐。

他起身后才发现,现场摆了好多凳子。

他有点不敢坐,但其他人纷纷选了个位置坐下。

大伙都好像不愿意坐的离皇帝太近,等赵范反应过来,只有最前面的位置给空下了。

他暗暗后悔,早知反应快点了,只能硬着头皮坐到第一张。

皇帝等他坐好后,更笑道:“朕来介绍下,今天这里坐的,都是朕可以信任的人。”

皇帝的第一句话就让赵范心里舒坦了很多。

接着他算是认识了现场的人。

有陈峰、全四,李平山,严康,魏近思,陈东,卫忠。

皇帝介绍的很用心,赵范知道陈峰和全四都是皇帝心腹,李平山是殿帅李平夏弟弟,严康原本是庆元府的官员,魏近思是魏了翁儿子,陈东是定海水军副统领,卫忠是禁军统制。

介绍完后,皇帝挥挥手,有内侍把一张张纸张送到诸人手上。

皇帝接着道:“建康地区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五县。孝宗乾道二年(1166),载入官方统计的农田有“七百七十七万二千八百六十三亩”。到了嘉定十七年(即去年),变为“四百三十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三亩三角二十六步。”

皇帝一开口,赵范就震惊了。

“这么多田怎么没的,朕不管,赵范你过去之后,有没有信心,把这些田重新弄回来?”

赵范大惊失色,这才知道皇帝想让他知建康府,他当然不敢拒绝,立刻跪下道:“臣遵旨,臣必然竭尽全力。”

最后四个字说的挺苦的,因为不知道有多难。

南宋严重的土地兼并,赵范会不知道?他赵家也有上千亩呢。

“赵爱卿你不用担心,朕和这些臣工们都是的后盾,有什么问题,大伙可以一起解决,就算完不成,朕也不会怪你。”

“臣不敢,多谢陛下。”赵范心里好受点。

皇帝又道:“枢密院的记录,建康府有马军司十军,员额近三万人,地方屯驻大军四军,员额八千人,另有御前水军一万两千人。”

“这只是表面上的数字,朕实际估计,员额五万,实额能有三万就算不得了。”

赵范低着头,心想,我大宋各处都是,基本都在吃空饷,那岳飞都吃空饷呢。

皇帝接着道,卫忠过去后,立刻接手马军司,以卫忠为马军司统制,李平山为副统制,另外余应该也到建康了,也会被重用。

赵范看了下小纸条,上面写了,要把建康马军司和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其他兵马,合成大宋江南都司,设十军,每军六千人,共六万人。

不够的,就要原地招募,另建康水军设江南水军三军,由陈东暂为统制,共一万八千人。

建康水陆两军合计七万八千人。

至于具体怎么改,皇帝直接和他说,你不用管,你去了建康就负责民政后勤方面的事务,军事上面,交由卫忠、李平山、陈东、余等人。

赵与芮当天说了很多,纸条上也写了很多,赵范一边看一边听,非常震惊皇帝的大手笔。

建康原本就是江南东路制置司所在地,赵范为制置使知建康府。

但整个制置司的职能和设置被改了很多,而且江南两路原有安抚司、转运司等统统都取消,功能合并到制置司。

但南宋的制置使原本是地方军政大佬一把手,现在皇帝只给赵范民政事务,军权剥夺了。

皇帝又把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两路的军事单位合并为江南都司。

都司府设在建康。

赵范第一次见皇帝,就感觉到皇帝实在是有手段,而且改制力度相当大,不但剥夺了制置使的军权,而且重组了江南两路的军队,所图非小。

而他身为民政一把手,去了之后,任务还是比较重,皇帝说,在江南两路为试点,进行改制,赵范要是能做好了,可以封爵(国公级以上),不降等世袭二代,这话听的赵范心头一震,比较激动。

两宋封爵的太多了,比大明大方,各种侯爵不要钱似的封,还有人被王爵的,但不能世袭。

首节上一节142/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