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17节

“五十人里,最少要五个会写字的,如果没有,由王府中调派,等以后识字的孩子多了,可抽孩子们。”

“这件事,由陈小刀负责。”

“是魏王。”

督查队到后期就有三个作用,一是上门查验核实物资发放情况,二是了解百姓们对四海贸易的反响和喜好(现在大伙都只知道这里四海贸易成立的)三是宣传四海贸易的各种政策和好事。

“第三,成立银钱处、物资处、后勤处、建设处、交易处、畜牧和种植处、盐糖处、渔业和运输处、船舶处。”赵与芮看着岛上越来越忙,决心把人员再优化调整下,让大伙各司其职的同时,也能相互紧密配合。

另至于外的匠作及火器处、训练处(军队),甲器处都不在会议上说,事后赵与芮会相关人员私聊。

秦卓和魏近思为银钱处正副负责人,以后所有铜钱调配支付采购,都由各处递交银钱处再处理,其中魏近思主要在金墉岛和定海县这边,秦卓主要负责济州岛那块。

周来和陈小刀、秦越为物资处正副负责人,周来主要在金塘岛这边,负责屯积白糖,和来往物资,当然,大部份以后要送往济州岛。

陈小刀和秦越则是济州岛所有物资的负责人,从日本、高丽和其他地方过来的物资,包括济州本地的出产,都由他们负责屯储,清点,造册,记录进出库等事宜。

保安更是重中之重。

刘新和唐二小、秦刚三人负责交易处,主要负责高丽和日本的交易。

严英一个人负责建设处和后勤处,同时有陈峰、全八、全十、秦幼虎四人为辅,主要是屯田种粮,水利配套,仓库建设,各种用房建设、船厂建造,全岛防御等,还有目前岛上所需肉类、菜类的进口和储存,因为现在岛上还没能自给自足,各养殖业刚刚起步,还要与物资处一起合作,做好每月物资分配(主要是粮和肉),还有移民的分配和安置,事情最多。

严英主要负责移民安置和分配,陈峰负责屯田和肉菜进口储存及再分配,全八基建,全十是其他房屋的建造,秦幼虎是各重要地区防御建造和巡逻保卫。

全五、秦猛负责畜牧和种植处。

石狗儿、全二负责盐糖处。

许俨、全十二原本跟着陈涛是训练水军的,现在负责运输捕渔处,

魏近愚、谭四河负责船舶处,即将来的造船厂和船坞扩建。

其中谭四海是原来庆元府船场的一位老师傅,对造船相当有技术,被赵与芮全家挖了过来。

赵与芮现在是持两步走,首先主要得靠南宋资源,如果真的得不到皇位,又被人逼害,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退往济州岛,所以这边也准备了造船厂。

另外还制作甲衣、兵器、火器的匠作处等,都由秦琛负责,选址也是济州岛以东,在群山环绕之中,选离牧场和百姓。

赵与芮重新分配之后,各处职责清晰,以后各司其司。

但赵与芮默默看了圈现场的人,各部门除了他培养的少年外,基本都是秦家的人。

刘新和严英也是秦家商界朋友介绍。

没办法,他手上实在没什么自己人,而且这么大张旗鼓的开搞,一般人还真不敢参与。

散会之后,他又单独一批批召见,每个部门的人都会进来和他单独说会话,他交代一番。

最后是李平夏李家诸人和钱武、全大莫小奇等他府中少年,这批人是在训练步骑的。

“每两月军内比武一次,论骑射,步搏,择优奖励银钱货物。”赵与芮语重心长的对李平夏道:“练兵其实很简单,舍的花钱,加上纪律严明,必然能出精锐。”

“末将明白,大王放心。”李平夏现在手握两千精壮,相当高兴,不过他还不知道,这些兵员,已经远远超过朝廷给赵与芮的员额。

但从赵与芮来看,以他对李平夏的关照,就算李平夏现在知道了,也可能支持赵与芮,默不出声。

毕竟在赵没有当上皇帝前,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就算李平夏不明白这个道理,李平豹和李平山肯定明白,因为他两人现在在济州岛就相当卖力,也非常兴奋。

约见水军陈涛、李平山、全十三时,赵与芮也是这么说,经常比武,择优发赏钱。

他现在就不缺钱,有的是钱。

发钱不一定有用,但不发钱,肯定没用。

现在济州岛水步军兵器器具还不够,但等匠作火器处、甲器处全部造好,他们早就囤积的铁料铜料,就能打造源源不断的器具出来。

此时赵与芮私下已经有水军一千,步营两千,另有常年跑商运输近千人,换上战船拿起兵甲,同样等于是水军一千。

这点兵马他暂时已经满足,今年上半年不打算再扩增,下半年再看情况决定。

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太多中低层武官,特别是有经验的,打过仗的武官。

今年他在军事上的任务主要集中在,建好自己的后勤供给线,能自己打造火器兵甲,信州矿场训练五千精锐,将来随时可以充为军队。

以南宋现有的制度,他此刻私练太多兵马也没什么用,除非他存心造反,目前来看,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而在关键的时候,通常几百或上千精锐就能决定一件重大事情的走向,所以他只需先培养好身边数百精锐即可,再在济州岛悄悄训练三千人马,三千五百人马,差不多就够用了,如果不够,信州矿场还有。

朝廷规定他可以随身一百五十人,到了定海县后,他多次扩增,已经已经有了五百精锐在定海,其中两百在县城,三百在金塘岛,他们日夜训练,出海缉私,人人配马,简直是就是水陆骑全能训练。

时间很快进入到嘉定十七年(1224年),原历史上,正是今年,皇帝赵扩去世。

第157章 风情万种杨妙真

过年前,赵与芮给所有部下发了笔奖金,无论文官武官,按官职大小,从十贯到五十贯,全是铜钱,没办法,现在信州矿场源源不断有铜钱过来,他现在有些暴发户的嘴脸。

在此时整个南宋都用会子,整个南宋、日本、高丽几国都奇缺铜钱的情况下,赵与芮这假钱用的极为嚣张啊。

另外每人还分到猪腿,咸肉,鸡鸭鱼肉等各种物资若干,又按古代习惯,给了绢、丝、棉等物。

所有跟着赵与芮的人,都觉得魏王大气,照顾大伙。

接着各地的球牌室以赞助名义,捐物捐钱慰问各县官员和部份吏员。

庆元府上下官员和六县主要亲民官,监当官和部份重要吏员都有,少则鸡鸭鱼肉,多则二十贯铜钱,钱物不多,但这是他们很多官吏第一次收到民间新春慰问。

庆元府上下对魏王是赞不绝口。

而且这事听起来还很正常,因为魏王垄断了球牌室的经营,到过年发点福利给各地官员,没毛病啊。

而像聂子述、林等史弥远的亲信,球牌室每人给了一百贯,诸官亦都是大喜,对魏王是越来越喜爱。

元月二日,赵与芮从京师拜年回来,心情亦喜亦忧。

过年前他亲自前往京师,向史弥远和皇帝、杨皇后拜年,态度做的相当到位,顺势还拜了一些熟悉的官员,包括去年刚刚中了进士,帮助过他的余天锡,还有赵汝述等。

见过皇帝时,他发现皇帝身体越来越差,赵与芮也挺不好受,穿越过来这么久,他确实把皇帝当成了自己的伯伯,而皇帝看到赵与芮也是精神好了很多,专门留赵与芮在宫中一起吃了饭。

此次进京,赵与芮又争取到一件大好事。

他向皇帝申请,白糖专营权十年。

他没说白糖是自己发明的,因为在定海县,所有人都知道,白糖是定海严家弄出来的,严家还成立了四海交贸。

魏王是收了严家的好处,帮严家说话,可能还入了股。

赵与芮为严家申请专营权,和球牌室一样,他要天下唯一,只能严家能制糖,并答应皇帝,十年之后,公开配方,令大宋商人都能制造白糖,福泽天下。

他还用数据解释,现在甘蔗面积不够,产量不够,现在公开配方,民间只有白糖没有以前的糖,很多老百姓会吃不起。

宁宗向来疼爱赵与芮,估计魏王也入股了,果断的答应。

赵与芮取名为‘庆元牌’,有拍宁宗马屁之意,正式把庆元牌白糖,推向全国。

等赵与芮回到定海,严小山就告诉他,县城内最近有三拨人等着拜见魏王。

一拨是山东李全,来者还是他夫人杨妙真。

第二拨是大食商人蒲和里,蒲和里祖上蒲亚里当年带数百根象牙到广州而出名,当时广州一次性抽税近六千多贯。

第三拨是三佛齐商人蒲卡,蒲卡也是世袭海商大富,其祖上蒲晋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带了十几艘海船到泉州,仅乳香就有八万斤、胡椒万升、象牙四十斛,名香宝器甚众,价值超过三十万贯,当地收税超三万贯。

后面这两家大商户,都是常年跑海贸,积蓄亿万资产的,当世鼎鼎有名,论财产的话,估计秦卓都比不上他们。

但他们两家已经很久没跑庆元府,两家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叫明州,不叫庆元府。

“那蒲和里据说有七十艘船,其中有六十多艘暂停在泉州,这次来了十艘,半个月前就到了,大王正好去了京师,他就在这里等了半个月,想要面见大王。”

那蒲卡更离谱,有天晚上开着小船想去金塘岛,估计是想偷看如何制白糖的,但金塘岛现在防守严密,能登陆的地方都被改造过,蒲卡转了半天没找到登陆的地方,想游水上岸,被巡逻活捉了。

当时就想杀了他,他汉语说的挺溜,说是三佛齐人,祖上也有汉人,是个混血。

蒲卡暂时被关在定海制置司衙门,他来了三艘大船,停在定海县外。

最后严小山道,蒲和里与蒲卡的人,陆续送了大礼,都是价值上万贯。

赵与芮听完,感觉都是为白糖来的。

经过大半年的运营,定海县的雪糖、白糖已经名声在外,这些商人都是当世最能赚钱的人,岂能看不到其中的利润,特别大食和三佛齐这两地的市场,可以说不亚于整个南宋。

一个包含后世的阿拉白世界,一个包括整个南洋地区。

“安排他们明天下午,明天上午,我先见见杨妙真。”

赵与芮做了安排,于第二天上午,召见杨妙真。

现在外面和杨妙真都不知道他是魏王,他对外宣传的还是四海贸易严掌柜。

赵与芮在四海贸易的仓库召见她。

上次看到杨妙真时,她还带着儿子,她的打扮也是英姿飒爽,比较中性化,更没什么化妆。

这次杨妙真带着两个女侍从一起仓库,等她解下蒙巾,赵与芮发现她这次化了淡妆,看起来明艳娇美,

“严掌柜每次都这么小心,是怕有人暗杀严掌柜吗?”杨妙真捂着嘴笑道。

她进来时,还有女使专门上前搜她的身,全身上下摸了个遍,杨妙真相当无语,女使最后把她头上的一根银钗给拔了,这让她头发现在随意的披在肩上,看起来好像刚起床没睡醒的样子。

赵与芮一本正经的道:“像我这种有钱人,肯定会有人打我的主意,我得好好保护自己,好好赚更多的钱。”

“听说魏王与严家关系不错?”杨妙真眼波流转,上下打量赵与芮。

赵与芮已经十七岁了,经过这一年多的营养和煅炼,个子比一般成年人还高,关键他说话举止看起来也很成熟。

所以杨妙真肯定没想到,眼前这个严掌柜,会是传说不学无术的少年魏王。

“我们严家在庆元府制糖,向庆元府交税,魏王当然照顾我们。”赵与芮洋洋得意道:“若我们到青州制糖,四娘子和李抚使定然也会照顾我们。”

“那是当然。”杨妙真眼睛一亮,还以为赵与芮真的想到青州制糖,她立刻道:“严家若是愿搬迁到青州,我们定大力支持。”

“可是,若等我糖厂建好,你再派兵查收,我怎么办?”赵与芮道。

“。。”杨妙真一愣,接着满脸通红:“我们岂会这么做?”

“过往海船,你们都收一半货,呵呵。”你当我傻子,我会信们。

杨妙真亦羞亦怒,又不好发作。

此时她应该知道,有些事情,你一旦做了,名声就坏了。

她有求于赵与芮,自然不敢发火,便转移话题:“这次前来,其实我们有要事想向严掌柜帮忙。”

“都是江湖儿女,四娘子你直说。”赵与芮道。

杨妙真便道,他们想要大量的糖,明年提升糖的供应量。

之前他们和赵与芮交易,主要是要钱和粮,但今年,南宋朝廷给了他们三十万缗军费,用来安抚李全。

李全暂时不缺钱,而且李全控制着青州附近几个盐场,其实很有钱。

他想下次交易,只交易粮和糖。

以前赵与芮每一个半月和其交易一次,每次交易为一千斤糖。

现在他想每次交易改为两万斤糖,如果移民不够,李全愿意支付钱。

赵与芮听完后,脑海里刷刷盘旋起来,以前李全要钱,现在李全不但不要钱,反而反过来要支付钱给他,专门买糖。

李全以前都没要这么多糖,突然要这么多糖干什么?

首节上一节117/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