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郭奉孝,开局娶洛神 第17节

更别说还有一些蔬菜瓜果之类的。

这么吃一个月,那点俸禄估计要少一半。

这要是没地方蹭饭,合着自己跟着曹老板,工资不够吃饭的?更别说养家糊口了。

虽然自己还没有娶亲,但是三天后,就要成亲了啊,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曹操并不知道,他已经作为狗大户被郭嘉惦记上了。

而且郭嘉渐渐感觉到,随着身上的温热,胃部的饱胀感,似乎在一点点消失。

很显然,他现在的消化速度,也绝非常人能比。

“奉孝啊,你这身子不会是饿的吧?我看你家中,也不是特别贫苦,不能亏待自己啊。”曹操现在有些怀疑,典韦说的是对的。

郭嘉或许真的是饿的!

游历仙境,怎么会亏损寿元呢?

嗯...肯定是他不舍得吃饭,给自己饿出了毛病,然后怪在仙境之上!

“主公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郭嘉拱手笑道。

正说话间,忽然见一健卒从外冲入,高声道:“主公,于禁将军送来急报!”

曹操面色一肃,他正是派遣于禁前去打探汉献帝的消息。

急报?

他沉声说道:“速速拿来!”

那人当即将奏报送至曹操手上。

曹操打开,仔细观看起来!

第二十五章 算命式谋划

曹操看了片刻之后,冲着丁夫人说道:“夫人带晴儿先下去吧。”

丁夫人起身,领着曹晴离开。

曹晴特意又看了看郭嘉,这家伙,真能吃!

曹昂,曹操,郭嘉,三人留了下来。

曹操将信件放在了桌子上,沉声道:“于禁来报,杨奉招白波军勤王,与李郭汜发生大战,杨奉等人先胜后败,张济叔侄乘机脱离郭汜,向南而去,目前天子和杨奉、董承、韩暹等人一同逃入河东,李郭汜并未继续追击!但是河内张杨亦有动作,疑似出兵勤王。”

说完战报,曹操看向郭嘉,问道:“奉孝,你觉得,咱们现在,该当如何?是否要出兵勤王?”

上午和郭嘉聊过之后,曹操对于汉献帝,更加的渴望。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如同郭嘉所说,废除孝廉,改为科举。

一旁的曹昂也看向了郭嘉。

曹操留下他,并不是想要他发表什么意见,而是要他多听多看多学。

郭嘉略微琢磨了一下,问了一个曹操完全没有想到的问题:“主公,战报上说张济叔侄向南去了!你猜他们会去哪?”

曹操皱眉道:“往南者,无非荆襄,此二人还能去哪?”

郭嘉又笑道:“主公那你觉得,此二人去荆襄后,又会如何?”

曹操笑道:“张济乃是董卓旧部,为人彪悍,去了荆襄,自然要寻个容身之处,说不定就得让刘表知道厉害,军攻打荆襄之地!”

“不错!可若是张济死了,又该如何?”

曹操愣住了。

只听郭嘉继续道:“张济若死,张绣帐下之人,既无粮草,又无立足之地,势必陷入绝境,到了那时候,刘表稍施手段,张绣必然相投,我听闻那张绣号称北地枪王,汉帝东归,贾诩极有可能投靠张绣,刘表若使其占据宛城,便如同在我军后方钉了一颗钉子!时刻威胁颍川,南阳等地。”

“所以主公,我建议遣一劲旅,进入宛城地界,于荆襄与宛城要道埋伏,若张绣出现,将其伏杀!”

在郭嘉看来,张绣的麻烦,远比现在考虑如何迎接汉帝来的重要。

曹操听完了郭嘉的一番话之后,却并没有什么过于振奋的表情。

皱眉道:“奉孝啊,你对这些人怕是有些不了解啊,先不说那张济与刘表交战,胜负如何尚且未定,你如何断定张济会死?若他不死,无论胜负,断然不会投靠刘表,刘表亦容不下他,便是他真的死了,张秀之辈,虽有勇武,却也不足为虑,而那贾诩,确实是足智多谋,只是此人一直为李郭汜谋划,甚至官拜尚书,怎会追随张济叔侄?而且此时,此二人刚刚南去,谁知何时会攻打荆襄,又何时会败亡,何时会归于刘表,我此时派兵出去,粮草该当如何运转?伏于半路,谁知那张绣何时会来?无这般用兵者啊!”

他可不是郭嘉,开着上帝视角,知道后续事情的发展。

在曹操看来,郭嘉这个建议,简直比判断汉帝东归还不靠谱。

郭嘉赶紧说道:“主公,我听闻那贾诩给李出谋划策之后,却拒绝担任高官,可见其对二人并未真正归心,如今汉帝东归,贾诩必然离开,而张绣叔侄与那贾诩,皆出身凉州,却是同乡,贾诩有极大概率相投,而张济叔侄攻打荆襄,决难获胜,刘表必然杀张济而留张绣,还请主公早做决断!”

他只能尽可能的找一些借口,来圆说自己的推断,毕竟先把张绣弄死,宛城之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曹操摇头道:“奉孝还是说说,我们如今是否要出兵勤王吧。”

很显然,他对郭嘉的这番解释,依旧不以为然。

太过于匪夷所思了。

在曹操看来,郭嘉这种推断,过于缥缈。

哪里有人刚刚往南去,这边就就判断主将必死的?还能判断张绣要投靠刘表!

这里面的变数也太多了,说不定人家往南走走之后变道了也说不定,说不定张绣重新跑回长安了呢。

这已经不算是推测了,简直就是算命!

听了曹操的话,郭嘉无奈叹息,他也知道,自己这番推断,的确有些论据不足。

可是现实就是这么发展的啊。

一旦让张绣跟刘表联合,进驻宛城,配合贾诩之谋略,便会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

到了那时候再想解决张绣,就难之又难了。

;历史上曹操多次出征宛城,皆无功而返,甚至曹昂典韦都死于宛城。

要不是最后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投降了曹操而非袁绍,那官渡之战的结局到底怎样,难说的很。

见曹操不欲听从,郭嘉有些兴致索然的说道:“主公现在,不必出兵,此时杨奉董承手中都有军士,加之张杨也掺和进去了,这些人,且要争斗一阵子,主公这时候主动前去,说不定还会引起这些人齐心敌视,只需要继续等待即可,关中去年大灾,他们从长安逃出来,本就没有多少粮食,早晚必为粮草所困,等到他们手头无粮,兵士自然离心离德,到了那时候,主公再出兵,便可一举劝说陛下前往许县。”

即便是历史上,曹操为了夺取汉帝,也跟这些人发生了冲突。

只是说,那都是不知道多少次冲突之后了,在郭嘉看来,这些家伙能争权夺利的很,汉帝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块人形玉玺,一个个都想封官封爵,谁也不愿意将汉帝让出来。

虽然他们的目标,就今日看来,有些可笑,明明就是一个空架子,封赏也都是有名无实,但是现实就是这样,这些家伙依旧在为这些虚名而争斗。

曹操点点头。

这番分析,可比刚才靠谱多了。

他也深感认同。

不过呢,他并未下定决心,而是笑道:“奉孝啊,吾有些乏了,便让曹昂带你去许县城中转转,游玩一番。”

说着转头道:“曹昂,一会你带着奉孝出去四处看看,别误了晚宴就好。”

郭嘉大喜,这位不是说下午要聊天的?这是不聊了?不聊了好啊,要是天天聊,自己肚子里这点东西,还不都被他掏走了?

曹昂躬身领命,郭嘉与其一同离开。

见两人走后,曹操立刻唤来下人吩咐道:“去,将荀请来!”

这时候,荀依旧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有些事情,还得跟荀商量一下。

第二十六章 吾对建筑,颇感兴趣

曹操府上,荀已经来了,曹操跟他说了郭嘉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并且劝他暂时不要出兵之事,随即问道:“文若,你觉得,奉孝所言如何?”

荀笑道:“吾亦赞同奉孝之言,如今天子虽然脱逃,却并未下旨让各路诸侯勤王,主公若去,必然引起猜忌,与其如此,不如等待他们争斗出个结果,去年关中欠收,李郭汜为了粮草大肆搜刮,天子便是逃出,手中粮草亦不会太多,早晚要下旨命天下诸侯前去的,如今哪里还有人愿意听从天子号令?到了那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天下无人应命,主公再去,方才能够得到天子的重视。”

荀的话,无疑是给了曹操一颗定心丸。

他琢磨了一下,又说道:“奉孝还跟我提议,让我派兵去宛城一带,等着截击张绣!”

一听这话,荀有些茫然,这两件事情,似乎完全没有什么关联啊。

这时候他才想到了,情报中还有一句张济叔侄引兵南去。

他茫然道:“张济叔侄要去宛城?此时的宛城,应该是在刘表的掌控中吧?主公为何要截击此二人?”

无论如何,他看不出有什么要截击张济叔侄的必要。

就算此二人去刘表处,与刘表发生大战,也是曹操乐的所见之事。

曹操叹息一声道:“奉孝是这么说的...”

当下把郭嘉那算命式的分析说了出来。

荀听得目瞪口呆。

半晌之后,他摇摇头道:“我亦觉得,奉孝此番推断,过于迷幻,偶然性太大,主公不该出兵,一旦出兵,可能引起刘表的警惕和敌视,我们目前兵士疲敝,粮草不足,此时若与刘表开战,恐难胜之!”

曹操需要时间来缓解与吕布激战两年的伤痛。

曹操赞同的点了点头。

很显然,两人对张绣的威胁性,都有些不以为然。

另外一边,郭嘉出了曹操的府邸。

对于曹操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郭嘉并不生气,也没有多激动。

他很清楚,曹操这个人,极有主见。

袁绍是多谋而无断,那曹操就是多谋善断。

这个善断,指的就是对事情决定的果决程度。

不管对错,他都有自己的判断,并且很难被干扰。

这种特质,导致他会吃下很多苦果,但是也会在某些关键时刻帮助他成功。

郭嘉其实很不理解的一种人,就是田丰。田丰与许攸,两人政见不合,袁绍采纳了许攸的计策,在郭嘉看来,如果袁绍没有做出决断,那么田丰与许攸如何争辩都是对的。

可是袁绍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不管这个决定对错,作为一个谋士,便应该想办法去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而不是怒骂袁绍。

归根结底,不管是田丰和许攸的策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没有错的。

比如许攸主战,即便是袁绍在首战败北的情况下,曹操依旧被逼入了绝境,若非最后袁绍一系列操作逼的许攸投靠了曹操,袁绍几乎必胜无疑。

从这个角度来看,许攸的策略有错吗?没有!

而袁绍集团的覆灭,其根本原因,也并非官渡之战的失败,袁绍还是颇有手段的,官渡战败,逃回冀州,镇压叛乱,依旧稳住了局势,袁绍强,曹操弱的根本态势,也没有改变。

问题袁绍命短啊,没过几年他就死了,袁绍身死之后,几个儿子内斗不休,才给了曹操可乘之机,一统了北方。

从这个层面来说,就算是袁绍选择听从田丰的谋划,暂时不战,那过上几年,他先死了,以他那几个儿子的尿性,还不是一样的内斗?

田丰之策就一定能成功?也是未必!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两个策划提出两份方案,老总选择其中一个,另外一个策划当着众人的面,张嘴就给老总一顿骂,先不说好坏,当他张嘴骂老总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的结局。

难道老总们都不要面子的?

人们往往喜欢以成败论结果,但是要知道,许攸之策固然最终失败,但是田丰的计策,却也没有成功。

首节上一节17/1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