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第60节

若用金价折算一下,这一换,刘营又小亏了一笔。

她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可能知道了也不会在乎,对于她而言,再值钱的珍宝也只是随处可见的工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刘营的下一个目标是集市。

人多眼杂,她戴上了面纱。

走到肉铺前,卖肉的屠户呼吸为之一滞,以为是画中人走了出来。

只见面前那个气质不似凡人的少女俯下身子仔细看了一遍,问出了一个很离谱的问题.

“这些”,刘营指着铺子上的肉问道,“都是能吃的吗?”

“.”

若画中神人真的能问出这种话,这个世界就真是出bug了。

“放在集市卖,自然都是能吃的”,屠户答道:“贵女想要做些什么菜?”

这题刘营会!

徐子茂常给她做鸡汤,还喜欢莫名其妙地喊上一句:“鸡汤来咯!”

真是又奇怪又好笑。

刘营早就想学着也做一次试试了。

而且炖汤看起来很简单,适合她这个初学者。

应该不会太难吃!

先证明自己的实力,然后把厨房的大权一点一点地夺过来,以后徐子茂就乖乖地拜倒在裙下,求自己给他做饭

帝王心术被用到这种地方,老刘家的祖宗看到都要直呼内行。

刘营突然豪情万丈,仿佛天下尽在掌中“我要炖鸡汤!”

此时所称的野鸡包括雉、雁、鹄、鹤、鸠、鸽、麻雀、鹌鹑、鹧鸪等,都是人们猎食的对象,据说曹操非常喜欢吃野鸡,曾在一天之内射杀了六十三只。

小黑子实锤。

眼前这贵女一看就是第一次下厨,屠户耐着性子把野鸡处理干净,小心翼翼地包好送到她手里。

听到门外的脚步声,刘营快步迎上去给徐子茂开门。

这一铜釜鸡汤可是她花了大半天时间准备的,若是不夸她。

哼哼!

“徐子茂,你回来啦!”

看到面前兴奋又矜持的长公主殿下,徐嘉树本能地想起了支教的时候考了满分的小朋友。

简直一模一样。

借助身高优势,他略过刘营的脑袋扫了一眼院子里。

很干净。

看来是做家务了。

害,我以为多大点事呢,徐嘉树心下暗笑。

同时忍不住感慨,这与模拟中那位三兴炎汉的女皇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果然啊,人都是从实践中成长的。

就算是一群沛县和凤阳两个地方出身的乡下人,戎马半生后,不也站在天下最顶端了吗?

想到这里,徐嘉树决定以后多和刘营聊一聊时事。

她已经不再是那个于史书中见不到踪迹的“皇女某”了,作为刘宏唯二留下来的血脉,必定要在这个乱世占有一席之地的。

这是无可避免的命运。

初平元年长安难得安稳,正适合玩养成。

“嗯,回来了。”

徐嘉树解下头冠,眼前就出现刘营冰雪一般白皙的手腕。

“愣着干嘛?”,她眨了眨眼睛,“给我呀!”

刚下定决心培养一个贤明长公主的徐嘉树意志不禁一阵动摇要不还是算了吧?

唔.道心有点乱。

“今天院子很干净”,他对视着问道,“是长公主殿下做的吗?”

刘营没有回答,嘴角却压不住地上翘,意思很明显:多夸一点,还不够。

然而徐嘉树偏不。

“不是啊?”,他故作苦恼,“那就是风吹跑了,原来长安的风这么大,看来入春之后就不用打扫院子了。”

“.”

“是我!“,刚才还憋着笑的刘营恨不得把手上的头冠砸在徐子茂的脸上,“是我辛辛苦苦打扫的!”

“哦”

恍然大悟.jpg

“原来是误会”,他干脆地认错,躬身道:“那臣下就谢过长公主殿下了。”

“这还差不多”

瞬间原谅了这个笨蛋,刘营转身进屋去帮他把头冠放好。

怎么说呢,这种微妙的社畜感似曾相识。

摇摇头,甩掉脑子里莫名其妙的念头。

今天可是回来晚了,得赶紧做饭。

“今天想吃什么?”,他对着里面喊了一声,径直走到厨房里。

刘营没有听见。

“这就很不巧了,家里没剩多少肉.”,徐嘉树撸起袖子,盘算着剩下的食物。

与模拟中可以从小皇帝刘协那里拿到津贴不同,到现在为止,他都没办法和京兆府的天子取得联系,只能靠自己的俸禄养家,所以生活水平差了不少。

“要不还是去买一点吧。”

他起身就要装一袋子禄米到集市去,突然鼻子传来了一股香味。

找到味道的来源,他揭开铜釜的盖子。

一锅鸡汤安安静静地待在釜中,兴许是放得稍微有一点久了,表面凝固着一层黄色的油脂,底下的火仍有余温,油层表面偶尔冒出一个小泡泡,旋即破开。

刘营哪知道徐子茂这么快就跑到厨房,看到他呆呆地站在铜釜前,赶紧看过去。

“糟了糟了”,她捂着脑袋懊悔不已,“还是放久了”

以后掌握厨房大权的计划也随之泡汤了,徐子茂拜倒在裙下求自己下厨的未来也届不到了。

一败涂地啊刘营!

“咳咳”,回过神的徐嘉树干脆地舀了一大勺,毫不犹豫地灌进嘴里。

“软烂,醇香!”,他伸出大拇指,“我们老徐家就好这一口!”

“真的吗”

“真的真的”,徐嘉树把刘营按在座位上,“你在这里先等一会,我再弄几个别的菜。”

“好!”

闻言,长公主殿下乖乖坐好,等着徐子茂上演那个“鸡汤来咯”的奇怪口头禅。

不知何时,窗外桃花又落得满地都是,夜幕降临,月亮准时升起。

初平元年的三月就在这样一顿饭中结束了。

四月将至。

第一次写日常,求反馈

第88章 探病

进入四月,最紧要的事,当然是荀爽的病情。

为了争取时间布置讨董的后手,老人家暂时没有向外宣布,每天强撑着病体处理政务。

东汉政治体制中的三公虽然很多时候只是一个背锅侠的角色,但作为外朝领袖,仍然能在各个环节发挥不小的影响力。

国贼董卓此时远离中央,大好机会,荀爽不想在病榻上度过。

所以在旁人看来,慈明公精神矍铄,风采依旧,还是那个大汉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知道真相的外人,也就王允,郑泰,何,徐嘉树这寥寥数人。

趁着休沐的日子,徐嘉树约荀攸一起上门看望荀爽。

这也是【ntr曹老板谋士团计划】的一部分。

“公达兄,慈明公的病怎么样了?”,徐嘉树主动开启话题。

毕竟荀攸很少主动开口。

嗯.喝酒之后除外。

“我非医者。”

清醒状态下的荀公达就是这样惜字如金的说话风格,只说前半句,往往要留半句给你猜,也就是所谓的思维跳跃。

如果没有对上电波,想和这种人交朋友,难度确实是挺大的。

但是徐嘉树显然不会在乎这些,荀攸这种等级的人才,放游戏里,他恨不得所有武将一起上门登庸,住在他家就不走了。

别说三顾,三十顾都乐此不疲!

一路上,二人的画风大概就是,徐嘉树不停地问,荀攸不停地答。

“据说张仲景医术通神,不如请他来为慈明公看看?”

怎么治荀爽的病,徐嘉树是做过功课的所谓“建安三神医”,华佗是沛国谯县人,和曹老板是老乡,习惯在民间行医,可惜其人踪迹缥缈难寻,一个月的时间要找到还要请来,基本不太可能。

而董奉寂寂无名,应该是还没出生。

只有张仲景,因为家里荫庇,是举过孝廉的,在尚书台打听一圈,认识他的人还不少。

可惜徐嘉树知道的,荀攸也早就知道了。

“张仲景人在荆州。”

“我愿意遣人去请!”

荀攸看了他一眼,“他有官职在身。”

其实何也曾和荀攸提过张仲景,两人是南阳同乡,交情颇深,他还对张仲景说过“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这样的话。

首节上一节60/94下一节尾节目录